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魚魚直播分享|當鏈遊遇上Staking,使用者免費體驗時代來臨

買賣虛擬貨幣

2019年8月24日

區塊鏈世界裡一直不缺話題,Staking無疑是今年最火的概念之一。如何理解Staking,要不要參與其中,業界眾說紛紜,但新的趨勢之下,包括礦池、錢包、交易所、公鏈等亦爭先恐後的“上了車”,攜手開啟新的可能性。試想一下,當區塊鏈遊戲遇上Staking,又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

在鏈魚魚2019年第十二期社群直播分享中,我們邀請到了CardMaker創始人法師。作為獨立遊戲開發者,法師對遊戲本身、玩法往往擁有獨到的想法和思考,而憑藉對行業風口精準的把握,他和團隊也一路見證和陪伴了區塊鏈遊戲行業的爆發與成長。如今,在CardMaker穩定執行半年以後,法師再次創新性地在遊戲中引入了Staking這一模式,讓每一位使用者都擁有了免費體驗遊戲的權利。

他為什麼會想到將鏈遊與Staking結合,這種全新免費鏈遊模式的探索又能否為陷入困境的新興產業帶來一線生機,吸引更多普通使用者的參與呢?本期對話告訴你。


分享嘉賓


法師:CardMaker創始人


採訪正文

Q1 鏈魚魚:首先先請法師和大家打個招呼,簡單介紹一下獨立遊戲CardMaker。

法師CardMaker(卡牌製作大師)是一款跨領域的獨立遊戲,曾獲NEO遊戲開發賽雙冠,中國Top10區塊鏈遊戲,新浪金浪獎,CocosBCX的首批生態合夥人,屢被DappReview等媒體重度報道。


遊戲介紹主要分為兩個部分,遊戲屬性和金融屬性。

CardMaker是經典卡牌 + 隨機探索 + 開放內容 + 通證經濟的精緻融合體。風格是清新的獨立象素風(正在不斷加入角色立繪),個人覺得遊戲性不輸給爐石傳說,殺戮尖塔,月圓之夜等。


CardMaker主打的是“可以製作遊戲的遊戲”,使用者可以自定義卡牌,關卡事件等,讓別人來挑戰。

以上是遊戲屬性,CardMaker還有一條線穿插在整個遊戲性體系之中,就是金融屬性。

CardMaker獨創的一套“靜默挖礦”的模式,多小鎮金融共享的經濟體系,並行在遊戲行為之中。深入體驗遊戲的同時,會打來更多金融屬性的增益,例如挖礦等。任何NFT都自帶挖礦屬性。


同時在遊戲屬性之外,CardMaker還廣義定義了NFT資產Card和Maker的創造體系,Card將作為NFT資產價值貯藏的標準貫通於上層的所有資產演繹,使得使用者可以將一份資產穿越於所有不同的遊戲中,並帶回資產溢價。

遊戲是中英文雙語版的,在全球執行。

遊戲目前完成度較高,應該算是鏈圈少有的較高完成度專案了,即便放在傳統領域,也能直接上taptap和steam,這塊我們也正在尋找好的推行夥伴。

我們在研發上目前主要講針對UGC這塊不斷開拓,最近也正好在和一些遊戲製作人,小說作者和漫畫家談遊戲內容的擴充合作。之前也和last trip有聯動,是一種不錯的模式。

Q2 鏈魚魚:剛剛您提到NFT資產在不同遊戲中流轉,目前是和last trip有聯動,有在考慮和其他的遊戲做一些互動嗎?

法師有的,我們一直在找合適的傳統遊戲做對接,這其實在傳統遊戲領域是很成熟的抱團模式,我們甚至之後會對遊戲做一個擴容。
後續Card和Maker會是完全兩個分離的體系,Card主要面向鏈圈作為資產標準,Maker轉管遊戲性的部分。

Q3 鏈魚魚:遊戲已經穩定執行半年了,截至目前,CardMaker累計的真實使用者數有多少?卡牌成交額如何?

法師不多吧,累計兩千多人的真實使用者,好像還成,不過我們沒有羊毛黨(CardMaker在設計上在抗羊毛這塊還不錯),主要覺得羊毛不存在轉化的可能性。
成交額的話,不是單看卡牌這類NFT的,畢竟不是加密貓。我們卡牌的生成資料目前為止在80,000+張,資產總和成交額度高峰大概在每24小時500-800w CAKE(CAKE是我們遊戲體系內的一種功能通證,基本在1釐左右浮動),對比現在的鏈遊市場應該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吧。

Q4 鏈魚魚:CAKE上交易所了嗎?

法師沒上,目前大概有近20家交易所來找了,還有各種期望IXO的。
這個事情思考起來比較複雜,主要是上了有什麼用,我們希望的是真實流量,甚至價值使用者,否則相反的還會帶來巨大的反噬效果,不過考慮在這個領域越來越成熟之後,會步入對應的流程。
目前CAKE是可以透過Bancor進行兌換的,所以這方面沒什麼問題。

Q5 鏈魚魚:在這段期間,您和團隊對行業、對鏈遊、對使用者有哪些新的思考、感悟?

法師感悟的話,可多了,五顏六色,可以寫一本書。如果不深入這個領域,很難能想象。
上週傳統遊戲圈的製作人朋友問我,鏈圈你們感覺怎樣,我想了想,回答了一句,“Roguelike”。然後他被逗到了,說貌似還有點形象。

簡單概括就是避免走錯,因為沒多少試錯空間,也沒什麼樣本,全是新的探索,並且跟金融(錢)越近,人性越豐富。當然,這不能怪誰,主要還是最初那波1C0和菠菜對這個領域殺傷力太大了,如同切爾諾貝利,留下的傷疤很深,其中影響了使用者思維,影響了傳統開發者進入困難等惡性迴圈,殺傷力後勁十足。

不過我看到的好現象有幾個:

一是一些賭徒思維開始被淡化了;

二是遊戲的品質開始普遍有點形態,而不是再最開始的滿目瘡痍,啥都沒就是個赤裸的資金盤;

三是雞尾酒效應,不少人已經覺得不是熱點了,那麼這個時候就是最好的時機;

四是仍然有不少專案團隊願意抱團探索,大家一起想辦法打寬這個領域。
幾年前曾在“電視遊戲”領域有一場小風波,然後大家都在滿天PR和自嗨,沒有抱團合作,最終就留下一地雞毛,一起死。

Q6 鏈魚魚:最近CardMaker新增了一些新玩法,在自然小鎮中引入Staking模式,以通證抵押的形式讓使用者免費體驗遊戲,具體的玩法是什麼?

法師關於Staking模式是一個活動,是一個開始,具體詳見:
https://blog.cardmaker.io/blog/gg20190823_2/

簡單概括就是:
“遊戲免費體驗->可質押獲得禮包(價格越來越高)-> 挖礦加成(順便拿獎) -> 質押解鎖 -> 獲取更多NEO。


這裡補充下,我們的遊戲是免費開放體驗的。即便不獲得任何禮包,也是可以免費遊戲,並且可以免費挖礦的,只是參與活動的使用者會有更高時間回報率。


Q7 鏈魚魚:站在蛋糕小鎮使用者角度,這種新玩法會不會損害他們的利益呢?


法師自然小鎮和蛋糕小鎮是CardMaker體系中的兩組分散式伺服器,兩個小鎮之間格局如下:
資料獨立:即A小鎮無法將賬號資料移動到B小鎮;
通證統一:CAKE總量不變,產出共享,小鎮x2,小鎮x3;
各具特色:ABCDE小鎮各有獨有的資源,卡牌製作藍圖;
貿易互惠:兩個小鎮可以互通貿易,透過魔法樞紐進行。


所以,以上不難看出,不單不會損壞利益,還會利益疊加。
CardMaker整體模擬的是一個世界的多邊貿易結構,隨著合作小鎮增加,會越來越凸顯這個效果,以及越來越凸顯CAKE的“橫向承載力”,使用者選自己喜歡的小鎮(或公鏈)即可。


Q8 鏈魚魚:除了質押代幣和挖礦,團隊關於Staking系統是否還有其他的設計、想法?

法師我們對Staking這塊的定義主要是“引流”,先嚐試把這一點做好,CardMaker的通證經濟體系能抗住一定規模的金融效應,並且遊戲中我們探討和預留了很多DeFi的擴充套件設計,但目前可能還不到時機,但歡迎有興趣的朋友一起探討。
Q9 鏈魚魚:您認為透過Staking,會吸引更多普通使用者的參加?

法師是的,從原本需要“消費購買”不確定的禮包到“無傷本金”的行為,大幅降低了入口成本。

這麼說,我們讓使用者透過質押通證獲得其他鏈遊中需要“消費購買”的禮包,在一定週期後可以自動解鎖通證,而不是讓使用者去“消費”,這是一個不傷使用者本金的做法。不至於使用者在買了禮包後,卻連它到底實際價值多少都不知道,純粹被專案方兜著走,然後也找不到誰去“接盤”,不難想象,讓使用者去花大錢去買個只有封面的“貂蟬”或者“韋小寶”是個什麼商業邏輯。
我們經常會看到各種鏈遊群裡相當多的玩家提到自己買了禮包沒脫坑,甚至有些玩家開始咒罵一些平臺渠道,錢包之類的,時而久之,壞了自家平臺渠道的名聲,最後就容易變成偽命題。
順帶一提,我們的禮包即便在通證解鎖後也是送給玩家的,所以最後你完全可以啥都不消費,帶走更多。
我個人覺得這是一個非常良性的模式,使用者不需要用本金去試錯,讓使用者在認可你的時候才買單。至於最後需不需要在質押解鎖後收回/銷燬禮包,那屬於專案方自己的良心了。
其實,關於Staking在鏈圈的各種用法倒不是關鍵,但這個思維其實和傳統銀行沒太大區別,銀行的利息可以理解為挖礦,而存錢不傷本金,但與具有一定金融屬性的鏈遊結合,就有可能顛覆當下的模式。
預售本質上是一個“付費遊戲”的模式,先付費下載,購買遊戲,然後才能體驗,傳統遊戲早期的概念,而Staking是將鏈遊形態的“付費遊戲”轉向“免費遊戲”的一個嘗試(至於為什麼還需要Staking,因為有礦池),我覺得這是個挺好的進步,在傳統領域是一個很成功的商業模式。
現在鏈圈大部分遊戲,都會做“預售”行為,然後一大部分還打著“資產確權”,“可以賺錢”,“使用者共贏”這“老三套”的口號來忽悠,這些相信大家可以在各式各樣的鏈遊分享群裡看到,這都是鏈游去年的概念了,那會也還是我們幾個專案先思考出來的,然後被拼命引用,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而言,我們發現這些都比較虛妄,特別是“資產確權”,真的有多少使用者Care麼?
不過,我相信這個模式對於專案方而言,是絕對有好處的,至少避免了一定程度的反噬,同時這在更高層面來說,大家可以延用抱團開啟這個領域,一起把蛋糕做大,是極大的收益,一個成立的領域一定是百家爭鳴的環境,大家都能如魚得水。像幾年前H5遊戲就是抱團一波流開啟了流量大門,這也就是我們的最終目標,只有這樣大家才能一起存活。


Q10 鏈魚魚:按照你的說法,也就是staking多給了使用者一次免費體驗的機會,然後他們再去選擇要不要付費玩遊戲,是否可以這樣理解?

法師嗯比較接近,稍微區分下的是,無需staking也可以免費體驗,只不過,如果帶上了金融行為,就得藉助這個,否則專案方就是被薅空了。


Q11 鏈魚魚:這樣的話,你們的盈利來源有發生變化嗎?

法師有,玩家只在他們願意的時候才購買,不願意我們就當送錢了。
Q12 鏈魚魚:對於絕大多數投機性強的鏈遊玩家來說,可能會在流動性和收益性之間作出權衡。簡單的說,如果不能保證玩家最終擁有的道具、卡牌等收益跑贏質押代幣的流動收益,這個玩法也就難以持續?

法師我先從微觀上來對這個問題做一個解答:
首先NEO的流動年化收益率是2.37%(3個月前的資料),這意味著當玩家透過Staking獲得一個10 NEO的禮包,以180天鎖定期來計算的話,他只需在這個遊戲過程中獲得價值0.12個NEO的資產就可以了,而就我們現在開放的預熱送NEO活動,就已經超出了這個值。
預熱活動連結:
https://blog.cardmaker.io/blog/gg20190801_2/
從另外一端計算,我們首批提供了500個NEO的礦池和200000NNC到“烘焙工坊”,反向計算我們獲得質押45000+NEO,才能從玩家手中收攬流動性收益,我覺得我們是沒這麼大的吸金力的23333。

(烘焙工坊截圖,其實就是比較好看懂的礦池)

所以難以持續的點不在使用者收益,使用者在這個模式中是百利無一害的,而是在專案方。
但是我在多個場合已經表明,此行自然小鎮的模式,早已經不是打著賺錢目的了,目的很清晰,就是為了嘗試打寬這個領域,是一次探索,也有可能是一次先烈23333。
Q13 鏈魚魚:本次活動禮包是有鎖定期的嗎?

法師有的,在180~365天之間,可以透過提升等級加速最高至200%,具體以活動資料為準。這個時間其實就是傳統遊戲轉向承擔的“流失週期”,只不過以鏈遊的形式發生。
先前預熱活動的時候,海外的一個友人問我們:“送我們NEO,那誰虧NEO?”我們的海外運營窮笑了,說我們啊。
不過,好在最多就是損失幾百個NEO,因為礦池是通縮的(所以能挖到多少完全靠使用者自己的把握)。至於能否在這個期限內,將使用者轉化為對遊戲肯有所付出使用者,那是另外的努力,也是專案方應該去嘗試的。
對於這個提問,從巨集觀上,我想說,當一個模式從付費轉向免費時,其中可能誕生的商業模式是很多的,傳統行業就證明了這點,拿王者榮耀就是很好的例子。
也許有的人會問,這是需要聚集足夠流量的前提,那麼這就是一個雞和蛋的關係,免費無非就是為了吸引流量,而金融效應則是帶來更低的流量成本。如果這條路探索出了合理性,那將會是百家爭鳴的場面。
Q14 鏈魚魚:除了這種玩法,還有沒有想過其他的激勵措施,可以讓使用者深度參與?

法師關於其他激勵措施,CardMaker本身就是一個通證經濟的激勵體系,投入和產出成正比,主打的是對UGC,後續的時間裡會對這塊有越來越多的權重傾向,從最早的只能製作卡牌,到可以製作戰鬥關卡,再到可以設定探索事件。
後續我們將開放完整的模組設定,以及PVP模式,創造和互動的權重會被拉至更高權重,畢竟人們創造內容才是整個世界經濟體系的“縱向承載力”。


Q15 鏈魚魚:TonArts製作人宋陽認為Staking Game能夠實現公鏈、官方、玩家的三方共贏,對於這個觀點,您是怎麼思考的?

法師這個三方共贏我認同。
玩家可以透過質押原生資產,免費參與,獲得衍生資產,享受遊戲和增值服務;專案方可以透過玩家質押的資產,透過DeFi來獲得收益;專案方可以幫助公鏈質押原生資產,幫助公鏈維護公鏈生態。
邏輯沒毛病,但說實話這個概念讓大家忽略了一層,就是誰是輸家。
我覺得還是值得談談誰是輸家的,輸家就是“持有M0,不參與一切資產行為的人”,這裡我舉個例子——“房產”,大家應該能明白,我就不展開了。


Q16 鏈魚魚:這次嘗試是為了引流,但實際上導致鏈遊發展不順的原因有許多,玩家試玩的成本高並不是決定性因素,您認為這種模式真的會帶來新的增量嗎?

法師成本高對於導致鏈遊發展不順是巨大的因素,比如錢包,比如幣,你讓傳統領域的大流量使用者去理解個“錢包”去買個幣試試。至少得裝2個APP,記1個私鑰,註冊2個賬號,複製貼上2次地址,轉2次賬,其中遇到iOS就更困難,還得去簽名應用,我勒個去!99%的流失都在這關。
以上主要是解釋流量進入後才會發生的問題,在流量還沒進入前,決定性因素依然是“行業色彩”,當行業色彩是光鮮亮堂的時候,才有可能讓更多進入的意願從0變成1,相信不難理解。

Staking的行為,只是在有限的流量和關注下,開啟一條通道,並減少使用者進入成本,這麼想會比較實際。但是這個空間卻很大,當越來越多的使用者認知,是可以透過“無傷本金”的方式來玩鏈遊,傳播會有所改觀的,畢竟這是對自帶金融屬性更友好的模式,而金融屬性本身又是流量的橋樑。

改善一個領域,並不是靠想到一個好的理念,就能推波助瀾的。


Q17 鏈魚魚:也有觀點認為Staking Game金融屬性太強,不太能算是遊戲,對此,您怎麼看?

法師首先,遊戲一定要好玩,這是文娛產品的本質,也是我們努力圍繞這個點在建設,而不是去泡菜化遊戲。
但好玩又有很多種定義,個人覺得金融屬性強不強和是不是遊戲沒直接邏輯關係。

很多遊戲發展起來後都是具有很強金融屬性的,比如大航海時代,夢幻西遊,DNF,比如主打生產交易的SuperCell早期遊戲HayDay也是如此。

很多人把“金融”看成洪水猛獸,只是因為對它陌生,實際上金融行為是人生活中最常見的行為,遊戲只是一個載體,只要產生交易,就是一個金融行為。

金融屬性不過是一把武器,有的人用在惡性資金盤,有的人用在給人類帶來便捷,好比“期貨”的產生,本意是為人類謀取福利,但大部分人卻拿來炒。


Q18 鏈魚魚:作為生態參與方,NEO對於這種新玩法的態度是什麼?

法師NEO公鏈對於生態就一個明確態度:拒絕菠菜!恰好我們做不來菠菜。
所以你們會發現NEO生態走的從不倉促,並且狀態很清澈,逐漸的一些有底蘊有實力的團隊都彙集到了這裡,這是有格局的公鏈應該做的事,作為生態參與方,也是很榮幸和這樣的團隊共事。
而且對NEO瞭解的你不難發現,其實NEO可以算是最早的Staking公鏈,持有NEO產出GAS的雙通證模型。
再比如主打Staking公鏈的IOST同樣具有很棒的思維模式,這些都值得去探索,公鏈方並沒什麼可避諱的。

Q19 鏈魚魚:坦率地說,當下的鏈遊發展是遠不及預期的,儘管有越來越多的從業者已經意識到了鏈遊的本質和可玩性的重要性,但是依舊沒有太大的變化,您認為造成鏈遊發展遲緩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法師坦率的回答,這可能得定義預期應該是怎樣的。
比如是否指隨著炒作效應而爆發起來並立足於世?我似乎沒見過歷史上有什麼行業/產業是靠炒作而立足的,一個牛逼的領域無不經過科技曲線的高峰低谷,隨後逐步增長。
區塊鏈對遊戲產生的影響,更多是製作思維層面的改造,比如讓資料關係產生對遊戲體系的影響,比如對運營模式的改造,比如對遊戲數值/經濟體系的改造。
至於沒有太大變化,我覺得一方面是之前提到的人性負面效應產生的積壓,例如1C0等;另一方面就是缺乏一款真正意義上的爆款,只有當“爆款”出現,才會讓更多的開發者湧入到這個領域,產生更多的火花碰撞,帶來更多的流量效應。而這個“爆款”又是需要大家一同去抱團突進的,思維+資源+時機,缺一不可。
Q20 鏈魚魚:區塊鏈賦予遊戲的意義,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您剛才也提到了,現在許多專案方還是停留在資產確權這些虛妄上面。在您看來,整個行業目前的重心應該放在哪個方面才能真真切切推動發展?
法師區塊鏈和智慧合約並不能直接把遊戲變得更有趣,也不是必須的,我們需要理性的看待這些東西。但卻可以從組織結構,經濟結構上讓遊戲產生“物理效應”,使得遊戲的生命週期變得無限長,樂趣空間無限大。

舉個大幅度的例子,當由一個C端使用者因為一個行為來控制一次“新伺服器的開啟”,這是有很多遐想空間的。
對整個行業去評判,我覺得我沒有辦法自詡這樣的標準,大家都是在做一件很小的事情,一起把很小的事情組合起來。
只不過,多去做些落地的,減少對使用者的傷害,而不是去自嗨是真的。
我們也不過是行業中的一顆小小的探索者。
Q21 鏈魚魚:接下來,您和團隊有哪些規劃和活動?

法師
一塊是我們將直接切入傳統領域,找到合適的合作推行夥伴。最近一直在找合適的steam發行夥伴,現在叫蒸汽平臺。

另一塊,是CardMaker將會做一次“大手術”,先前提到過,會把整個體系和格局擴大,但把體系裡的結構劃分的更精準,並把可玩性做精簡凸顯,對應已有的權益範圍也會擴大。
CardMaker目前屬於聰明人玩的遊戲,雖然有很好的深度,卻不夠精簡凸顯。
我這裡大概可以列幾個名詞,但具體展開太複雜,CardNFT,Maker1,Maker2,… CardSwap,有些概念對行業熟悉的應該可以想象,這裡不特地展開了。
總而言之,樂趣至上!
我們的策劃團隊已經在籌備中,大家應該不久後就能看到。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