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V協議升級區塊上限從1MB到2GB,BSV擴大區塊真的有必要?

買賣虛擬貨幣

2019年7月24日,Bitcoin SV 進行了協議升級,區塊上限調整為2 GB。在壓力測試中,先後生成了180MB和210MB大小的區塊。而在升級過程中,Bitcoin SV無風險事件發生,也創下了當前區塊鏈最大區塊的記錄。

回顧從 Bitcoin到 Bitcoin Cash再到 Bitcoin SV的“大區塊”之路,結合三者的日均鏈上交易次數來看,從1MB到2 GB的擴容似乎並沒有那麼必要。

一. Bitcoin 的硬分叉往事

自從 2009 年 1 月 Bitcoin 的創世區塊誕生以來,Bitcoin 便一直維持著單個區塊上限 1 MB 的規格。而在 Bitcoin 網路早期,交易數量較少,區塊的實際大小也遠小於 1 MB 的上限,但當時已經有人發現了潛在的隱患,即在維持區塊間隔為 10 分鐘的前提下,Bitcoin 的最大 TPS 僅為 7(每秒處理 7 筆交易),遠不能滿足實際需要。這一隱患隨著 Bitcoin 網路中地址數量的增加而愈加明顯,礦工費的增加、交易確認的緩慢迫使開發者和礦工共同找尋可能的擴容方式。

Bitcoin Core 團隊提出了隔離見證、閃電網路等方案,而以吳忌寒為首的部分礦工更支援大區塊的擴容方式,開發者與礦工之間的擴容方案之爭愈演愈烈,最終在 2016 年形成了香港共識——“主要部署隔離見證和閃電網路,同時區塊擴大至 2 MB”。但香港共識和 2017 年的紐約共識卻先後破裂,最終導致了 2017 年 8 月 1 日 Bitcoin 的硬分叉,產生了區塊上限為 8 MB 的“太子”——Bitcoin Cash(BCH)。在 2018 年 5 月,Bitcoin Cash 進行了系統升級,區塊上限被提到 32 MB。

到 2018 年年末,因為對 Bitcoin Cash 的升級內容不滿,以“澳本聰” Craig Wright 為代表的 Bitcoin SV 團隊宣稱要恢復部分中本聰設定的操作碼,並於 11 月 15 日進行了硬分叉,誕生的 Bitcoin SV 區塊上限為 128 MB,隨後又在 2019 年 7 月升級為 2 GB。

二. BTC、BCH、BSV 的現狀

時至今日,連 Bitcoin SV 的系統都已經執行了近一年,而選擇了不同擴容方式、不同區塊上限的 BTC、BCH、BSV 也在生態上產生了巨大的差異。

從目前來看,BCH 和 BSV 的大區塊所帶來的好處,僅僅是手續費的降低和理論上的高 TPS。但要實現理論上的 TPS 需要構建專案生態,而單從 ATM 機的部署看,Bitcoin 無疑是三個專案中生態最為完善的一方。

從區塊的使用與節點數量看,Bitcoin 雖然區塊上限最小,但作為區塊鏈的開端和數字貨幣的價值尺度,其網路上的線上全節點數量依舊維持在 9000 之上,近 24 H 鏈上交易次數約為 28.1 萬次;而 Bitcoin Cash 線上全節點數只有 1400 左右,為 Bitcoin 網路的 1/6,近 24 H 鏈上交易量約為 4.2 萬次,約為 Bitcoin 網路的 1/7;Bitcoin SV 的線上全節點數只有 500 左右,為 Bitcoin 網路的 1/16,近 24H 鏈上交易量約為 12.1 萬次,約為 Bitcoin 網路的 1/2。

從防範 51% 算力攻擊的網路安全層面上看,Bitcoin 的算力維持在 80 EHash/s 左右,Bitcoin Cash 的算力維持在 2 EHash/s 左右,約為 Bitcoin 網路的 1/40;Bitcoin SV 的算力維持在 1 EHash/s 左右,約為 Bitcoin 網路的 1/80。

從當前區塊的使用率來看,BTC 維持著 80% 左右的區塊使用率,而被稱作區塊鏈 2.0 的 ETH,其區塊的 Gas Limit 使用率也在 80% 上下。而 BCH 和 BSV 大都不足 1%,在 BSV 區塊上限擴容到 2 GB 後更是如此。

筆者認為,BSV 在專案生態不完善、鏈上轉賬數較少的情況下,將區塊上限由 128 MB 擴大為 2 GB,既不必要也不合理。從必要性的角度看,擴容前區塊上限已超額滿足鏈上轉賬和交易的需求,交易手續費本來也就處於較低的水平。BSV 更需要做的是拓展鏈上生態與現實應用。

從最悲觀的角度來看,當 BSV 被完全挖掘後,若其鏈上生態與現實應用依舊沒有起色,那麼低廉的礦工費和稀少的鏈上交易數將無法支撐全節點的挖礦成本,迫使部分全節點離開,導致網路算力進一步下降。這樣一來,51% 算力攻擊將變得更為簡單,威脅 BSV 網路的安全性。

從較樂觀的角度來看,若有交易所或專案方發起 BSV 相關活動,亦或是其他因素使得 BSV 鏈上交易數激增,那麼 BSV 的區塊上限就可以承載交易需求的增長,不過,這也意味著大區塊出現的可能性會增大。在 BSV 的全節點數量較少、效能差異較大的情況下,大區塊的同步就會很難,部分節點會卡在該區塊上而導致離線,挖礦也會因同步時間的差異而出現不公平競爭,這對網路來說不是什麼好事。正如 BSV 此次升級的壓力測試就產生了 210 MB 的區塊,導致眾多節點因卡在區塊上而掉線。

在筆者看來,BSV 的大區塊上限與其他百萬級 TPS 的區塊鏈專案類似,在缺乏鏈上生態和實際應用的情況下,理論上的高 TPS 並不能掩蓋慘淡的交易數和使用率。即使之後公鏈的跨鏈技術走向成熟,其鏈上活躍度非但不會因為鏈上生態的共享而增加,相反可能會因馬太效應走向低迷。

綜上所述,大區塊能降低交易手續費,但若真的出現大區塊,或許也能篩選掉一些效能沒那麼好的全節點,但在商業落地和生態構建還不完善的情況下,網路全節點數量減少會傷害網路的安全性。這麼看來,BSV 的大區塊其實並沒有那麼必要。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