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決定幣圈專案或產品成敗的決定性因素

買賣虛擬貨幣
2019-04-12
拾荒的蜘蛛俠
原創
第一個因素——剛需!
拿李笑來“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中的成熟觀點來舉例。
對於一個產品來說,第一重要的就是要有剛需。
比如李笑來,他寫書就只寫讀者感興趣的,而不寫自己感興趣的,自己感興趣沒用,讀者根本不買賬。沒人買你寫他幹什麼?讓自個兒高興?
因此,他悟到了竅門所在,寫書做產品一定要抓住“剛需”這一特質。
因此,他連續兩本託福應試書籍都獲得了爆款,早早讓李笑來實現了財富自由,至於後面加入幣圈,用他的話來說,完全是興趣推動了。
可見產品思維是如此的重要,我們在幣乎寫文其實也應如此。如果一本書或是一篇文章可以被很多人閱讀,可以知識變現,那麼就是一個產品。
對於一個產品來說,抓住了“剛需”,則多半會是爆款的。
第二個因素——能否清晰定位自身價值所在
一個專案或產品能否清晰定位自身價值所在,對於專案或產品的成敗異常的重要。
比特幣之所以成功,是找到了自己作為數字黃金的用途和價值所在,引發了龐大的使用需求,成為了現象級應用。
以太坊之所以成功,是找到了自己作為ICO融資硬通貨的用途和價值所在,引發了龐大的使用需求,也成為了現象級應用。
那麼後來者呢?
EOSAE、亦來雲、比原、幣乎等等,能否最大的調動人性的本能自私,能否清晰定位出自己對於社會的價值和用途所在?
能否把自己變成一種現象級應用而導致整個幣圈都為之瘋狂?
若不能讓人們為之瘋狂,那就是平庸,就是自身定位模糊,恐怕這筆投資就危險了。
第三個因素——產品力的高低
最終能夠決定一個產品或專案生死的,一定是這個產品是否有魔力,也就是產品力的高低到底如何?
換句聽得懂的話,也就是產品或專案的體驗到底咋樣?
到底有沒有好的體驗?
在幣圈,你的產品過專案本身體驗不好,遲遲不能產生現象級的需求和應用,慢慢就會冷掉,社羣人流也就慢慢流失而銷聲匿跡了。
以前的BTS就是這樣,想做去中心化股票交易所,然而效能和體驗在當時都不怎麼樣。
沒效能沒體驗又怎會產生強烈的使用需求呢?
以太坊現在來看雖然技術不怎麼樣,但在當時還是很有魔力的。
而且幣圈的競爭確實是紅海,產品確實需要憋大招。有時快並不能說明問題,但是不能慢到讓使用者失去耐心。
Nxt當時確實推出和迭代的很快,但是最終還是由於產品力不足,還是敗給了進度慢一步的BTS和以太坊。
第四個因素——創新力
幣圈是一個新陳代謝和創新力極強的圈子。
每一輪牛市下來都會誕生一些極具創新和競爭力的新幣種,當然一些老掉牙且沒有噱頭的老幣也會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除了比特幣,幾乎所有新幣種和新噱頭都不會熱的太久,一般也就三年。像瑞波和萊特這種老幣,至今還這麼富有生命力也是難得一見了,可以稱作幣圈的奇蹟了。
但對於專案或產品來說,只靠新概念新噱頭,或是僅僅有不錯的創新力是不足以走向成功的。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幣圈的機會很多,每天都有數不盡的創新。很多的創新或噱頭都有其保鮮期,就像泡泡,很多都是曇花一現,週期過了也就不新鮮了。
我們所處的幣圈就像個泡泡池,裡面不斷的噴發出很多小泡泡。大多數的泡泡都不會太大,很快就破滅了,你要真貪心去抓,得小心最後小泡泡都破滅到你手上。
在這池子裡,你得首先靠眼光去判斷,儘量去抓那些大泡泡,類似於比特幣和以太坊這種的都是大泡泡,大泡泡持續時間長,破滅前幸許還有機會跑出來。
人其實有貪慾可以,但至少得做到以下兩點。
至少你得有看家的本領,要麼手腳快,要麼眼光好。你兩樣都不佔的話,那麼還是儘量不動,看大家玩就好了。比如Fomo3D,如果手腳不快的話,看看就行了,不要盲目的加入。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裡了,明晚再會!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