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ound上線「借貸即挖礦」,是資金盤騙局,還是未來標配?

買賣虛擬貨幣

作者:棘輪 比薩

來自:一本區塊鏈



“借貸即挖礦”走紅defi圈?近日,知名defi專案compound就因此成為關注焦點。


在推出這個模式後,compound推出的治理代幣comp上線首日大漲500%,compound自身的業務量也直接翻番。


但在亮眼的成績單背後,“借貸即挖礦”模式也帶來了不小的爭議。


defi代幣的價值支撐是什麼?發幣會不會成為所有defi專案的共識?其中的風險又在哪裡?


關於這些問題,defi行業正在不斷尋找答案。


01 “借貸即挖礦”


北京時間6月16日,defi行業的明星專案compound,引發了外界極大關注。


當天凌晨,compound專案代幣comp上線,它的分發機制,名為“借貸即挖礦”。這一天,comp大漲500%。


compound究竟是什麼?所謂的“借貸即挖礦”又指的是什麼?


在defi圈,compound一直被視作defi行業僅次於makerdao的老二。它主打數字貨幣借貸業務,有著“defi銀行”之稱。


之所以有銀行之名,是因為它乾的是和銀行類似的活兒——吃利差。


在compound上,玩家可以存入數字貨幣,成為“存款人”,獲得利息;也能抵押資產獲得貸款,成為“借款人”。而存款和貸款之間的利差,就是compound的收入。


比如說,一個玩家在compound上存入100usdt,可以獲得12.33%的年收益;在平臺上借出100usdt,則需要支付17.68%的利息。中間5.35%的利差,就歸compound。(詳見:《抵押數字貨幣借貸,這種defi模式,真的能革傳統金融的命?》)


到目前為止,compound已經執行2年,資金規模維持在1億美元左右。


但compound的野心不止於此。


今年2月,compound公開了發幣計劃,宣佈將發行1000萬枚comp,其中423萬枚將在四年內被分發給所有使用者。


具體的規則是,官方每天分發2880個comp,只要參與compound借貸即可獲得,金額越多,獲得的comp也越多。同時,一筆交易中的借貸雙方都能獲得comp,雙方各得50%。


這樣的代幣分發機制,被中國幣圈玩家一針見血地概括為“借貸即挖礦”。


“借貸即挖礦”帶來的效果立竿見影。去中心化交易所uniswap資料顯示,comp上線時,定價只有0.08eth。但僅僅幾個小時後,其幣價就大漲500%,達到了0.48eth。


按此計算,compound的市值也達到了11億美元,是此前defi圈老大makerdao市值的兩倍。


但尷尬的是,compound平臺上的鎖倉金額,也不過2億美元。“一家只有2億存款的銀行,市值卻能衝到11億。”有玩家感嘆。


與此同時,許多從未接觸過defi的幣圈玩家,也開始湧入compound,參與平臺存款和借貸,以便獲得免費的comp——他們發現,即便需要支付借款利息,挖礦獲得的comp仍然能回本。


predictions.exchange資料顯示,在compound上借出100個usdt,一年可以獲得0.71個comp。按當前幣價計算,其價值約為45美元。


而在當前借款利率下,在compound上借出100個usdt需要支付的利息,只有18.95美元。


以此計算,即便在compound上借款,仍然能實現26%的年化收益。


在“借貸即挖礦”玩法的刺激下,compound獲得了大量流量。defi pause資料顯示,目前compound平臺整體業務量已經翻番,由1億美元上漲至2億美元。


compound鎖倉金額 來源:defi pause


02 資金盤風險?


compound推出“借貸即挖礦”,究竟意欲何為?


業內人士指出,這是compound為了提振市場的舉措之一。


“主要是為了刺激平臺的業務量。”原力協議ceo雷宇對一本區塊連結串列示。


他表示,近期,aave等競品在業務量上已逼近compound,後者顯然感受到了壓力。


而對於compound團隊而言,發幣幾乎不存在任何成本,卻可以直接刺激市場。


從這一角度看,compound的發幣計劃已經成功。


但與此同時,這一計劃也給compound帶來了爭議。


國內玩家對於“借貸即挖礦”並不陌生,它與fcoin曾經的“交易即挖礦”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然而,fcoin的結局卻是崩盤。


在一些玩家看來,compound的“借貸即挖礦”暗藏風險,甚至可能成為下一個fcoin。


但也有人指出,compound的玩法相對安全,至少不存在資金盤風險。


“fcoin‘交易即挖礦’玩法的核心是分紅。交易所拿出收入給大家每日分紅,誘導玩家投資,這是存在資金盤風險的。”區塊鏈研究員孫原表示,“但compound的代幣comp沒有分紅屬性,因此很難被算作資金盤。”


同時,他指出,目前來看,comp在uniswap上的高幣價意義不大,它並不一定能代表comp的真正價值。


眼下,uniswap交易所是comp交易的主陣地,但這一市場的comp總量並不多。comp兩天共釋放5760個,加上專案方前期投放到交易所的25000個comp,市面上的comp流通總量只有30760個。


因此,只需要少量資金,就可以將comp價格拉昇數倍。“目前來看,拉盤的主要是歐美defi圈的大戶,他們有動力坐莊。”雷宇對一本區塊連結串列示。


早期投資者的投機心理,以及極低的市場流通量,讓comp存在一定的溢價。“因此,用現在comp的幣價計算compound市值毫無意義。”孫原說,“所謂的compound市值超越makerdao,只不過是噱頭而已。”


在幣圈歷史上,如果一個專案早期流通量極低,卻擁有極高的人氣,便可能產生極高的市場溢價。例如,2016年10月上線的大零幣zec,曾經創下過3300btc的高價,約合200萬美元。但很快,其價格就暴跌。


如今,comp幣價在經歷短時暴漲後,已開始逐漸下跌。截至6月18日下午4時,uniswap顯示,comp價格為為0.27eth,較價格最高點下跌43%。


comp幣價走勢 來源:uniswap


defi market cap資料顯示, compound當前市值為6.4億美金,仍較makerdao市值高出19%。


03 推動defi增量


對於整個defi行業來說,compound的“借貸即挖礦”究竟有何意義?


“其實,這只不過是compound的代幣分發機制。它發了幣,總是要把幣派出去。不能做ico,就用‘借貸即挖礦’,至少可以保證拿到幣的都是自己的使用者。”孫原說。


但在defi行業,這種代幣分發機制確實能為專案帶來一批新使用者。而新使用者中,總會有一部分留存下來,成為專案的核心使用者。


“compound的這一玩法,不止給compound帶來了增量,還給整個defi生態帶來了增量。”雷宇表示。


“例如,玩家們要參與‘借貸即挖礦’,需要把中心化交易所裡的資金轉移到defi市場。”他解釋稱,“交易comp要去uniswap,一些習慣了中心化交易所的人,會因此嘗試去中心化交易所。當他們發現兩者複雜度相似後,就可能留存下來,成為後者的長期使用者。”


在他看來,採用“借貸即挖礦”等模式增強專案資金流動性,可能會成為defi行業的一大趨勢。例如,去中心化交易所bancor曾經發行過bnt幣,如果bancor也借鑑“借貸即挖礦”,其競品uniswap就可能受到衝擊。


但與此同時,也有人指出,defi專案中的代幣並不是優秀的價值投資標的——它們捆綁的價值屬性不足。


以makerdao專案的mkr為例,它是一種治理型代幣,持有mkr的人可以參與makerdao的運營,投票制定平臺規則。但mkr持有者並不能獲得平臺分紅。這也是上一代defi治理代幣與其他價值型代幣的最大區別。


“形成這種現象,是因為大多數defi專案位於金融監管政策嚴格的美國。專案方一旦為代幣加入過多的價值屬性,它就可能被監管部門視作是一種證券。所以,以往的defi專案在設計代幣功能時,往往偏保守。”雷宇表示。


事實上,作為defi行業最知名的專案,mkr的市值並不算高,交易量更是在50名開外。在hbo三大交易所中,也僅有okex一家上線了mkr。


但業界仍然對於defi治理模式的未來充滿信心。資料分析平臺messari近期的一份報告就指出,comp的發行是defi社羣迄今為止最成功的“漸進式權力下放”案例——透過“借貸即挖礦”,compound將投票權透過comp下放給了compound使用者。


“人們一直在關注compound這個defi協議,而昨天(6月16日)是使用者有機會參與compound治理的第一天。” compound創始人萊什納表示。


孫原對一本區塊連結串列示,儘管如今defi治理代幣的價值有限,但在未來,如果defi市場規模持續擴張,defi治理代幣的意義也會逐漸顯現。


“現在,整個defi市場的資金規模是10億美金,換到傳統金融行業,也就是一家農商行的存款水平。”孫原說。


“一家農商行調整利率、準備金率,是沒人在乎的。但如果defi未來的資金規模持續增長,頭部defi專案的規則就變得至關重要,defi治理代幣的地位也可能隨之變得更高。”他總結。


defi老玩家們也許不會想到,有朝一日,compound會靠“借貸即挖礦”這樣的模式出圈。


comp的暴漲,讓越來越多的投機者開始盯上defi這塊肥肉,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在新玩家中,有多少是羊毛黨,又會多少人會留存?一切都是未知數。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