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平 | 區塊鏈到底有什麼了不起(中)

買賣虛擬貨幣

02

第一個十年(2)

時間到了2018年,7月份出現了一個遊戲,玩家眾多,又一次嚴重阻塞了以太坊網路。

Fomo3D,一個典型的資金盤遊戲,玩家以遞增的價格買鑰匙,如果一段時間內無人買鑰匙則遊戲停止,最後一個鑰匙買家贏得沉澱資金的一半,另一半資金均價回購所有的鑰匙。

這是一個設計的還不錯的龐氏遊戲,首輪結束時瓜分了價值180萬美元等值的以太幣。有意思的倒不是這個遊戲本身,而是這個遊戲執行的方式。這個資金盤沒有任何的價值包裝,只是赤裸裸地描述規則,專案方也是完全匿名,沒有任何背景可查,分分鐘準備跑路的樣子。但是遊戲就在這樣一個完全沒有信任背書的情況下,開盤了,無數玩家竟然都信了,都衝進去了。

然後一切都如期發生了,之前約定的規則都被嚴格執行了,沒有任何意外。通常龐氏總是和騙局連在一起,不過這個遊戲是一場「龐氏」,但卻不是一場「騙局」。

這是我想說的區塊鏈技術的核心價值(也許是之一),是前所未有的能力,是之前任何資訊科技無法實現的:

在業務全部資訊可形式化的範疇內,讓這個計算系統可以自證清白。

回到前面講到的遊戲,正是因為執行在以太坊上面,區塊鏈技術實現了規則一旦被制定、被部署,就無法被修改,連運營者開發者都也無法修改。只要以太坊沒有因為被51%攻擊而摧毀,這些預設的規則就會被嚴格執行,不受任何人的干擾和控制。規則將以開源的方式部署,任何人都可以檢視並確信規則的每一個細節。即使最初的開發者突然人間蒸發,也不會影響遊戲的正常執行。

這樣的一個遊戲系統,自證清白,一切會按照預設的方式發生,而不會有任何意外。所有玩家不需要信任遊戲的開發者不會作惡,也不用擔心相信遊戲的運營過程會有任何的貓膩。 如果資訊服務系統可以自證清白,那麼其所承載的業務就可以贏得所有人的信賴。

這個情形其實並不是建立了信任,而是業務的執行不需要信任了(trustless)。同時大家也可以很簡單地認同這樣的業務所傳遞的價值,不需要各種前置的信任建立過程,省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就是共識的價值。

但是區塊鏈技術不是萬能的,能夠自證清白地執行是有前提的:

1. 相關業務的資訊必須能夠被形式化並體現在系統內部。所以比特幣的儲值、支付、發行過程是有保障的、不需要信任的,但是比特幣對法幣的價格不在系統內部,系統本身無法保障這個事情,完全依賴外部的信任(或者說信仰...)

2. 系統的物理計算裝置必須是去中心化的,並且參與系統的過程可以有壁壘,但是必須沒有授權控制方(premissionless)。較之傳統的支付接入,比特幣作為支付系統,任何接入方無需申請,也不需要和任何方簽訂協議,也不會被費率歧視或者擔心哪天會被吊銷。

3. 系統承載的業務邏輯的程式碼必須開源,並且可以證明實際系統中執行的程式碼就是原始碼公開的那一份。結合上一條,這意味著,系統的運營也將不再屬於任何一方。所有人在這個系統中都沒有既定規則以外凌駕於其他人之上的特殊優勢,包括開發者。

03

脫離特定物理計算裝置的圖靈機

1936年艾倫·圖靈提出了圖靈機這個高度抽象的計算模型,開啟了電腦科學時代篇章。

1945年,馮·諾伊曼在圖靈機的基礎上給出了工程上可以實現馮·諾伊曼架構,直到現在,大多數的計算機從CPU到GPU,從Intel到ARM都是遵從這一架構,並藉由半導體技術將其的規模、速度以及效能-功耗比提高到了當年不可想象的高度。但是其基本原理始終是下圖的結構。

馮·諾依曼架構,這是計算機的基本原理 ( Image Credi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Von_Neumann_architecture )

如果我們用計算機體系結構的視角去看待區塊鏈,他是一個馮·諾伊曼架構的延伸。

在區塊鏈中,「輸入」是未定序未確認的交易,「輸出」是有序的經過確認的交易,而「記憶體」中則是賬簿的狀態。其中央處理器執行的是硬編碼(hardcoded)在區塊鏈節點軟體中的交易邏輯,或者是第三方部署的智慧合約。

用計算機體系結構的視角去看待區塊鏈,其本身也是一個馮·諾伊曼架構。

我這裡從這個視角展現區塊鏈,是為了用最簡潔的方式介紹區塊鏈的工作原理,並不是想說區塊鏈本身也是一個通用計算機,或者說世界大計算機。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