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區塊鏈時代的犧牲品

買賣虛擬貨幣

在區塊鏈的時代,銀行業的基礎組成部分貨幣和底層清算網路正在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在現有貨幣和清算網路之上經營的商業銀行因此不可避免地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只有在明確這種發展趨勢的前提下,商業銀行才能採用適當的應對措施,才有可能在金融市場的這個正規化的改變過程中成為新的市場結構中的勝利者。

區塊鏈和加密數字資產正在從根本上改變目前銀行的基礎設施以及在其之上的各個市場組織以及業務流程。金融市場中的主要成員商業銀行在這個市場正規化改變的過程中首當其衝。在網際網路時代,商業銀行已經因為資訊的自由流動而受到來自各方面的衝擊。區塊鏈技術正在帶來價值的自由交換,作為金融中介的商業銀行在這個去中介化的程序中,市場對其金融中介的需求會大幅減少。如同網際網路時期的書店一樣,如果商業銀行不採用恰當的應對措施,它一定會被取代。幸運的是,現在依然處在區塊鏈時代的早期,商業銀行只要對發展趨勢做出正確判斷,適應和利用而不是力圖阻礙這個趨勢,那麼商業銀行依然能成為新的市場結構中勝者。

本文分析區塊鏈和加密數字資產在對金融市場的改變,並對商業銀行的應對策略提出建議。

一,網際網路對銀行業務的影響

比爾.蓋茨一句名言是:“銀行業務是必需的,但銀行不是”。 他的意思是指主由網際網路技術帶來的資訊革命導致很多銀行業務都可以由網際網路技術來完成,因此未來就不需要銀行這個機構來進行銀行業務。

從過去幾十年的發展來看,網際網路技術確實對銀行業務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在零售銀行業務方面,網上銀行的出現使人們不用再到銀行去辦理各種銀行業務。移動網際網路的出現更是加速了這個程序。人們(特別是年輕人)只需透過一個手機App就可以隨時隨地地進行銀行業務,這因此導致了銀行分支機構的大量減少。在服務企業的銀行業務方面,各種型別的由企業所屬的金融服務公司開始出現。這些公司專注於供應鏈金融或消費金融 但都是利用資訊方面的優勢開展金融業務。這些新型別的金融服務公司一方面服務了此前金融機構所服務不到的領域,另一方面也奪取了一部分此前是銀行的業務。

網際網路的發展同時促使了一種新型別的銀行機構的出現,這就是直銷銀行。這些直銷銀行不設物理網點,只是專注於利用網際網路和通訊技術來開展銀行業務。由於它們沒有物理網點的成本,因此這些直銷銀行能夠提供比傳統銀行價效比更高的服務。直銷銀行因此同樣也從傳統銀行分流了一部分業務。

網際網路的發展同樣為其它行業進入銀行領域提供了機會。在這個方面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阿里和騰訊藉助於它們在網際網路應用方面發展起來的優勢,開始向其廣大的使用者提供金融服務。在支付等傳統銀行領域對商業銀行產生了強烈的競爭。

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對銀行業務的影響如此之大,以至於Capital One總裁認為自己公司的競爭者不是其它的銀行機構,而是網際網路公司。因此他更加促進Capital One轉向以技術為主導的銀行。

網際網路對銀行的影響只是以資訊自由交換為基礎。不管是企業的金融服務公司還是第三方支付和直銷銀行,它們的優勢都是來自於對資訊的掌握和對資訊交流成本的降低。由於它們在這方面的優勢,它們已經開始對傳統的銀行業務產生巨大的衝擊。而區塊鏈和加密數字資產技術能幫助人們實現彼此之間的自由的價值交換,這就會從根本上改變現有銀行業務的基礎。這對目前的銀行市場是真正的海嘯。

二,從比特幣開始的變革

比特幣於2009年初誕生。與之同時出現的是支援它流通的底層區塊鏈技術網路。這個網路支援比特幣在各個賬戶之間的直接交易。區塊鏈技術保證這些交易準確無誤的完成。比特幣及其底層區塊鏈網路因此提供了一種新的貨幣產生和流通的機制。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比特幣和區塊鏈的此後的發展逐漸開始了不同的發展道路,區塊鏈被發現具有更廣泛和更深遠的影響。區塊鏈技術以及加密數字資產的發展反而降低了市場對比特幣的需求(區塊鏈和比特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由於其本身設計的問題,比特幣沒有像中本聰預期的那樣發展成為一個電子現金,而是實際上發展成了一個虛擬的數字資產。但是比特幣的產生機制、獲得機制以及底層的記賬機制都激勵了此後的各種創新。

在加密數字資產的發展過程中,以太坊是繼比特幣之後第二個里程碑式的專案。以太坊是支援圖靈完備計算環境的區塊鏈技術網路,用智慧合約的方式支援具有更加複雜屬性和功能的資料結構。這種資料結構被發現能用來定製更加複雜的金融產品。所以在這樣的區塊鏈上能夠流通的就不只是貨幣,而且還能流通如股票和應收賬款這樣更復雜的金融產品。

三,區塊鏈技術對銀行業的衝擊剛剛開始

比特幣和其底層區塊鏈技術的出現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分散式計算的模式和加密數字資產。比特幣的成功執行表明了這兩種技術的巨大潛力。在銀行領域,區塊鏈技術和加密數字資產正在從根本上改變銀行的基礎設施。此後人們可以在彼此之間進行直接的價值交換,不需要目前的居於中間的商業銀行和清算機構。這種價值的直接和自由的交換對銀行業的影響將遠大於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對銀行業務的影響。

最近的Facebook牽頭髮起的穩定幣專案Libra正是這個發展趨勢中的一個里程碑性質的事件(見我的研究報告,Libra專案研究分析報告)。Facebook社交網路本身在全球有27億的使用者。它的使用者終端Facebook App,Instagram和WhatsApp是全球使用者使用網際網路的入口。Facebook本身因此就具有在全球推廣一個穩定幣及其底層區塊鏈的巨大能力。另外,推廣這個穩定幣的組織還不只是Facebook一家。推廣這個穩定幣的組織會是一個有100家會員組成的協會。協會會員會在這個協會中持有相同的股權,採用民主的方式進行治理。Facebook為此專案成立的公司Calibra也將只是這100名會員中的一員。因此這個協會的組織運作模式將會是非常民主的,由會員集體決策。現在已經加入的會員中,有穩定幣相關領域中的行業中的領先者如 Visa、 Mastercard、PayPal、Stripe、Uber和Lyft。預計今後的會員也是在全球範圍內的類似現有會員的公司。因此,這個協會會在全球範圍內極大地推進穩定幣和其底層的清算基礎設施。這個專案的發展因此會在全球範圍內衝擊全球銀行業的基礎設施以及在建立在這些基礎設施之上的商業銀行。

四,現有的銀行業市場結構

4.1. 貨幣

銀行業的基礎是貨幣以及支援貨幣流通的清算網路。現在全球範圍內的貨幣中的絕大部分都是各個主權國家基於其信用發行的法幣。由於各個政府在不同時期的信用不同,所以法幣的價值也因此會有變動。在全球目前各種主流貨幣中,美元佔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美元是基於美國政府的信用。但美國政府在各個時期的政策不同,這就會直接影響美元的價值。最典型的時期就是美國政府為支援越戰而產生大量開支,導致了美元的大幅貶值。

在法幣發行的總量中,中央銀行發行的貨幣的數量只佔市場中所有貨幣中的很小一部分。市場中的貨幣絕大部分是由商業銀行透過信貸產生的。譬如在英鎊的流行量中,只有3%是由英國央行發行的,其餘的97%都是商業銀行透過信貸產生的。由於商業銀行在金融和經濟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它受到政府的嚴格的監管和保護。商業銀行因此在經濟生活中佔有著特權的地位。

在各種貨幣學理論中,其中的一種是芝加哥學派。這個學派的主要倡導者是在美國30年代芝加哥大學的一些著名學者。芝加哥學派建議取消商業銀行基於信用創造貨幣的能力,把貨幣的創造權全部收歸於中央銀行。以此希望避免社會中貨幣的超發,進而避免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芝加哥學派的觀點最近又被重新提倡。特別是有鑑於2008年的經濟危機,這個學派的觀點又重新得到重視。這些經濟學家的代表人物是現工作於英格蘭銀行的 Michael Kumhof、前西班牙央行行長 Miguel Á. F. Ordóñez、哥本哈根大學的教授 Ole Bjerg 和《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家 Martin Wolf 等人。

在芝加哥學派的基礎上,又衍生出一些新的貨幣管理的模式。其中最有實際影響力的應該是前英格蘭央行行長默文.金提出的全天候當鋪理論(見我的文章,穩定幣與默文.金全天候模式)。默文.金的理論是要求商業銀行將其資產抵押給中央銀行。中央銀行對這些抵押資產打折之後,確定商業銀行能夠進行放貸的額度。中央銀行可以透過這種方式不斷減少現有商業銀行的槓桿,將商業銀行的放貸額度控制在合理的水平。這種方式會大幅消減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商業銀行大量使用槓桿的能力,因此也就能避免金融危機的發生。

4.2. 清算網路

銀行業的另外一個基礎是底層清算結算網路。這個清算網路通常是在一個國家的範圍內由銀行共同擁有。銀行之間的轉賬都是透過一箇中心化的清算機構來完成。這個清算機構保證銀行之間轉賬的資料轉準確無誤。銀行之間的轉賬交易都是以這個中心化的清算機構中的資料為準。

當使用者在不同的法幣地區之間進行轉賬時,同樣需要一個這樣的中心化的清算網路來保證轉賬資料的準確無誤。這種機構中最著名的就是Swift。任何進行過跨境匯款的人都會注意到銀行為此收取費用中的一項就是Swift服務費用。

這些中心化的清算公司都是隨著所處時代的技術能力而發展起來的。所以其支援的主要清算模式就是隔夜和批次的淨額清算模式。這種模式在當時的情況下顯然是一個非常大的改進,在業務效率和成本方面都是如此。但是隨著經濟活動的發展、技術能力的不斷提高和其他各方面的成本不斷降低,這樣的模式就越來越落後。Swift這樣的機構就更加顯得格格不入。這種中心化的清算模式已經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4.3. 商業銀行

人們手中持有的貨幣儲存在商業銀行中,並在商業銀行之間的清算網路中進行流通。因此人們對貨幣的使用受到商業銀行的極大的限制。銀行可以限制人們使用貨幣的方式,甚至直接凍結賬戶中的資產。

商業銀行的業務基礎是其獲得的客戶存款。在這些存款的基礎上並運用當地監管所允許的槓桿開展信貸業務。信貸業務是商業銀行的主要利潤來源。

五,區塊鏈技術給銀行基礎結構帶來的衝擊

5.1. 貨幣方面的改變

比特幣的鑄幣模式是人人可以參與的模式,而且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比特幣,人人鑄幣的先行者)。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的人,只要他能提供記賬服務,就同樣能夠參與比特幣的鑄幣和獲得比特幣的過程。而現在的法幣鑄幣只能由政府及其商業銀行來完成。其它的機構和個人無法參與這個鑄幣過程,因此也無法獲得透過鑄幣所獲得的收益。而這樣的鑄幣稅收益有可能是非常大的。看看美元的鑄幣稅就再清楚不過了。

在過去的兩年中,有各種各樣的鑄造穩定幣的嘗試。基於演算法的鑄幣專案沒有發展起來。現在主流的穩定幣鑄幣模式是基於抵押品的鑄幣模式。目前為市場普遍接受的是基於法幣抵押的鑄幣模式。這類的專案包括USDC,PAX和GUSD。這些穩定幣是都基於在託管機構中所抵押的等值美元發行的同美元1:1掛鉤的穩定幣。對於普通使用者來說,只要能夠抵押美元就能參與鑄造這些數字穩定幣。所以在鑄幣的公平機制方面,這些穩定幣比現有的法幣有所改進。但是由於所抵押的法幣只能在銀行中獲取固定利息,所以這種方式的鑄幣稅微不足道甚至是負的。

在穩定幣的開發方面最具影響力的應該是銀行牽頭的穩定幣專案。這其中包括JP Morgan牽頭開發的JPM和UBS牽頭開發的USC(Utility Settlement Coin)。在這兩個穩定幣專案中,USC專案預期會比JPM更會被市場接受,這不僅是因為有更多的銀行支援,而且是採用了更加符合區塊鏈應用的商業組織模式(Fnality,金融市場基礎設施進化的一個里程碑)。這兩種穩定幣都會首先應用在銀行之間的清算結算,本質上更像一個工具,而不是貨幣。但是,這兩種穩定幣完全可以進一步推廣,實際應用在零售支付市場中。

Libra穩定幣是基於法幣和短期國債抵押,其價格會對標一攬子法幣。因此Libra穩定幣相對於此前的那些穩定幣在所接受的抵押品和價格對標物方面都有改進提高。Libra協會會透過授權經銷商的方式接受普通使用者參與抵押鑄幣。實際上這個協會還可以進一步採用DeFi的模式支援分散式鑄幣。這樣的鑄幣過程可以進一步降低鑄幣門檻,讓更多普通的使用者參與鑄幣。但是由於Libra穩定幣會是金融基礎設施服務的一部分,這個協會的治理機制是民主的,這個協會肯定會受到全球各個主要金融監管機構的嚴格監管,因此這方面的鑄幣稅不會是一個超額收益的。

5.2. 清算網路方面的改變

在IBM與Stellar合作開發的World Wire的訊息公佈之後,我寫了一篇文章(清算公司,區塊鏈時代的第一個犧牲品),認為區塊鏈技術已經開始在取代銀行之間的清算機構。這個過程會首先從國家之間的匯款清算開始,逐步過渡到國家內的銀行交易清算。我在Libra專案研究分析報告中也提出,Libra專案的一個最大的價值可能就是它的清算網路。 它很有可能比Libra穩定幣本身更具有長久的價值。在功能方面,這個清算網路不僅會支援貨幣的流通,而且能夠支援更加複雜的金融產品如股票和應收賬款的流通。所以這個底層清算網路支援的業務就不僅僅是零售客戶之間的貨幣轉賬,而且能夠支援更加複雜的金融產品的交易。Libra白皮書中認為這個底層清算網路會是一個簡單的金融基礎設施。但這個金融基礎設施肯定不只是支援零售客戶之間的數字貨幣轉賬。

由於這個底層清算能夠基於智慧合約的方式支援股票的流通,所以這個鏈就可能不只是限於銀行領域,而且能擴充套件到證券領域。我一直認為未來的數字金融世界會是一個統一的數字金融世界(見我的文章,統一的交易所和銀行生態),將不存在目前的證券行業與銀行業的區分。Libra底層鏈就有可能發展成支援這樣一個數字金融世界的底層鏈。當然,Libra這個底層鏈在技術方面還需要有很大的改進,這是自不待言的。

在支援業務的地理區域方面,Libra這個清算結算鏈從一開始就是面向全球的,而不是目前銀行體系中的清算網路基本上都是在一個法律轄區範圍內的。在目前的情況下,將一種法幣在另一個法幣市場內使用時,需要先將兩地的清算網路採用系統對接的方式實現系統對接,然後才能在此之上支援法幣在這兩個地區中的使用。而Libra清算鏈和穩定幣不受任何國界的限制。它從一開始就是支援穩定幣在全球範圍內的使用的,而且是賬戶和賬戶之間的直接交易和結算。這樣的交易和結算方式就比現有的支付和結算方式更加高效,所需的成本也更低。

5.3. 對商業銀行的衝擊

商業銀行的業務基礎是使用者在銀行中的存款。但是在未來的基於區塊鏈的數字金融世界中,使用者的穩定幣可以直接存在鏈上自己的地址中。使用者因此完全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數字穩定幣,而不會受到商業銀行這樣的機構的限制。如果使用者需要利用自己的閒置穩定幣增值,他可以選擇鏈上的各種基金。因此在吸收使用者存款方面,鏈上的銀行機構將與鏈上的各種基金進行競爭。

在支援使用者的支付和匯款方面,底層的鏈支援賬戶之間的直接轉賬,因此就不再需要銀行之間的清算機構來支援這個流程。商業銀行對使用者提供的一個主要服務因此被區塊鏈所取代。

由於以上的這些衝擊,未來的商業銀行以及底層金融市場基礎設施都會經歷正規化的改變。此前由網際網路帶來的資訊革命,只是在數量上對商業銀行業務有衝擊。目前區塊鏈技術帶來的價值交換會從根本上改變商業銀行的職能.

六, 銀行業門口的野蠻人

當一種新技術出現的時候,就有可能對一些行業產生顛覆性的影響。這樣的案例在網際網路時代數不勝數。傳統的零售行業被亞馬遜為代表的電商行業衝擊。傳統的電影製造業被Netflix為代表的影片網站衝擊。傳統的手機制造行業為蘋果公司衝擊。網際網路對銀行的衝擊是一個正在持續進行中的過程。前面的這些案例的一個共同特點是傳統行業受到來自於行業以外的打擊。這樣的經歷在區塊鏈的時代同樣會重現。傳統銀行行業以外的力量正在藉助網際網路和區塊鏈帶來的機會,進入傳統的銀行業務領域,為其使用者提供更加低成本和高效的金融服務。這樣的公司就是所謂的傳統銀行業門口的野蠻人。

在區塊鏈的時代,實際上在Facebook的這個Libra專案之前,這種種趨勢就已經開始。非常有代表性的兩個案例是Bakkt,以及Coinbase與Circle聯合支援的CENTRE。

Bakkt的願景是提供一個數字資產生成、儲存、交易和流通的全球網路。Bakkt不僅僅是一個提供比特幣衍生品交易服務的交易所,而且一開始就是希望實現基於比特幣的零售支付。它為此專門爭取了星巴克的合作(Bakkt對星巴克的倒貼追求值得嗎?)。它們兩者的合作就為數字資產的交易和支付提供了便利,分屬傳統的證券和銀行的領域因此結合起來。在由此建立的基礎設施的之上,Bakkt就可以提供更多的基於數字資產的金融服務。現有的基於法幣的銀行業務因此不可避免地就會受到衝擊。當然,目前Bakkt的戰略並不完善。其中一項重要的缺失就是穩定幣(穩定幣,Bakkt戰略中缺失的部分)。穩定幣的缺失,不僅會影響Bakkt交易所自己本身的交易,而且會影響它在全球範圍內打通零售支付和資產交易的努力。

Coinbase與Circle聯合發起的CENTER同樣是從行業外進入傳統銀行領域的一個努力。這兩個公司分別是在數字貨幣交易領域和全球零售支付領域中的領先者。兩個公司的主要業務都是基於數字資產。CENTER支援基於美元的穩定幣USDC(為什麼Circle和Coinbase支援的USDC會發展成為真正的穩定幣?)。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CENTER的組織形式。它同樣是開放性質的。其目的就是吸引更多的成員加入。所以CENTER在其戰略的關鍵地方都具有優勢並且做出了正確的選擇。CENTER同樣有可能在全球範圍內實現基於數字資產的支付和交易服務。特別是如果CENTER能夠建立起一個底層的開放性質的清算網路並在其上流通其穩定幣的話,那它就完全具備了在全球範圍內開展銀行業務所需的基礎設施。

Facebook牽頭的Libra穩定幣專案為這個目前正在漸進的過程帶來了質的改變。Libra以及以後肯定會出現的類似的專案不僅是對現有的銀行業產生了巨大的挑戰,而且是對全球的金融基礎設施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這也是為什麼在Libra專案公佈之後,馬上就引起了全球金融監管的關注,而且馬上就迫使全球金融監管機構考慮應對措施。因此可以客觀地說,Libra專案已經對全球金融數字化的程序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鑑於區塊鏈和加密數字資產對現有的銀行業和證券行業的顛覆性作用,兩個行業中的應用者只能在現有的市場結構內進行效率的最佳化,不可能充分發揮這個技術的全部特點對現有行業產生顛覆性的變革。在銀行領域,區塊鏈首先應用於銀行之間的清算。這種應用只是效率和成本上的一個改進,而不會對銀行業的基礎設施產生影響。在證券行業,新成立瑞士數字資產交易所在評估了市場中的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清算解決方案之後,選擇了R3的Corda。Corda是在區塊鏈技術的激勵之下,在現有的監管體系和經營習慣的範圍內開發出來的一個分散式記賬技術。它同樣是支援現有的證券市場的結構並且是能夠滿足現有的證券監管的要求。它的本質同樣是效率的提升,而不會對市場的基本結構產生根本性的改變。相對於區塊鏈技術和加密數字資產能對證券行業產生的改變(納斯達克們的黃昏),瑞士數字資產交易所基於Corda能創造的價值不過是冰山一角。

能夠充分利用區塊鏈和加密數字資產技術在根本上改變現有的金融市場結構和業務流程的公司一定是來自行業之外。它們會利用區塊鏈技術和加密數字資產的特點,結合自己已經在市場中建立起來的優勢對其使用者提供更加高效和低成本的金融服務。相對於基於網際網路的自由的資訊交換,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價值的自由交換會對當前的社會產生更廣泛和更深遠的影響,因此觸動的現有的利益也就更大。因此這個推進的程序一定是一個比網際網路的應用時間更長的過程。

七, 商業銀行的對策

7.1. 未來統一的金融網路生態

未來的數字金融世界一定是一個整合的網路生態。這個網路生態的基礎一定是區塊鏈技術。現實中的各種資產和權益會透過數字化的方式在這個生態中生成、儲存、流通和交易。數字穩定幣也是在這個生態中生成和流通使用。不同的機構在這個生態中提供相應的職能,包括資產的上市過程、資產託管和資產管理。這些職能分別相應於現有的投行、託管公司、銀行和基金。銀行目前提供的支付功能將由網路來完成。穩定幣會包括兩種形式。一種是中央銀行基於其信用發行的數字穩定幣,另外一種是市場中採用分散式方式,基於數字資產抵押而發行的穩定幣(見我的文章,從貨幣理論預測穩定幣的發展方向)。銀行需要同基金公司競爭來管理使用者的數字資產。由此可見,商業銀行吸取使用者數字貨幣存款的能力會受到很大的挑戰。那麼在這種狀態中,商業銀行的應對策略應該是什麼呢?

7.2. 採用哪些數字金融服務?

處在不同地區和不同發展階段的銀行能夠採取的策略也是完全不同。在現有金融勢力發展最強大的市場中,商業銀行所能採用的應對策略非常有限。這一方面是由於它們受到的監管更加嚴格,另外一方面也是由於它們的中心化的計算體系已經成為現有金融市場中的不可切割的一部分。所以對這些商業銀行來說,它們能採取的應對策略肯定是隨著市場集體改變,其中的一個個體很難進行徹底的改變。

對於處在一個小的經濟體中的商業銀行來說,它可以基於自己所處的經濟體中的特點做出選擇。

首先,未來的所有資產和權益都會是數字化形式的。所以未來數字金融世界發展的第一步就是將這些資產和權益數字化。現在的這個工作是由投行來完成。未來商業銀行也會涉足其中嗎?這會取決於商業銀行所在地的監管政策的改變。

其次,商業銀行可以採用的應對措施是採用一種穩定幣。這個穩定幣可能是像Libra這樣的全球流通的穩定幣,也可以是基於一種法幣發行的穩定幣。但是否採用一種數字穩定幣取決於當地此方面的需求是否強烈。對於一個有多種法幣流通使用的經濟地區來說,採用一種數字穩定幣會有利於當地經濟的流通,因此會給商業銀行帶來更多的業務機會。

第三,在清算基礎設施方面,任何一個單個的商業銀行都無法完成此工作。它必須要同其它的一些商業銀行(甚至銀行業以外的公司)合作共同開發一個開放的金融基礎設施。這樣的一個底層基礎設施不會對一個商業銀行的業務產生直接明顯的影響,但卻會使這個商業銀行執行在更堅實的基礎之上。更重要的是,清算基礎設施一定會是從目前的中心化的方式轉向分散式的方式,所以率先採用這個金融基礎設施併成為聯盟生態中的一員的公司就會在更堅實的基礎上執行。特別是當這個生態方發展壯大之後,生態以外的公司就很難生存。在同一個監管轄區內的銀行如此。NBA聯盟市場範圍內的職業籃球隊也是如此。

7.3. 匹配數字金融服務與實際需求

這樣的一個遷移顯然是一個逐步的過程。能夠看清楚未來的發展方向並且把握好這個遷移過程的商業銀行才能把握住這個機會,順著趨勢逐步地發展起來。而管理好這個程序的關鍵是把握好相關服務與當地實際需求的匹配。而這個把握的前提又是充分了解在所在地區當地金融機構所服務不好的領域。這樣的領域有可能是一直存在的unbanked 和underbanked群體(隨著商業銀行所在的地區不同,這樣的一個群體有可能是非常巨大的群體),也有可能是一個新出現的需求非常強烈的領域,譬如網際網路時期的電商,也有可能是當前的一個正在迅速發展的領域,譬如加密數字貨幣交易,更有可能是在國際的範圍內的其它行業中現有的金融機構服務不夠的領域。只有明確辨別出這樣的現有金融機構服務不夠,而且是具有增長潛力的領域,商業銀行才可以考慮採用相應的數字貨幣策略,不斷的拓展此方面的基礎和能力,逐步的向終級目標發展。

7.4. 一個目前最可行的數字金融應用

對於許多地區的商業銀行來說,一個目前最能直接實施的領域就是服務目前unbanked和underbanked的使用者群體。這樣的一個使用者群體也是Libra專案聲稱要服務的群體。目前這樣的群體在全球普遍存在,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中。這個群體的特點是使用者大量存在、每一次金融服務的需求量小、償還能力有限和徵信困難。對於現有的金融機構來說,無法向這個群體提供服務的一個客觀原因就是成本過高和風險過高,因此很難將此業務作為一個長期經營業務進行經營。

在基於區塊鏈的清算網路和穩定幣的基礎上,並且結合以新的商業模式,商業銀行能夠開始向這樣的客戶群體提供金融服務。在這樣的一個清算鏈上面,每個使用者都有真實的身份。其為獲取金融服務所提供的相關資訊都會記錄在鏈上。由於區塊鏈上資訊不可篡改以及能為全球使用者檢視的性質,每個使用者就需要為其上傳的資訊的真實性負責。這就會大幅降低金融機構的徵信成本。使用者也因此可以逐步在鏈上建立起信用。鑑於這條鏈可以是面向全球的所有金融機構,所以一個使用者獲得貸款的機率就大幅提升了。這就會形成一個良性的迴圈。目前一些實質上信用好,但沒有獲得金融機構服務的使用者,因此就可以獲得金融服務。隨著這個生態的不斷髮展,就會有更多的目前得不到金融服務的使用者獲得金融服務(見我的文章,如何用區塊鏈為全球個人信貸行業帶來正規化改變)。

在服務unbanked和underbanked使用者群體之外,商業銀行同樣可以在其它的業務領域開始逐步採用區塊鏈技術和加密數字貨幣 ,逐步實現這個遷移過程。鑑於區塊鏈和加密數字貨幣的全球性特點以及它的超越目前銀行業邊界的特點,商業銀行實際上有更多的選項來實現此目標。對於那些支援應用區塊鏈和加密數字資產的監管轄區中新成立的商業銀行,這樣的機會就更大。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