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1000家到100家,數字貨幣交易所開始批次死亡

買賣虛擬貨幣

文 | 比薩

交易所,曾經被區塊鏈業內公認為最吸金的一派。

有媒體統計稱,巔峰時期,全世界共有11000 家數字貨幣交易所。

但隨著熊市的來臨,由於同質化嚴重、缺乏交易深度和使用者沉澱,大批交易所已走向死亡。

“幣圈不火,資金盤就火。”在行業趨冷的大背景下,一些採用傳銷與資金盤模式的交易所趁機崛起,形成了一條從開發、運維到推廣的完整產業鏈。

行業格局並未塵埃落定。據悉,傳統金融巨頭正在等待機會,準備進入這一市場。

交易所的未來,猶未可知。

01 交易所退潮

“幣圈的小交易所基本都死了,現在活躍的交易所不超過100家。”某數字貨幣交易所負責人曹強告訴一本區塊鏈記者。

曾幾何時,交易所曾被視作區塊鏈行業的金字塔尖。它們日進斗金,且掌握著專案方的上幣大權。有媒體統計稱,2018年8月,行業內有超過11000家數字貨幣交易所。

曹強的交易所,也曾是其中的一員。2018年5月,他進入了交易所行業。在此之前,他曾創辦過一家科技媒體,在區塊鏈領域毫無經驗。

“做交易所,是因為交易所的盈利模式最清晰。收交易手續費,幾乎是躺著賺錢。”曹強說。

僅一個多月的時間,他的交易所就上線了,並“順應潮流”,發行了自己的平臺幣。

然而,這家交易所並沒有按照他預想的路線發展,也沒有實現“躺著賺錢”的目標。

為了吸引使用者,曹強的交易所推出了“充值就送平臺幣”的優惠活動:使用者只需向交易所賬戶充值USDTBTC或者ETH等主流幣種,就會收到獎勵的平臺幣。

但令曹強意想不到的是,活動上線後,吸引來的,全是羊毛黨——當時,正逢幣圈羊毛黨瘋狂的時候。後者薅完這個平臺,就去薅下一個平臺,絕不手軟。

而有的羊毛黨,僅一個月時間,就能收入數十萬元。

在拿到曹強交易所的平臺幣之後,這些羊毛黨馬上將其換成主流幣,迅速離場。

“活動搞了幾天,平臺虧了幾萬USDT。”曹強無奈地說。

在他看來,除了羊毛黨,“交易即挖礦”也是小交易所死掉的重要原因之一。

他認為,“交易即挖礦”表面上降低了獲客成本,並改變了交易驅動模式,但對許多小交易所而言,這一模式其實不可持續。

“‘交易即挖礦’的本質是平臺與使用者‘互相薅羊毛’。短期內,平臺有了好看的資料,使用者卻只獲得了一堆空氣幣。”曹強說,“因此,這些使用者毫無忠誠度,只會迅速套現離場。”

拋開外部原因,小交易所大量倒閉,也與它們自身實力不足有關。

“有關交易所發展的每一個要素都是硬指標,安全、運維、獲客、成本控制,都需要投入重金。”曹強表示,“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便會失去使用者信任。”

在運營了三個月後,他的交易所以失敗告終。

“與去年一窩蜂地成立交易所不同,現在這個產業,只剩下了一地雞毛。”他說。

潮起潮落,即便是那些背靠大平臺的交易所,也可能難逃一死。

"我們做的媒體、錢包、交易所都死了,相關團隊已經轉型,轉做其他金融業務。"國內某網際網路公司金融業務離職員工張江,對一本區塊鏈記者表示。

在牛市時,他所在的公司,圍繞區塊鏈進行了一系列佈局,甚至一度在海外市場發幣。然而,如今這一切已成泡影。

張江認為,眾多交易所失敗的原因,在於同質化太嚴重。

“做交易主要看市場深度,市場深度不夠就沒人交易。短時間內大量交易所的出現,稀釋了市場深度,導致每個小交易所的深度都不足。”張江說。

沒有市場深度,就沒有使用者;沒有使用者,就更沒有市場深度。小交易所由此進入惡性迴圈。

除此之外,交易所的倒閉大潮,也與數字貨幣的熊市逃不了干係。

“牛市的時候,交易所還能賺點上幣費。熊市來了,專案方害怕破發,連交易所都不敢上了。”張江說。

沒有使用者,也收不到上幣費,小交易所只能持續虧損。

對它們而言,倒閉也許已是最好的結局。

02 資金盤崛起

小交易所倒閉、大交易所裁員。與此同時,傳銷、資金盤型交易所卻異軍突起。

“幣圈不火,資金盤就火。2019年1月至今,幣圈平均每個月出現5個資金盤。”投資過多個幣圈資金盤的陳建業告訴一本區塊鏈記者。

“現在的資金盤,甚至會明目張膽地告訴使用者:‘我們就是資金盤。’”陳建業說。

BHB資金盤操盤手大漠朋友圈

資金盤的特點之一,是崩盤速度快。“週期都在三個月左右,參與者一部分是傳銷人士,一部分是投機的小白使用者。”陳建業說。

如今,在幣圈,資金盤專案的策劃、包裝、推廣,已然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這些資金盤的操盤手們,只需要負責建群、拉客戶。背後的交易所繫統、白皮書、宣傳資料,甚至核心的發幣環節,都可以交由系統商完成。

“一套複製版的交易所繫統價格是7萬元,需要15個工作日建好。”出售交易所繫統的孫和平對一本區塊鏈記者表示。

複製版系統,指的是直接套用其他交易所的系統。“如果需要定製新系統,價格翻倍。”他說。

作為系統商,他的團隊只收取開發費用。採買伺服器等後續運營成本,需要客戶自行承擔。

“伺服器一般在香港或美國。”孫和平表示,“普通小交易所繫統的伺服器費用,一個月在2500元左右。”

僅有最基本的交易所繫統還不夠。他也可以幫客戶完成“上幣”操作,對接主流數字貨幣。

“一般2000元對接一個幣。EOS需要1.5萬,USDT需要5000。”孫和平說。

他表示,幣種對接完成後,交易所每上線一個幣,都需要單獨配置一臺伺服器。“伺服器可以在阿里雲上買,一個月在2800元左右。我們可以幫使用者配置。”

普通客戶,每個月需要在伺服器上花費一萬多塊。如此計算,客戶購買交易所繫統,再加上三個月的伺服器費用,只需10萬元左右,即可搭建一家資金盤交易所。

除了交易所,孫和平還提供ERC20代幣開發、PPT與白皮書代寫等一條龍服務。

“ERC20代幣開發2000元、PPT 2000元、白皮書6000元、宣傳影片一分鐘1500元。”孫和平表示。

孫和平為客戶開發的交易所案例

“傳銷做得好的話,10萬塊錢幾天就能回本。”孫和平說。

對於孫和平而言,每當有新的傳銷模式出現,即意味著新的商機。他透露,眼下最火的傳銷幣模式,是“向上打錢”。

“就是下線向上級打錢升級,沒有資金泡沫,全靠會員自己推廣。”孫和平表示。

03 反思與未來

“資金盤交易所之所以崛起,是因為它們標榜的收益遠遠超出常規投資收益。”BiUP創始人劉勇告訴一本區塊鏈記者。

事實上,傳銷和資金盤由來已久,區塊鏈只不過提供了新的載體。

“一般投資者很難搞明白區塊鏈的技術原理,以及幣價增長的原理。“劉勇說。

資金盤組織者正是利用了這一點,讓投資者陷入圈套。

除此之外,幣圈資金盤火爆的另一個原因,在於發幣與上交易所,給專案提供了一個無需“跑路”即可“合理”退出的途徑。

如果資金盤專案方嫌麻煩,甚至可以無需自建交易所。“在香港,就有幾家專門接收傳銷幣的交易所。”劉勇說。

不做資金盤,不搞傳銷,小交易所該如何求生?

劉勇認為,這一問題可從戰略層面和經營層面分別討論。

在戰略層面,小交易所要尋求結盟,抱大腿。如全球知名的Bithumb交易所 ,被出售給新加坡財團BK Global Consortium後,迅速轉危為安。

在經營層面,小交易所可以專注於某一細分市場的垂直使用者需求,做到極致。

“只有這樣,小交易所才有機會走出熊市,並打破大交易所的使用者壟斷。”劉勇說。

對於未來交易所的行業格局,他認為:“還是以大交易所為主,小交易所仍有很大壓力。”

劉勇表示,在未來,數字貨幣交易市場的趨勢是合規化。“美國已經開始發放數字貨幣交易所的資質。傳統金融巨頭也會入局,與火幣、OKEx等展開競爭。”

“在美國納斯達克、新加坡等地,也許都會出現非常具有競爭力的交易所,一家獨大的局面也許不會再存在了。”劉勇表示。

在他看來,即便是大型交易所,也會面臨使用者粘度下降、增量市場開發等難題。而活到最後的,也許只有真正具備創新實力、獨具特色的交易所。

“那些投機的小交易所,誕生於泡沫時期,也必然會隨泡沫一起破滅。”劉勇說。

2019年的數字貨幣交易所市場,又會迎來一場暗戰。

*文中部分受訪者為化名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