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上破案,區塊鏈可解司法資料博弈困局丨鋅聲

買賣虛擬貨幣

文:孫子棟

編輯:王巧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落地,採用純數學方法建立分散式節點間的信任關係的應用和領域也越來越多。

儘管區塊鏈電子證據保全的主體可信性、證據電真實性、取證方式仍有疑慮,但是區塊鏈技術用於電子存證、網路提審需求卻在實踐中悄然興起,並逐漸被司法機關接受。

6月1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資訊中心指導,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上海高階人民法院牽頭, 聯合6所省市高階人民法院、3所網際網路法院等25家單位共同發起的《區塊鏈司法存證應用白皮書》正式釋出。

那麼,區塊鏈究竟如何讓電子存證更可信?如何提高司法效率、降低司法成本?

6月15日,中國科學院研究員丁麗萍、華南理工大學博士溫泉思、聚滴成海(廣州)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張瀧、職務犯罪調查資訊化專家江星、FISCO BCOS首席架構師張開翔在在FISCO BCOS開源社羣舉辦的“巡迴Meetup2019”活動中,就“區塊鏈落地司法存驗”為主題,進行了案例分享。

區塊鏈+情報系統的勢能,可見一斑

說到情報系統,就不得不提到NPL(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它能快速檢查語音證據。主要是提取語音檔案後,轉文文字資訊,再透過大資料方式分析入庫。一般來說,司法機關透過NPL提取嫌疑人的微信語音資訊後,進行文字化,這樣就可以快速提取關鍵資訊。

除此之外,邊緣計算在情報系統中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採用AI人臉識別和基於區塊鏈的安全監控結合方案,透過邊緣計算和區塊鏈進行安全網路的搭建。

從應用層上面來看,透過區塊鏈技術將偵查硬體裝置的偵查過程記錄,此舉不僅可以降低查案人員自身知法犯法的可能性,還能提高辦案規範性和可信度。

區塊鏈在情報系統的效率提升是革命性的。過去單位申請辦案,需要辦案民警、軟體製作公司、資料儲存治理公司三方聯動,全部紙質申請,響應時間平均過3天,效率低下。

而達成協議後,使用區塊鏈智慧合約,全部自動化執行;採用生物特徵採集後快速授信,區塊鏈脫敏傳輸完成快速審批和調取情報資料。此舉大幅度提升辦案效率,提高偵破率,減少疑犯逃脫時間。區塊鏈+情報系統的勢能,可見一斑。

雲介面服務讓區塊鏈觸手可及

區塊鏈技術是大資料共享和交換的基石,各地政府,包括底層的初創公司都強烈需求開放資料和共享資料,但多年來並未獲得推行。其中最大的挑戰就是資料來源獲取問題,資料往往是沒有辦法從一個源頭去獲取的。

如何讓使用者心甘情願提供資料?如何實現共享資料?目前,市場上的大資料交易平臺非常少,尤其是做自動化的。

資料如何確權?我們可以用區塊鏈節點將更多的資料貢獻方拉出來,他們貢獻的資料可以獲得相應的回報,透過深度挖掘出來的一些資訊的使用權,這樣就可以良性的促進整個行業的發展。

在數字文明中,我們希望把整個世界都對映下來,構成一個映象世界,而這需要採用區塊鏈技術。隨著越來越多的人使用這項技術,世界上更多的部分被對映下來,越來越多的人使用技術之後,這個世界的數字版本就會更加豐富。

區塊鏈的加入對於司法物證電子化升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當今司法領域,有兩個顯著的需求:一是證據科學進步,電子證據急需建立標準;二是電子檔案,遠端提審等關鍵資料的穩定儲存存在大量需求。

但由於區塊鏈行業技術壁壘、開發成本極高,普通開發者難以應用。因此,需要研發一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區塊鏈雲介面服務,減少大部分割槽塊鏈開發者的工作量。

此服務支援各大底層框架,快速支援整合開發,並面相普通開發者,簡單快捷成本低,容易上手。

智慧合約是區塊鏈技術的重中之重,全部精通需要難度,此係統的多鏈融合、跨鏈融合技術形成了視覺化開發的架構,其最終目的是讓開發者不超過20個介面來完成95%的一個工作。

不管是電子證據標準系統、司法文書穩定傳遞系統還是偵查同步備份系統,任何司法系統都可以透過解決方案介面化的方式,讓開發者快速進駐,從而解決技術難題,大程度地提高效率。

區塊鏈保證資料共享,解決流通困局

在司法領域,區塊鏈技術可以對司法過程中產生的資料進行管理,透過區塊鏈確認、儲存相關資訊,不可再修改,增強司法公信力的作用。

為了讓訴訟當事人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其權利保護的目標,在過去,電子資料在司法領域充當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電子資料是司法發生過程中形成的,以數字化形式儲存、處理、傳輸的,能夠證明案件事實的資料。

區塊鏈由於它的去中心化、可靠分散式資料庫、集體維護、不可篡改等特性,讓傳統電子資料的困局得以解決。

區塊鏈技術透過Hash演算法結合Merkle樹結構,實現資料的防篡改功能,對加密資料進行hash的資訊儲存在區塊鏈中,保證資料將永遠被記錄,任何篡改都可以被發現,藉此可保證資料的共享和流通困局。

區塊鏈升級電子資料存證

任何新技術的出現都會是一把雙刃劍,區塊鏈也不例外。

雖然區塊鏈技術的出現產生許多非常優秀的應用,但同時,它的匿名性導致它也同時成為犯罪的一個手段,且會給偵查造成很大的難度。在很長時間內,以區塊鏈為名的案件層出不窮,如217大案、侵犯  公民資訊第一案等,這些也促成了司法解釋的出臺。

所以針對於這種情況,電子證據的出現也就十分具有代表性意義。

從90年代到如今,電子取證逐步經歷了奠基、完善等過程,它的研究領域也非常廣泛,包括計算機軟體、法律法規、管理制度、網路通訊技術等。

即便如此,它依然會存在很多難點,比如雲端計算、大資料取證的技術挑戰,取證與反取證的技術博弈問題。

現有電子資料完整性保護存在問題,第一,傳統電子證據面臨證據欺詐、取證過程被篡改,監管不透明等問題,存在電子證據被惡意刪除,修改的風險。

第二,電子資料證據沒有時間痕跡,隨著時間流逝,電子資料的載體可能變化,但是資料本身不會變化,所以我們無從比較兩份電子資料的時間先後,也無從得知電子資料的變遷歷史,而缺乏時間維度則無法認定因果。

第三,電子資料證據易變、易改,易丟失,位元世界裡不存在“可信”資料,電子資料只能是對原子世界資訊的一種對映,它易被修改也直接影響事實認定。

“實數雲存證”將取證與司法鑑定規範、標準實現到取證工具中,使用多要素證據固定技術,保障了電子資料的可採用性,並有效解決了目前電子資料保全過程中遇到的取證手段不規範、證據效力不高以及傳統司法鑑定服務不夠便捷的問題。

結合區塊鏈基礎元件,構建可信的電子資料完整性保護應用系統,以區塊鏈技術核心元件為底層平臺支撐,利用其提供的應用開發介面API,在上層構建電子資料證據完整性保護應用,以形成系統服務,與已有的電子資料證據獲取、提取等外部應用結合,協同工作。

聯盟鏈可信可控

在聯盟鏈技術逐步成熟之前,區塊鏈技術雖然已有一些落地案例進行支撐,但尚未達到完全意義上的可信可控。 

由於科技的不斷髮現,近些年也出現了很多新興領域,比如人工智慧、物聯網、大資料等,而區塊鏈則可稱為這些領域的“聯結器”.張開翔表示,在不久的未來,區塊鏈會成為商業環境、司法環境乃至政府機構的通用技術。

在區塊鏈版圖裡,參與的角色會非常多,大家在上面會做交易,但是也會有競爭,大家希望共享資料,但又強調自己的隱私。

此時,多方協作需要找出一個最大公約數,以此為基準來協作。若共識以及合作程度不夠,最終可能就是隻能共享雜湊,但資料、明文、交易、身份、這些卻無法共享。

如果要把共享範圍擴大,包括商業規則、投入的資源、運營運作理念都需要去變化,所以這就出現了治理的問題,治理的目的是為了在可控的基礎下達到多方互信。 

對於區塊鏈技術的可信可控性,有幾個重點:身份可知、許可權可配、交易可控、歷史可驗、隱私可藏、監管可達。

多方協作的核心訴求包括驗證、確權、交易和追溯等,即既要保持資料的一致性,又要保證資產的確定和事實的可追溯性,以達到提升效率、擴大規模、降低風險的目的。

在解決這個問題上,聯盟鏈和公鏈的做法截然不同,聯盟鏈具備稽覈機制且監管嚴格,各角色職責分明,DO分離。另外,參考“系統共識”和“資料共識”,共同達到高可信的目的。

聯盟鏈的身份標識一般是上鍊可知的,每個機構在現實生活裡都有自己的一些標識,聯盟鏈也不可能讓幾十億人都參與記賬,這樣效率會低。

智慧合約可以保證在資料上輸入和輸出保持一致性,基於聯盟鏈最佳化的共識機制,完成即可確認資料一致性,秒級出塊。

在安全方面,“Code is Law”是理想情況下的願景,之前在合約層面曝露的問題,透過採用合約模板,安全虛擬機器和全程檢驗補救,聯盟鏈可一定程度上避免這些問題。

區塊鏈是一個包羅永珍的學科,基礎密碼學、數學計算機工程都可以被其囊括,從去中心化、資料確權到安全可控,區塊鏈技術不斷完善,逐漸走進司法機關乃至大眾視野。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