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首發 | 蔡恆進:未來資料是不需要確保上鍊資料的真實性

買賣虛擬貨幣

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未來面臨的變化非常迅速,以前的架構並不適用。看到黃岡影片大家都很氣憤,我們如果換一種角度思考,難道各級政府或疾控中心真的完全清楚職責嗎?我們每個普通公民又都明白自己應該如何行動嗎?

實際上真正清楚明白的人、組織都是佔少數。人知道的知識很有限,機器已經開始比人懂得更多,未來更是如此。例如導航軟體,大多數人都是依靠機器的指引行進, 尤其是在陌生環境中,那麼顯然導航系統比我們對環境的瞭解更多。

現在的技術進步、交通發達等等已經到了一個“不歸路”的地步,就在於環境事物能夠很快變化,並且對大家的生活產生實際的影響。2020 年伊始,發生了這麼多事,很多人都希望“重啟 2020”,我們當然也知道這並不可能,但依然會假想假如我們當時在某個關鍵位置就會如何,但其實即便當時我們在位,僅憑自己的能力依然會不足夠。

現在社會發展到了一個關鍵階段,這個階段可謂“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因為科技進步已然將我們帶入到了前所未有的領域中去。在這個領域中,不管是透過生物科技也好,人工智慧也罷,技術已經達到了納秒量級的時間尺度,而人類最快是毫秒量級。人類作為整體而言是彼此相連的,人類的身體、情感、理念等等,這些在千百年來的改變都很少,並沒有跟上技術進步的速度。

我們在思考出路的結論就是一定要應用區塊鏈技術。

大部分對區塊鏈的理解可以分為兩類。

  1. 第一類是原教旨,就是當初中本聰導引出來的那批最早的區塊鏈信仰者,認為區塊鏈是提供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的工具,可以對應到哈耶克的哲學理論基礎,追求自由的、無政府幹預的環境,這是原教旨的一種 vision(願景)。以交易舉例,比特幣區塊鏈的交易大多是一次性的行為,不管對方是陌生人還是糟糕的交易者,在交易結束後就不再相關,這種交易模式/場景也是有缺陷的。完全自由主義或無政府主義本身也被證明是不成立的,人性本身可以得出這個結論。
  2. 但實際上我們還可以對區塊鏈有另一種理解,就是將區塊鏈看作是協作/協同的工具,用區塊鏈技術來做治理,加強溝通,共同把世界朝一個方向推動。也就是說,人類需要作為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法非常恰當,雖說不同人的理解不一樣),歷史發展至此,人類也必將是一個共同體,誰都無法真正地撇下誰。當然人類本身之間有很多衝突的觀念,個體與個體之間、組織與組織之間、

國家與國家之間都是如此。比如這次新冠病毒爆發,隨之而來的“陰謀論”“洩露論”等等,不論理論上邏輯如何嚴謹,真的實施這些陰謀還是非常容易敗露的。然而更嚴重的問題在於,這些議論、故事在未來可能會發生,我們並不能完全杜絕,原因就在於一些極端分子可能真的朝著這些故事的邏輯行事,一旦真的發生了,我們又該如何應對?這才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面臨未來,我們必須快速反應。我們認為就需要將區塊鏈技術與 AI 技術融合起來,進一步用區塊鏈技術將人類和 AI 有機地連結起來,共同形成的新系統就可以看作是一個新的社會架構。在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之間找到一個平衡的路徑,這樣我們才能找到一個相對好的結果,否則不論是臣服於機器還是全憑人類自己,都可能將人類帶向毀滅。

01

職能部門功能能夠以這個架構與區塊鏈技術上的軟體程式碼化來替換嗎?

蔡恆進教授: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這實際上涉及到我們對未來的理解,我們簡單的回答就是不能。在我們認為的未來是人類和機器都作為網路空間中的節點,人也需要透過機器與區塊鏈來互動,未來的重要決策需要透過人和機器節點共同達成共識才能應對一些緊急情況或突發挑戰。例如 737 MAX 事件,如果採用區塊鏈技術來動態平衡不同感測器節點、人類節點(駕駛員、塔臺等)的許可權,很可能避免這類因為部分感測器失靈而造成無法干預的悲劇。

我們可以透過 token 的形式,讓各類節點透過平時的信用積累 token,在面對前所未有的狀況時能夠用token 來投票決策,而不是由某一個節點說了算,這類設計當然還包括很多細節, 我們也相信這是最優設計。

02

如果節點上傳的資料不真實,可以用哪些方法解決

蔡恆進教授: 我們常常看到這類問題,看似無法繞過,但我個人認為這個問題不應該這麼來看待,區塊鏈技術並不能保證資料的真實性,相反,是我們人類自己需要用區塊鏈技術來“自證清白”,是我們自己需要不停地上傳真實資料,維護自己的信用記錄,向別人證明自己是值得被信任的,才可能獲得其他人的信任並證明自己的能力。

就像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來自各領域專家、學者頻頻發聲,我們該信任誰?那麼就有人會去看這些人過去的言論、文章等等,發現有些是值得我們信賴的,有些是煽動情緒吸引眼球的。在區塊鏈系統中也是一樣,每個人都可以聲稱自己很靠譜,但決定是否可信的並不是當下的言論,而是這些節點過去的歷史行為是否能夠支撐節點的信用,能做到一直維持信用並不容易,未來能被信任、被委以重任的也就是這些少數人/節點。

在區塊鏈早期階段,我們都希望上鍊的資料是真實的,但實際上當資料越來越多,我們並不用過分強調上鍊資料的真實性,因為不同資料之間可以進行交叉驗證,造假的成本比維持真實記錄的成本要高得多。未來的真實資料、值得信任的節點資料將具備巨大價值,AI 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可以輕鬆偽造大批看似有說服力的資料,就需要區塊鏈技術的存證來證明資料是否真的在那個時間節點存在過,我們最近的思考中就將區塊鏈技術的這個價值歸納為“賦予網路空間以內稟(intrinsic)時間”,也就是將網路空間的事物按照區塊鏈技術分為一個個具有時間先後之分的區塊,數字檔案原本是可以一模一樣複製的(包含時間資訊),也可以修改電腦本地時間來偽裝成過去的時間節點,如果需要保證真實性就需要引入第三方來證明。

但區塊鏈技術透過不同時間戳的區塊,就將資料分開來,同一個資料在當前區塊還是下一個區塊, 那就是不一樣的,能夠“定序”才可能避免雙花,因此區塊鏈第一個應用就是發數字貨幣,這也只是區塊鏈技術的一個應用而已。因此,現在早期,我們大多還是透過第三方來背書保證,但未來資料是不需要確保上鍊資料的真實性,資料本身交叉驗證就能夠識別出來。

03

對人工智慧的奇點怎麼看

蔡恆進教授:Google 的 Ray Kurzweil 預估是 2040 年左右,AI 會全面超越人類,但我認為是 AlphaGo 戰勝人類冠軍棋手,這個奇點就已經過了。細節我們以後再展開。

04

未來 AI 加區塊鏈技術是否可以用來演繹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

蔡恆進教授: 我們團隊正好是設計一套機制。就這次疫情而言,我們可以讓所有相關者,醫生、學者、記者、管理者等等,將他們的觀點、資料都上鍊,並有相應的token 激勵作為驅動,這樣就不容易漏掉重要資訊,有說服力的、專業的言論更容易得到傳播和關注。

05

政府很多前臺和很多專業崗位用政務機器人是否會更專業

區塊鏈能否更有效地解決政府跨部門的資料共享

蔡恆進教授: 當然,資料共享這是最起碼的,未來的區塊鏈系統將是有意識的系統, 是一個真正的 hyperintelligence(超級智慧),能夠感知所有的資訊,那就不僅是資料共享,而且能夠根據場景、節點具備良好的隱私性。目前使用的系統或機器人的意識都不夠強(具有意識片段,但不能統攝),不能感知,推理能力也不夠,但我們相信很快會做出這種有意識的機器,AlphaGo 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