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眾銀行的“分散式商業”創想

買賣虛擬貨幣

鏈得得 ChainDD.com

|得區塊鏈者得天下|

這是一次徹底的開源。既然選擇了分散式商業論,就要用分散式的手段去解決問題……

作者|成裘

圖|微眾銀行

蟄伏四年之久,微眾銀行正式對外公佈了其區塊鏈開源版圖。

這個版圖包括聯合金鍊盟開源工作組共同打造的金融級聯盟鏈底層平臺FISCO BCOS;連線底層區塊鏈中介軟體平臺WeBASE,實體身份標識與可信資料解決方案WeIdentity,以及基於區塊鏈的分散式事件驅動架構WeEvent。

一年前,鏈得得曾對微眾銀行的區塊鏈業務負責人進行過獨家專訪。彼時,微眾銀行更多強調在底層程式碼上的開源,強調聯盟鏈不應該“圈地自盟”,那時的微眾銀行已經成為業內首家實現區塊鏈技術完全開源的“大廠”。

一年時間過去,微眾銀行以FISCO BCOS為基礎,全面鋪開了區塊鏈的商業版圖,實現了從“技術開源”到“商業場景”的升級。

在剛剛落幕的微眾銀行首屆FinTech Day(金融科技開放日)上,微眾銀行區塊鏈首席架構師張開翔說:“我們看到區塊鏈從技術到產業一年一個腳印的往前發展。2019年,我們覺得我們應該開拓一條基於區塊鏈通往分散式商業的高速通道,我們不僅僅開放程式碼,還要開放服務、開放產業、開放平臺。”

“感覺微眾在區塊鏈業務上聲音特別大”,在FinTech Day現場,鏈得得經常聽到這樣的聲音。

在和多名參會者溝通後發現,這句話不是一個人或者幾個人的判斷,而是微眾銀行在驗證他們提出的“分散式商業”理論的可行性。

馬智濤-微眾銀行副行長兼資訊長

1

信奉“分散式商業”的微眾銀行

微眾銀行最早在2017年初提出“分散式商業”概念。

正如微眾銀行副行長兼資訊長馬智濤所闡述的,“分散式商業是一種由多個具有對等地位的商業利益共同體所建立的新型生產關係,是透過預設的透明規則進行組織管理、職能分工、價值交換、共同提供商品與服務並分享收益的新型經濟活動行為”,在主要表現特徵上,分散式商業顯現出多方參與、共享資源、智慧協同、價值整合、模式透明、跨越國界等特點。

在微眾銀行成立的四年裡,他們決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就是基於分散式架構搭建新一代銀行體系。並認為,未來的商業模式將從原來的資源集中偏向壟斷的發展模式,轉變為更公平、更均衡的發展模式,即分散式商業。

那麼,分散式商業是什麼樣子?怎麼建立?微眾銀行做出表態,全面開源!

作為一家沒有線下網點的網上銀行,微眾銀行每天的業務要透過微信、QQ等App發生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這也決定著它勢必要和很多合作伙伴建立連結。

在本次FinTech Day上,馬智濤正式宣佈“金融科技全面開源”,其中包括AI、區塊鏈、分散式架構及大資料等多方面,並正式對外提出“3O開放銀行戰略”,即開放平臺(Open Platform),開放創新(Open Innovation),開放協作(Open Collaboration)。

“微眾銀行推出一系列的開源能力,希望它能夠成為一個實施標準。透過對科技能力開源,讓更多人使用並獲得其反饋,如哪些功能不完善,哪些需要加強,這對微眾銀行自身的業務發展有利。與此同時,一旦開源的技術成為了行業的實施標準,合作伙伴就會變得很多,商機也就來了。”這是馬智濤對於未來商業模式的重要研判。

這幾年,微眾銀行不斷加碼科技投入,已經變得和別人不一樣。

資料顯示,微眾銀行在2018年實現營收100.3億元,總的IT投入佔營收比例達14.8%。而全球銀行與金融服務行業中,IT投入佔營收比例的平均值為7.3%。微眾銀行IT人員在整體員工佔比為54%,而上市銀行這一比例在1%到8%之間。

2

區塊鏈挑起“開源”大梁

在微眾銀行的整個開源架構中,區塊鏈技術支撐著微眾“3O”開放銀行體系中的“開放創新”戰略。

由於區塊鏈本身是一個分散式賬本,也就更好地起到了“聯結器”的作用。微眾選擇相信分散式商業,也就自然選擇相信區塊鏈技術。

2016年,微眾開始組建區塊鏈團隊;2017年,微眾銀行聯合金鍊盟開源工作組推出區塊鏈底層平臺FISCO BCOS,並對外開源;2018年,金鍊盟舉辦中國區塊鏈應用大賽,微眾銀行作為贊助方,拿出215萬總獎金池厚獎優秀團隊,推動應用落地;2019年,深化開放,全面開源,應用廣泛落地。

目前,基於FISCO BCOS搭建的應用有數百個,投產上線的有數十個,應用場景分佈在版權、司法、金融、政務、物聯網等領域。在這個過程中,FISCO BCOS也實現了單鏈10000TPS的併發速度。

“當測試團隊告訴我,我們效能確實達到10000TPS時,我很開心,我在微信給團隊發了我人生中最大的紅包”,在臺上的張開翔回憶起這件事依然有些激動。在他看來,這是一個里程碑的事件,同時也表明區塊鏈的速度問題已經不是問題。

在接下來的發展歷程中,微眾區塊鏈團隊一直試圖“讓使用者用得爽”。

WeIdentity、WeBASE和WeEvent是微眾銀行的三大開源區塊鏈應用解決方案,同時也是FinTech Day上的焦點。

WeIdentity和WeEvent是兩款區塊鏈應用外掛,前者是實體身份認證及可信資料交換解決方案,主要目的是解決資料孤島、資料濫用等問題;後者是一套由事件驅動的分散式架構,可實現跨機構、跨平臺的事件通知與處理。

WeIdentity已被用於澳門智慧城市建設的證書電子化,人民線上和微眾銀行聯合研發的“人民版權”平臺等業務中。WeEvent 被長虹智慧家居用於物聯網領域。

而WeBASE是搭建在區塊鏈應用和FISCO BCOS節點之間的一套通用元件,主要幫助企業開發者們更好、更便捷地搭建和使用區塊鏈。

用張開翔的一句話就是,“要看得見、摸得著,甚至讓文科生都可以用。”

在接受採訪時,微眾區塊鏈負責人範瑞彬向鏈得得透露了他們的團隊規模,“微眾區塊鏈團隊分底層和應用兩部分,底層有幾十人,應用有100多人”,這在業內是非常大的投入。

張開翔-微眾銀行區塊鏈首席架構師


3

直面區塊鏈發展問題和機遇

“我們缺人才”,張開翔說得很直接,這個人才不僅是寫程式碼的人才,更多的是具有區塊鏈思維、具有分散式思維,能夠在複雜博弈的環境中,找到一個可持續發展應用模式、商業模式的人才。

“我們有路,我們有車,但是我們缺老司機。”在張開翔的語境裡,這裡的路和車指的是技術和應用場景。

這不只是微眾銀行的需求,也是整個行業的需求。區塊鏈技術真正在國內落地發展,不超過五年。而在中國的優秀的創業者的努力下,區塊鏈底層技術不斷成熟,效能不斷提升,這個市場正變得比一年前更有機會。

但是不可置疑的是,區塊鏈一直在半開放的環境下探索前進。支持者一直試圖在中心化的場景外去尋找適合多中心化的場景和商業化方案,但是這並不簡單,“一個元件,別人用的時候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場景,不同的場景細節都有不同的要求,這是永無止境的。”張開翔說。

關於使用者隱私問題,張開翔講到:“區塊鏈要把原來不透明的東西變成透明,或許使用者資訊透明和交易賬本透明會在不同的場景中有一些取捨,但是這個取捨更多涉及到博弈,因為大家都知道,現在資料越來越貴。我為什麼要把資料分享給你,你能夠給我帶來多少利潤,怎麼定價,這些都是要去思考的。”

範瑞彬把目前區塊鏈的環境比作“生態培育階段”:以前全是一片凍土,現在在某些區域性的區域,凍土已經融化,綠色的芽開始長出,有的還開了一點小花。

“開源”是微眾銀行“分散式商業”的基礎。而“開源”不只是技術層面上的開源,也是地域之間的“開源”。總部位於深圳的微眾銀行,正在嘗試著用“分散式商業”理念來連線粵港澳大灣區。

範瑞彬告訴鏈得得,粵、港、澳三地雖然在地理上緊密聯絡,但是他們之間的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開展卻很複雜。因此呈現出“整體發達,差異性大”的特點。

“大家已經意識到必須緊密合作,才能夠把整個灣區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範瑞彬補充到,在這個大背景下,區塊鏈技術在這片土壤上將大有可為。目前,微眾銀行已經與澳門政府合作,利用區塊鏈解決方案開發智慧城市基礎設施。

鏈得得注:本文為鏈得得原創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轉載/內容合作請後臺留言或聯絡郵箱[email protected]

靈魂拷問

你如何看待微眾銀行的“分散式商業”理念?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