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er的兩大玩法,用好了可以賺錢~

買賣虛擬貨幣

【童剛10:59發文】

昨天的文章,使用通俗的語言科普了Maker,今天擴充套件一下,詳細說說關於Maker的兩個有趣的玩法。

溫習Maker

Maker是以太坊上的DAPP,使用方法挺簡單:

使用者使用智慧合約向Maker上抵押ETH

Maker根據ETH的實時價格貸給使用者DAI(穩定幣,類似於USDT)

使用者可以將DAI借貸給別人,從而收取利息。

這東西看著是不是有點眼熟呢?古時候的當鋪乾的就是這種事情,今天的銀行天天在幹這種事情。人們總有缺錢的時候,手裡有資產的就去抵押抽取現金,等手頭寬裕了再把資產贖回來。如果手頭越來越緊就……看著自己的資產被拍賣,去看阿里的司法拍吧,很多房子呢。

槓桿操作

Maker的第一個玩法:槓桿操作。這當然不是Maker的首創,上文說了的,當鋪和銀行早就幹了這事兒,Maker只是把相同的模式照搬到了加密貨幣領域而已。槓桿原來只是一個物理學名詞,用來指代用小力移動大物體,最好是四兩撥千斤。金融人士看到這個詞兒的時候,眼睛都亮了,於是誕生了美帝的次貸危機,把歐洲拖下水,至今沒有恢復。這個東西用得好,可以很牛逼,比如接下來就要出場的礦池大佬江卓爾。

有人在微博上提問,如何使用手裡的500萬資金,江卓爾給出了精彩的回答。四步操作中,有兩步是透過抵押,讓原本的固定資產(房子、加密貨幣)流動起來,產生現金流。兩次抵押會出現小价值撬動大價值:抵押房子得到八成貸款400萬,然後全倉買入比特幣,再次抵押比特幣(Maker上的保證金是1.5倍)得到267萬,兩次抵押總計產生667萬,超過原始資金167萬,而且手裡有房子也有幣,多麼美好啊。

新型穩定幣

穩定幣的老大當性USDT,可憐它不斷被莊家和美帝敲打,活得不是特別的自在,總要為USDT的穩定性而發愁。市場普遍質疑USDT的最重要原因是,Tether賬上沒有足夠的準備金,以保證在USDT價格疲軟的時候,透過回購來穩定USDT的價格。因此,USDT的穩定性來自於二級市場的供應和需求,足夠的準備金指向需求,透過中心化的操作來干涉價格。這類似於上市公司,消耗自己的現金儲備來回購和支撐股價。

Maker可能是看到了Tether的憂傷,設計了一種基於市場的運作機制,用來保證DAI的穩定性。如果DAI價格上漲,使用者有動力賣出DAI來獲利,畢竟自己手裡的DAI是1美元買回來的。如果DAI價格下跌,使用者有動力買入DAI去解除自己抵押的資產,畢竟這樣消耗的成本更少。

舉個例子來說明DAI的穩定機制。張三恰好在前一段無腦買了單價15塊的豬二師兄肉,屯了一個冰櫃,看著那麼多肉就要變殭屍肉,張三很苦惱。李四欠酒友很多頓飯,正愁怎樣才能花最少的代價把飯給還了。突然新聞報道,現在豬二師兄的肉飛漲到30。張三開心得不行,以25塊的優惠價格大力傾銷自己的存貨,買的人一大堆。李四很不開心,這如何是好呀。若干時間之後,豬二師兄的肉開始下跌,直接跌穿到了10塊錢,李四抓住機會,大請酒友吃飯,有得是肉,吃好喝好啊。

這種機制聽著很有道理,但遇到主力狙擊,一樣死翹翹。追漲殺跌是人之本性,二師兄的肉漲價時,更多人會去屯貨,進一步刺激上漲;肉跌價時,更多人會去砸盤,進一步刺激下跌。金融人士喜歡玩的東西,基本沒有零風險的,不然為啥要大力發展製造業呢。經濟基礎好,金融才能玩得溜,美帝顯然是懂得這個道理,但控制不了自己玩金融賺大錢的慾望。

總結

Maker還是很厲害的,號稱每年收入1300萬美元,支出僅20萬美元。如果情況真如它所言,它將是繼交易所之後又一個賺錢的專案。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