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阿里騰訊也佈局的區塊鏈是啥?簡單認識概念和底層技術

買賣虛擬貨幣

獵訊君今天寫一篇比較詳細解釋區塊鏈的,區塊鏈並不神秘。騰訊的區塊鏈平臺一直在做,有興趣可以自己瞭解


“區塊鏈是目前一個比較熱門的新概念,蘊含了技術與金融兩層概念。從技術角度來看,這是一個犧牲一致性效率且保證最終一致性的的分散式的資料庫,當然這是比較片面的。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這種容錯能力很強的點對點網路,恰恰滿足了共享經濟的一個必須要求——低成本的可信環境。”


定義

區塊鏈技術到底是什麼?很少有人能夠解釋清楚。現在市面上有很多關於區塊鏈的書籍,內容基本都是,區塊鏈能做什麼,區塊鏈的未來前景等。總的來說,區塊鏈是一套協議,一組規範,而不是具體程式碼、專案。

理解了這套協議,你可以基於現有的技術,以不同的語言去實現它。我們也無法用一句簡單的話去概況什麼是區塊鏈,站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結論也不一樣。

金融業的人會說區塊鏈是一個分散式的賬本,是一個分散式的銀行記賬系統。

密碼學者的會說區塊鏈是使用密碼學構建的去信任網路。

碼農可能會說區塊鏈就是一個確保最終一致性的分散式資料庫。(ps:基於對IBM的超級賬本Hyperledger專案fabric的認識。)

吃瓜群眾可以從網路獲取定義:區塊鏈(Blockchain)是一種分散式資料庫,起源自比特幣。區塊鏈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資料塊,每一個資料塊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幣網路交易的資訊,用於驗證其資訊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該概念在中本聰的白皮書中提出,中本聰創造第一個區塊,即“創世區塊”(摘自維基百科)。

但無論怎麼定義,只要理解了其技術要點,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認識。


三要素

中心化

在網際網路技術飛速發展的前半程,client與server的角色基本上是分工明確,1個server提供服務,n個client呼叫服務,這即所謂的中心化,系統的可靠性依賴server的可靠性。

分散式

隨著業務複雜度上升、業務量激增,傳統的中心化已經不能滿足需要。這時候,服務分拆,橫向縱向拓展變得理所應當,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分散式系統架構,系統的可靠性依賴於分散式系統的容災恢復能力。

去中心化

分散式架構給我們帶來的便利性很容易讓我們覺得這就是“完美無缺”的架構,但服務提供方還是隻依賴某一機構。如果機構作惡,宕機,篡改資料,那麼造成的後果我想大家都清楚。(如果不清楚,請腦補機構==支付寶)。

區塊鏈使用的p2p網路通訊技術或許給了我們另外一種選擇:人皆生而平等,沒有誰生來就是server,就是client。每個節點都是平等的,既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

注:今天所說的去中心化是一個理想化的狀態,就如同共產主義理想。現階段來說區塊鏈去中心化本質上是相對去中心化。

有人可能會問,p2p網路就能保證不作惡,不宕機,資料不被篡改麼?別急,p2p網路只是為所有節點提供了資訊交換的方式。


做事的還是共識演算法和加密演算法。

共識演算法

一提到區塊鏈,所有懂的人都會說到共識演算法,拜占庭將軍問題,然後拽出一大堆高階大氣上檔次的英文縮寫:POW,POS,DPOS,PBFT,等等。聽眾一臉懵逼,而如果你讓他詳細解釋,可能絕大部分人也解釋不清楚,這就如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但別擔心,最簡單的解釋,共識演算法就是保證少數服從多數!大多數人認定一件事,這件事就是事實,也就意味著如果你要去改變一個既定事實,那麼你必須夥同大多數人陪你一起作假。

在電影電視劇中,這種情況很常見,弱者屈服於強者做偽證。但在基於p2p通訊的數以千計的節點中,想要夥同其他節點一起作惡,除非“大多數節點”都被統一組織(人)控制,有共同的利益,且利益大於付出,否則不可達成。

這裡“大多數節點”加了引號,因為有些演算法並不是在大多數的臨界點51%時就能達成共識。如PBFT,需要66%以上的確定節點才能達成共識。比如現在比特幣網路有人就提出了這樣的擔心,因為大概有75%的算力被中國礦池掌控。

加密演算法

說到加密演算法,大多數碼農都會想到諸如對稱加密,非對稱加密,hash, md5,des,rsa等。加密的本質其實很簡單,讓資訊真實、隱秘的交流及儲存。真實性由資料簽名保證,隱私性由資料加密實現。區塊鏈平臺現在廣泛使用的演算法有橢圓曲線簽名演算法(ECDSA)、SHA256以及ripemd160,三者的結合使用保證了區塊鏈在密碼學層面上達到高度隱私。

結合

回到剛剛的問題:p2p網路就能保證不作惡,不宕機,資料不被篡改麼?我們把區塊鏈技術三要素結合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作惡:要在數以千計的平等節點之間尋找作惡同夥,通常作惡的收穫還不如作惡的付出,這就從根本上杜絕了大量壞節點的出現。比如,比特幣的POW共識演算法,就算聯合了比特幣網路51%以上的算力去實現雙花、硬分叉,得到的收益或許還不夠交電費。

宕機:這個很好理解,所有的節點都是平等的,一個宕機了,不影響整個網路的持續執行。

資料篡改:這其實是作惡的子集,但是比較重要,拿出來說。區塊鏈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時序性,前一時間產生的交易會影響後續所有交易(交易簽名),如果想要篡改中間某一交易的資料,那麼必須在此交易所在的區塊開始分叉,產生一個新鏈,改變這之後的所有交易,而且還要比其他鏈的區塊產生的速度更快,否則沒有意義,因為區塊鏈網路只認最長的那條鏈(基於比特幣區塊鏈)。

應用層面

區塊鏈金融

比爾蓋茨曾經講過一句話:“傳統銀行如果不改變思路,就是21世紀要滅絕的恐龍”。之前,我們都只是當做一句笑談。就像馬雲爸爸說他這輩子最大的錯誤就是建立阿里巴巴。

在區塊鏈技術被挖掘出來以後,這句話被反覆引用,無論是否炒作,必須看到區塊鏈在應對金融業務時擁有的得天獨厚的優勢,如果銀行不思求變,那麼被時代拋棄是必然。因此,諸如花旗銀行、匯豐銀行、摩根斯坦利等42家巨頭銀行加入由一家區塊鏈創業公司建立的R3區塊鏈聯盟也就不難理解了。

未來世界是數字世界,數字資產會變成大家資產的主要憑證。金融的本質就是信用,如何在銀行全面數字化過程中利用去信任的區塊鏈技術,這必定是未來5-10年金融創業的黃金命題。


價值網際網路

過去20年,我們親眼目睹了網際網路技術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資訊化的巨大變革徹底的改變(便利)了我們的衣食住行。實現了資訊傳播與分享的解放,是資訊的去中心化。但網際網路並沒有解決財富與價值在網際網路上的交換與轉移。

如果說現有的網際網路已解決資訊傳播與分享的瓶頸,那麼區塊鏈要解決的就是資金、合約和數字化資產在網際網路上交換、交易與轉移的難題。未來20年,是資訊網際網路升級為價值網際網路的創業潮。


共享經濟

近兩年來,滴滴與uber之間的網際網路租車爭奪戰,將“共享經濟”推到了風口浪尖。這種個人與個人之間直接共享閒置資產的方式將透過區塊鏈更加流行。因為區塊鏈網路作為一個去信任去中心網路,讓人們擺脫了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信任危機以及中心化的非市場化運作。比如法國一個去中心化的叫車平臺Arade City,司機與乘客直接交易。

而我們公司現在也正在做一個共享使用者閒置磁碟空間的區塊鏈應用平臺。我們相信,唯資料與空間不可辜負,基於區塊鏈技術,可讓閒置的空間儲存可被信任的加密資料。資料可以是使用者自己的照片影片,也可以是某組織的業務資料。

而對大資料分析來說,現有的大資料應用,資料都是存在一箇中心化的廠商手裡,誰敢保證資料擁有者不會因為自身的利益修改資料內容?而用了區塊鏈技術保管的資料才能保證資料被所有人共同管理,不可篡改。


智慧合約

智慧合約也是現在很火熱的一個概念。簡單的說,智慧合約類似於計算機語言的if語句,當一個預先編好的合約的某一條件被觸發時,就自動在區塊鏈網路中執行合約相應的合同條款,而不需人為干預。

按照這樣的願景,未來律師的職責可能會大變樣,律師的職責不是裁定個人合約,而是生產智慧合約模板。定製性如何,易用性如何將決定合約的價格或者律師的身價。所以才會有笑談:不會寫指令碼的律師不是好的碼農。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