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區領先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行政審批環節

買賣虛擬貨幣

在實現全部1621個區級政務服務事項使用區塊鏈技術進行材料核驗的基礎上,海淀區又領先全國一步,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行政審批環節。

截至4月14日,已有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等40個應用場景落地。平均減少辦事人提交材料40%以上,減時限17.5個工作日,壓減率55%以上。

初級階段只用於證明“我是我”

“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初級階段是進行材料核驗,證明‘我是我’。”海淀區政務服務局副局長鬍玉國介紹。

如,在沒有應用區塊鏈技術之前,辦事人提交房產證,視窗人員核驗其真偽全憑經驗,稽覈時間長、真實性存在風險,視窗人員壓力較大。使用區塊鏈技術後,真偽上鍊可查,準確、高效,視窗人員還不必承擔風險。

截至目前,海淀區1621項區級政務服務事項,全部實現了用區塊鏈技術進行材料核驗,屬全市第一家。

但是,用區塊鏈技術核驗材料只用於驗證真偽,辦事人該交的原件、影印件等還要交,該跑的腿還要跑。

鏈上留存電子證據,減材料少跑腿

作為北京市區塊鏈技術政務服務領域應用試點區,今年,海淀區制定出臺了《海淀區區塊鏈政務服務領域深化應用工作方案》,在全國率先打破了區塊鏈技術只能在服務端應用的瓶頸,將其深入到審批內部環節。

今年4月7日開始,營業執照、婚姻資訊、殘疾人資訊、專利證書資訊等4類國家級資料、17類市級資料、4類區級資料,共計25類證照材料的200餘資料項,不再需要辦事人員提供紙質材料,透過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在海淀區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平臺上實現了實時核驗。

“過去需要辦事人提交的紙質材料,在鏈上直接拉取,並形成電子證據留存,可追溯,不需要辦事人再提交了。”胡玉國介紹。在辦理過程中,如姓名、住址、身份證號、營業執照編號等資訊,也實現了“智慧回填”,不需要人工填寫了。

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就業失業登記證辦理、按月申領失業保險金、我要開畫廊、高技能人才培訓補貼、我要申報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截至4月12日,海淀區用區塊鏈技術改革最佳化的行政審批應用場景已達40個。這40個場景,平均減少辦事人提交材料40%以上,減時限17.5個工作日,壓減率55%以上。

流程再造助力效果最大化

為實現區塊鏈技術應用效果最大化,海淀區對原有的辦事流程進行梳理再造。

以辦理“我要開VR體驗館”為例。在審批環節應用區塊鏈技術之前,辦事人需要提交41項材料、最快需要47個工作日辦完。在審批環節應用區塊鏈技術以後,只需要提交23項材料,辦理時間最快只需要26個工作日。

過去的流程是:去市場監管局辦營業執照;去住建委辦施工許可;去衛健委審平面設計圖、現場勘驗,辦理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再回住建委辦建設工程消防驗收備案;去消防支隊辦營業前的消防安全檢查;去生態環境局辦環評備案;最後去文旅局辦娛樂場所經營許可證。到最後一個環節,發現經營場所不合規,前面都白跑腿了。

現在流程最佳化之後,先去文旅局預約現場服務,稽覈場地是否符合要求,現場沒問題了,再去工商辦理營業執照;登入北京市固定資產投資專案線上監管平臺,施工許可、衛生許可同時辦。開始裝修了,住建委、衛健委現場勘驗並聯;材料提交到綜合視窗後,海淀區政務服務局還安排了主題服務專員,幫申請人代辦,不用當事人去跑了。

透過並聯審批和幫辦代辦方式減少審批環節,40個落地場景中,20個場景由“只跑一次”變為“一次不用跑”,11個場景由“跑兩次以上”變為“只跑一次”。

據介紹,海淀區對全區政務服務中、高頻事項進行梳理,共300多項。下一步,海淀區將按照“應上鍊盡上鍊”原則,在40個應用場景的基礎上,推動區塊鏈技術在政務服務領域的應用,覆蓋所有中、高頻事項。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