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區塊鏈發展的路徑依賴

買賣虛擬貨幣

區塊鏈的產生是多種技術發展的結果,符合路徑依賴的理論。與區塊鏈產生直接相關的知識領域,很多可以追溯到幾十年以前。


可以總結如下:共識演算法是區塊鏈的靈魂,加密演算法是區塊鏈的骨骼,經濟模型是區塊鏈的核能。這三個方面的主要發展,決定著區塊鏈的產生與未來。



密碼學領域


1976年,bailey w. diffie、martin e. hellman兩位大師發表了論文《密碼學的新方向》。論文覆蓋了未來幾十年密碼學所有的新的進展領域,包括非對稱加密、橢圓曲線演算法、雜湊等一些手段,奠定了迄今為止整個密碼學的發展方向,對區塊鏈的技術和比特幣的誕生起到決定性作用。



1977年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ronal rivest、adi shamir和len adleman三位年輕教授提出,並以三人的姓氏rivest、shamir和adlernan命名為rsa演算法。與diffie-hellman演算法相比,rsa演算法具有明顯的優越性,因為它無須收發雙方同時參與加密過程,且非常適合於計算機資訊的加密。


1980年,merkle ralf提出了merkle-tree這種資料結構和相應的演算法,後來的主要用途之一是分散式網路中資料同步正確性的校驗,這也是比特幣中引入用來做區塊同步校驗的重要手段。


1982年,lamport提出拜佔廷將軍問題,標誌著分散式計算的可靠性理論和實踐進入到了實質性階段。同年,大衛·喬姆提出了密碼學支付系統ecash,可以看出,隨著密碼學的進展,眼光敏銳的人已經開始嘗試將其運用到貨幣、支付相關的領域了。ecash是密碼學貨幣最早的先驅之一。


1985年,koblitz和miller各自獨立提出了著名的橢圓曲線加密(ecc)演算法。由於此前發明的rsa的演算法計算量過大很難實用,ecc的提出才真正使得非對稱加密體系產生了實用的可能。因此,《密碼學的新方向》發表10年左右時,現代密碼學的理論和技術基礎已經完全確立了。



經濟學領域


哈耶克的《貨幣的非國家化》在1976年出版,但並未在當時的經濟學界引起多少反響。《貨幣的非國家化》提出了讓私人發行的貨幣流通起來,讓這些不同的貨幣產生競爭。全書其中的一些觀點有重要的價值。2009年比特幣的誕生,使人們突然發現,這種新型的加密貨幣正在實現哈耶克當年的設想——私人貨幣。



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馮·哈耶克,是奧地利出生的英國知名經濟學家和政治哲學家。以堅持自由市場資本主義而著稱。哈耶克在1974年和他理論的對手綱納·繆達爾一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揚他們在貨幣政策和商業週期上的開創性研究,以及他們對於經濟、社會和制度互動影響的敏銳分析。”1991年,哈耶克獲頒美國總統自由勳章,以表揚他“終身的高瞻遠矚”。



資訊科技領域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為資訊科技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其中網路技術、分散式技術是將單個計算機連線起來,協同工作的兩項重要技術。


1969年,arpanet投入使用成為現代計算機網路誕生的標誌。其中協同工作的主要理論方面是拜占庭將軍問題,由萊斯利·蘭波特於1982年在其同名論文《the byzantine generals problem》中提出的分散式對等網路通訊容錯問題,對網路中存在作惡節點的情況進行建模。



拜占庭將軍問題是一個虛構場景。拜占庭是古代東羅馬帝國的首都,由於地域寬廣,假設其守衛邊境的多個將軍(相當於系統中的多個節點)需要透過信使來傳遞訊息,達成一致決定。由於作惡節點的存在,拜占庭將軍問題被認為是容錯性問題中最難解決的問題型別之一。


拜占庭問題之前,學術界就已經存在兩將軍問題的討論(《some constraints and trade offs in the design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s》,1975年):兩個將軍要透過信使來達成進攻還是撤退的約定,但信使可能迷路或被敵軍阻攔(訊息丟失或偽造),如何達成一致,根據flp不可能原理,這個問題無通用解。


透過對區塊鏈中重要的三個方面(密碼學、經濟學、資訊科技)分析,我們會發現,在數十年前,一個新事物發展的基礎原理,已經開始形成與孕育。讓人意外的是,這三個重要方面的理論支撐居然都是在同一時期產生的(1976和1975)。


作者:付少慶  

連結:https://www.8btc.com/article/6638897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