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證經濟:成也激勵,敗也激勵!

買賣虛擬貨幣

激勵作用是通證經濟的核心之一,之前大多是在討論通證可能產生的正面意義,但在實際的通證化改造過程中,我們發現了通證化改造的很多問題,本文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探討,同時還提出了一個特性可以用來判斷什麼樣的產品更適合使用通證進行激勵。

作者:蒙特卡洛,區塊鏈研習社特約作者。

通證是個新鮮事物,在很多方面都能發揮作用,比如最明顯的就是量化、激勵作用,以至於有人說通證經濟是對人類生產關係的顛覆。

我個人也相信通證經濟對社會的偉大意義,但有時候我覺得我們對通證經濟的量化和激勵作用關注的太多,而忽略了它可能會存在一些負面的影響,比如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激勵的噪聲”。

一、激勵並不總是好的

很多專案剛剛與區塊連結軌,剛剛開始接觸到通證經濟的時候,都會感嘆於通證經濟的神奇。它的激勵作用能夠瞬間串聯起很多人,大家各自貢獻各自的力量、智慧、資源,一起能夠讓專案發展的更好,同時自己也能夠得到大量的收益。

比如說某遊戲平臺,發了Token之後,玩的人瞬間增加了一個數量級;比如說某內容平臺,發了Token之後,瞬間火爆起來,成為了幣圈頭部的內容平臺。

但是在火爆和興奮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們又開始頭疼了。比如某遊戲平臺,他們最頭疼的是擼羊毛的人太多了,開小號的人太多了,整個遊戲完全變成了經濟利益導向,遊戲的平衡性、娛樂性被打破,使用者開始慢慢流失。

比如某內容平臺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就是擼羊毛的人太多了,寫水文的人太多了,互評互讚的人太多了,真正貢獻有深度、有價值內容的人反而被淹沒了,得不到收益。

二、所有的激勵都會帶來噪聲

那麼有人會問:除了遊戲平臺和內容平臺,還有哪些激勵會帶來噪聲呢?而又有哪些激勵不會帶來噪聲的呢?

其實簡單來說,所有的激勵都會帶來噪聲!沒有一個完美的機制,可以只發揮激勵作用,而沒有負作用的,而且一般都是激勵作用越大,噪聲越大。

不光說區塊鏈的通證經濟,就是網際網路裡的美團外賣、拼多多、微信紅包之類的也有人擼羊毛,再到公眾號、直播平臺、影片的刷贊、刷關注,再到日常生活當中的蹭會、蹭禮品等等,所有的激激勵都會帶來噪聲。

三、噪聲嚴重可能會毀滅專案

激勵的噪聲問題可大可小,小的時候只是一點小噪聲而已,不影響大局,但是嚴重的時候,也會導致整個專案的失敗。

我們還是以內容平臺為例,一項好的激勵措施應該起到兩個效果:第一、能夠有效的篩選出優質內容;第二、能夠儘量避免水文、羊毛黨的出現。

其中第1點篩選出優質內容是核心,如果一項激勵機制能夠有效的篩選出優質內容,那麼即使有一些水文,有一些羊毛毯都不損害大局;但是如果無法篩選出優質內容,那麼避免水文和羊毛的意義也就沒那麼明顯了。

如果一項激勵機制設計的不夠好,既無法篩選出優質內容,同時又有很多羊毛黨和水文,那麼久而久之真正有價值的作者和內容就會離開整個平臺,平臺會完全被羊毛黨和水文所佔領,整個平臺的根基就會被摧毀。像這種時候,平臺的專案方可能會後悔,當初還不如沒有激勵機制,或者採用傳統的法幣激勵機制。

專案方一定要牢記初心:激勵機制是為了選出優質專案。所有的激勵機制設計都應該考慮到這一點,儘可能避免上面的情況發生。

四、激勵需要一定的門檻

那麼,面對激勵可能會產生的噪聲,我們有沒有什麼辦法緩解呢?

有的!比如為激勵的獲得設定一定的門檻就是一個有效的辦法。

我曾經是一個文學愛好者,所以一直有關注那些文學社羣,比如說像唐家三少這些人,他們也是每天進行連載,他們的主要收入也是靠訂閱、打賞之類的。

但是我發現文學社羣就很有意思,一般優秀的寫作者能夠分得絕大部分的利益,而且越優秀的選寫作者能夠分到的越多,而差一點的作者能分到的就很少。

這種激勵制度相對來說算是非常合理的了,但是為什麼文學社羣能做到這一點呢?文學社羣為什麼擼羊毛的少呢?確實有點奇怪。

除了寫作,直播也是一樣。那些頂級流量的網紅,他們能夠獲得絕大部分的打賞;小的網紅能夠也能夠獲得一定的收益,只不過相比之下就比較少了。這樣,也基本能夠實現業務與激勵的匹配,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實,同樣是寫作,寫小說的難度比在某區塊鏈內容平臺隨隨便便寫一篇短文難多了。也就是說,寫長篇連載小說,是一個門檻很高的工作,是一個對專業度要求很高的東西,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寫作,要提筆寫作,而且能夠寫得好,寫得吸引人,寫到大家都願意看、願意打賞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同樣的,直播雖然每個人拿起手機就可以直播,但是你要直播到有特色,直播到有幾百萬人的關注量,也是一件門檻非常高的事。

所以我認為真正像這種能實現激勵與業務高度匹配的,一般都需要這件事本身有一定的門檻,這個門檻需要高到能夠過濾很多的羊毛黨,而且門檻越高,過濾效果就越好。

當然你也可以透過設定某些規則來過濾,但是規則總會有漏洞。所以真正的辦法是讓這件事有門檻,而且門檻要高一些,這樣激勵的正面作用就非常大,激勵的噪聲作用就比較小了。

五、不用激勵反而可能是最好的

有時候,不用激勵反而可能是最好的。

後來,有人針對該內容平臺內容水化的問題給了一個建議,就說最好取消其中某一塊業務的激勵,讓人們在無激勵的情況下來參與。

當失去激勵的時候,那些水文作者就自然失去動力,於是水文內容就會慢慢的減少直至消失,然後真正有價值的觀點就會被凸顯出來。因為真正有價值的觀點更需要的是傾聽,這批人還是會繼續發文。

所以,用激勵的方式沒法解決的,用取消激勵的方式反而有可能能夠達到目的。

無獨有偶,除了在內容、寫作領域存在這樣的問題,還有很多其它業務也存在這樣的問題,也是有了激勵會帶來很多問題,沒有激勵反而能夠做好。

比如說某款遊戲,之前在遊戲沒有激勵的時候,遊戲還是比較純粹的,大家就是一起體驗遊戲的魅力,體驗競技的樂趣。但是遊戲跟激勵掛鉤比較密切之後,就出現很多代練、小號、“捕魚”玩家,而且這種現象屢禁不止,極大地損害了遊戲的體驗。後來專案方出臺了很多機制,淡化的激勵作用,遊戲才重新煥發生機。

六、商業化與噪聲

業務本身越商業化,激勵的噪聲作用越小;業務本身越不商業化,激勵的噪聲作用越大。

激勵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業務本身越商業化,激勵的噪聲作用越小;業務本身越不商業化,激勵的噪聲作用越大。

這句話怎麼理解呢?還是以通證化為例吧,在通證之前,如果被通證化的標的是一個純商業專案,比如說是一個資產的通證化,或者某家非上市公司股權的通證化,供應鏈金融的通證化,合同、專利權的通證化。

那麼這個過程當中,通證化之後它的激勵作用帶來的噪聲就會很小,因為股權、合同這些東西本身就是非常純粹的商業化行為。

但是如果是某公司發行的積分通證化,或者某某內容平臺的通證化,某某新聞平臺的通證化,某某KTV平臺的通證化,某某圖片平臺的通證化,某某社交平臺的通證化,這一類的業務本身的商業性沒這麼強,娛樂性、功能性會更強一些,所以這一型別的業務在實行通證化激勵的過程當中噪聲就會大一些。

7、結語

a、激勵並不總是好的。

b、所有的激勵都會帶來噪聲。

c、激勵的噪聲嚴重時會毀滅整個專案。

d、激勵需要一定的門檻。

e、有時候,不用激勵反而可能是最好的。

f、業務本身越商業化,激勵的噪聲作用越小;業務本身越不商業化,激勵的噪聲作用越大。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