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薦 | 中標 5000 萬政府區塊鏈專案的芯際科技 CEO 是如何看待公鏈的 ?

買賣虛擬貨幣

戴衛國  芯際科技 CEO

我從事網路安全,博士的研究方向又是「分散式演算法」,很早就接觸比特幣了。從技術來看,比特幣程式碼巧妙,符合駭客的邏輯。那個時候,我認識的很多圈內人,都在做交易平臺,或者在交易平臺之間搬磚。我只是覺得比特幣很好玩,也沒覺得是一個巨大的平臺,後來區塊鏈的發展,似乎有了裹挾一切的力量。

1. 原以為區塊鏈充滿艱辛,沒想到如此瘋狂

2014 年以太坊出來了,2017 年 IC0 開始,幣圈一下子瘋狂了,快速發幣,找人喊單,上交易平臺,然後操縱幣價。很多人跑步入場,區塊鏈顛覆世界的故事,講得越來越大,尤其是 EOS,把區塊鏈講到了無限可能性,是千倍、萬倍的歷史機遇。


後來跑出來很多號稱公鏈的專案,區塊鏈 3.0 的卡位之爭,甚囂塵上。正如那句箴言,上帝欲要其滅亡,必令其瘋狂。後來,專案方跑路的大有人在,而許多創業公司因為被資本所綁架,騎虎難下。

我原想到的是這個過程的艱辛和曲折,但沒想到的是這樣群體性的瘋狂。

區塊鏈帶給我們一種全新的思想:讓技術來解決人與人之間信任的問題;區塊鏈帶給我們一種全新的運營模式:以很輕的方式啟動,用未來的價值換取當下的付出和貢獻;區塊鏈帶給我們一種全新的組織方式:將組織的邊界開啟,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為生態創造價值,並引領生態的進化。

之前火爆的行情也催生出一批邏輯簡單、肆意模仿的專案,這樣盲目的追隨對於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沒有任何意義。不論是比特幣或者以太坊,都不能完全代表區塊鏈技術,因為區塊鏈要以可信的方式撐得起來網際網路級別的應用和使用者。

區塊鏈經過過去兩年的概念快速普及和一輪泡沫式的增長之後,我們不能再以比特幣時代的邏輯去思考問題,更多應該考慮的是如何搭建一個安全的新的底層技術來改變現在整個的網際網路。

我置身於這股潮流之中,內心裡相信區塊鏈的未來價值百倍於網際網路,其實,我們的白皮書字早已完成,技術細節反覆推敲,只是沒有發給任何人。

區塊鏈其實是一個賺慢錢的行業,數字貨幣的共識不會一蹴而就,可信資料的價值體現不會一蹴而就,生態價值的彰顯不會一蹴而就。每一個參與區塊鏈行業的朋友們都應該有耐心、有恆心、有信心、有決心,而不是急功近利,幻想著一夜暴富。

區塊鏈的健康發展必須迴歸價值,賦能行業的長週期。我一直思考的是,BTC、ETH、EOS 出來了,除了炒幣之外,為什麼沒有真正的應用?

2. 區塊鏈應該對標網際網路,建立可信網

區塊鏈技術源自比特幣,比特幣不是為了技術,不是對標網際網路,是對標國家貨幣發行權。在古代個人造幣、發幣應是死罪,中本聰做了隱士,留下了區塊鏈技術思想和比特幣。

V 神崇拜比特幣,在其上面增加二次開發功能建立以太坊,想象它是世界、市場,基於幣來執行,允許大家輕鬆地發幣。以太坊站是在比特幣的肩膀上成長的下一代,這就註定了它比那些簡單改改比特幣的專案要更有魅力!

比特幣就是單純的加密數字貨幣,不求應用,不求速度。以太坊給了大家做二次開發、做應用的願景,但是比特幣的根基限制了這個夢想,以太坊的速度也非常慢,沒有可擴充套件性。作為一個極客的嘗試它很成功,作為簡單的發幣平臺它也很成功,但是要全面運用,就沒有這個可能性。

以太坊快速火了一把,V 神心裡也明白,所以要升級,但是對一個已經執行的去中心化系統,升級難度比重新建一個還要大。核心技術架構完全重構、既得利益者、執迷不悟者、去中心化治理模式等,都是它的強大阻力,雖然以太坊一直在釋放要升級換代的資訊。

EOS 仿照美國的選舉制度搞了 21 個超級節點競選,很高明的營銷手段,但這 21 個節點不是代表未來的可信網路,是小部分人相信的平臺,同時也不具備可擴充套件性。

大家都模仿以太坊模式,透過釋出白皮書、基於以太坊 ERC20 來發幣的邏輯來做專案,間接促成了以太坊的階段性成功,很多想做行業公鏈、做應用的專案本來希望能在以太坊上來開發,都不得不放棄,同時也有一些人開始發幣來做新的基礎公鏈。

當然同時催生了交易平臺行業的快速發展。於是,亂幣眾生,數以萬計,各種空氣幣橫空出世,結果可想而知。好在比特幣、以太坊爆炸性的宣傳了區塊鏈技術,加快了區塊鏈行業發展的程序。

我們做區塊鏈,是對標網際網路,建立可信網,網際網路基於單個計算機傳播資料和資訊,可信網基於可信計平臺傳遞可驗證證明和價值,單個計算機上執行的是可控制和修改的程式,可信計算平臺執行的是無人控制和不可篡改的程式。

當前網際網路巨頭們都在做區塊鏈,但是隻用了對他們有用的一面,放棄了對他們壟斷和控制不利的一面。區塊鏈現階段只是網際網路的小補丁,而在極客的眼中,區塊鏈是他們的全部和未來。

3. 第三代基礎公鏈是區塊鏈 3.0 的標誌

楊振寧先生邀請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先生,從美國到清華大學創辦交叉資訊研究院,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計算機理論、密碼學、分散式演算法、量子計算、人工智慧等。區塊鏈是一種計算機技術也是一個新世界,是一件偉大的事情,我們幾個從叉院出來的同學願意成為用科技改變世界的極客。

2017 年,經過長時間的理論研究和設計後,開始「黑廂行動」,封閉式開發區塊鏈基礎設施——芯際。

比特幣的出現被認為是區塊鏈 1.0 時代的標誌性事件,以太坊被認為是區塊鏈 2.0 時代最重要的產品。安全、可靠和高效的第三代基礎公鏈,可能成為區塊鏈 3.0 時代的標誌性事件。

芯際的開發就是要完成網際網路無法做到的全面信任問題,基礎設施能夠在安全的同時被海量使用。

感謝黑廂的師弟們,他們是一群默友。我們在遠大園租了一套三室兩廳房,購置 6 張床,8 臺電腦,過著「暗無天日」的日子,我們天天吃盒飯。透過一年多的努力,已經成功研發出基礎設施,並有了應用。

從芯際思維模型上來分析,去中心化是一個具有相對性概念的解決方案,一致性的目的是為了達到安全可信,可擴充套件性是指效能更強,公鏈能夠滿足更多的使用者來使用。

芯際將三者之間的關係定義為:以去中心化為解決方案從而達到一致性所追求的安全可信,於此同時儘量的滿足更多使用者使用。在芯際的邏輯當中,一致性要大於效能問題,於是乎怎樣定義「去中心化「這個相對的概念就決定了可擴充套件的空間。

芯際從思維模型上突破了「不可能三角」問題,解決了不可信問題。

芯際的規劃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公鏈底層的開發;第二個層面是在芯際基礎設施之上開發一些功能應用;第三個層面是擴充套件更多的使用者在芯際上進行場景應用。

2018 年 10 月 13 日,在北京做了芯際創世公開發布測試會,近 200 國內外友人共同見證。芯際首席演算法工程師「大昊」博士在會上釋出了芯際頂尖論文,生態組負責人「大白」博士進行了高速公鏈現場測試,全球佈下 300 多個物理節點(1500 多個虛擬節點),TPS 達到 23000tps/秒以上,而且隨節點數字增多,速度不斷提高。

此次釋出會上,我做了關於區塊鏈基礎設施的演講,此前沒有可無限擴充套件、去中心化、安全可信的區塊鏈基礎設施,我們做到了。

4. 區塊鏈的殺手級應用到底是什麼?

區塊鏈是一種按照時間順序將資料區塊以順序相連的方式組合成的一種鏈式資料結構,並以密碼學方式保證的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分散式賬本。所以,區塊鏈本質上是一臺可信的計算機。

那麼,這樣一臺可信的計算機如何幫助世界解決問題?區塊鏈的殺手級應用到底是什麼?

我們想想平時提到的類似淘寶、微信、美團、滴滴等移動網際網路應用,沒有任何一個只是把交易的問題解決了就能成為殺手級應用的,而是切實解決了使用者的實際問題。因此,在區塊鏈這臺可信的計算機上必須要能夠解決更多的問題,而不單單是交易,區塊鏈能夠承載更多的業務邏輯,給開發者提供更大的空間和想象力,這才是當前助力 DAPP 爆發的關鍵之匙。

使用者透過使用應用程式來解決各種問題,區塊鏈作為技術和底層架構是要被封裝在底層工作,對於使用者來說應該是「無感的」,但區塊鏈最終給人的直接感受是:我更加信任所接受的服務,我不擔心自己的資料被運營商隨意拿走濫用,看到的各種資料資訊是真實的,而不是被惡意刷出來的……

舉電商為例,電商的終局已定,當下電商大部分不賺錢了,流量太貴,像趣多多,拼多多,開始向「共享流量」上轉變,市值快速就上去了,本質是把閒置資源整合了起來。在我心目中,已經沒有電商的概念了,否則就成了另一個淘寶了。

我們要做的是基礎設施,我們是外星人。

區塊鏈應用,不是簡單地往鏈上去搬,這樣比如造成很多摩擦。如果沒有業務資料,就沒有資料的共享,但業務模式上不了鏈,誰敢把資料放在公鏈上,我還沒掙到錢,再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商業還是要靠資訊不對稱來賺錢的,完全透明肯定有問題。

區塊鏈是一臺可信計算機,終極是地球村,協作是最大的需求。但如何協作?如何量化?規則是什麼?靠一個大腦去思考規則,肯定是不可能。我們需要許許多多的小規則,這就是可程式設計人生。

以後買東西,付錢結算自動發生,根本無感;再比如打車,到了就走,我們相信規則的公正,只要每天過的有意義。而在藝術行業,估計只有 TOP10 才活得好,大部分藝術家的一張作品,一個圖片,不值錢,但網際網路的邏輯是免費的,這是不對的,因為也同樣付出了勞動,現在可以每張圖只要 1 分錢,但有無數的人來用。

參與很重要,也是一個經濟體的有效機制。比如打車,我打車的次數越多,花的錢應該越少;而那些用的少的人,付的錢應該越多。以後,甚至無所謂行業,一個手機品牌,可以賣杯子,大家相信他,所以資產中包含了共識,包含了創造,包含了無形的東西要大於有形的東西,這是資產增值的部分。

金融本來就是調配資源的一種方式,區塊鏈把金融從高高在上的位置拉下來。這是 Token 最有意義的事,大家認同一件事,不僅消費、投資,還參與了創造,是其中的一員,Token 只是一個結果,對於社群內的人來說,自然到無感。

有很多人說公鏈戰爭已經結束,格局已定,現在沒有什麼機會了。我們想反問的是戰爭的勝利者是誰?所謂的格局已定,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格局?

準確地說,在一個小週期內以白皮書融資為導向的公鏈戰爭或許結束,但在賦能行業的大週期裡面,公鏈的比拼才剛剛開始。

區塊鏈賦能世界,不能只簡單停留在 Token 層面,必須深入到業務層面和資料層面。在功能完善、高價效比的基礎設施建成之前,在可複用、影響範圍廣的商業模式出來之前,這些都不作數,到了那一天,這條既寬又長的賽道才算真正地加速騰飛,所有我們非常珍惜現在的戰略機遇期。

5. 真正的公鏈之戰將在「芯際社會」展開

從建立數字世界唯一身份開始,與現在網際網路的使用者不同的是:擁有完全自主的權利,包含可匿名權、不被登出的網路生命權等,就是芯際社會身份證「i」,就是數字世界身份證。

芯際是人與人之間、人工智慧晶片之間、人與人工智慧晶片之間互動的可信網路。

擁有一個「i」以後,可以從任何地方,多個終端進入芯際社會。

在芯際基礎設施構建的可信底層上,所有由我產生的資料權益都確定歸屬於我,任何主體呼叫我的資料需要經過我的授權並且支付相應的報酬,這可以寫成區塊鏈程式強制執行;其次我在這個芯際社會擁有屬於自己的獨立空間,可以透過 AR/VR 等方式互動,並和我的物理世界產生對映和互動關係;我可以和其它成員(個人、企業、程式、機器)基於各種規則自由合作,省略了中介和威權背書,使合作成本降低效率提高;每個人在這個社會里按照自己的能力和喜好提供服務或者參與活動,得到相應報酬;芯際社會成員協同創造新的思想,驅動智慧工廠、智慧機器人生產出實物產品,改變物質世界的面貌……

大家覺得好像比較遙遠,但從 90 後,尤其是 95 後,他們一出生就天天用電腦,每天的資訊量和資訊來源,和我們這些從書本里長大的人,已經不一樣了,一代人有一代人不同的底層。

到這些新一代人類,人工智慧、機器人將替代人類的所有體力勞動,再說現在誰還會為衣食住行發愁,就連大部分腦力勞動也將被機器人所替代,人類所有做的事是一些創造性,比如一種愛好,運動,藝術,他們做的事情都是自我的延伸。

可程式設計的人生,不久將全面到來,人類逐步走向芯際社會。當然我們最重要的資產,還是來自我們的參與、認同和創造。

我高中狂打遊戲,從中發現了一個新的世界,尤其聯網戰爭類遊戲,我本碩之後一直從事網路安全,28 歲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這年美國出現比特幣,後來,我考進清華資訊交叉學院讀博士,研究分散式演算法。我被分了個代號「0」,「0」意味著不存在,同時也無處不在。

我們團隊自主研發的芯際基礎設施,致力於推動全球資訊網際網路向價值網際網路的升級換代,構建安全可信的芯際社會。

我們希望全球的商業、技術團隊一起來 PK,指出芯際的不足和問題;也歡迎在以太坊、EOS 等搭建應用和生態的團隊,來使用芯際,更歡迎各路高手加入芯際,擁抱芯際社會,成為未來主人。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