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進擊 內憂外患

買賣虛擬貨幣

文|嚯嚯

編輯|文刀

今日凌晨3時52分,以太坊完成了最新升級,進入了開發路線中的“君士坦丁堡階段”,這也是以太坊向“寧靜階段”(採用PoS權益證明機制)進發的必經之路。

在4個改進方案下,升級後的以太坊效能將得到提升,最受外界關注的一點是,此後,該網路的區塊獎勵將從3ETH減少到2ETH。

獎勵減少,意味著還在用PoW(工作量證明)機制、靠礦工挖礦來維護網路安全的以太坊,將面臨礦工的去留抉擇。為暫時留住礦工,此次升級將“難度炸彈”推遲了12個月,以保障階段性的網路穩定。

以太坊的每一步進階中,都牽扯著開發者、礦工、使用者和投資者的多方博弈。

去年,隨著EOS和波場(TRON)的爆發,以太坊這位公鏈前輩也暴露出交易速度緩慢、Gas費用高、擴充套件性差等問題。

內部多方博弈,外部市場競爭,奔向“寧靜”的以太坊道阻且長。

升級“爽約”兩次終成行

北京時間3月1日凌晨3時52分,以太坊網路成功在第7280000個區塊高度完成底層協議的升級。當時以太坊全網算力為157.539TH/s、難度為3.00P。

升級後,首個區塊由“MiningPoolHub_1”礦池挖出,共包含118筆交易,區塊獎勵由3個ETH降至2個。

截至凌晨4點,ETH報價135.7美元,24小時漲幅0.49%。

升級後的以太坊將最佳化DApp開發的Gas消耗,減少網路對大型智慧合約的運算量,還有助於解決擴容問題。當然,最受外界關注的一點是,此後,以太坊的區塊獎勵將從3ETH減少到2ETH。

以太坊在第7280000個區塊高度完成升級

升級前夕,以太坊谷歌全球搜尋指數升至一個月以來的最高點,眾多信徒守在螢幕面前圍觀了“升級現場”。

畢竟這場升級已經教人等待的太久。原定於去年11月的升級計劃因“程式碼漏洞”被擱淺;今年1月17日,以太坊升級再次因為安全漏洞而推遲。

此次升級訊息傳來後,交易所、錢包方都提前做好了應對,支援升級。有交易所從2月19日起,就提示使用者將ETH資產提前充值,以便協助使用者將ETH“同步”為升級後的鏈上資產。

OKEx中文社羣發文回答使用者能否“得到分叉幣”時指出,這是一次幾乎沒有爭議的升級,很大概率上不會產生分叉幣,“萬一產生分叉幣,OKEx將在收到專案方糖果後,分發給使用者。”

當然,“沒有糖果”的結果已出,這一次,以太坊完成了平穩升級。

ETH幣價走勢判斷呈兩極化

作為區塊鏈2.0的代表,以太坊的市值排名僅次於比特幣,它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市場神經。升級前後,外界對ETH的幣價走勢判斷也呈兩極化。

去年11月,以太坊升級首度“爽約”,ETH從月初的200美元跌至月末的118美元,跌幅達41%。今年1月,升級計劃再度延遲,幣價從月初的135美元跌至月末的109美元,跌幅達19%。

ETH兩度延遲升級期間,幣價跌幅明顯

直至升級訊息再次傳來,以太坊的下跌頹勢才有所緩解。此前,LinkVC創始人林嘉鵬認為,近期市場信心的提振與以太坊的升級事件有關,ETH的幣價最近也從80美元的低點反升到150美元。

以太坊升級後減產33%,這也被一部分投資者視作利好,“我不太懂技術問題,但幣少了即減少貨源,那貨價就會上漲,這是最基礎的經濟學原理。”投資人朱深如此認為。

2017年10月,以太坊網路完成拜占庭(Byzantium)升級時,區塊獎勵從5ETH下調至3ETH,3個月後,ETH上漲至歷史高點1500美元,相比升級階段的300多美元,漲幅高達500%。

減產驅動幣價上漲的情況,在“老大哥”比特幣身上也曾發生。

2012年11月28日,比特幣首次減產,區塊獎勵從50個BTC降至25個,3個月後,比特幣報價34.5美元,較12月初的12.56美元上漲174%;2016年7月10日,比特幣第二次減產,區塊獎勵降至12.5個BTC,3個月後,幣價從676美元漲至729美元,漲幅7.8%。

而加密貨幣分析師Alex Krüger則認為,ETH目前的價格呈現了一種令人不安的趨勢。

他的擔心也不無道理,畢竟歷史資料也只是當時市場環境下的反映,而今的加密貨幣熊市氛圍依然濃厚。

據Bitfinex2月24日資料,ETH多空比率達3.22。上一次該比率達到這個程度還是去年的11月10日,當時,以太坊幣價跌去60%。而歷史上ETH多空比率高於3的情況曾出現過8次,每一次的10天后,平均跌幅達16.8%,20天后的平均跌幅更是高達30.4%。

內有博弈 外臨競爭

對於投資者來說,以太坊的減產或許是個“利好面”;而對於一直維護該網路的礦工來說,減產下的區塊獎勵變少,這是實打實地降了薪。

“降薪”現實下,利潤壓力之下的礦工將會出現“去還是留”的考慮。對此,以太坊升級後,“難度炸彈”延遲了12個月。


 以太坊升級後區塊獎勵降至2個

“難度炸彈”是以太坊網路中一個調整挖礦難度的設計,它讓網路在計算挖礦難度時,除了根據出塊時間和上一個區塊難度進行調整外,又加上了一個“每10萬個區塊呈指數型增長”的設定。

這就讓當前還採用PoW共識演算法的以太坊在挖礦難度上,不僅僅因算力的增加而增大,還會讓產生新區塊更麻煩。

以太坊開發者是故意這麼做的,因為這條網路的終極計劃是採用更為節能的PoS機制,讓話語權和利益的天平,從礦主向使用者和投資者的方向傾斜。

畢竟,與比特幣最初的“電子現金系統”目標不同,以“智慧合約”起家的以太坊不僅僅要產生加密資產,它的目標是做一個供使用者來搭建應用的底層網路協議。

程式開發員王舟(化名)解釋,升級更像是社羣在為引入PoS機制預熱,減產對礦工來說是減薪,這可能在“勸退”部分以太坊礦工,這也不排除一些礦工會謀求到其他PoW機制下的小幣種上挖礦來獲取利潤。

PeckShield科技矽谷研發中心負責人Jeff進一步解釋,PoW本質上是拼算力,其消耗大量能源一直為人詬病;而PoS的“代幣抵押”則可以節約很多能源,“PoW機制的安全是數學性的,要去攻擊一個代幣必須付出超過51%的算力,而PoS機制的安全性更像是經濟學上的,在數學上並沒有嚴格的證明。在PoS機制中,持幣大戶用自己的幣去攻擊系統是一件害人害己的事情。”

王舟認為,以太坊PoS機制的長遠目標在短期內“對礦工不太友好”,但長期看,共識機制的逐步轉變將有助於以太坊未來在公鏈生態博弈中奪回失地。

2017年,各類基於以太坊發行的專案橫空出世,市場由此賦予它“發幣機器”的稱號。但好景不長,2018年,隨著EOS和波場(TRON)等公鏈專案主網上線,以太坊這位公鏈“前輩”暴露出交易速度緩慢、燃料費貴、擴充套件性差等缺陷。

DAppTotal 2月26日資料顯示,過去一週,綜合對比ETH、EOS、TRON三大公鏈的DApp生態情況發現,不管是使用者總量、交易筆數,還是交易額,以太坊均排在它們之後。

時局之下,以太坊奔向“寧靜”的步伐正在加緊,“轉型”顯得迫切。未來,以太坊進擊的道路絕不會平坦。

對內,這個老牌公鏈面臨著開發者、礦工、使用者和投資者之間的多方博弈;對外,它需要區塊鏈技術戰場上不斷競爭、升級。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