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助力資產交易和託管

買賣虛擬貨幣
作者丨張偉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貿易金融部總經理助理來源丨《金融&貿易》2018年第1期要點在資產交易、資產託管等方面的應用情況來看,銀行業顯著表現為理性和務實。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開放性、匿名性、自治性及不可篡改等特點,比特幣是其第一個也是目前最成功的的應用。2016年10月,《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2016〕》中將區塊鏈定義為“分散式資料儲存、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認為區塊鏈技術有能力引發新一輪的技術創新和產業變革。金融領域是當前區塊鏈技術應用的至關重要的領域,國內外銀行業將區塊鏈技術作為資訊化新技術基礎研發和前沿佈局的重要創新。目前,在中國已實際應用在各銀行的支付清算(招商銀行)、託管(郵儲銀行)、票據(浙商銀行)、信用證(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建行)、保理(建行)、貸款(微眾銀行、華瑞銀行)等業務方面。區塊鏈研發案例
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為例,該行積極加強金融科技的研究和應用。在大資料方面,實現了大資料平臺上線,接入核心系統客戶和交易資料,並引入外部非結構化資料;在雲端計算方面,建成私有云平臺,提高了IT資源利用率;在人工智慧方面,實現智慧客服系統落地,推進生物識別、智慧投顧等技術的研發;在區塊鏈方面,實現資產託管業務應用區塊鏈技術,並正加快國內信用證、供應鏈金融等多場景的開發程序。

(一)U鏈國內信用證

銀行間的資產交易可以視作是相關銀行在依據一定的規則達成協議後買賣資產並收付資金的行為。從實務來看,貿易金融產品具有一定的標準化特點,福費廷依託於國內信用證已達5萬億元以上的規模,已成為國內貿易融資的主要資產交易產品。但由於缺乏統一的中文電子傳輸系統,在進行國內信用證和福費廷交易時也仍以人工介入、紙質傳遞、電話溝通為主,需要對其實現操作線上化、文字標準化和查詢便利化的規範。郵儲銀行在 HyperLedger Fabric1.0版本的基礎上開發了U鏈國內信用證,在實現國內信用證全流程對接區塊鏈的同時,著重開發二級市場福費廷功能。透過實現的業務功能包括:

1.透過區塊鏈的技術搭建基於中文的作業系統和資訊互動的方式,提供Web頁面操作,將各項業務功能封裝成標準化服務,並可透過API訪問;
2.透過區塊鏈的共識機制,以集體行為為各方提供信用背書支援,有效降低信用風險;
3.透過區塊鏈的智慧合約功能,在一定範圍內提供自動化業務校驗功能,為單證人員審單判斷提供輔助支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操作風險;
4.透過區塊鏈的資訊整合服務,可以查詢驗證共享賬本資訊,提升交易主體協同效率。同時提供資料匯入介面,支援批次資料互動;
5.透過區塊鏈系統實施CA認證和數字加密以及數字簽名,實現隱私保護、防篡改、操作的可追朔以及業務共識的不可抵賴性等。

圖1 U鏈系統邊界(部分)簡圖


圖2 U鏈業務關聯(部分)簡圖


圖3 U鏈系統架構(部分)簡圖

(二)U鏈託管

商業銀行託管業務是指託管銀行基於法律規定和合同約定,履行資產保管職責,辦理資金清算及其他約定的服務(如會計核算與估值、投資監督、績效評估、投資管理綜合金融服務以及其他資產服務類業務)。2016年10月,郵儲銀行基於 Fabric 0.6架構的託管系統上線,完成了中國銀行業將區塊鏈技術成功應用於真實生產環境的首次實踐。U鏈託管具有如下特點:

1.實現了投資交易明細和底層資產資訊的多方(包括資產委託方、資產管理方、資產託管方以及投資顧問)實時、快速共享,免去了重複校驗、反覆確權的過程,縮短了約60%至80%的業務環節。
2.實現指令全流程的自動化流轉,將業務指令的投資方向判斷規則封裝到智慧合約中,並給出風險提示便於及時監管。
3.透過對密碼學—金鑰的驗證機制實現對身份的認證,保證賬本資訊和流程事件在許可權內的可見性及交易的可驗證性。
4.將投資計劃的合規校驗要求放在區塊鏈上,確保每筆交易都在形成共識的基礎上完成,其資訊是無法篡改、刪除和替換的。
5.將傳統模式下多方參與者透過電話、傳真、郵件等的聯絡方式改為在區塊鏈系統中完成,實現了線下溝通線上化。

郵儲銀行在2017年7月Fabric 1.0正式版釋出後著手系統升級,並透過網際網路進行區塊鏈組網,支援資料在不同的網路間進行傳輸;在一個區塊鏈網路中實現多個商業邏輯網路鏈,同時提供鏈外的訪問機制,給整合的外圍系統以服務支援。

區塊鏈應用情況分析

從區塊鏈技術在資產交易、資產託管等方面的應用情況來看,銀行業顯著表現為理性和務實,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跨機構協同效率

現有的區塊鏈應用更多體現在從微觀層面為銀行業務運營和管理提供更最佳化的支撐,託管和福費廷的交易憑證電子化和交易事件視覺化等方面著重考慮的都是參與方如何進行資訊共享和互證,以及透過區塊鏈平臺建立資訊傳輸系統、簡化資訊交換流程、提高業務過程透明度等方式最佳化資訊的生成和傳輸並提高參與各方的協同性。正效應主要體現在降低營運成本、提高處理效率、最佳化操作體驗。

(二)混合型儲存結構

銀行業的資訊系統風險控制措施和相對成熟的業務模式都具有很高的穩定性,因此,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不是直接把業務系統改造為鏈上運作,而是以技術手段實現與核心業務系統的互聯,以區塊鏈的技術特點最佳化部分功能,這樣的考慮顯然是因為一旦出現問題,銀行的所有業務仍然是可以正常執行的。因此,可以看到很多銀行明確表示現階段運用區塊鏈是作為中心化架構的補充,純粹是執行和監控,不改變也不取代原有模式。這也能幫助銀行嘗試在核心繫統以外建立新的雙線執行的儲存備份模式。

(三)聯盟鏈組織形態

區塊鏈包括公有鏈、聯盟鏈和私有鏈三種組織形態,銀行運用的主要是聯盟鍊形態。鏈上的成員間有一定的主體互信基礎(如現有業務中的銀行間、銀證基信間等),共識過程受到預選節點控制,不同節點按授權分層設定許可權。在對交易過程的把控中,運用點對點網路、加密技術、分散式演算法及資料儲存等區塊鏈技術,總體上仍然是線下流程的鏈上化對應,既是一種創新嘗試又能保證相對安全,在確保參與節點達到一定數量的同時也保證整體交易行為可控,併為生態圈的建設夯實基礎。

(四)選擇性技術應用

銀行作為金融交易中介的商業模式以及銀行間交易清算的基礎設施都是中心化的,而區塊鏈是要從根本上消除中介的,如果完全按照點對點交易,意味著分散式數字登記系統以及智慧合約就可以讓買賣雙方完成交易的自動匹配、結算和清算。而目前,銀行顯然更多考慮的是在整體中心化機制下的區域性分散化嘗試,即在不改變中介地位的前提下,如銀行仍是作為託管人,運用區塊鏈技術促進資產交易的便利性,當然這也包含著安全、成本、監管等多因素考慮。

(五)分離式交易清算

從原理上看,必須包含有認證識別、資產登記、交易互換和支付清算功能的一個獨立系統才是完整的區塊鏈,但目前在銀行運用區塊鏈的業務中,資產和資金是分割的,主要是用其記錄確權及/或轉移行為,資金劃撥仍是依賴於原有的賬戶和清算體系,如國內信用證福費廷項下仍是採用大額支付系統等,並沒有進行銀行賬戶體系和區塊鏈分散式賬本的直接聯動。

未來應用預期

區塊鏈的發展至今尚不到十年,仍處於發展的萌芽期,還遠未達到其自身希冀的前景。其在穩定性、成熟度、安全性等方面仍待觀察和驗證,但是對於這種可能重構信用創造機制、重構商業執行模式、重構基礎金融設施的技術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一)漸進探索持續最佳化

Melanie Swan在《區塊鏈:新經濟藍圖及導讀》中將區塊鏈劃分為1.0(可程式設計貨幣)、2.0(可程式設計金融)、3.0(可程式設計社會)三個階段,從實踐來看,這三個階段並不是完全遞進而是存在交叉關係的。目前,銀行業在對2.0(可程式設計金融)的探索中遇到的很多問題,實際上正是因為1.0(可程式設計貨幣)針對的貨幣功能無法實現,而3.0(可程式設計社會)所設想的社會職能又難以調整,因而造成了2.0(可程式設計金融)更多地只能在技術層面來運用區塊鏈,無法在更大範圍、更深層次上改變現狀,同時在技術標準、法律認同、交易規則等重要方面並未形成協同的情況下,也決定了銀行只能是進行漸進式創新。當然,區塊鏈技術在跨鏈互動、自主更新、儲存擴容、安全隱私以及處理速度等重要方面能否有關鍵性突破將決定其自身的存續和進步。

(二)融合實體經濟場景

區塊鏈技術必須支援實體經濟並不只是口號,從網際網路金融發展歷程來看,新技術價值的決定性因素就是行業應用的廣度和深度,也就是能否實現支援實體經濟、增進資金融通、提升資源配置。區塊鏈技術與產業融合的速度和程度決定著它的發展前景。以未來可能形成貿易金融更大資產交易量級的供應鏈金融為例,區塊鏈技術從原理上可以使供應鏈運作過程透明化,防範貿易背景、物流倉儲、發票憑證欺詐等風險,其不可篡改性、資訊不可逆建立的可信度有助於中小企業獲得融資,如能實現鏈內和鏈外資產資訊的可信同步,將幫助銀行改善和挖掘供應鏈金融的應用場景,並有利於形成包含更多交易方、更多交易品種的貿易金融資產交易流轉市場,成為商業模式創新的新機遇。

(三)加強新技術間的結合

金融科技包括的主要技術之間密切相關,應用前景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與其他金融科技手段的有機結合,從《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2016〕》列舉的情況來看,大資料的分析能力有助於提升區塊鏈賬本資料的價值,區塊鏈技術則能有效提升大資料分析的正確性,並有助於推動各類資料資產交易場景的建設;雲端計算可以低廉高效地進行區塊鏈開發部署,加速區塊鏈技術成熟並向多場景拓展;物聯網中存在海量的分散裝置,能極大地支援區塊鏈系統的共識機制,區塊鏈的分散式特徵有助於實現對分散型物聯網的去中心化控制;區塊鏈基礎協議和智慧合約能促進人工智慧裝置之間的互動學習,進一步提升人工智慧的實現程度。對於託管業務而言,就可以從金融科技的基礎設施、創新應用、標準規範等方面進行綜合研究,現有運用區塊鏈技術的託管系統可以向前端後端延伸為更具擴充套件性的包括資產管理、市場分析、投資諮詢、IT服務的一體化綜合性平臺。

(四)重視協同機制建設

如果說區塊鏈技術最終的價值是信用積累的價值,那麼各個銀行針對各類業務開發的區塊鏈事實上會成為新的孤島,有限的連結節點和分佈範圍影響區塊鏈價值的體現。一方面可以參照央行組織的基於區塊鏈的數字票據交易平臺測試的模式,例如福費廷等貿易金融資產交易就可以由政府性或公立性行業協會牽頭建設區塊鏈應用平臺,也有利於推動相關政府職能機構參與;另一方面可以運用銀行近年來採用的開源軟體所積累的經驗,聯合外部服務商,以社羣成員形式參與開發通用區塊鏈應用平臺,在業務合作不斷創新擴充套件的同時,開創系統研發合作新正規化。

(五)借力數字貨幣發行

央行已明確要“深入研究並吸收利用數字貨幣涉及的金融科技創新,加快法定數字貨幣系統建設,完善法定數字貨幣發行流通體系。”要完整實現從網際網路資訊到區塊鏈價值轉移的巨大變革,數字貨幣是繞不過去的話題,無論是法定數字貨幣還是TOKEN都影響著現實世界的權益能否成為流通在數字世界的資產,實現低成本的、跨國即時的資產和資金的交易與交割。這對於銀行而言極具顛覆性,但也不妨設想,將來,銀行將不僅關注現有體系中的客戶賬戶和現金流,更將擴充套件到數字貨幣和數字資產,進而無論是有形還是無形的資產交易和價值流轉的行為都有可能成為銀行創新發展中可以拓展的新場景。

綜上所述,在銀行資產交易、資產託管等方面的應用在技術層面驗證了多方參與業務或多輪次交易情況下的可用性,雖然參與主體有一定的侷限,也不是區塊鏈思想的完整體現,但仍然是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從單一到多元化場景、商業化應用的必要鋪墊,業務和技術將在不斷的融合中尋求未來的路徑。區塊鏈的主題極其巨集大,在其問世時就已被視作將是“顛覆性革命”的事物,僅從銀行業務和現實思維的角度不足以充分闡述其內生價值。對於包括區塊鏈在內的金融科技更深刻的認知將來自於銀行更廣泛的創新實踐,數字化能力必將成為銀行突破發展瓶頸、提升服務效率、成就品牌價值的決定性因素。

來源:公眾號(中國外匯

更多區塊鏈數字貨幣資訊:http://www.qukuaiwang.com.cn/news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