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行業現狀研究

買賣虛擬貨幣
(一) 區塊鏈的本質從比特幣誕生開始算,迄今正好 10 年。經歷了 10 年的發展,我們現在回頭看,除了以太坊在合約上相比比特幣有巨大進步外,在區塊鏈技術的其他層面,整整 10 年,並沒有取得跨越式的發展。一方面,是不得不承認比特幣的設計和理念確實精妙絕倫,當之不愧的王者;另一方面,我們也發現,不是開局太好,而是後繼乏力。

因此,在不斷嘗試突圍的路上,有必要再回首,重新思考區塊鏈的核心和本質。我們認為,“信任、價值、通證”構成了區塊鏈的核心。一切的研究和探索,最重要的目的在於不斷提升對核心和本質的認知、理解以਀應用;當它們越來越清晰、答案越來越標準、被越來越多人認同,一切爭吵不休的上層問題,將不辯自明。

1. 關於信任

與傳統技術的最大區別是,區塊鏈是一種分散式信任機制。區塊鏈技術嘗試打破中心化信任的壟斷和崩塌風險,用去中心的思路嘗試構建全新、更加健壯的信任體系。可以說,信任是區塊鏈核心的核心,價值、通證、資產等都是構建在其上的延伸。

關於區塊鏈技術的信任機制,其有以下 3 點重要的屬性:


1) 分散性:構建信用的節點和主體越分散,這套機制的可信度越強。具體的,包含分散信用的主體數(或節點數)越多,節點的分散性越強。需要注意的是,分散性有理論分散性和事實分散性的區別。

2) 健壯性:狹義的健壯性,即主體間算力、投票權重的均勻程度(bias),依賴於共識演算法,不同區塊鏈的實現,健壯性的衡量標準不同等。理論上不存在寡頭、超級節點的網路更具可信度。廣義的健壯性,則擴充套件到整套區塊鏈方案層面。

3) 安全性:由於區塊鏈在一定程度是公開、多方參與來共同構建信用的機制,如果存在漏洞導致這套機制並不能按預設執行,那麼這套信用機制以及構建在之上的應用將瞬間崩塌。可見安全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有沒有從根本上實現分散式信任重建、以਀這套機制是否足夠分散、健壯和安全,是對行業裡眾多區塊鏈方案進行評估的首要標準。

2. 關於價值

信任是區塊鏈技術的基礎,而對價值的支撐是區塊鏈技術最大亮點也是最大意義所在。既有網際網路網路解決了通訊問題,以資訊複製的形式,實現端到端的資訊傳遞,打通訊息不對稱壁壘。但是對資訊之上承載的主體的價值,難以保證和確認唯一。

區塊鏈技術第一次整合密碼學、分散式等現有技術,實現資訊傳遞的同時,保證資訊之上主體的價值的唯一和傳遞。並且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在價值傳遞和確權的基礎上,在區塊鏈這個虛擬線上網路上,能夠人為的創造價值,實現更為簡潔安全的價值閉環網路!

隨著人類線上生活越來越頻繁,發達國家甚至已經進入了後網際網路時代,基於線上虛擬網路的人類生活的比重將越來越大,且未來將遠遠超過線下的人類生活。怎樣保證線上資產和線上活動的安全和所有權這些現實的問題,必須要解決。而區塊鏈技術目前在這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這也是我們看好區塊鏈技術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或者換個角度,與其說我們看好區塊鏈技術,不如說我們看好的是價值網際網路的前景,區塊鏈技術只是當前價值網際網路方面最具競爭力的工具之一。

3. 通證機制

通證機制是區塊鏈價值網路實現的重要元件,它由技術和非技術層面的功能有機組合而成。

技術層面,透過非對稱加密、簽名、共識演算法、多方記賬技術,實現通證的生成和流轉。透過分散式賬本等功能,實現了鏈上通證運轉的一套落地載體。基於通證的各種應用,也只有在這套技術設施邏輯足夠完備且安全的前提下,才能逐漸繁榮發展。

對通證機制而言,技術層面的功能是基礎,非技術層面的功能才是其價值和亮點之所在,業內將通證機制常常稱為通證經濟機制,也表明其非技術層面的巨大潛力。行業在這方面持續探索的動力在於,現實世界我們基於傳統流通體系和金融體系發展瞭如此龐大৾複雜的經濟體量,成為現在人類生活的基礎;那麼在即將到來的價值網路時代,基於新的線上流通體系,是否能夠構建出體量相當甚至更大的經濟體系?

在往這方面探索過程中,經濟學、金融學、博弈學、運籌學等非技術層面的功能和理論,逐漸與通證技術模組結合,嘗試孕育出一套支撐未來價值網路時代的新理論和方法。有嘗試基於網路時代的特點從零構建,也有考慮到最終經濟活動仍離不開人、嘗試在現實方法上進行改造升級。不論何種方向的探索,我們認為都是非常有意義的。但是當前行業的探索程度還非常初級,特別是真正基於現實行業場景而非自己臆想、有深度的探索,鳳毛麟角。更令人憤怒的是,一些應用打著行業探索的旗號,卻實則幹著雞鳴狗盜之事,讓普羅大眾對通證機制產生了非常扭曲的認知,間接阻礙了相關理論和應用發展。

如上,本小節我們對區塊鏈技術的核心問題進行了重新梳理和思考。可以看到僅僅針對核心問題層面,一方面很多衍生問題還存在爭議,另一方面很多判斷和嘗試定義,還需要透過更多、更深入的應用探索來驗證和修正。這也是度小滿區塊鏈團隊在進行核心技術的研究同時,積極、深入的進行行業落地的驅動之一。

(二) 行業仍處於區塊鏈 2.0 階段 

行業的普遍認知是比特幣代表區塊鏈技術 1.0,實現第一版區塊鏈技術以਀最經典的應用;以太坊代表區塊鏈技術 2.0,圖靈完備的智慧合約首次開啟了區塊鏈技術多方面應用。

EOS 的出現和上線,一些觀點認為以其為代表的區塊鏈 3.0 時代已經到來;以及不少類似方案致力於提升區塊鏈吞吐和效能的、並且還漏洞百出的方案,都號稱自己為 3.0 技術的典型代表,並大肆鼓吹。一時間還讓普羅大眾以為區塊鏈技術已經突破技術瓶頸,即將迎來大規模應用。

我們認為當前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仍處於 2.0 的階段。現有標榜自己是 3.0、甚至 4.0 的一些方案,只是在 2.0 技術上的持續拓展和探索,最多勉強算小版本升級,如 2.1。

1. 2.0 的探索還需要更加持續和深入

從專案數量上,最近 1-2 年經歷了爆發式的增長;但是從專案質量上,我們看到有獨特創新和進步的專案,所佔比例非常之低。可以真切的感受到,目前區塊鏈技術不論是在技術相關的各個領域(分散式賬本、海量儲存、共識魯棒性、分散式一致性、安全等),還是技術與應用的結合落地方面,都進展非常緩慢。

無一不表明,在當前所處的技術階段,我們的探索還不夠深刻,需要更加持續和深入的探索,解決區塊鏈技術 2.0 階段仍需要解決的技術和應用問題。只有2.0 的技術和應用發展成熟到一定階段,區塊鏈技術 3.0 才會順勢到來。我們不提倡在條件尚不具備時,強行推動和鼓吹技術升級。

2. 效能、吞吐的提升是自然發展不是突破

當前很多方案透過各種方式嘗試對區塊鏈的效能進行突破,典型代表為 EOS。我們認為這是當前面臨緊迫問題時,技術演進發展的自然衍生,而不是自我突破。這並不是否定 EOS 線上上治理、效能甚至合約等方面的創新和進步,相反是對其創新性方面工作的肯定,只是它的方向、以਀突破力度,並不足以撐起 3.0 的藍圖和應用市場。

並且我們看到,這一類方案由於受限於當前計算機和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的限制,它不得不犧牲一些區塊鏈技術的典型特性和功能,換取這種提升。

一個值得重新思考的問題是,它是否犧牲了一些不該犧牲的特性?從 EOS 的各種討論中我們已經看到,這個問題面臨巨大爭議,並且我們認為這種取捨確實值得重新考慮。EOS 亦只能如此,其他追隨者無出其右。

3. 區塊鏈技術應用面臨的問題尚未得到解決

度小滿區塊鏈團隊在技術應用落地方面進行了廣泛的探索,我們能夠深刻的感受到當前的區塊鏈技術在落地業務時,面臨很多問題,說舉步維艱不為過。尤其是嘗試將一個模型稍微完備場景落地到實際應用時,在業務橋接、實際取捨、實施除錯等方面缺乏實際的業務標準和通用實踐,最終產出的實際 case 往往有設想的 50%效果,已經倍感欣慰。同時,由於存在行業的差異性,同樣的問題在非網際網路行業會成數倍的放大。

在 2.0 的區塊鏈技術落地方面,積累足夠的行業實踐同時最好形成一定的事實行業標準,是目前仍未解決的問題。技術和應用必須協同發展,兩方面有一個條件不具備,空談行業升級都為時過早。

4. 3.0 技術相比 2.0 必須要有突破性創新

我們雖然並沒有完全研究清楚3.0區塊鏈技術需要具備的技術特徵和應用突破,但是作為未來需要引領行業發展至少 5 年的區塊鏈 3.0 技術,必須要具備突破性的技術創新,而不僅僅是對現有功能缺陷的修修補補,關鍵是還修補得不漂亮。這些突破可能在底層網路結構、共識機制、參與方組織方式、應用支援技術等方面一點或多點爆發。並且,這種突破雖然目前還無法看清,但是它一旦出現,一定能夠很快的得到認可和應用。如同比特幣、以太坊的出現一樣。

(三) 當前區塊鏈的核心問題:技術

時間已經行至 2018 年末,回首今年或許感受到的是過山車的一年。但把視角放大到5年甚至10年的粒度,今天巨浪或許只是大海里一朵大點的浪花而已。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至今,有進展也有困難。而這些困難中的核心問題,從長遠角度來看,一旦攻克則意味著行業的巨大進步。我們認為當前行業發展的核心問題有兩類,技術類和應用落地類。

我們已經意識到,唯有區塊鏈技術本身產生實質性的進步,否則區塊鏈應用、區塊鏈商業生態的構建都是將是空中樓閣。按照重要性, 技術類核心問題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問題:

1. 底層架構問題

現有大部分方案都還延續著比特幣創造的基本底層架構,不論是整體架構、賬本結構、共識、通訊還是儲存,並沒有深層次的變化。下文需要說明的升級、效能等等問題,也都起源於底層架構的問題。DAG、樹、並行等新架構的出現,也是希望從下往上、從根本上對區塊鏈技術進行提升。

但是我們看到,這些架構最終的效果都受限於他們所依賴的基礎設施的能力,算力、儲存能力、網路通訊效能等基礎技術能力沒有大幅度的提升,一些新架構的效果將得不到支撐。

2. 安全問題

安全問題應該是任何區塊鏈專案排在第一位的問題。由於區塊鏈公開、防篡改的特性,一旦發生由於安全原因導致的不可逆後果,希望嘗試修復和處理,將付出巨大的代價,不論是分৿還是升級,對任何專案而言都是致命的打擊。並且區塊鏈的安全涉਀專案的各個層面,從底層依賴的基礎設施(硬體&軟體),一直到節點的執行環境、儲存、網路,以਀相應基於區塊鏈的應用。這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當前只有專業的區塊鏈安全公司和一些有深厚積澱的大公司,有提供全套解決方案的能力。

另一個導致安全問題比較棘手的原因是,當前區塊鏈技術的非標準化間接導致安全解決方案的非標準化,非標準化最終導致的是安全方案本身存在巨大的風險:安全方案未必安全。

還有更為糟糕的是,通常區塊鏈專案架構和程式碼的開放性,會將安全問題放大:看似沒問題被發現問題後,小問題很容易衍變成大問題。

3. 共識問題

共識機制是保證區塊鏈實現分散性信任職能的核心功能。共識機制如何在健壯性(去中心化)、效率、安全之間達到完美平衡,來滿足業務要求,是共識研究的主要課題。不可能三角已經斷言在當前基礎設施條件下,必須有所取捨。

因此,追求大一統的共識,不如在分應用、分場景的條件下進行探索:針對足夠具體和細分的場景和假設,選取和定製滿足當前需求的共識演算法。但是即使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仍發現當前可選的共識演算法仍很難滿足業務需求:不能即插即用,不僅需要針對性的定製改造,同時常常還需要業務做出他們覺得“不可理喻”的妥協。

歸根結底在於,當前可選的可用共識、共識的功能、共識的模組化通用化、共識的最佳實踐等還發展不成熟,在以上方面還需要更多的沉澱。

4. 升級問題

區塊鏈網路去中心化、分散式的特性,讓傳統軟體行業一個普通的升級問題變得異常困難。在 ERP 軟體時代,甚至網際網路分散式叢集時代,已經有一套雖然複雜但是行之有效的升級方法,甚至包括熱部署升級。

但是區塊鏈的節點由於所有權不同,不同的節點所有權歸屬不同的實體,如何協調這麼龐大資料量的實體同意升級、並且同意往一個方向升級,是非常有挑戰的工作。從已有成熟公鏈歷次升級我們看到,“經濟激勵+社羣共識”是當前勉強能擔當升級重任的一套方式。但是它存在效率低下、時間週期過長、以及惡意升級和分叉等弊端,讓期望中的升級“翻車”的事情也常有發生。

因此,解決升級問題,是影響區塊鏈技術加速發展、讓區塊鏈靈活調整以適應應用的絆腳石。探討和形成區塊鏈的升級和操作標準,有利於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5. 效能問題

效能問題是當前區塊鏈行業頻繁提起的問題,但我們並不認為效能問題是當前最棘手和最重要的問題。效能問題必須解決,但優先順序不高。或許是行業沒有意識到其他問題的重要性,或許是效能問題的解決有一個通用的衡量指標,能夠儘快出成果,或許有其他原因,效能的提升甚至成為 3.0 與 2.0 的劃分標識,我們認為這是值得重新考慮的。

我們是否需要更高的 TPS?答案是需要。但是前提是其他假設合理,工作已經做得足夠好。一個簡單的問題,為什麼要將全世界放到一條鏈上?

可以看到行業提出的多鏈、分層、分片等解決方案,已經在將效能問題的解決往實際的方向推動。同時,我們應該意識到,一味追求過高的、理論的 TPS在實際應用中作用有限。在傳統軟體和 web 系統時代,500 TPS 系統能滿足大部分業務的需求。

(四) 當前區塊鏈的核心問題:應用與落地

與技術類問題緊密關聯的是區塊鏈的應用落地問題。技術不論如何高高舉起,也要最終落地場景和應用。而落地問題,正是區塊鏈唯二的核心問題,也是評判區塊鏈技術成熟度最實際的標準。依據我們的實踐經驗,當前區塊鏈落地上,以下問題顯得尤為突出。

1. 業務的認知問題

當前大部分行業對區塊鏈的認知還不足,或者說非常初級。比如在技術行業,甚至網際網路行業,區塊鏈常識的普਀也並不廣泛。區塊鏈常常被等同於比特幣、IXO、挖礦、割韭菜等片面的認知。除了這些常識性的錯誤認知外,還有以下表現:

1) 區塊鏈基礎不夠普及:如上文提到的,區塊鏈解決的核心與本質,行業裡還未能很好的以形象的方式給行業外進行傳播;區塊鏈基本資料結構、功能、執行以及運用方式等科普層面的知識,也未能很好的普及。

2) 區塊鏈特性不清楚:區塊鏈跟其他技術到底有哪些本質的不同、獨有的特性,或者通俗的講,哪些是區塊鏈特有的、且傳統技術不具備的特性;以及運用這些特性,能夠做以前不能做、以前能做卻做不好的事情,這些問題的認知業務都非常混亂。

3) 區塊鏈適用場景難界定:任何技術有適用場景,這對區塊鏈也適用。區塊鏈技術的特性,決定他適用的場景可能完全不同於現有的一些技術,因此他能用到哪些領域、哪些場景、有哪些示例,作為區塊鏈技術方,由於對業務不瞭解,很難確定;作為業務方,對區塊鏈所知有限,更是不清楚。

這一方面是由於區塊鏈技術自身的發展不成熟,生態構建和影響力不夠;另一方面就是缺乏針對這些特定行業的標杆應用案例,所謂的“殺手級應用”。

長遠的看,提升業務對區塊鏈技術的整體認知的方法就顯而易見了:努力完善區塊鏈技術本身,同時深入探索落地,打造更多優秀的落地案例。當然,這一過程需要時間。

2. 適配問題

以太坊和圖靈完備的智慧合約的出現,極大地推進了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的結合。但是我們看到目前區塊鏈技術與業務適配仍存在很大的問題:

1) 智慧合約技術不成熟:不詳細贅述,不論是嵌入式合約還是容器類合約,他們在效率、安全、功能等方面都非常初級,不論是核心技術還是實現,都還需要發展演進。

2) 智慧合約是適配橋樑不是方案:即使智慧合約足夠完善,但是離便捷的橋接上業務並很好的融入到既有業務流程中,還有不小的距離。智慧合約是橋接區塊鏈與應用的核心部件和橋樑,但遠不是全部。相關配套的開發除錯工具、服務、系統、指導原則甚至社羣等構成的完整解決方案,才是更好適配的前提。

3) 成本與易用性問題:成本和易用性是實際應用中容易忽視的問題。當前區塊鏈技術適配業務成本高、易用性差是不爭的事實。行業需要努力完善解決方案功能,降低適配解決方案的成本;同時根據實踐反饋持續改善,從業務方角度進行思考和改善,提升方案的易用性。

3. 沙盒問題

一方面,一些業務敏感的行業(如金融)在新技術上應用非常謹慎,同時৾希望獲得新技術帶來的好處;另一方面,一些傳統行業(如物流、農業、製造業),業務包袱重,系統能力也極其落後,但也希望引入新技術進行升級完成自我進化。這是現實區塊鏈在落地過程中,應用方提出的非常實際的挑戰。

標準行業沙盒或者應用沙盒的建立,能夠有效的緩解以上兩方面的挑戰。透過在一個跟現實環境一樣的克隆環境裡,進行一些預想的試驗和操作,同時不用影響真正的業務。

但是,要實現這樣一個沙盒,面臨著諸多挑戰且要花費大量的成本:

1) 一些行業梳理出典型的環境邏輯已經是非常浩大的工程
2) 在複雜的行業環境,如何對系統進行取捨,哪些 mock 哪些完全克隆
3) 對依賴的非行業相關方如何處理
4) 沙盒如何運營、如何託管、如何維護、如何升級、如何驗證…

因此,通常行業沙盒由頭部企業、或者相關政府機構牽頭,更容易成功。

4. 方法論與最佳實踐問題

最後,行業落地探索麵臨“雞生蛋,蛋生雞”的困境:由於沒有先行的標杆案例可以參考,沒有沉澱下來的標準和理論,導致行業應用的初始探索異常的艱難;同時由於初始探索困難重重,但是成功案例極少,能夠複製、沉澱下來的經驗也少,進而使得後續的探索也同樣舉步維艱。

同時,由於行業的差異性問題,不同行業的方法論和實踐經驗存在適用場景問題,跨行業參考也面臨挑戰。度小滿區塊鏈團隊作為落地實踐的先行者,經歷過成功但更多的是失敗;後續章節,我們總結了數年來在金融、非金融領域沉澱的經驗和最佳實踐,以期能給相關同行一定的參考價值。

(五) 當前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再將視角從長遠收回眼前,我們看到當前區塊鏈行業眼前橫著不少的絆腳石,有的我們已經意識到,在積極解決;有的我們並不以為意,卻需要引起足夠重視。

1. 過度炒作

文行至今,我們欣慰的看到,經歷大半年的過度炒作,行業終於迎來冷卻。並且這些炒作大部分還不是區塊鏈技術層面的炒作,只是某一類有誤導性的應用的炒作。進入冷靜期,這與我們去年底就有的判斷一致:虛火來得快,去的也快;炒作不能帶來繁榮,只會是泡沫,甚至全都是泡沫。只有真正深入具體技術和技術應用,才能體會到一項技術的實用性如何,是否能夠真正跟業務帶來價值?團隊從 16 年開始到迄今的技術研究和應用歷程中,我們深刻的體會到技術的不成熟和應用的舉步維艱。

拒絕過度炒作、抑制炒作,迴歸技術和技術應用本身,關注前文所述的核心問題,是當下行業最正確的方向。希望冷靜期足夠長,整個行業能夠深入進行復盤和反思,夯實基礎提升內功,為行業真正繁榮的到來做好準備。

2. 無處安放的監管

一種武斷的說法是“區塊鏈是去監管的”,我們不敢苟同。技術本身是中立沒有傾向性的,只是用技術的人和技術用的場景,導致體現出了使用方式的傾向性:區塊鏈技術適用於去監管的場景,也適用於監管深度參與的場景。

因此,將監管問題落地具體行業和場景進行討論才有意義。根據國情不同,在一些行業的應用,我們必須要合法合規同時滿足監管要求。應用的區塊鏈技術,若原生並沒有這方面的考慮,那麼作為應用方,必須進行改造,以滿足這方面的要求。

另一種論調是“有監管的區塊鏈不是真區塊鏈”,我們深感荒謬。純粹的自由主義只在烏托邦才有意義,應用涉及人類社會活動、直接或間接涉及人的,也直接或間接涉਀到監管。區塊鏈技術支援監管職能,並不能因此就顛覆起核心的信任和價值。

我們看到已經有了由學術和政府機構牽頭的關於區塊鏈監管科技的研究。但是總體來說,在具體的場景下,討論監管、定位監管以及擁抱監管,同時結合業務特性與參與方特徵,我們會發現不是那麼難以安放。

3. 去中心化與業務的關係

傳統業務很少基於去中心的思路進行系統架構,所以當區塊鏈去中心化的思路與業務進行結合時,如何處理他們之間的關係成為落地的一個難題。

首先,去中心化有程度之分,去中心、弱中心、多中心、中心化。必須根據業務特性和對區塊鏈技術的應用需求,綜合考慮技術方案與選型。並不是所有case 都需要完全去中心化,反而按照我們的實踐經驗,部分中心化(弱中心、多中心)的方案,反而是大多數應用的現實䇿求。

其次,部分中心化的方案從模型上不如去中心化純粹。需要處理好區塊鏈層面的去中心化與整體方案的部分中心化的關係。

第三,即使有去中心化的需求,也需要考慮到一種可能:很多業務難以或者不能完全改造成去中心化與區塊鏈進行結合。此時需要回過頭來思考是否應該再用區塊鏈,出發點是否有偏差,而不是霸王硬上弓的強行增加區塊鏈元素。

從業務需求和場景特點出發,選擇合適的去中心程度,將中心化系統與去中心化網路有機結合,是當前區塊鏈落地的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徑。

4. 燙手的通證

對真正區塊鏈從業者而言,當下說通證燙手並不為過。

一方面,要防止所用通證被誤解,進而被監管、條規誤傷。從以前的積分條例,到 94、824 新規等,都對區塊鏈的禁區做了明確的規定。作為載體的通證,如何與不合規使用明確劃清界限,是構建包含通證元素的區塊鏈應用時必須要考慮的問題。透過明確通證的 does 並讓通證只具備這些功能,是當下可行的做法。

另一方面,一些創新的場景和創新的方案,透過使用通證作為媒介,確實能夠最大化的發揮區塊鏈的價值,同時讓整個模型更加完善。因此,應用在“需要使用”和“更加合規的使用”這兩者之間要做好權衡,同時不要試圖打擦邊球。

以上,弄清楚當前的位置和狀態,是開啟實際工作的重要條件。本章總結了我們對區塊鏈當前行業的現狀、問題的看法,同時也包含我們一些不夠完善的觀點。行業在進步、問題在變化,我們也在不斷調整和修正自我定位和認知,來指導實際工作的開展。

來源:()
更多區塊鏈資訊:www.qukuaiwang.com.cn/news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