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tum2.0如何重塑區塊鏈底層基礎設施?

買賣虛擬貨幣
目前,區塊鏈仍然面臨著許多技術挑戰,例如:如何實現規模性拓展?如何更好保證鏈上資料隱私安全?如何使用主流程式語言流暢的編寫智慧合約?針對以上三個問題,2019年 Qtum量子鏈 2.0 給出了答案,並於9月發表Qtum 2.0硬分叉QIP技術細節文章,該系列具體講述瞭如何全面最佳化Qtum量子鏈平臺。9月25日,Qtum量子鏈中國CTO鍾文斌應邀出席《Beep大咖說——公鏈老矣,尚能飯否?》AMA,講述Qtum 2.0 在2019年將如何破局,並表示將在未來一年內重點方向是隱私資產、鏈+雲(區塊鏈+雲端計算)、Qtum-x86虛擬機器、智慧合約PoS等。

*以下為AMA對話原文(略有刪減)

核心觀點梳理

Qtum 不為某個特定的技術問題而生,而是專注於區塊鏈基礎設施的研究和完善,希望未來能夠真正承載區塊鏈應用。未來,Qtum量子鏈2.0幾個重點方向在隱私資產、鏈+雲(區塊鏈+雲端計算)、Qtum-x86虛擬機器、智慧合約PoS等。

本次硬分叉升級將極大降低使用者使用智慧合約的門檻、提高開發者效率、增加虛擬機器靈活性,並增加網路穩定性,是 Qtum 主網上線以來最重大一次升級,也是後續幾個重點方向的基礎。

不同底層,各自差異化競爭點在哪裡?

Q  創業極其考驗差異化競爭,請問Qtum量子鏈是如何定義自己的?Qtum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鍾文斌:Qtum 量子鏈是一條 permissionless 的公鏈,專案開始於2016年,結合了當時行業中各種先進的想法和技術,成為第一個成功地在比特幣的UTXO模型之上實現智慧合約的專案。你完全可以認為 Qtum 是比特幣的一個大升級,所有 Qtum 的創新理論都可以整合到比特幣上,這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並且已經成功穩定執行了兩年。Qtum在設計之初就採用了PoS共識機制,降低成為全節點的門檻。發展至今,Qtum已經是全球僅次於比特幣和以太坊的第三大區去中心化網路,幾乎所有的全節點都由生態中的參與者自發執行,最新節點排名可以參考下圖新聞資料:

Qtum 不為某個特定的問題而生,而是專注於區塊鏈基礎設施的研究和完善,希望未來能夠真正承載區塊鏈應用。未來一年的幾個重點方向是隱私資產、鏈+雲(區塊鏈+雲端計算)、x86虛擬機器、智慧合約PoS等。

發展的腳步從未停止,團隊又有哪些新進展?

Q . 帥初在之前的演講中談道:“我覺得面對市場競爭,專案方需要一直保持不斷學習的狀態在行業裡面發展。” 9月份正值Qtum主網上線2週年,在7月底ABS大會上,有幸剛採訪了帥初老闆,他提到Qtum 2.0將會推出一個面向區塊鏈的基礎設施以及在隱私方面會給予MimbleWinble做一些探索,這裡是否可以跟大家透露一下具體規劃和現在的進展?

鍾文斌:我們剛剛釋出了 Qtum 2.0 的第一次硬分叉升級,該升級將會在 10 月 16 日左右自動觸發。大家有興趣可以閱讀我們的綜述文件:《Qtum 量子鏈主網上線兩週年,重磅推出“2.0”將帶來哪些變化?》

本次硬分叉升級將極大降低使用者使用智慧合約的門檻、提高開發者效率、增加虛擬機器靈活性,並增加網路穩定性,是 Qtum 主網上線以來最重大一次升級,也是後續幾個重點方向的基礎。幾個重點方向:

· 隱私資產:未來使用者可以在 Qtum 上釋出帶有隱私屬性的token或合約,同時具有足夠的靈活性,滿足實際商業場景中的隱私需求。

· 鏈+雲:我們在探索雲端計算和區塊鏈的結合,比特幣、以太坊等區塊鏈專案的背後是全網重複驗證的同步邏輯,而現實中的應用往往都部署在雲上,背後是非同步的邏輯。我們認為作為數字貨幣,同步邏輯沒有問題,但如果要承載應用,類似雲的基礎設施必不可少。然而目前的雲無法和區塊鏈的特性結合,這中間的鴻溝就是我們想探索的方向。

· Qtum-x86 虛擬機器將支援最為主流的 x86 架構,這意味著未來開發者可以用最主流的語言和工具進行區塊鏈應用的開發;智慧合約Staking將大大增加Staking的靈活性,同時保障Staker的權益。這幾點都是我們認為目前行業中缺失的,但對於未來的區塊鏈生態和應用非常重要的方向。

Pow or PoS?

Q. 針對Qtum,我們看到以太坊在從PoW過渡到PoS的艱難,當然這其中除了技術原因,還有生態和利益的原因,而作為早期就選擇PoS作為共識的專案,想請問一下在實踐過程中確實受到PoS帶來的好處以及弊端?

鍾文斌: PoW和PoS各有優缺點。如果一個公鏈專案的重點是面向加密數字貨幣這個屬性,那麼 PoW 是更好的選擇,因為這背後需要礦機的投入作為價值支撐。比如比特幣,永遠也不可能轉向 PoS。而如果公鏈的重點是面向應用,則必須考慮可擴充套件性,這時 PoS 共識就有一定優勢了。你很難想象一個純PoW 的系統能承載複雜的應用。比如以太坊稱自己是一個去中心化應用平臺,並有計劃將共識逐漸轉向 PoS,但可以預見,這個過程會比較漫長。

Qtum 既繼承了比特幣的 UTXO 模型,又繼承了以太坊的智慧合約,同時採用了 PoS 共識,我想這是很多專案都可以參考的一個範例。共識機制在我看來並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更多的是滿足實際需求。但目前,個人認為 PoW 仍然會是主流,因為加密數字貨幣是目前已經得到驗證的區塊鏈應用。

偽需求or意義重大?

熱門跨鏈技術有沒有存在必要?

Q. 今年繞不過去的其中一個技術熱點即跨鏈,關於跨鏈,目前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兩兩鏈之間直接進行互聯,這種情況往往出現在新鏈想要和現存鏈的互聯,而他們之間往往沒有統一的底層協議支援,比如BTC-Relay/RSK等等;另一種是建立一個第三方跨鏈平臺,這種第三方平臺往往會開發一個通用協議,所有其他鏈都共同使用這一套協議,例如Cosmos,Polkadot。而後者的兩大跨鏈專案目前正是風頭正盛的熱門專案,然而有人質疑這種型別的跨鏈不可以算真正的跨鏈,只不過都在強大自我生態,從而形成更大的資料孤島,你怎麼看待跨鏈這件事情?比較看好哪種跨鏈技術和解決方案?

鍾文斌: 個人認為跨鏈目前不是主要瓶頸,簡單說,在我看來可能還是個偽需求。無論哪種跨鏈專案,本質上解決的還是鏈與鏈之間的價值交換問題,這個問題從廣義上來說,目前的交易所就可以解決了。我暫時沒有看到不得不跨鏈的場景。

公鏈落地場景該有偏重嗎?

Q . 臺子搭好了,需要有人唱戲,經過一輪技術相關的問題,現在來談談公鏈上的應用,Qtum搭建好了一個區塊鏈的底層設施,那麼在專案最終落地場景上會有偏重嗎?

鍾文斌: 作為底層基礎設施,我們不會也不應該對專案落地場景有所偏好,因為這種偏好必然會影響未來應用的可能性。我們希望建立一個比較通用的基礎設施,具體會長出什麼樣的應用,我們暫時也不得而知。

公鏈的盈利模式是什麼?

Q. 有人戲稱“2017年是公鏈元年”,每當問到“公鏈是否需要盈利模式”,得到的回答往往都是否定的,如今兩年過去,許多公鏈的確似乎因此難以維持,甚至近期很多公鏈團隊都開始發展交易所業務,請問怎麼看這個現象?您覺得“公鏈的可持續發展是否需要盈利模式呢?或者說需要什麼盈利模式?”

鍾文斌: 就公鏈本身而言,到目前為止我還是沒有看到什麼靠譜盈利模式,所以有些公鏈團隊搞起副業也可以理解,但長遠來說可能不利於專案本身的發展。公鏈作為區塊鏈一切技術創新的源頭,還是需要專注於專案本身,先創造價值,再談盈利。長遠來看公鏈必然需要有自己盈利模式,但具體是什麼盈利模式,我們目前也還在探索。 

老牌公鏈,如何優先破局?

Q  契合今天的主題“公鏈老矣,尚能飯否”,想問一下:Qtum作為公鏈中的前輩,如果從您的角度出發,聊一聊老牌公鏈如何和新生公鏈的新特性競爭,新生公鏈又如何對老牌公鏈已有的生態和先發優勢進行破局?

鍾文斌: 首先要說一下“未老,能飯”,區塊鏈發源於開源社羣,無論專案上線的先後,多少都受到之前專案的影響,可以說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作為Qtum來說,我們繼承了比特幣、以太坊的一些特性,提出了自己的創新,同時也對行業中所有的新技術保持關注,所以不存在所謂老牌公鏈和新生公鏈的技術鴻溝,只是出發點不同,目標不同而已。

不同公鏈專案我認為更多是互相借鑑和促進的關係,而不是競爭關係,整個公鏈的基礎設施還在極早期階段,亟待不同專案進行不同升級的嘗試。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