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ra發展難題不斷:中國官員建議將其視作外幣,儲備或存悖論

買賣虛擬貨幣

文 | 周文怡 編輯 | Tong 來源 | PANews.io

近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總會計師孫天琦在第三屆中國金融四十人伊春論壇上表示,“應將Libra視作外幣,必須納入中國外匯管理整體框架,否則建議禁止使用Libra。”這一言論,為Libra未來進入中國市場再設一道關卡。

從6月18日,Facebook釋出Libra白皮書開始,這一號稱“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和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引發了全球各地官員的廣泛討論。

無疑,Libra的目標是具有全球屬性的,但它真能如願成為全球統一性質的“貨幣”嗎?

1 .時代和商業催生的Libra

經濟學家米爾頓·弗裡德曼(Milton Friedman)曾比喻道,貨幣不過是一層面紗。而真正為貨幣執行作支撐的卻往往是多重要素交織影響的結果,這中間當然包括了我們所共識的人力的才智、政治與經濟上的資源,當然也還有不同型別國家機器的組織模式等等。“除非我們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即幾乎不存在一種人類所擁有的發明,當出現差錯時,其對社會造成的危害比貨幣更大。”倘若無法認識到貨幣背後的多重邏輯,等待我們的也許不只是一個失誤這麼簡單!

事實上,Libra的誕生絕非偶然,是時代背景和現實基礎的雙重作用。

早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再一次爆發,傳統的金融體系和貨幣體系中的弊端暴露,國家信用掃地,人們對法定信用貨幣信仰的崩塌,最終催生了一種新型支付體系比特幣——作為一種費政治性、費中心集權的法幣體系(數字貨幣)的誕生。

以比特幣為例的數字貨幣是一種基於節點網路和數字加密演算法的虛擬貨幣。但數字貨幣數字貨幣依然存在其侷限性,其中就包括無法起到調節經濟的作用;監管真空,交易過程缺乏安全性以及價格不穩定,尚未建立完備的價格漲跌機制等問題。從長遠來看,數字經濟的發展最終會朝著“法定數字貨幣”(穩定幣)的方向發展。而Libra的誕生正是基於這一時代背景之下。

“比特幣和Facebook的Libra都代表了貨幣發展的不同階段,但方式截然不同。比特幣是不受許可的、完全分散化的、通縮的、不穩定的。Libra是需要許可的,更加集中,由供需控制,與法定貨幣掛鉤。”CryptoCompare的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查爾斯•海特(Charles Hayter)表示。

海特所說的“供求關係”指的是,Facebook及其合作公司可以調整供應,使其與儲備的其他資產數量相匹配,從而在需求變化時有效地維持穩定的價格。

從某種角度上而言,Libra更像是“主權貨幣”(美元、人民幣等)的數字虛擬化的變形。

Libra的誕生最直接驅動於Facebook自身的運作要求。恆大經濟研究院院長任澤平就歸納道:“Libra是Facebook利用沉澱資料、為拓展業務結構、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而進行的嘗試的產物。”

區塊鏈可以解決Facebook面臨的發展問題,提升其在新經濟命脈中的話語權。憑藉Libra,Facebook能夠再次切入支付領域,分割市場,並能夠透過成為金融科技服務提供商,打造出“社交+支付”的生態閉環。

2 .Libra的“主權挑戰”

然而,Libra作為數字金融領域的新的嘗試,並非完美無缺,發行主體風險和國家監管挑戰是最大問題,也是Libra成全球性貨幣路上最無法忽略的障礙。

事實上,Libra 專案構建的以美元為支撐的數字貨幣將挑戰各國主權貨幣,更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強勢取代落後國家的主權貨幣,也的確引起了眾多主權國家的警惕。Libra在收到廣泛關注的過程中,也被許多人認為是未來超主權貨幣的潛在競爭者。

就在近期恆大經濟研究所所長任澤平就在其長文《Libra:數字貨幣的原理、影響、機遇及挑戰》中特別提到Libra或將衝擊全球的貨幣體系,自然演化成為一種超主權貨幣,而這也正是引起各方主權國家對Libra持謹慎態度的重要原因。

具體可歸納為以下幾點:其一是Libra或替代部分國家主權貨幣;二是各國外匯管制難度大增;三是各國貨幣政策實施難度加大;四是增加反洗錢和反恐的難度。事實上,其中起關鍵要素的正是各國對貨幣主權的擔憂。

如果Libra將完全或部分替代國家主權貨幣,這也勢必將影響到國家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第一,Libra將衝擊各國貨幣政策的實施。這不僅意味著主權國家對資本流動管制難度加大,同時由於部分商品可能用Libra進行定價,部分小國貨幣可能會被完全替代。

其二,Libra或將孕育新的“歐債危機”。作為一種全球性貨幣,Libra無疑能降低跨國之間的交易成本,促進跨國流通和資本市場的發展。但各國的財政能力也將被削弱,各國彷彿都在同一條船上,共擔全球性風險。任澤平總結道:一方面是政府無法徵收“鑄幣稅”,政府財政收入萎縮;其二則是政府無法實行財政赤字貨幣化,政府融資能力下滑;第三則是政府過度依賴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不統一或引發新的“歐債危機”。

3 .Libra與一籃子儲備1:1錨定成悖論

根據Libra白皮書中所言“採用一系列低波動性資產—如穩定且信譽良好的中央銀行提供的現金和政府債券進行抵押”可知,Libra的發行機制是建立在以現金和政府債券作抵押的基礎之上的。

根據清華大學計算機博士龍白滔《從貨幣金融體系的歷史、現狀和未來評價Libra》中對Libra的發行機制做出的如下解釋:“如果把Libra協會看做是穩定加密貨幣的央行,那麼Libra屬於全儲備銀行,其儲備物是法幣或政府債券,Libra亦向全社會開放了儲備金賬戶。這意味著:在Libra貨幣金融體系當中,Libra是唯一的“鑄幣”機構,其他機構都沒有了鑄幣權。傳統的金融服務,如支付/存貸等業務都面臨根本性的變化。因為使用者在Libra公鏈地址即可視為央行儲備金賬戶,使用者賬戶支付和清算即時在公鏈完成,支付服務商將不再有創造資金池的機會,也無法控制使用者的賬戶,無法創造金融槓桿。這迫使服務商更專注為使用者提供賬戶管理服務並發展其它型別的盈利業務。存貸機構(Libra銀行)將無法再創造貨幣,只能貸出已經存在的存款,存款可以是Libra銀行的股本、累積未分紅利潤和借入的其他資金。協會作為央行,將不再為Libra銀行提供存款保護計劃和救助計劃。Libra破產將導致儲戶自己的損失。”

而這就不得不提到法幣發行機制。法幣的發行機制是指貨幣發行主體(通常是央行)透過抵押一定的資產作為儲備物來發行貨幣。法幣主要基於國家信用發行貨幣,國債則是最主要的儲備物。由於具體時期對貨幣的需求是不穩定的,同時,還受到天災人禍、人口因素、國家政策等多重要素的綜合影響,儘管法幣價格常保持著相對穩定,但貨幣體系並不穩定。央行透過對市場的干預,試圖維持市場相對平緩執行,將通貨膨脹/緊縮、利率等控制在一定範疇內,但值得注意的是,法幣體系的運轉常常收到金融系統的不穩定影響;同時,過度透過干預市場來維持法幣價格穩定,反而不利於整個金融體系的運轉。

雖然Libra宣稱其儲備金是一籃子法定貨幣,以保持Libra幣值的相對穩定,但是在中國政法大學金融創新與網際網路金融法治研究中心副秘書長趙鷂看來,1:1的儲備發行方式對書Libra協會成為難解的悖論。

“對Libra也好,還是對其他的已經出現的或即將發行的所謂穩定代幣也好,只要它們背後的抵押品價值(或者儲備金)不低於代幣的價格,並且可透過代幣自由贖回,那麼市場有足夠動機將其“熔化’掉,Libra就只能成為持有者用於交換儲備貨幣(特別是美元)的換匯媒介,難以成為貨幣交換媒介進入市場流通。另一方面,這又會引起連鎖反應,至少會導致代幣發行量的“不足”,也即當代幣發行量小於一個閾值時(以市場佔有率的增函式),成員機構將不會接受Libra這樣的代幣充作內部結算資產。”趙鷂認為貨幣與支付在其歷史發展程序中,尚有許多問題沒有解開,對Libra 的發展持保留態度。

今天的Libra這與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美元相似,佈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美元與黃金掛鉤,同時掛鉤一籃子貨幣,實行可調節的固定匯率,幣值表現也相對穩定。但佈雷頓森林體系違反了各國穩定和發展本國貨幣的原則,該體系最終也以失敗告終。取而代之的是採用浮動匯率制度和實行黃金非貨幣化的牙買加體系。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