江卓爾:科普、挖礦,構建可量化、反脆弱的交易系統

買賣虛擬貨幣
加密貨幣圈內有這樣一句玩笑話:圈內有 99.99% 的人都在抱怨,其中 99% 抱怨自己上車不夠早,0.99% 的人抱怨自己下車早了,剩下的 0.01% 成為了傳奇人物被人津津樂道。這雖是一句玩笑話,卻很形象地反映了這個圈子的真實情況。如果可以選,你覺得選在哪一天參與加密貨幣可以不抱怨?如果在 2013 年的年底(比特幣剛剛經歷了大瀑布)進入這個行業,到現在你會成為誰?

萊位元礦池的創始人江卓爾就是在這個時間點進入了加密貨幣行業,從最初的兩臺顯示卡礦機起步,發展到自有 20 多萬臺礦機,並創辦了全球最大的比特幣礦池之一——萊位元礦池(BTC.TOP)。

5 年多時間,礦機數量上漲 10 萬倍,總體收益數千倍,江卓爾是如何做到的呢?是運氣還是背後有強大的、值得借鑑的方法論呢?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江卓爾在加密貨幣行業快速崛起的傳奇歷程。

1. 從大資料到比特幣

江卓爾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獲得了計算機和工商管理學雙學位。作為一名程式設計師,他畢業以後在上海移動做資料倉儲和大資料分析。

“用大資料看人,就像人看螞蟻一樣”的理念,以及大資料分析的專業知識,為江卓爾之後投資加密貨幣提供了極其有效的指導。

江卓爾第一次聽到比特幣是在 2011 年,和很多人一樣,最初聽到並沒有把它當回事,等再次聽到的時候基本都是比特幣下一次快速上漲的時候。比特幣再一次進入江卓爾的視野是在 2013 年,那時候他還在上海活動,帶領十幾個人的團隊做大資料分析。這一次,他沒有再錯過機會,而是認準了比特幣是未來的一個趨勢。

2013 年 10 月,江卓爾毅然辭職,從兩臺顯示卡礦機起步,從挖萊特幣(LTC)等山寨幣開始,經過 4~5 年的時間,締造了一個礦業巨頭。

2. 科普

對自己在區塊鏈行業做的事情,江卓爾總結為兩點:科普和挖礦。

作為業內的 KOL,江卓爾在知乎上寫的科普長文《比特幣是什麼》,是中文社羣中最廣為流傳的比特幣科普文章,瀏覽量近 600 萬次,是很多人入門區塊鏈的必讀文章,甚至還有不少區塊鏈公司拿它作為新員工入職培訓教材。

除了知乎這篇爆款,江卓爾在微博平臺上釋出了很多區塊鏈行業的熱點解讀文章。比如 BCH 與 BSV 算力戰之際寫的《天下大義當混為一》上、中、下系列,累計閱讀量達到 50w+。

江卓爾的文章能得到讀者的如此偏愛,根本原因還是他對區塊鏈、比特幣的深刻理解。

3. 挖礦三重門

除了科普,江卓爾的另一個標籤就是挖礦,挖礦是江卓爾在區塊鏈行業的最大業務。

江卓爾創辦的萊比特幣礦池是全球頭部比特幣礦池之一,而這一切起源於 2013 年底的兩臺顯示卡礦機。
2013 年 12 月 10 日,江卓爾買了兩臺 7950 五卡的顯示卡礦機,彼時,比特幣 11 月 19 日達到 8000 元泡沫高峰,萊特幣 11 月 28 日達到 380 元泡沫高峰後,迅速崩盤,很多人因此萌生退意。江卓爾買礦機在當時是逆趨勢而動,但他有著自己反脆弱的投資邏輯:“崩盤後顯示卡礦機價格大跌,離顯示卡的正常價格不遠,即使挖礦上不賺錢,也能把顯示卡賣掉,大虧概率不大”。

在用兩臺顯示卡礦機挖高收益山寨幣初嘗甜頭後,江卓爾意識到要迅速擴大算力,礦池是最快的途徑,於是在 12 月組建了團隊,著手建立礦池,2014 年 1 月 1 日註冊了萊位元礦池域名,並在短時間內完成了礦池的開發上線,於2014 年 1 月 4 日匯出礦池的第一筆付款——此時距江卓爾第一次購買礦機,還不到一個月。

成立之初的萊位元礦池、定位機構池,會根據挖礦難度、出塊獎勵、市場價格、市場深度和成熟時間等為引數,以秒為單位,尋找收益最高的 Token 並自動切換一部分算力到上面進行挖礦,同時還透過聯合挖礦等方式進一步提高收益。

萊位元礦池透過“機槍池”策略挖山寨幣提供了遠超過理論收益的產出。礦池成立之初,7 日分紅收益高達 40% 以上,很快在 LTC 演算法和 X11 演算法上佔據了世界領先的位置。在整個漫長的 2014~2015 熊市中,江卓爾堅定地長期看好比特幣,並透過挖山寨幣然後換成比特幣的方式,把所有的利潤都轉換為比特幣囤積起來。

在 2015 年 10 月,發生了兩件事,一是在漫長無聊的熊市中,江卓爾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在知乎上寫完了長達6萬字的著名科普《比特幣是什麼》(文章快捷網址:WhatisBTC.com),並預言隨著比特幣活躍地址數的持續增加,牛市即將到來。

二是比特幣的擴容之爭,從比特幣開發人員內部,擴散到整個社羣都參與爭論,這讓江卓爾意識到“想要保護自己的比特幣,必須要有比特幣算力”。於是,在 2016 年初,江卓爾建立了自己的比特幣礦池——BTC.TOP。在 2017 年牛市末期,BTC.TOP 還一度成為全網算力最大的礦池。

這是挖礦之於江卓爾的第一重意義:用算力守護自己的財產。

2017 年“九四”期間和 2018 年底的礦難期間,很多礦場關停,礦機論斤賣,恐慌情緒在整個挖礦行業蔓延。出人意料的是,江卓爾卻在這個時間點大量抄底市場上被賤賣的礦機。江卓爾在業內還有個“礦機黑洞”的外號,因為他從來只大量買礦機,而沒有賣出哪怕是一臺礦機。

江卓爾的邏輯是:“對區塊鏈和比特幣長期看好,買了礦機就老老實實挖到報廢,把長期的超額回報從魚頭吃到魚尾,沒必要做短線的折騰”。而比特幣屢屢的“帶魚行情(超過市場預期的長期持續上漲)”,也讓長持礦機的人賺得盆滿缽滿,讓短線玩波段的人後悔不迭。

透過礦業,江卓爾構建了以幣為核心的業務體系。在區塊鏈市場上,很多人看似賺了錢,但卻是以法幣計價賺錢,在百倍的幣價漲幅面前,資產摺合比特幣縮水嚴重,業內影響力越來越小。只有構建以幣為核心的業務體系,才能確保不被百倍的幣價漲幅甩下車。

這是挖礦之於江卓爾的第二重意義:構建以幣為核心的業務體系,讓自己永遠不會被甩下車。

依靠大規模的算力,江卓爾堅定地執行中本聰在區塊擴容上的計劃,並在 BCH 分叉、澳本聰威脅攻擊 BCH 等幾個關鍵節點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是挖礦之於江卓爾的第三重意義:用算力為自己的理念投票。

4. 超越數學模型的交易理論

江卓爾能在短短几年時間內獲得數千倍的收益,直接原因是多次成功的逃頂和抄底,江卓爾稱之為“投資之術”。江卓爾對大趨勢的判斷有自己的方法論,而且敢於為自己的判斷下注。

以下是針對江卓爾的趨勢判斷方法以及交易系統的訪談,需要注意的是,他的方法並不適用於每一個人,以前奏效不代表未來也奏效,任何人都需要獨立思考。

1、交易理論 1.0:可量化的交易系統

白話區塊鏈:江總,我記得您不太喜歡談短期幣價漲跌,能給我們講講為什麼嗎?

江卓爾:價格短期問上帝,長期看使用者數。對幣價的判斷,應該看大週期和大趨勢,建立可量化的數學模型,然後透過超長線的操作,避開幣價短期波動的風險。例如,在《比特幣是什麼》的科普長文中,我對 2015 年後續牛市的堅定信念,就來自於比特幣活躍地址數的持續穩定增加。 

而我對比特幣擴容,和BCH的堅定支援,也是基於 “不擴容(擁堵)阻礙比特幣使用者數增加” 的堅實邏輯。

白話區塊鏈:短期價格問上帝,這也吻合了隨機漫步理論(Random Walk Theory,認為證券價格的波動是隨機的、沒有規律的)。但您成功地預測了這輪熊市的 3000 美元大底,能介紹一下如何做到的嗎?

江卓爾:幣價的短期波動無法預測,但長期的週期還是可以預測的,比特幣以 4 年減半為週期,形成了長期相似的波動。並且比特幣總市值越大,波動率越小,所以就存在“計算底部”的可行性。

2014 年泡沫頂部總市值比上一輪 2011 年增加 93.1 倍,2017 年比 2014 年增加 25.6 倍,對應的 2014 年最大跌幅比2011年減少 6.86%,因此等比例可計算出,2017年跌幅應該減少 1.88%,由此計算出 2017 年最大跌幅 85%,對應幣價 2981美元,這又正好接近 3000 美元的整數心理關口,因此,我預測底部是 3000 美元,最後實際底部是 3122 美元,較為接近。

白話區塊鏈:除了靠週期計算抄底,您還在 2017 年頂部成功逃頂,你說過逃頂比抄底更難,那是怎麼做到的,今天能給我們介紹下嗎?

江卓爾:逃頂主要靠觀察市場情緒,以及計算泡沫指數。我常用的有三個泡沫指數:

“使用者泡沫指數”
“漲幅泡沫指數”
“礦機泡沫指數”

我設計的第一個泡沫指數是“使用者泡沫指數”,計算方法是“總市值”除以“比特幣活躍地址數”的根號二次方。這個指數的底層邏輯是梅特卡夫定律,即網路的價值和聯網使用者數的平方成正比。

在這個模型中,如果幣價持續上漲,而使用者數卻長期沒有跟上,根據梅特卡夫定律,這樣的網路價值是沒有實際使用者支撐的,泡沫就出現了。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這個指標現在已經失效了。因為新增 BTC 的區塊大小被鎖死在 1 M 大小,每個區塊能打包的交易上限在 4000 筆左右,活躍地址數已經無法反映出BTC的使用者數。

我設計的第二個泡沫指數是“漲幅泡沫指數”,方法是計算比特幣 60 日累計漲幅,把最近60天每一天的漲幅相加得到(不是用第 60 日的價格除以第一天的價格)。

這個指標的邏輯是:熊市是牛市制造的,幣價上漲需要持續的新人、新入場資金來支撐,新進資金一般是隨著新聞和牛市致富效應的擴散而穩定流入,但如果市場狂熱到一定程度,市場存量使用者窮盡一切資金、甚至大幅加入槓桿投入,那價格短期大幅上漲,速度就超過了新資金的入場速度。新進資金無法撐住過快上漲的價格,幣價最終會在一個很高的位置,帶著巨大的勢能崩下來,結束牛市、開啟熊市。

在 2011 年和 2013 年的三次崩盤前,都出現了 60 日漲幅達到 300% ~ 200% 的情況。2017年底崩盤前,也出現了 60 日漲幅達到 120% 的巔峰。

我設計的第三個泡沫指數是“礦機泡沫指數”,計算方法是礦機的靜態回本天數(礦機價格除以每天淨收益)。如果多數主流礦機的回本天數大幅下降,就是見頂訊號。這個指標的邏輯是如果工業化生產礦機的速度都遠遠趕不上幣價上漲的速度,那麼說明幣價上漲太快,難以為繼。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2016~2017 年牛市期間,S9 的靜態回本週期穩定在 200~250 天,每天利潤穩定在 5 元。但在 2017 年 12 月,S9 的回本週期快速下降到 100 天附近,每天的利潤從 5 元飆升到 20 元,這就是出現了明顯的礦機泡沫指數。

需要說明的是,這三個泡沫指數需要綜合參考,並結合市場情緒做判斷,而且即使綜合參考了這些情況,依然很難做到準確逃頂,這些指標最重要的意義,是讓我們知道現在大概處於大週期的哪一個階段。

大週期計算和三大泡沫指數,是我交易理論 1.0 的內容,更側重於獲取最高利潤,我也靠這些方法,獲得了超過幣價漲幅的超額收益,但這些方法對風險的控制不足,因此現在我更多談的是新增了不少內容的 2.0 交易理論。

2、交易系統 2.0:反脆弱的交易理論

白話區塊鏈:江總,相比於交易系統 1.0,2.0 的主要特點是什麼呢?

江卓爾:交易理論 2.0 核心在於反脆弱性。反脆弱性指的是:在黑天鵝事件發生後,如果你是獲利的一方,那麼你就是具有反脆弱性的;反之,你就是脆弱的。在加密貨幣行業,黑天鵝頻繁出沒,因此特別需要讓自己具有反脆弱性,否則不管你之前賺了多少,都有可能一輪歸零。

白話區塊鏈:江總,您是如何讓自己的交易系統具有反脆弱性?

江卓爾:在上次和你們白話區塊鏈的直播中,我提到過“輕判斷,重風控”。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在透過趨勢判斷來獲取利潤的同時,要同時考慮到,如果自己的判斷錯了,是否有對沖錯誤的手段?加密貨幣市場自帶黑天鵝體質,黑天鵝層出不窮,幾乎成了黑天鵝湖,要做到永遠判斷正確,幾乎不可能。

我就有過典型的反面例子:我從進入區塊鏈市場以來,在2018年中之前,幾乎做對了所有的預測和判斷,並屢屢透過重倉押注,獲得了超額的收益,但我之後經歷了一次嚴重的判斷錯誤和損失。

2018 年雖然進入了熊市,但包括我在內的很多大區塊派,都還是重倉持有BCH。就像我在 2014-2015 年不管幣價如何下跌,都持續地將利潤都轉為 BTC 囤積起來一樣,2018 年我也持續地囤積 BCH,並且我預測,在礦業資金注入,和大量大區塊派堅定的支援下,BCH 即使在熊市,也能維持住一定的價格,但是之後出現了黑天鵝——澳本聰分裂 BCH。

這隻黑天鵝幾乎是個人意志的作用,因此是不可預測的,本質上還是因為 BCH社羣處於早期階段,體量太小,以至於受到了某個小集團的巨大影響。澳本聰分裂 BCH 的結果,是市場對 BCH 信心大幅下降,BCH 出現了巨幅下跌,也導致了我的巨大損失,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我沒有做到反脆弱性。

另外一個理論補充,我稱之為“蓋泉眼理論”。蓋泉眼不是說要佈局更多的賽道,以免錯過投資機會,而是要發現並覆蓋所有新的經濟自由。價值發現是多維的,但究其本質,只有新的經濟自由才有巨大的投資價值。

舉個例子,比特幣帶來了貨幣自由,以太坊帶來了股權自由,它們是價值的泉眼,而像交易平臺、礦業這些看起來很賺錢的行業,實際上只是在分泉眼流出來的小部分利潤。而我們的投資,要保證能覆蓋住所有帶來新經濟自由的幣種。在未來可以預期的經濟自由,有法幣自由(穩定法幣,投資能容納天量代幣使用者的去中心化公鏈)、資訊自由(去中心化儲存)等等。

目前我的倉位是 4321:40%的 BCH,30%的 BTC,20%的 ETH,10%的創新幣種。

40% 的BCH——我雖然長期看好大區塊比特幣(BCH),看空 BTC 擁堵帶來的負面影響,但我不會再只屯 BCH。由於 BTC 經過一個週期,依然沒能解決擁堵問題,因此可以預期在牛市開始後,BTC 嚴重的擁堵依然會和上一個週期一樣,持續地為BCH注入關注度和資金,使得 BCH 在牛市頂部對 BTC 的價格,顯著高於現在的 3%。

30% 的 BTC——如前文所述,是為了對沖 BCH 的意外失敗風險,另外我持有的大量礦機,也是對這一風險的對沖,不管 BTC 和 BCH 哪個漲,或者一起漲,礦機都將分潤收益。

20% 的 ETH——ETH在發行代幣上的完善生態和規模效應,依然無人能比。ETH目前面臨的同樣也是擁堵問題,Vitalik準備用分片來做容量擴充套件。如果ETH擴容不成,那對代幣發行的需求(例如億級別使用者的穩定法幣)將落入其它有擴充套件性的公鏈上——例如同樣可以發行代幣,又有大區塊的 BCH。

10% 的創新幣種——例如能帶來資訊自由的去中心化儲存(但 IPFS 的開發完成依然遙遙無期),例如劍走偏鋒,透過犧牲去中心化來獲得更高 TPS 的 EOS,等等。

當然了,這個行業在不斷地發展,我的認知水平也在升級,我個人的交易系統也會不斷更新升級,這個世界不存在完美的、不需要迭代的交易系統。

5. 萬物速朽,進化永恆

在區塊鏈的世界裡,不少人喜歡說“信仰”。

江卓爾的觀點與眾不同,他更願意用進化的眼光看待區塊鏈的發展。在比特幣擴容之爭出現分歧的時候,江卓爾用真金白銀構建的比特幣算力,投票給自己認可的演化方向——用算力支援比特幣擴容,為比特幣演化方向創造一種可能性。

如果借鑑網際網路發展歷史來看,發展了 20 多年的網際網路行業,如今的排頭兵早已不是當年的領航者,所以也許再過一些時間,比特幣也不會是現在的模樣,比特幣也未必會永遠存在,但區塊鏈在很長時間都會存在,區塊鏈可能會演化出一棵龐大的進化之樹,充滿各種各樣的可能性。

比特幣,多一種選擇,多一份自由;區塊鏈,一個孕育自由的系統!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