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血王子」Kratos:它會成為交易所殺手嗎?

買賣虛擬貨幣
Kratos瞄準了一個有實在需求的使用者群體,而不是為炒作DeFi概念泛泛而談。這個使用者群體,就是已經具備流量、經濟、技術等實力基礎,不需要依靠交易所聲譽,只需要一個交易場所實現金融活動的社羣專案。
隨著DeFi概念日益落地,這個誕生僅3年的新鮮事物越來越向人們顯示出它的威力。去中心化穩定幣、去中心化借貸、去中心化衍生品、去中心化交易所……無論是在金融產品的哪個領域,都已經出現了相應的DeFi形態,並且已經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從今年6月到8月,整個DeFi應用的鎖倉量從10億美金一路上漲至40億美金。憑藉流動性挖礦爆火的去中心化借貸協議Compound,一度超過MakerDAO,成為最火的DeFi應用。而加密貨幣利潤最豐盛的領域——交易所,最近也開始感受到DeFi的吞噬。在整個DeFi市場中,鎖倉量排名前十的應用中,就有三個是去中心化交易所類產品。其中,Curve Finance鎖倉量達2.9億美元,Balancer鎖倉量達2.5億美元,Uniswap鎖倉量達1.2億美元。去中心化交易所向中心化交易所發起進攻,已經成為了一個明顯的趨勢。
藉由「流動性挖礦」策略,去中心化交易所提高了場內的流動性。目前,這股潮流還在繼續向前發展。中心化交易所已經察覺到了去中心化交易所概念帶來的衝擊,包括幣安、火幣、OKEx在內的諸多中心化交易所巨頭,都在研發自己的公鏈,為技術革新做準備。而在所有中心化交易所推出的公鏈中,又以KuCoin推出的KuChain最值得關注。1. 中心化交易所格局:大小並存在文章的第一和第二小節,我們將首先分析中心化交易所格局。這樣,我們就能知道對中心化交易所受到衝擊的具體情況有一個大致的瞭解,並且知道哪些中心化交易所將最先被替代。金融交易有一個特點:網路效應明顯,頭部交易所會佔據絕大部分流量。這是因為大交易所具有強大的信用背書。大量的客戶不僅意味著良好的流動性,還意味著交易所利潤豐厚、有錢聘請硬核技術人員為使用者資產安全把關。此外,它們還為法幣入金提供了相對安全的通道,成為了新人入場最穩健的選擇。因此,原本就在行業內佔據龍頭地位的交易所,只要不出現失誤,保持正常的運營和跟風,基本都能活成大佬。然而這是否就意味著小交易所們沒有生存的必要和空間呢?恰恰相反。事實上,在中國,加密資產交易所一直在進行激烈的較量。從小交易所一躍成為大交易所的不在少數,例如幣安、抹茶、Kucoin。
很多人將幣安的崛起歸結為「9·4」的契機。但實際上,「9·4」給幣安帶來的使用者增量,甚至還不如波場給幣安帶來的使用者多。幣安崛起的真正原因,應該歸結於那段時期密集的山寨幣財富效應,財富效應才是一個平臺迅速崛起的關鍵因素。但是,一家交易所是否能夠源源不斷地為使用者提供財富效應呢?這就是個很微妙的問題了。在交易所還小的時候,財富效應是交易所的首要考量;而在交易所在做大後,擺在平臺眼前的首要問題漸漸變成了合規。出於合規等因素做長期考慮,大交易所們就把運營的主要精力從小幣種轉向大幣種。無論是幣安還是抹茶,都是如此。也就是說,隨著首要目標的轉換,大交易所會主動割捨一部分「小幣種」市場。而他們主動割捨的這部分,便為小交易所提供了一定的生存空間。可以說,交易所的規模決定了各自的定位。大交易所充當數字世界全域性交易所,小交易所充當區域數字資產交換系統。大交易所服務全域性的成熟數字資產,提供全幣種全天候流動性,交易者相信「大而不倒」,專案方信任他們的品牌背書。中小交易所只能充當區域性數字資產交易場地,服務大交易所難以覆蓋的長尾專案。事實上,如今存活的小交易所,主要也是靠背後的社羣型專案在支撐。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加密貨幣交易所從來就不單純是交易所,而是集一級市場上幣和二級市場交易於一體的超級混業機構。所以交易所的客戶不僅僅是交易者,更是專案方。當一個交易所的交易者多,就有了交易深度,優質專案方就會願意上幣;反過來,交易所內部有了好的投資標的,會吸引更多的交易者,形成一個良性迴圈。前面我們提到,金融領域具有極強的網路效應,贏者通吃。然而,由於行業的特殊情況,現在贏者並沒有吃掉所有的市場。但這部分市場並不會因此就不存在了。那些創新型、草根類、交不起高昂上幣費的專案們,還是會尋找一個場所進行交易。這時,他們就有了三個選擇:上一個中心化的小交易所;自己組建一箇中心化的小交易所;上一個去中心化的交易所。
2. 小交易所難題社羣專案需要小交易所,小交易所也需要社羣專案,二者互相需要,互相支援。但是,就目前市場情況來說,無論是上中心化交易所、去中心化交易所還是自己單獨弄一個小交易所,對專案方來說都是無奈之舉。首先,什麼樣的交易所會願意不收取任何上幣費,就接受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專案方?那一定是一個缺乏流量的交易所。換而言之,一個缺乏流動性、缺乏使用者、顯而易見缺乏收入的交易所。專案方瞄準的是他們提供的交易功能,而交易場所看準的則是專案方手中的使用者。對於專案方來說,這樣的地方不僅給他帶來不了流量加成,相反還會讓社羣成員揹負上小交易所跑路的風險。既然這樣的小交易所既無法帶來流量,又會讓社羣多一層中心化機構跑路風險,那專案方幹嘛不自己做一個?畢竟社羣已經選擇接受專案方的幣,二者之間已經建立了信任關係,那上專案方自己設定的交易所上交易,也是理所當然的了。不過,如果真要自己動手做一個交易所,那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辦到的事。這少不了技術的開發和維護,也少不了設計和運營,起心動念就得準備幾十萬。那些社群大、使用者多的專案方,他們甚至願意自己掏幾百萬去組建一個屬於自己的交易所。如此一來,成本就高昂了。既然中心化交易所如此麻煩,那麼上去中心化交易所怎麼樣呢?問題又來了。
首先,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體驗較差。由於去中心化交易所所有的交易記錄都會上鍊,受區塊鏈本身確認速度影響,使用者會感到交易速度較慢。其次,大部分去中心化交易所不能處理高併發實時交易,交易量和交易深度不如去中心化交易所,流動性受限。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隨著以太坊日益擁堵、gas費用飆升,參與DeFi需要付出的成本也越來越高,上去中心化交易所並不划算。目前,真正的DeFi玩家基本都是攜帶著5萬USDT以上的資金進場,散戶交易大多都無利可圖。總而言之,對於不得不選擇小交易所的草根類社羣專案,他們面臨著這麼幾個局面:或者面臨中心化小交易所的跑路風險,或者自己為單獨做一個交易所花費至少幾十萬的金錢,再或者上一個去中心化小交易所,但使用者要承受較差的交易體驗。無論是哪種方案,都無法令人感到滿意。3. Kratos:一鍵定製高效能去中心化交易所Kratos完美地解決了社羣類專案方面臨的主要問題。Kratos是KuCoin推出的KuChain公鏈測試版。雖然是一個測試版,但Kratos擁有自己的代幣和使用群體,且代幣分發更為社羣化,可以被視為一個獨立的實體。它為探索「DeFi+CeFi」的道路而來。相比起幣安、火幣和OKEx所推出的公鏈,Kratos的道路更具有先鋒實驗性,對中心化交易所的改革也更激進。Kratos在「玩真的」。
首先,Kratos瞄準了一個有實在需求的使用者群體,而不是為炒作DeFi概念泛泛而談。這個使用者群體,就是已經具備流量、經濟、技術等實力基礎,不需要依靠交易所聲譽,只需要一個交易場所實現金融活動的社羣專案。在文章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我們已經指出了這些專案的剛需所在。Kratos誕生的直接目標,就是解決這些實際需求。其實在Kratos之前,也有一些公鏈想要做金融類和DeFi類公鏈。但它們的創始團隊缺乏在大型交易所的工作經驗,不瞭解行業內對金融公鏈的真正需求,最後做成了四不像,以失敗告終。其主要原因,不是因為他們的技術能力不行,運營團隊不強,而是設立的初衷錯誤,只是在解決想象中的問題。「公鏈沒有用,那就去死。」這是Kratos專案設計者的世界觀。其次,Kratos的機制與技術設計完全貼合市場需求,市場需要什麼它們就做什麼,而不是一味地提高TPS,又或者像「偽專案」一味炒作去中心化。為了解決實際問題,讓Kratos成為一條「有用」的公鏈,Kratos的設計者們創造了四層網路系統。網路底層即Layer 0,是基於PoS公式機制的的底層公鏈,主要負責保證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轉和資產安全。網路一層即Layer 1,是Maas層(Machine as a service,機器即服務),提供鏈原生函式的多功能模組,例如Maas撮合、Maas DeFi、Maas穩定幣等。這些多功能模組供DEX及其他DeFi應用開發者直接呼叫,以便他們快速製作自己的DeFi應用。
這兩層是Kratos公鏈的基本層。想要改動基本層,需要社羣透過鏈上投票治理決定。網路二層是具體的DeFi應用層,用來跑DEX、穩定幣等其他DeFi專案。合作方業務需要在一個完整的應用中實現,比如需要一整套Broker、做市商和撮合引擎去配合業務。一般的公鏈到這一層就戛然而止了,然而Kratos是一條實用型公鏈,由於DEX等應用對流動性有著很強的需求,於是Kratos又推出了網路三層——LSP(流動性共享協議)層。在LSP層,合作方可以把某個完整應用中的一部分拆分功能出售,例如對外出售流動性和深度。透過這四層網路,DEX的開發者工作變簡單了,DEX專案方獲取流動性的成本大大降低。誇張一點說,整條鏈讓「一鍵生成」DEX成為了可能。對於那些社羣專案來說,他們不用花大價錢,便可以在Kratos上定製一個屬於自己的DEX,這個DEX還可以對外共享流動性。其三,作為KuChain的測試鏈,Kratos拋棄了意識形態的執拗,從實用角度出發,實現了「DeFi」與「CeFi」的深度結合。字如其名,DeFi本身就意味著去中心化金融。但是,是不是有必要把交易所所有的環節都去中心化呢?去中心化究竟是一種手段,還是一種目的?
Kratos的開發團隊認為,去中心化是一種手段,其目的是為了保證交易所的公開透明,同時規避中心化交易所的跑路風險。但是,對於交易者來說,一個好的交易所不僅僅要做到公開透明,還要保證好的流動性,讓交易儘可能平滑,交易延遲儘可能降低。DEX如何保證好的流動性?儘管Kratos提供了流動性共享,但這仍是不夠的。在中心化交易所中,經典的方式是引入做市商。做市商越多,使用者的交易體驗越好。然而在去中心化交易所中,中心化的做市方式行不通了。在中心化交易所中,掛單和撤單不需要支付手續費,交易完成才需要向交易所支付手續費,因而高頻交易是可行的(需要頻繁地掛單和撤單)。可是,在一個完整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中,掛單和撤單行為都發生在鏈上,因而需要支付gas費。如果像中心化交易所那樣操作,那做市商將無利可圖。在Kratos之前,就已經有DEX提出將撮合過程放到鏈下,也就是將掛單、撤單和交易過程至於中心化環境中,唯獨將交易記錄放置到鏈上。這樣做確實能夠提高效率,但又引起了一個新的疑問:這樣做是否能夠保證交易所本身不作惡呢?這時,KuCoin所採用的L3級別的資料推送就閃亮登場了。作為已有數年運營經驗、坐擁數百萬使用者的中心化交易所,庫幣在流動性、撮合、做市、交易深度、使用者體驗等方面都有著深厚的經驗。此外,庫幣以技術實力著稱,是全球除Coinbase之外,唯一一個擁有提供L3級別資料推送服務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其中的技術細節,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有介紹,簡而言之就是確保使用者和交易所幾乎在同步接收到交易推送資訊,讓交易所作惡無門。這次,他們也把硬核的技術服務,用在了KuChain的測試鏈上。
透過將CeFi中的優秀技術與DeFi融合,使用者可以得到這麼一個交易所:一鍵發行DEX;私鑰掌控在使用者自己手中;交易體驗接近中心化交易所;對做市商友好,方便提供流動性。Kratos為交易所帶來的改變是革命性質的。當前階段,Kratos還不能實現資產發行功能,但在下一個階段,專案方將有機會在上面實現資產發行功能。到時候,或許又會產生新的玩法。4. 小結:對Kratos未來的展望Kratos構建了一種可能性,這種可能性目前只露出了一個角,但我們不妨暢想一下這種趨勢。現代社會是一個工種越來越細分的世界。以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電商為例,從前商店需要自己去進貨、儲存和銷售,而現在,供應鏈已經開始和銷售分離,店家只需要負責銷售。在網際網路高度發達的社會,店家如何負責銷售呢?——拉微信群即可。這就是為什麼近些年來,電商越來越微商化的原因。按照這個思路往下想,既然開店老闆的核心事業能從進貨、儲存和銷售,簡化到僅僅是運營微信群,那未來專案方最重要的任務甚至可能不再是開發。
未來某一天,當專案方需要實現某項功能時,他們可以基於某條公鏈,呼叫公鏈生態上的模組組建應用;當他們要上交易所時,可以呼叫Kratos上的DeFi模組,組建相應的去中心化交易所。筆者不知道Kratos未來是否會推出社羣治理模組、社羣廣場模組甚至是通訊模組,但我們可以想象那麼一天,Kratos將這些功能都開發出來。到那時,專案方甚至可以基於Kratos進行社羣治理,實踐社羣自治。——這都是有可能的。到那個時候,專案方的主要任務可能就跟現在的老闆一樣,變成了社群運營。人與人的互動才是產品成功的關鍵,技術在產品中的重要性將被不斷弱化。雖然現在我們能夠看到,運營在區塊鏈專案中佔據比例遠大於其他網際網路產品,但這種趨勢可能會隨著定製化服務的不斷增加而日益明顯。現在,Kratos就走出了這一步。它融合了中心化交易所與去中心化交易所,提供著定製化的交易所產品供社羣使用。無論是對於中心化交易所還是去中心化交易所,社羣或者專案方,它都將帶來一種新的元素。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