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Chainlink智慧合約解決金融衍生品行業中信任缺失問題

買賣虛擬貨幣
金融衍生品是基於資產或實體定價的金融工具,它在全球各個行業中被廣泛用於對沖運營風險、管理價格波動風險和獲得稀缺資源或市場。金融衍生品是全世界名義價值最大的市場,預計價值為500萬億到1200萬億美元之間。由於其涉及巨大風險而且身處四通八達的環境中,因此交易各方不僅需要斥巨資建立信任關係,還需要建立密不透風的監管體系,以防範重大疏漏導致全球金融的系統性風險。Chainlink智慧合約徹底顛覆了傳統金融衍生品行業,以低成本建立交易雙方之間的信任關係,合約執行和交割具有高度確定性,而且交易各方可以平等地互通訊息。新的衍生品智慧合約不僅能防範全球金融危機,還能增強衍生品的功能性。合約自動執行,因此可提高交易各方的效率;另外,由於准入門檻低,方案可根據具體需求度身定製,因此市場規模也可大幅提高。淺析金融衍生品市場金融衍生品主要分為兩大類,即:場內交易衍生品和場外交易衍生品。場內交易衍生品是在交易所交易且受到監管的標準化金融產品,交易物件通常是公司或個人。此類衍生品合約通常有標準電子版格式,其中包括買方、賣方、交易數額等資訊,並且受到美國商品期貨委員會(CFTC)的監管。場內交易的金融衍生品目前佔金融衍生品市場總體交易量的15-25%。像CME集團、Eurex和韓國交易所等都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所。
大多數交易所都實行中央對手方清算所(CCP)制度,中央對手方清算所由好幾個清算機構組成,這其中並不包括交易所本身,因為交易所通常是一個獨立的法人實體,而其中所有的清算機構都會向一個保險基金注入資金。中央對手方清算所(下文簡稱清算所)會展開一個叫作“合約更替”的流程,交易所中每出現一筆交易指令,清算所都會從中攔截。這也就是說,清算所是交易所中所有賣家的買家對手方,同時也是所有買家的賣家對手方。或者按金融衍生品行業的話術來說,清算所會針對每筆做多合約做空,同時也會針對做空合約做多。

場外衍生品是雙方或多方在交易所之外協商交易的金融產品,交易條件通常是交易各方經過討論定下的。場外衍生品有別於場內衍生品,通常沒有標準電子版格式,而是將紙質版合約掃描成PDF格式文件並儲存在雙方資料庫中。場外衍生品交易量佔到總量的75-85%,而且不向個人投資者開放。參與OTC市場交易的大多數都是大型銀行和對沖基金這樣成熟的機構投資者。

雖然嚴格意義上來說,OTC市場並沒有受到監管,但大多數OTC市場參與者都是國際掉期與衍生工具協會(ISDA)的成員單位,該協會曾建立了名為《ISDA主協議》的標準化合約模板。57個國家中820個成員單位都將該協議作為“所有場外衍生品交易的標準化合約”。2008年金融危機後,協會對該協議進行了修正和增補,其中有一個名為Dodd-Frank的法案規定利率掉期和信貸違約掉期必須由中央對手方進行清算,這兩個交易在OTC市場中佔很大比重。另外,Dodd-Frank法案還規定所有交易都必須上傳至全球資料庫。

幾乎所有擁有價值的物件都可以作為金融衍生品的標的物,標的物可以是資產、資料點或甚至事件。而最受歡迎的標的物通常是固定收益、匯率、信貸、權益和大宗商品。基於這些標的物可以建立許多不同種類的金融衍生品,而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的統計,最常見的四類衍生品分別是遠期、期貨、期權和掉期。

遠期/期貨——遠期合約是非標準化的場外衍生品合約,合約一方可以在某個特定日期以特定價格購買某項資產。期貨合約與遠期合約很相似,但是期貨合約是所在交易所發出的標準化合約,而遠期合約是交易雙方共同約定撰寫的。

示例:一家食品加工企業希望對沖小麥價格下滑風險,因此與合約對手方協商簽訂了期貨合約,可以在六個月後以目前每公噸200美元的價格收購100噸小麥。

期權——期權合約是買賣雙方共同敲定的金融協議,其中買方可以選擇在約定的合約到期日之前,在特定價格基礎上支付一定溢價收購某項資產。期貨合約中,買方必須在某個約定日期收購資產,而期權合約中的買方買下的則是是否收購資產的決定權。

示例:一家投行希望對沖美元對歐元上漲的風險,並按溢價買下期權合約,因此這家投行有權在未來兩年內選擇是否以1美元比0.9歐元的匯率將美元兌換成歐元。

掉期——掉期合約中,合約雙方可以交換某類金融工具(如:債券)的現金流,並收取一定利息。掉期合約在場外銷售,銷售物件是公司而非交易所中的個人投資者。

示例:一家新進鋼鐵企業,信用評級未知,公司有一筆可調利率貸款,目前利率為5%。與此同時,另一家相對更成熟的鋼鐵企業還款利率固定為4%。這兩家企業可以簽訂一個掉期合約,雙方在特定時間內將利率對調。新進鋼鐵企業可以透過這個方式降低貸款利率波動的風險,而成熟鋼鐵企業雖然在短期內要承擔更高的利率,但他們期望未來利率可以降到原有固定利率4%以下。

衍生品行業亟待建立信任

由於金融衍生品價值高且競爭激烈,因此市場參與者必須認真估量幾個關鍵風險,而這些風險的根源是各方缺乏最基本的信任。

對手方風險:對手方風險指在多方協議中,因對手方無法履行合約義務而產生的風險。延期付款或者對手方無法履行協議事項在衍生品合約中時常發生。而這些合約往往價值連城,對一家公司的生存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因此合約方很有可能會延遲付款,爭取更多時間來彌補潛在損失。某些OTC市場監管較弱,標準化程度較低,而且沒有中央清算所,因此這個問題尤為嚴重。

舉個例子,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許多OTC交易商都向做空房地產市場的客戶延遲付款,目的是抓緊時間在市場上建立足夠的倉位以彌補損失。延遲交割可能導致最後付款金額變少,因為標的物的價值在協議結算日和實際結算日之間可能還會出現波動。

未能按約定付款也有可能是由於疏忽大意導致的,因為要隨時追蹤各個網路中與不同對手方簽訂的數以百萬計的合約,還要仔細留意這幾百萬份合約中眼花繚亂的條款和內容,這是一項十分令人頭痛的工作。如果企業無法按時足額收到付款,其現金流會受到極大影響,預算規劃也會出現偏差。除此之外,企業還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處理訴訟糾紛。

效率低下:對場內交易的金融衍生品來說,中央清算所是一個監管水平和信譽度都較高的中介。它可以分別充當交易雙方的對手方,減少交易中對手方、運營、交割、市場、法律和違約等各種風險。除此之外,中央清算所還可以扮演做市商,為市場提供流動性,同時還能提供託管服務,保障交易安全。

雖然中央清算所可以帶來巨大價值,但它仍然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僵化呆板(因為中央清算所只能處理標準化的協議)、價值洩露、延期付款以及系統性風險。使用中央清算所作為中間方,意味著每一筆交易都必須支付一筆中介費,因此削弱了交易本身的價值。與此同時,由於在交易過程中需採取額外措施防範對手方風險,因此會導致交易和付款延期,而且通常至少會延期兩天。最後,一個機構擁有如此大的權利和責任,特別是在衍生品如此規模龐大的市場中,著實是一個無法迴避的系統性風險。雖然中央清算所有一定的預防性保護機制,但仍無法徹底擺脫所有中心化系統共同面臨的風險,比如駭客攻擊、賄賂以及伺服器宕機等。

在OTC市場中很難保障合約各方高效對接,因為需要大量中介從中建立信任並提供流動性。另外,由於市場上缺乏通用的標準化合約模板,因此往往需要耗費大量成本進行協調。ISDA的CEO Scott O’Malia指出:“當前的衍生品市場基礎設施成本高昂且效率低下。在整個行業中幾乎無法實施大規模自動化的解決方案。因為每個企業和平臺都有一套自己的流程和模式,如果要讓合約各方獲得相同的資訊,需要做大量協調工作。

資訊不對稱:衍生品市場另一個主要問題就是資訊不對稱。交易中雙方經常出現資訊不對稱的情況。其中一方可能擁有內幕訊息,因此可能會購買某個OTC衍生品合約並從中獲利。

買方/賣方和中央清算所之間也可能出現資訊不對稱的情況。其中某一方可能會比中央清算所更瞭解某一合約的違約風險。那麼這一方很有可能會在高風險合約中獲得更合算的利率,而中央清算所則會承擔不利後果。如果不做全面的盡職調查就開許多高風險合約,這會為全球經濟造成系統性風險,而在如今這個互聯互通的世界,這個風險特別高。

反過來說,如果中央清算所比買方/賣方更全面地瞭解全球市場和系統性風險,那麼內部人士就有可能鑽空子謀私利。中央清算所擁有專利技術,並且是私有化機構,因此有可能會出現貪腐問題,得知內幕訊息的人也有可能在交易中“搶跑”。

缺乏透明性:導致資訊不對稱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衍生品市場中缺乏透明性。要客觀瞭解衍生品市場的總體規模和價值是非常困難的。另外,由於一部分OTC市場是私有且不受監管的,要做到客觀評估就難上加難了。全世界各個系統中存在無數互相聯通的金融衍生品,因此要保證資料的可靠性、客觀性和全面性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由於缺乏單一事實來源,給衍生品定價、計算對手方風險以及評估系統性風險就變成了難事。許多合約方由於誤判風險而最終破產,這一切都是因為它們很難獲得準確的市場資料。因此,許多衍生品交易商槓桿率過高,一個閃失就有可能導致其他市場發生多米諾骨牌效應。雖然在Dodd-Frank法案透過後,規定所有交易資料都必須上傳到全球資料庫,但如果交易後設資料缺乏全球統一標準,那麼仍然無法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這對OTC市場來說尤為如此。

雖然巴菲特公開利用衍生品賺了幾十億美金,但他也懂得衍生品可能對社會造成的極端風險。他在伯克希爾哈撒韋2002年致投資者的公開信中表示:“我們認為,金融衍生品是金融行業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它的危險性雖然暫時沒有暴露出來,但一旦暴露卻是致命的。”

用Chainlink智慧合約替代衍生品市場的後端架構

Chainlink智慧合約能夠大幅提升後臺系統效能,可以更好地維護、執行和交割衍生品合約。傳統衍生品市場依靠多個可信實體,靠人工來維護,而且還無法保障結果。而在Chainlink智慧合約的加持下,市場將基於無須信任的第三方協議執行,透過資料實現自動化,並能保障結果。

智慧合約使用布林邏輯(即:如果發生事件x,則支付y)將紙質版衍生品合約的條款全部寫入程式碼。資金可以託管在智慧合約中,衍生品合約自動執行,狀態改變資料也一一被記錄在案,網路中各個節點都會儲存智慧合約,因此不會存在宕機問題。

在衍生品合約整個生命週期中,Chainlink預言機都可以將智慧合約隨時連線至任何所需的資料輸入(x)和輸出(y)。智慧合約可獲取關於標的資產的資料(即市場資料),並連線至合約交割所需的外部系統,如支付、監管合規及審計等系統。

Chainlink之所以能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是因為它能根據需求定製化外部資料介面。而Chainlink的獨特之處是去中心化預言機。由於智慧合約是自動執行的,而且高價值合約對時間性要求極高,因此需要去中心化預言機提供可靠、準確的資訊。中心化會導致駭客攻擊、賄賂和伺服器宕機等問題,而去中心化正好解決了這一痛點。像衍生品如此舉足輕重的市場,稍有閃失就可能造成毀滅性影響,因此必須採取額外的安全措施,以保障數字化合約擁有高質量的資料輸入和輸出。合約雙方都不希望看到錯誤資料觸發合約,並進而觸發一系列無效合約,最終導致金融市場無法正常運轉。

Chainlink另一個關鍵優勢就是安全性,其中包括操作安全和隱私安全。

Chainlink是開源軟體,任何人都可以對其進行驗證,而且它還透過了多次獨立安全審計。Chainlink的程式碼執行具有高度確定性,而且功能可以根據合約雙方的具體需求調整或新增。Chainlink同時還可以讓預言機在可信執行環境(TEE)中執行,保障隱私。這樣,智慧合約就能連線至任何企業系統、政府機構或合約對手方,無須承擔系統風險或洩露敏感資料。

Chainlink智慧合約擁有許多目前衍生品合約不具備的優勢。

降低對手方風險:OTC市場中如果使用智慧合約替代傳統紙質合約,那麼就可以獲得與場內交易同等的優勢,並能夠降低對手方風險。防篡改的智慧合約會託管合約雙方的借記或信貸抵押物,因此合約一旦透過Chainlink預言機接收到正確的資料,就會自動觸發交割。合約會從多個預言機同時獲取資料,由於對錯誤資料來源實行了罰款制度,因此真實的資料來源最終會浮出水面,觸發合約執行,而非等待對手方人為干預。資料觸發合約自動執行,因此整個合約週期都是具有高度確定性的,這樣就能大幅減少延遲付款、部分付款或不付款的情況。

智慧合約用在OTC市場尤為有效,因為OTC市場中沒有標準的數字化衍生品合約模板。許多市場參與者都深感建立數字化標準模板的必要性。因此在2018年6月,ISDA針對數字化衍生品合約釋出了第一版通用域模型(CDM)。另外,OpenLaw和Accord Project等幾家法律事務初創企業/聯盟也正在為數字化衍生品合約打造標準模板。以上這兩家企業都使用了Chainlink預言機接收可靠的鏈下資料並上傳至衍生品合約。

精簡合約流程:Digital Asset的前CEO Blythe Masters曾在與普華永道的一次談話中說過,區塊鏈金融智慧合約的崛起類似當年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從一次只能生產一輛汽車轉型到使用傳送帶建立流水線,讓流水線上的一名工人或機器人專注於一項任務,這樣就可以同時生產許多輛汽車。區塊鏈智慧合約也為合約各方建立了這麼一條流水線,每個人都會將自己手中的資料傳輸到區塊鏈上,最後共同促成一筆交易。這樣一來,交易各方可以共享同一個資料點,市場無須在各方不同的資料庫間進行協調。ISDA、Google和Digital Asset等領軍企業正在計劃建立標準化的操作流程,將對手方、交易所、資料、審計和監管等交易中的所有要素都連線起來。

(影片地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BQWflEnvbQ)
(Blythe Masters談她的“傳送帶”理論,並解釋如何將以太坊智慧合約用於金融交易中)    

Chainlink智慧合約還可以將流程自動化,去除中間環節,比如第三方執行和託管服務。這並不意味著中央清算所的其他服務(如:淨額結算、做市以及期權託管服務等)將被邊緣化。相反,這些服務可以作為可選的附加服務提供。這樣一來就不需要中介從中榨取價值,而且也不需要完全依賴中央清算所來保障整個衍生品市場的執行和流動性,因此相關的系統風險也能得到緩解。建立共享基礎架構,去除中間環節並精簡多個工作流程,這樣可以將交易和交割之間的時間差幾乎縮小到零。

實現資訊對等:資訊透明不僅在衍生品交易中是個問題,整個衍生品行業都普遍存在市場資料不透明的問題。比如掉期資料庫中就存在此類問題,因為資料庫上傳資料會有少量延遲,資料庫的所有者就可以比其他人稍早一點得到資料,因此也有了先發優勢。如果能建立一個標準化的後設資料提取模式,以開源和去中心化的方式提取交易資料,那麼整個市場就能實現資訊對等,因為在那樣的市場中,很難透過資訊不對等的優勢在交易中佔上風。

區塊鏈基於單一客觀的事實來源無縫銜接多方工作流程,因此各方可以輕鬆獲得更可靠的市場資訊。市場參與者可以利用可信執行環境中的預言機安全地與對手方、研究機構和監管機構交換市場資料,也可以將資料安全地傳輸到智慧合約中,將所有資料聚合成一個整體市場資料集。 這樣一來,所有人都能對衍生品所在的金融環境有一個客觀全面的評估,後設資料的透明度也擁有了統一標準,無須披露任何一方的身份、職位以及交易機密。這樣做能讓所有人都對市場規模和總體槓桿率有清晰的認知,並能對經濟健康度有穩健的預判。

如果實現資訊透明,買方就不再需要支付高昂的佣金透過衍生品交易商來進行交易,同時也能讓監管機構更好地降低系統性風險,並避免市場參與者靠著資訊不對稱以不正當的手段謀取私利。資訊透明能消除操縱市場的行為,並有助於市場價格趨於平衡。

降低市場準入門檻:通常衍生品市場是向機構服務大門緊閉的,但是區塊鏈智慧合約的出現讓它為一系列初創企業、產品服務和資料提供商敞開了大門。智慧衍生品合約的發展也順應了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新浪潮。由於所有企業都可以部署去中心化的後端架構,因此許多初創企業都在開發協議,基於條件邏輯開發衍生品合約,其中包括期貨合約、期權合約以及掉期合約。

DeFi專案的興起降低了衍生品合約的准入門檻,讓個人和小企業可以獲得新的金融工具。這些專案還為市場推出了一系列新產品,包括去中心化交易所、去中心化流動性、標準化的定製合約以及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為市場提供衍生品並分配收益。這些產品不僅針對傳統市場,還面向區塊鏈市場,比如以加密貨幣為標的物的衍生品、實用型代幣(gas)以及代幣化資產。

Chainlink預言機還可以讓資料提供商將資料和API服務出售給衍生品智慧合約。路透社和彭博社等機構掌握大量市場資料,它們可以將資料變現。另外,新的資料提供商可以用創新的方式收集有價值的資料。Google近期就使用了Chainlink預言機將其資料傳送到各個區塊鏈上並加以變現。衍生品智慧合約可以使用Chainlink預言機呼叫Google的BigQuery API,並訪問BigQuery中的所有資料。(目前已在Testnet上線)

衍生品行業中許多DeFi初創企業近期都宣佈計劃使用Chainlink預言機連線鏈下資源。其中包括從事金融交易的萬維鏈(Wanchain)、從事衍生品交易的Market Protocol、從事保證金交易的的bZx、專注於期貨合約的Olympus Labs以及專注於建立標準化金融框架的Katallassos。加密貨幣交易所Synthetix、加密支付解決方案提供商Mobilim和STK以及區塊鏈匯款解決方案提供商ETHA都計劃接入Chainlink預言機。

通往自動化和去信任創新的大道上

金融衍生品是如今社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企業需要以創新的方式對沖市場風險並保持競爭優勢。企業如果有能力規避不必要的風險,也將最終惠及消費者。然而,對沖個人風險是一回事,透過過度槓桿和操縱市場的行為造成系統性風險又是另一回事了。

智慧合約可以徹底顛覆傳統衍生品行業,脫離中心化的架構和由此帶來的過高風險,擁抱去中心化的P2P市場模式,將風險可靠地分散到去中心化系統中各個節點上。智慧合約能降低市場準入門檻,讓各類衍生品進入市場,並最終增強市場創新能力。有了智慧合約,交易雙方就不再需要盲目相信口頭承諾,並承擔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了。相反,智慧合約可以基於公正客觀的資料給出確定的結果,為交易各方帶來最大的經濟回報。未來,市場將基於客觀資料打造可擴充套件的自動化解決方案,功能可以定製化,並最終應用於整個衍生品行業。與此同時,還能將敏感的交易資料對外保密。 

資料是推動合約自動執行併產出確定結果的關鍵要素,而Chainlink在這場變革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如果沒有可靠且防篡改的資料,那麼智慧合約面臨的風險甚至比傳統的中心化模式更高。區塊鏈可以保障安全可靠地儲存並執行合約,而Chainlink則可以保障安全可靠地將資料傳輸至智慧合約。最後關鍵的一環是打造出完全自動化的智慧合約,並在合約的整個生命週期保障可靠性、安全性和連通性。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