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m Finance是一場騙局嗎?

買賣虛擬貨幣

Rebasing專案是否是一項有用的經濟實驗?一些頂級加密貨幣人士表示,這只是另一個騙局。有一些去中心化金融專案可以提供閃電貸款。 Yam Finance(YAM)是一個DeFi專案,只是曇花一現。

YAM最初被描述為“最小可行的貨幣實驗”,8月11日高調推出,在不到兩天的時間裡,其市值從零飆升至5700萬美元。但是在週三晚些時候,該公司宣佈在rebasing合約中發現了一個錯誤,到週四,其市值跌至零。DeFi社羣團結起來拯救這個專案,但無濟於事,該專案的rebase功能使其變成一種全球競爭,投資者對代幣價格進行投機。

YAM短暫的生命也凸顯了加密社羣中的分歧,一些人擔心DeFi似乎正在踏上不計後果的方向。這種分歧究竟是代溝,還是比特幣主義者與DeFi的“退化”,或者還是其他完全不清楚的問題,但是一項非正式的Cointelegraph調查發現了對YAM rebasing實驗的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

ShapeShift執行長Erik Voorhees在8月11日表示:“ YAM看起來像個騙局。這樣的專案對DeFi不利。”同時,Messari執行長Ryan Selkis抨擊YAM Finance是一個“完美的拉高出貨的計劃”,有20%的機會成為DeFi版本的The DAO,然而The DAO事件讓以太坊在2016年差點滅亡。

與此同時,軟體工程師和比特幣核心開發者Jameson Lopp曾呼籲加密社羣“避開推廣像YAM這樣荒唐不負責任的金融產品的人並以此為恥”。

理論實驗還是經典的拉高出貨?

區塊鏈互動介面提供商MyCrypto的創始人兼執行長Taylor Monahan告訴Cointelegraph:“ YAM標誌著一個轉折點,一切都從瘋狂轉變為徹頭徹尾的恐怖。”她提到,“每個人都知道所有DeFi專案的抵押價值龐大”,本週DeFi總鎖定價值超過了60億美元,“但沒人能想到一個公開的、未經審計的、帶有荒唐品牌的專案會在不到一天的時間內獲得5億美元。”

在YAM協議程式碼中發現的錯誤導致過多的YAM儲備金被鑄造,從而使其“在未來不可能採取任何的治理措施。”然後YAM專案尋求DeFi社羣的幫助,隨後支援就到來了。

BitMEX執行長Arthur Hayes發推文表示:“我為拯救YAM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你做了嗎?” CoinGecko也為YAM專案提供了幫助,其創始人兼執行長Bobby Ong向Cointelegraph表示,YAM是“一項非常成功的加密經濟實驗,儘管這是一個冒險且粗心大意的實驗。”

Ong向Cointelegraph解釋說,YAM證明了,“透過利用ChainLink,Synthetix,Aave,Maker等各種DeFi社羣,可以在其他社羣之上建立一個成功的專案社羣。”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因為它還實現了Ampleforth在其協議規則中新增rebase功能。具有rebase功能的代幣實際上將專案變成了一個大型多人加密遊戲,全世界的玩家都在押寶代幣的價格。它建立的資產類別與比特幣,以太坊或任何其他代幣的價格都不相關,因為其價格完全由其自身的協議規則決定。”

其他人雖然認可Yam,卻不願意將其稱為實驗,他們認為至少Yam不具有科學意義。DeFi借貸平臺Kava的聯合創始人兼資訊系統總監Ruaridh O’Donnell告訴Cointelegraph:“稱Yam為實驗意味著這是一個精心設計的系統,旨在證明一個新概念。事實並非如此。

這是一個對現有DeFi想法的快速拼湊。”然後,他補充說:“不過,有時候我們需要這樣的東西來啟發出後來出現的真實版本。”

O’Donnell建議把眼光放長遠一些。 “新市場總是會有過度炒作的時期。他們經常遵循S曲線模型,即先是緩慢的增長,接著隨著人們對新技術的潛力的猜測而被過度炒作,然後隨著人們的瞭解而逐漸消失。”

DeFi過熱嗎?

當市場的增長速度與DeFi市場一樣快時,市場可能難以保持平衡。當被問及DeFi是否正在鼓吹泡沫時,Frost Brown Todd 有限責任公司的律師John Wagster告訴Cointelegraph:“ DeFi鎖定的總價值從5月份的大約10億美元迅速增加到今天的60億美元,當然這可以被視為一個市場過熱的跡象。”但是,他還表示:“收益耕作(流動性挖礦)的真正創新概念來自於聰明的工程,這些工程似乎吸引了尋找新機會的市場參與者。”

ConsenSys公司首席營銷官兼全球金融科技聯席主管Lex Sokolin對Cointelegraph表示:“軟體可以前所未有地擴充套件創意,使單個開發人員可以在一夜之間將一個出色的DeFi應用程式架構和部署到5億美元的資產上。與銀行和金融科技領域的現有金融系統相比,這一領域的發展速度更快且勢頭也更強勁。”他進一步分享道:“我從YAM那裡得到的啟示是,對金融基礎設施創新的需求巨大,而這種需求可能超過現有運營環境的能力”

另一方面,Monahan擔心“昨天發生的危險——天真、魯莽、動機良好的團隊將很快被詐騙、搶劫和犯罪所取代。我們已經看到專門針對DeFi產品(例如Uniswap)的釣魚網站和擴充套件。我們看到谷歌廣告和惡意DM以及虛假網站的推文。”她進一步分享道:

“我在2月份說過,DeFi的總鎖定價值(TVL)顯然是拋物線走勢的早期階段,它將比我們預想的發展的快得多。 新冠肺炎阻礙了發展,但最終沒有什麼可以阻止加密市場的勢頭,即便是全球性大流行。”

當被問及DeFi是否已經爆發時,金融峰會的組織者,比特幣分析師Tone Vays告訴Cointelegraph:“不幸的是,由於最近比特幣的上漲,DeFi看起來還沒有過熱,這就是為什麼每個人都急於從這些騙局中致富。” Vays繼續補充道:

“開發人員甚至根本不需要一個功能正常的產品。YAM創始人可能希望它持續兩天以上,但是考慮到第一天就有一個市場市值6000萬美元,那麼YAM創始人可能在第一天就賣出了價值500萬美元的YAM,現在可以放鬆並享受餘生了。”

當問到他是否認為YAM是一個騙局時,Vays回答說:“對我來說,任何印錢的人都是在進行騙局。中本聰做這件事是不同的,因為他是第一個解決實際問題的人。”相比之下,CoinGecko的Ong表示:“我不認為這是一個騙局,因為規則在一開始就有明確的規定,大家都能看到。不過,我確實認為YAM是一個非常冒險、粗心大意的實驗。”

有關風險的觀點與rebase功能有關,rebase可以鑄造大量YAM代幣,從而稀釋了現有的代幣持有者,但這並不是所有參與者都知道的。這個專案之所以被稱為粗心大意,是因為其程式碼在啟動之前沒有經過適當的審計和測試。

現有體系就像複雜的大教堂

這類每週一次的爆炸確實沒有很多先例。正如Sokolin對Cointelegraph所說:“現有體系被建立得更像是複雜的大教堂。加密領域不會在一夜之間與50年的核心銀行和投資組合管理軟體相媲美。”

Ong補充說,他認為當前的礦業熱潮模仿了2014-2016年的礦業熱潮。但是,那時人們必須瞭解挖礦的原理,但是現在,“人們只需要有資本來抵押和耕作早期的代幣,這是一個更加民主的過程。”

Sokolin補充說,當涉及到人們的金融資產時,就會有行動太快、破壞太大的危險,“如果我們要大規模零售採用,標準將變得更加嚴格,資產也將受到更嚴格的監管。” Ong還補充說:“最終,這種'生產測試'行為將導致巨大損失,而且如果類似Mt. gox的災難在某一時刻發生,我也不會感到驚訝。”

投資者得到教訓了嗎?

從上週的事件中有什麼收穫嗎? Wagster告訴Cointelegraph:“ YAM顯然帶有未經審計的軟體程式碼,這一事實對於任何關注此事的人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危險訊號,但別讓一顆老鼠屎壞掉一鍋粥。” Ong補充說,將來那些在DeFi中投入大量資金的人應該考慮購買保險。他說:“在這種情況下,“ YAM合約的保險可以在Nexus Mutual上獲得,但沒有人購買”。

O’Donnell強調了在這種高風險環境中編碼錯誤的巨大影響:“我認為這凸顯了構建這些系統非常困難,並且與其他軟體開發完全不同。錯誤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失敗,這是標準Web應用程式無法做到的一切。”

Vays對從最近發生的事件中收集到的所有看法都表示懷疑:“YAM唯一有用的事情是,表明這些專案可能在兩天內讓你損失所有金錢,但我已經看到人們在等待YAM 2.0.所以人們沒有吸取到了教訓。”確實,正如Cointelegraph報道的那樣,根據加密分析公司Messari的報告,自從網路崩潰以來,鎖定在YAM中的總價值已經超過了4億美元。

然而,其他人則認為,這個專案的迅速消亡可能會在加密貨幣的歷史中佔據一席之地。ConsenSys全球公共關係主管Kara Miley對Cointelegraph表示:“ YAM現在是一個具有警示性的故事。”她補充說:“審計本來可以避免最初的問題——rebasing缺少得到正確數字的基本數學函式,並且一個適當的測試套件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儘管如此,鑑於DeFi是將金融資產轉移到潛在的永久、去中心化的網路上,Sokolin不會驚訝地看到更多這樣的內爆:“我預計DeFi領域會出現多次週期性崩潰,但考慮到The DAO和ICO的崩潰,希望DeFi專案的規模和影響將會越來越小,並且資訊量越來越大。”與此同時,Wagste表示,投資者應保持警惕:

“隨著DeFi市場的成熟,預期會出現高點和低點。投資者應睜大眼睛投資這個市場。特別是新投資者應避免嘗試利用尚不為人所知、一時流行的狂熱來獲利。”

隨著Yam Finance的塵埃落定,許多人都對DeFi望而卻步。 Sokolin告訴Cointelegraph:“加密貨幣社羣正擁有金融服務歷史上最基本的創新之一,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要玩長線遊戲,而不是關注短期的資產價格。”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