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倉的幣也能賣?警惕Staking面臨的風險

買賣虛擬貨幣

近日,據Odaily星球日報報道,市場至少出現了三個專案,為 Staking質押代幣提供流動性。他們是衍生品開發商 DeBank Pool、Definex 以及 Wetez錢包發起人卡咩做的 STAFI協議。

當你還沒怎麼理解Staking是什麼的時候,Staking的衍生品就來了。

如果說DeFi被認為是區塊鏈和加密貨幣技術迴歸金融領域的發展方向,那麼Staking可以說是DeFi領域的衝鋒軍。2019年,隨著Facebook、沃爾瑪、中國央行進軍數字貨幣領域的號角吹響,加密金融領域應用的創新也在不斷迸發,Staking無疑是其中相當引人注目的一個。

據StakingRewards.com資料統計,當前包括EOS、Tezos、Cosmos等知名專案,已經有超過70只加密貨幣資產支援Staking。據統計,Staking能為投資者帶來的年化收益最高可達158.10%(Livepeer),平均在10%~20%左右。

今年3月,以太坊完成了君士坦丁堡升級,預計明年以太坊將全面完成由POW向POS共識機制轉化。屆時,以太坊將為現有的約 200 億美元的市場資產帶來約 300 億美元的流動資金。此外,還有 Polkadot 和 Dfinity(它們的市值都近 10 億美元)等其它市場也將帶來更多的流動性。據專家預測,假設這些當前的價格和所有資產的平約質押率 40%,一年內質押資產的總值將達 190 億美元(增長 271% )。

Staking可謂前途無量,但是在專案、技術等多重因子還未成熟的情況下,還須警惕它所面臨的風險。

一、Staking的誕生背景

區塊鏈與數字貨幣行業發展著實很快,或許你剛剛把區塊鏈和比特幣搞懂,智慧合約、ICO、一系列的IXO又來了;你還沒弄清DeFi是什麼意思,Staking成為了今年的又一大熱詞。

說了那麼多,什麼是Staking?從英文的語法來看,Staking是名詞stake的動詞形式,而stake 的名詞意思是“股權”意思,對於股權最貼近的一個動作就是“質押”了,因此Staking最貼近的中文翻譯可以理解為“股權質押”。

Staking 是在 PoS 專案中一個特有的動作,即透過對持有的代幣進行 staking (質押)的動作,持幣使用者可以獲得 staking 收益或權益。

使用者對代幣進行staking質押,如果代幣上漲,使用者除了可以獲得投資代幣的收益,同時也能獲得staking質押代幣的收益;如果代幣下跌,使用者獲得的staking質押收益則可以對沖一部分損失。不進行staking這個動作,就像現金沒有存進銀行,得不到利息。

Staking的興起,據稱是行業全面轉向POS、或者類POS共識機制的必然。在PoW 時代中,由於是工作量證明機制,挖礦有區塊獎勵,而算力多寡決定了挖礦產出能力,由於大部分算力掌握在礦霸巨頭的手上,普通人很難得分一杯羹。

同時,POW共識機制對於能源、電源的消耗一直為人詬病。POS是POW的一種升級,根據每個節點所佔代幣的比例和時間,等比例降低挖礦難度,找到隨機數的速度也相對更快。

因此,原本在POS區塊鏈網路中,節點負責打包交易資訊、維護網路執行、參與社羣治理,類似POW機制中的“礦工”,這一過程可稱之為“挖礦”,但是這一過程沒有區塊獎勵,大部分節點僅僅只是持有token,參與社羣治理的動機並不強烈。

但是,當使用staking加入專案的通證設計之後,質押者將他們的 token 鎖定為抵押品,作為交換,他們必須參與挖礦,參與社羣活動的治理,參與投票或行使權力,同時獲得收益。挖礦收益取決於他們在網路中抵押的加密資產數量:抵押的資產越多,收益越多。這樣,就能促進更多節點共同參與社羣的治理,同時獲得更多的收益,形成良性迴圈。

  • 質押Token的意義

眾所周知,區塊鏈可以塑造一個去中心化世界,透過發行加密貨幣引入激勵機制,鼓勵使用者、投資人、礦工、開發者等各利益方實現多重身份合一,共同參與到區塊鏈的網路建設中。

這一世界建立的前提,在於第三方中心化機構的缺失,大部分我們的資產、資料、身份資訊都可以上區塊鏈,透過私鑰保護起來,並在有需求的時候呼叫。然而事實的情況是,習慣了中心化方式管理的使用者會覺得,去中心化世界並沒有中心化世界方便,大部分權益都需要個人自己積極參與和打理。因此,大部分的公鏈專案,使用者僅僅是參與持有通證,獲得投資價值,而非真正參與到公鏈社羣治理當中。

PoS 時代,這種情況會出現改變,即便是普通的投資者,不僅僅要知道自己買了什麼代幣,還要自己收益率是多少。

而有了staking之後,這個特殊動作會帶來更多的收益,普通的投資人也必須去了解每一條區塊鏈鏈的不同的 staking 規則,主動尋找可靠的節點獲得 staking 收益,最後定期檢查自己進行 staking 後的權益。一旦忽略了這個動作,使用者的收益將會產生損失。

因此,Staking 其實正是鼓勵代幣持有者主動參與到區塊鏈網路中的一個設計。在依據主動性設計的通證經濟中,持幣人主動參與才能獲得權益,不主動參與,很多權益會流失。

Staking 刺激使用者主動參與的理念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於知識門檻、運營不到位等隱私,儘管各個專案都希望設計好的激勵體系鼓勵持幣者主要參與,但是實際上,目前 PoS 專案持幣人主動參與的情況不容樂觀。從 Wetez 運營 PoS 節點、錢包及相關社群的經驗來看,大量持幣人對獲得 staking 的收益並不理解。

Staking流程

於是,由於每一個專案 staking 機制不同,所以可以產生出差異化的第三方服務( staking as a sevice),就如同現實生活中有理財專員、券商來協助投資者接觸琳琅滿目的投資商品。據瞭解,在強調個人權益的區塊鏈世界中,已經在出現提供專屬 staking 服務的團隊,交易所或錢包是最容易承擔這樣的職責的服務商。

使用者透過將手中的加密資產抵押給提供Staking as a Service服務的節點運營商,由它們代為管理資產、節點或行使相應的權利,持幣者無須滿足最低抵押餘額限制就可以參與Staking分享收益,並在一定程度上隔離了風險。同時,持幣者也需要向節點運營商支付一定的服務費,這一般從Staking收益中扣除,費率在5%~25%不等。

Staking 彰顯區塊鏈裡的一大魅力 —— 代幣將股東、使用者、參與合一,透過經濟學獎勵懲罰設計更緊密結合,瞭解經濟機制並主動參與的持幣人將在前期獲得更高的利潤。

  • Staking的風險與缺陷

儘管Staking的市場前景廣闊,在幣價上漲的行情中,雙倍收益使得使用者成為礦工參與社羣治理的熱情更加高漲。然而,當幣價下跌的時候,便不可同日而語了。

由於數字貨幣價格上下浮動巨大、當數字貨幣質押出去,意味著鎖倉,失去流動性。而質押的幣失去流動性,就意味著使用者需承擔幣價波動造成的影響。因此,儘管從幣本位而言使用者賺了,但從金本位而言,使用者很可能在虧本。

原本想以利益吸引建設者的 PoS,面對超長解質押週期卻讓感興趣的人望而卻步。

例如,有媒體報道,Atom、Iris 等專案近 3 個月來 50% 的跌幅,對社羣造成不小影響。有成員抱怨“在這些專案中,二級市場的價格訊號失效了,價格下跌時你想及時止損是不可能的,需要等 21 天解質押之後才能拋;在這個過程中,你會關注幣價如何變化,跌的狠的話整個人的狀態是越來越慌的。社羣也會出現負面的聲音甚至是罵聲,很傷害共識。”

一位 Iris Staking 玩家曾在群裡吐槽:“看看這個群都沒人說話了,一天天質押這麼多幣拿不出來還是忍不住發句牢騷。”

可見,古老的經濟學定律描述得一點也沒錯,高收益總伴隨著高風險。

在自由的市場經濟中,有需求必有提供。Staking 節點商 Wetez 在構想一類產品,讓鎖倉的幣也能賣。該產品名為 STAFI,思路是發行一個叫 ABS Token 的穩定幣,來和 Staking 的幣錨定。由此,Staking 的人質押在鏈上的資產動不了,但 ABS 可以交易。此外,ABS 不僅代表鎖倉的幣本身,還能代表鎖倉代幣的收益權。

這一類實際上是Staking的衍生品。這一類衍生品的發行前提,是篤定未來DeFi金融會蓬勃發展,加密貨幣市場會逐漸壯大,到時候或許Staking 衍生品真的有成為基礎設施。

但是當技術、專案、產業能一切都不成熟的情況下,Staking 衍生品會不會為時過早?不要忘了2008年次貸危機的爆發,就是由一系列金融衍生品引起的。畢竟,爛蘋果包了再多層,裡面還是爛蘋果。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