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區塊鏈打造為城市底層基礎設施

買賣虛擬貨幣


“希望區塊鏈像網際網路一樣,成為生產生活的底層設施。這是雄安新區成立區塊鏈實驗室的初衷。”在雄安新區設立四週年之際,雄安新區區塊鏈實驗室主任李軍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區塊鏈深度融入雄安的建設。雄安新區與工程建設相關的資金申請、審批、撥付等工作都透過區塊鏈平臺來完成。國內首個城市級區塊鏈底層作業系統開發完成並投入使用,可以為區塊鏈技術研究、城市應用、行業應用等提供靈活的環境。

融入智慧城市建設

李軍表示,在雄安新區,區塊鏈不只是“區塊鏈+”這樣的錦上添花應用,而是真正融入智慧城市建設治理的底層,成為新型基礎設施的有機組成,與大資料、人工智慧、雲端計算等其他技術發揮合力,讓未來之城走入現實。

2020年12月14日,雄安區塊鏈底層系統1.0釋出。這意味著國內首個城市級區塊鏈底層作業系統開發完成並投入使用。李軍指出,以往區塊鏈技術應用停留在“區塊鏈+行業”的層面。但區塊鏈技術的應用空間遠不止於此,將區塊鏈作為城市級數字化基礎設施來研究,雄安在國內是首創。

李軍介紹,雄安區塊鏈底層系統1.0自主可控,採用自主智慧財產權技術,搭建了一條“核心鏈+應用鏈”多層鏈網融合的新型區塊鏈底層架構,在吞吐量、跨鏈協同、資料可信交換、安全等痛點問題方面實現了創新突破。

在該區塊鏈底層技術平臺之上,可以開展數字身份、數字信用等諸多區塊鏈基礎公共服務,為區塊鏈技術研究、城市應用、行業應用等提供一個彈性的、靈活的環境,促進構建豐富的城域區塊鏈生態。

事實上,區塊鏈應用已成為現實。2018年8月,雄安上線了國內首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建設專案資金管理平臺——工程建設區塊鏈資訊管理系統。雄安新區所有與工程建設相關的資金申請、審批、撥付等工作都透過區塊鏈平臺來完成。李軍介紹,該平臺已經服務了幾千家企業、196個工程專案、14萬農民工,累計撥付資金規模約200億元。

透過這個平臺,企業與總包商之間,總包商與分包商之間、分包商與施工單位之間所有的合同、票證等都上傳到區塊鏈系統,所有的行為都會留下印記,接受監督。在李軍看來,該平臺還能切實保護農民工的利益。“如果有哪個環節拖欠或者剋扣了農民工的工資,大家都會一清二楚。”

“透明、公開、不可篡改,區塊鏈讓資料變得可信,增加了監督的手段,真正成形後會給體制機制流程帶來變化。”李軍說。

匯聚資源開展區塊鏈專項研究

作為一個公共、開放性實驗平臺,雄安區塊鏈實驗室匯聚各方面的資源、專案和人才,針對基礎性關鍵技術開展專項研究,為區塊鏈在新區擴大應用提供支撐。

據介紹,實驗室設定了標準與規範研究、基礎前沿與關鍵技術研究、產業運營模式與應用示範三個重點研究方向,並確立了三個長遠目標。第一,成為區塊鏈研究與應用的新高地。在區塊鏈技術領域、區塊鏈應用領域、區塊鏈與其他智慧技術融合領域,雄安區塊鏈實驗室均有所領先和超越。第二,成為一個開放的前沿創新基地。雄安區塊鏈實驗室向全社會開放,向全球開放;向創新人才開放,向創新的思想開放,向創新的實踐開放。第三,探索實驗室經濟的新模式,發展創業孵化、技術轉移轉化、技術諮詢、政策諮詢、智慧財產權綜合運用、測試評估認證等科技服務,充分發揮知識溢位效應。

李軍介紹,去年3月31日實驗室成立之前,他們就做了很多區塊鏈技術方面的探索並取得初步成效。“包括容量、效能、安全等方面的問題,以及標準規範如何統一,形成合力。”

聯盟鏈的早期應用存在犧牲效能獲取可信和安全的情況,但隨著應用的深入推進,平衡效能與安全可信的方案已逐步探索出來。“一個方案是在軟體架構上做調整分層。”李軍表示,“不是所有的應用都需要極高的效能。比如,a應用可能要快,而b應用要安全但不需要那麼快,所以要把ab分層。”這種分層架構已經應用到雄安區塊鏈底層系統1.0上。

作為數字化的基礎設施,雄安需要將區塊鏈實現互聯互通。“這要求按照一定的標準規範來建設,好比網際網路時代,從區域網擴大到都會網路,基於共同認可的標準協議,並進一步擴大到廣域網。”

李軍介紹,雄安區塊鏈實驗室與國內區塊鏈標準化相關單位均建立了合作,研究制定相關標準。“到去年為止,我們做了三個區塊鏈相關的地方標準,今年要繼續增加。”

探索建立區塊鏈數字身份體系

利用區塊鏈等技術,雄安在探索建立數字身份體系。2019年1月,《雄安新區工程建設專案招標投標管理辦法(試行)》提出,要建設以大資料和區塊鏈為基礎的企業和個人誠信評價體系,實時公佈各方主體信用資訊及信用評價指數。在資訊共享及新技術應用方面,建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網路可信身份認證體系和證照庫,專案資訊、企業資訊、人員資訊、檔案流轉、資金支付等資訊透過區塊鏈技術加密備份。

李軍透露,數字身份可能於今年年底推出試用。區塊鏈技術、隱私計算技術等綜合運用,可以極大改觀個人隱私資訊被過度呼叫的情況。

“數字身份是以公民法定身份為根源進行擴充套件,在不同的app中可擴充套件不同的身份。透過這種方式,app不需要調取法定身份資訊,只需要相應的擴充套件資訊就足夠了。現在公民個人資訊暴露嚴重。比如,註冊登陸一些app需要上傳身份證正反面、上傳駕照等,而這些app只需要瞭解使用者是否真的會開車。數字身份體系能夠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些問題。”

除了個人的數字身份,雄安新區的樹早就有了“身份證”。2017年11月,雄安的“千年秀林”種下的第一棵樹擁有自己的“身份證”,全流程記錄栽培、檢查、管護、修剪的全過程。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