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 價格突破 600 美元,與 Eth2 有關係麼?

買賣虛擬貨幣

前不久的 11 月 4 日,在 Ethereum Blog 上,官方釋出了一篇部落格,宣佈 ETH2 推出了 1.0 版本,並公佈了質押合約。一石激起千層浪,朋友圈被刷屏。大家紛紛響應,ETH2 終於要到來了!那麼 ETH2 是什麼?對區塊鏈從業者和投資者有什麼影響?最近 ETH 上漲和它有沒有關係呢?本 LightPaper,與我和越哥一起聊聊。

以下內容是經過編譯整理,適合書面閱讀。如果想聽播客的朋友,可以點選頂部的播放器收聽。

Part1 以太坊分叉史

ETH2,口語化我們可以直接稱為「以太坊2.0」,它有一個專業的代號,叫「寧靜」。而我們現階段所使用的以太坊可以稱為「以太坊1.0」,從 15 年以太坊測試網上線到現在,「以太坊1.0」一共經歷了 4 次階段升級,9 次分叉,幾乎每次升級都是一次分叉,所以說以太坊的發展史也是一場分叉史。

我們重點回顧一下 4 個重要的階段升級:

一、「奧林匹克」- 測試網的釋出

「奧林匹克」是以太坊測試網時期的代號,其實在此之前已經有 8 個版本了,「奧林匹克」是第九個版本,用於進行概念證明。該版本還有另外一個代號 「Frontier Pre-Release」 - 「前沿先行版」。

二、「前沿」- 以太坊主網釋出

2015 年 7 月 20 日,以太坊創世區塊產生,進入「前沿」階段。「前沿」的英文叫做「Frontier」,也有「邊疆」之意。顧名思義,在該階段,以太坊網路的參與者和開發者作為先驅,在不斷的開疆擴土。為了進行壓測,此時網路充斥著很多無意義資料。

值得一提的是,此時的以太坊網路引入了一種鏈上合約保護機制 -「金絲雀」。這是一種相對中心化的保護方式,用於及時制止網路中出現的錯誤操作和交易。而之所以被稱為「金絲雀」是因為在 14~15 世紀的歐洲,由於木材減少,人們開始把煤炭作為燃料,開採「黑金」並不安全,地下充斥著大量瓦斯,所以每次礦工在下井前,都會用「金絲雀」來試毒,此手段雖然殘忍,但頗為有效。所以我們回顧以太坊這段歷史,不得不感嘆用「金絲雀」命名合約保護機制的巧妙。

美國科羅拉多州煤礦博物館裡的金絲雀籠模型。

三、首次硬分叉 - 代號「家園」

2016 年 3 月 14 日,以太坊迎來首次硬分叉,代號「家園」。為什麼強調是首次呢?因為沒過多久,以太坊就迎來了第二次「意外的」硬分叉 - The DAO 硬分叉。

這裡簡單普及下何為「分叉」,想象一下,以太坊目前網路就像一條筆直的公路,大家一邊鋪路一邊往前走。最開始沒什麼問題,後來有一個人比較聰明,發現這條路無法到達終點,所以號召大家開闢一條岔路,大家順著岔路一直鋪路,才能到達目的地。那麼這裡大概有三種情況:

如果所有人都贊同他的做法,那麼大家都會去走這條「分叉」路,分叉成功。

情況二:如果一部分人贊同他的做法,那麼這部分人會選擇「分叉」路,而另外一部分人走「原路」,分叉成功。

情況三:如果只有他一個人走岔路,其餘人都堅持走原路,那麼因為他形單影隻(算力不夠),分叉失敗。

(以上類比無法完全解釋分叉的複雜性,重在感受)

所以像「家園」就像 a 情況,而 TheDAO 就是 b 情況。此外,「家園」階段,以太坊移除了「金絲雀」合約。

四、「寧靜」前的最後一舞 - 「大都會」

「大都會」階段分為兩部分完成,代號分別為「拜占庭」和「君士坦丁堡」(是不是感受到了濃濃的中世紀風格)。作為「寧靜」前的最後一個階段,「大都會」中很多處理方式都在為 ETH2 做鋪墊,比如啟用「難度炸彈」。

何為「難度炸彈」,簡單理解,它讓 PoW 礦工費挖礦難度增大,直到挖不出新的區塊。所以這是 ETH2 從 PoW 轉 PoS 的必經之路。但因為種種原因,「難度炸彈」被一再推遲,PoW 和 PoS 爭議之聲也是不絕於耳。

(2019 年 12 月份,以太坊再次硬分叉,代號「伊斯坦布林」,降低了 gas 消耗,可能也是為 Layer2 和 rollup 埋下伏筆,這裡沒有做精細考究,不做贅述。)

Part2 ETH2 和當前以太坊的「趨」別

ETH2 和當前以太坊相比,最顯著的改變是兩個,一是共識演算法的改變,即 PoW 改成 PoS 二是分片。

PoW 之前有提到這個詞,簡單理解就是礦機挖礦(雖不準確但易於理解),用礦機電力消耗成本、礦機成本、維護成本來作為工作量證明。所以如果在網路中作惡,雖然沒有懲罰,但是平白消耗這些成本得不到獎勵,對礦工也是一種損失。而 PoS 是質押代幣挖礦,如果你在網路中作惡,質押的代幣就會被懲罰(Slash)掉。我們今天不談論哪個共識好,以介紹為主,針對 PoS 和 PoW 的話題,LightPaper 今後也會專門做一期專題。

而「分片」,它是一種提高以太坊擴充套件性的機制。所謂擴充套件性的意思是,比如以太坊目前是 15-20 秒一個區塊,一個區塊是 375 筆交易,那麼平均下來是 25筆/秒。也就是說以太坊網路的吞吐量是 25 或 25 TPS。但這個業務處理能力是遠遠不夠的,要想提高它,就是提高擴充套件性。比如經過分片和 Layer2 之後,提高了 1,000 倍,那就是一秒 2.5w 筆交易,比 VISA 要高了。所以我堅信,當以太坊吞吐量到達一定層級之後,會承載更多應用(DeFi, DEX, etc.)區塊鏈技術會發生一個質的變化。

談完「趨」別之後,我們來談談 ETH2 的推進路線圖:

(注:以下是 11.19 Reddit AMA 之前的規劃,關於 AMA 內容,我們將在下半段文章給大家解釋)

ETH2 改革內容比較多,所以也分為多個階段釋出,從今年的「階段 0」開始,每個階段都會以不同的方式改善以太坊的功能與效能:

階段 0(Phase0): 透過啟動信標鏈來啟動 PoS 實現。但需要滿足以下條件,才能啟動第一個(genesis)區塊:1. 網路上至少有524,288 ETH被抵押。2. 至少有16,384位驗證者簽名。(其實算下來就是每個驗證者質押 32 個 ETH)

ETH2 的 PoS 機制允許使用者質押 32 個以太坊成為驗證人,這個質押是單向的,使用者將 ETh2 的代幣質押到 ETH2 中,就無法返回了,只能等大概 1~2 年之後才可以解鎖(時間不確定),而且這個幣是 ETH2 的代幣,無法在當前的以太坊網路中流通。但是這個質押是有收益的。不過我提醒使用者千萬不要亂質押,比如直接給質押合約打錢,不然會造成永久性損失。

階段 1(Phase1):也就是 2.0 的第二階段,ETH2 將引入分片鏈,透過構建分片併產生區塊。(老提議)

階段 1.5(Phase1.5):以太坊的 PoW 鏈將作為其中一個分片(ETh2 和 ETH2 的合併),這時候原始的 PoW 鏈的歷史資料還是存在,但它將像其他分片一樣存在,但不再執行 PoW 共識機制。

階段 2(Phase 2 ):現在說不準。大概就是 eWASM 以太坊 2.0 的虛擬機器啟動,智慧合約被引入系統。可以執行智慧合約並與智慧合約互動,並且實現跨分片通訊。

這裡說句題外話,11 月 16 日,Vitalik 在國內的微信社羣說,「有了Rollup,Phase 1 已經有了拓展性,所以 Rollup 可以理解為計算分片」。一石激起千層浪,我看很多人在社羣裡討論,有說 ETH2 = ETh2 + Rollup,有說 ETH2 和 ETh2 比較的區別就是變成了 PoS 機制。其實在我看來,採用什麼共識機制是其次的,區塊鏈或者以太坊目前的問題就是吞吐量擴容問題,如果 Rollup 可以做到分片的效率,那我覺得現階段 PoW + rollup 就挺好。當然 Vitalik 從 14 年就提出了以太坊最終要轉 PoS,我們也看到以太坊的發展在堅定的按照最初的路線圖規劃去走,我本人還是對 ETH2 有很大期待的!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