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5大誤區,前3個在空氣專案的白皮書裡很常見

買賣虛擬貨幣

白話區塊鏈

從入門到精通,看我就夠了!

導讀:比特幣從誕生之際開始算起,將近10週年了。由於比特幣底層的區塊鏈技術極為複雜,普通大眾往往一知半解,甚至因為道聽途說對其產生了誤解。本文對其中最常見的5大誤區進行了澄清,希望可以更好地幫助你理解區塊鏈。

區塊鏈技術對許多行業其實是有破壞性的,比特幣和各種加密貨幣的應用就是最著名的案例。像比特幣這樣的加密貨幣,就是建立在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底層基礎設施之上。

區塊鏈的核心是分散式賬本系統,可以讓儲存在上面的資料不被篡改。區塊鏈提供了一種機制,使得資料儲存在資料塊中,這些資料塊透過加密(即雜湊函式)形成鏈式結構。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更改所有後續區塊,想要在特定區塊中更改資料是絕對不可行的。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消除關於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5大常見誤解。

誤區1:
區塊鏈上的資料很安全

這是最常見的誤解。這種說法認為:區塊鏈中的資料以某種“加密方式”儲存,所以是“安全的”。例如:

沒有授權的人不可以在區塊鏈上檢視或訪問資料。因此,你可以安全地將你的銀行賬戶、密碼等儲存在區塊鏈中,而不必擔心被駭客入侵竊取。

沒有比這更離譜的說法了!

儲存在區塊鏈中的資料,實際上該區塊鏈網路中的每一節點都可以檢視。因為每個節點都有儲存整個區塊鏈賬本的副本,這些節點可以隨時檢視賬本里每個區塊的資料資訊。

再強調一次,任何人都可以檢視區塊鏈中儲存的資料!

因此,公鏈不適合儲存敏感的資訊,如密碼、銀行賬號等,因為每個人都可以檢視區塊鏈的內容。

當人們說區塊鏈上的資料“非常安全”的時候,他們想說的其實是“不可篡改性”,即沒有人能神不知鬼不覺地篡改區塊鏈中的資料。

區塊鏈上的資料並不安全,它只是不可篡改。

“安全”一詞在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含義。在區塊鏈領域,“安全”一詞僅表示“不可篡改”,並不意味著資料在讀取或訪問時也是安全的。

注:https://www.blockchain.com/explorer,這個網站可以查詢到比特幣網路中每一個區塊的資訊。

誤區2:
區塊鏈非常適合儲存資料

實際上,區塊鏈不適合儲存大量的資料。

區塊鏈的分散式特性,意味著每個全節點都要備份區塊鏈的完整賬本。如果區塊鏈用於儲存大型檔案,例如影象、影片等,那麼區塊鏈的資料規模將變得非常大,每個全節點同步整個區塊鏈賬本時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效率將極大地下滑。

實際上,區塊鏈非常適合記錄交易資料。一些分散式檔案系統(例如:IPFS、Swarm、SAFE網路、Perkeep等),將大量的資料檔案儲存在區塊鏈外部,只將資料檔案的雜湊地址儲存在區塊鏈上。

誤區3:
智慧合約就是現實世界中的合約儲存在區塊鏈上

智慧合約與現實世界的合約完全沒有關係。智慧合約很簡單,就是計算機程式儲存在區塊鏈上,並且可以在區塊鏈上執行。

智慧合約是用程式語言編寫的,如:以太坊上用Solidity或Serpent語言,超級賬本(Hyperledger Fabric)使用Go或Java語言編寫智慧合約。智慧合約透過EVM(以太坊虛擬機器)在以太坊上執行;在超級賬本中,鏈碼(Chaincode)透過Docker執行。

智慧合約的概念是作為以太坊的一部分被引入的。將以太坊虛擬機器新增到以太坊區塊鏈平臺,能夠讓計算機程式在區塊鏈上儲存和執行,以此來擴充套件區塊鏈的功能和使用範圍。

智慧合約實際上以位元組程式碼的形式儲存在以太坊區塊鏈上,即:用Solidity程式語言編寫的智慧合約程式,由Solidity編譯器編譯成位元組程式碼,並且將該位元組程式碼儲存在以太坊區塊鏈中。智慧合約在以太坊區塊鏈上執行,由以太坊虛擬機器在每個節點中執行。

相比之下,超級賬本的鏈碼程式在設計上完全不同。鏈碼程式用Go或Java語言編寫,透過在每個節點中獨立執行的Docker執行,而不是直接在區塊鏈上執行。這使超級賬本的模組化架構成為可能,讓共識演算法擁有“即插即用”的功能。

誤區4:
比特幣是數字貨幣的統稱

比特幣不是數字貨幣的統稱,也並沒有“實物”的存在,比特幣只作為交易記錄而存在。

礦工消耗算力“挖”比特幣,“挖”到的礦工將獲得比特幣獎勵,區塊上會記錄“12.5個比特幣被轉移到了該礦工的比特幣錢包”。這“12.5個比特幣”並非來自其它地方,也不是來自“貨幣庫”。它不以實物的形式存在,以後也永遠不會有實物存在。唯一存在的是有效的交易記錄——12.5個比特幣被轉移到礦工的錢包,即擁有的12.5個比特幣只是一條交易記錄。

注:每挖出21萬個區塊,比特幣的獎勵就會減半一次,初始獎勵為50個比特幣。現在的區塊高度是54萬多,不到55萬,獎勵是每個區塊12.5個比特幣。下一次比特幣獎勵減半會發生在2020年。

圖:格林尼治時間2018-09-21 09:35:44,比特幣的區塊高度為542364

比特幣錢包只是一個加密後的金鑰(地址),而不是真正的比特幣儲存。因為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比特幣實際上不是作為數字貨幣存在的擁有的比特幣數量只是一個交易記錄)。

如果你想成為比特幣的全節點,你就需要下載整個比特幣區塊賬本(首次下載可能需要幾個小時)。作為全節點加入的原因或許是你想“挖”新的比特幣。然而,由於“挖”新比特幣區塊所需的算力不斷加大,個人計算機的算力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專業的礦機。通常,你需要將自己的礦機連線到“礦池”,“礦池”是一群礦機,它們集中“挖”下一個區塊,按照礦池中算力的佔比分配比特幣獎勵。

誤區5:
比特幣無法成為主流貨幣,是因為政府將其視為威脅

阻礙比特幣成為主流貨幣的唯一原因是比特幣本身!

比特幣目前平均每秒只能處理約7筆交易,自身存在可擴充套件性問題。市值排名第二的以太坊,目前平均每秒只能處理約20筆交易。相比之下,Visa和PayPal分別可以處理平均每秒1667筆和平均每秒193筆交易。

比特幣的這個限制是因為其本身的設計。在比特幣區塊鏈上,生成新的區塊需要約10分鐘,並且每個塊的大小限制為1MB。

這使得比特幣非常適用於“不需要立即進行交易確認”的業務,而不適合需要即時處理的事務。

因此,這不是政府、立法或監管的障礙,而是比特幣固有的可擴充套件性問題,使比特幣在當前不能作為主流貨幣。

如果你在學習區塊鏈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也可以來我們的“大白兔奶糖”知識星球(白話區塊鏈精華社羣)尋求解答和幫助!

——End——


『宣告:本文翻譯自「Hacker Noon」,原文作者為Prashant Ram,譯者有刪改,文章為原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白話區塊鏈立場,亦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或建議。』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