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盛證券宋嘉吉: 解析挖礦產業鏈之圖窮“幣”見|挖礦經濟學第二講

買賣虛擬貨幣

算力說

央行DC/EP擴大試點,數字貨幣站上時代風口,市場人氣集聚。歷久彌新的挖礦產業,隨著行業的成熟與發展,慢慢被更多主流市場財富人群所認知。

本系列挖礦經濟學課程第二講,我們邀請到國盛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通訊行業首席分析師宋嘉吉從比特幣及挖礦的技術原理、挖礦產業鏈生態構成、產業營收模式等角度,以傳統資本市場買方研究視角,分享對行業的一些理解和看法。

1

認識比特幣從瞭解區塊鏈技術開始

宋嘉吉的第二講從區塊鏈技術行業發展週期展開。2008年,比特幣“白皮書”《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資訊系統》論文發表,區塊鏈從理論邁向實踐。十年以後,中國工信部資訊化和軟體服務業司指導中國電子標準化研究院釋出《中國區塊鏈技術應用發展的白皮書》,對區塊鏈技術做標準化的規範。

宋嘉吉介紹,比特幣白皮書著重定義三點,第一在於分散式儲存,第二面向社羣需要共識機制,第三基於加密演算法。

比特幣的創新之處,基於銀行體系的支付軟體,雖然有助於金融方面的管控,但存在交易成本增加、小額交易受限、網際網路貿易受限、客戶個人資訊被過度索取等問題,而比特幣的支付清算不依賴金融機構等第三方信用中介,實現點對點的電子現金交易。

比特幣在技術原理方面同樣具備優勢,數字簽名(非對稱加密)、鏈上交易可追溯、數字資產激勵以及工作量證明(PoW),後者確保了記賬權分配的隨機和公平性。

2019年1024,中共中央政治局關於區塊鏈領域的集體學習,掀起國內對區塊鏈應用的關注熱潮。時至今日,諸如跨鏈、分片在內的區塊鏈技術迭代,更將數字貨幣推向全新維度。同時以DeFi為代表的應用興起並在市場聚集人氣。從另一角度看,無論在金融領域,還是新基建方向,區塊鏈的技術優勢和主攻方向日益明晰。

2

撥開技術迷霧,解讀挖礦生態

宋嘉吉以比特幣支付場景詳細舉例說明轉賬、挖礦工作原理。如下:A想給B付一塊錢,在傳統的銀行體系裡記賬是由銀行記賬完成。而在區塊鏈方案中, A向B轉一塊錢的過程向全網展示,潛在的第三方——全網的礦工,完成認證、記賬任務。

關於工作量證明機制,A給B轉賬,全網礦工競爭挖礦以決定誰來記賬。爭奪記賬權的過程即為挖礦。成功找到隨機數等同於解出方程,可以最快解出方程的礦工便成為此記賬者,將交易記錄打包上鍊,區塊生成一批獎勵給礦工。

簡言之,當A和B之間發生一次交易,礦工投入礦機和電費,爭奪記賬權以獲取系統獎勵,即挖礦,挖礦的“礦”就是比特幣。

3

礦機、礦場、礦池、雲算力構築產業生態圈

宋嘉吉表示,挖礦已擁有清晰的產業鏈,為完成比特幣的生態和服務,形成一套獨立的生態系統。

生態系統大致分成幾類,第一類是行業的參與者礦機廠商,第二類叫礦場,第三類叫礦池,一部分的礦池演化出雲算力平臺。

礦機廠商本身是晶片廠,透過生產設計礦機的晶片並組裝成機器裝置賣給礦工。賣礦機的過程理解為把計算能力讓渡給礦工,礦工向礦機廠商支付法幣現金,形成傳統意義的產品銷售行為。礦工拿到機器後,託管在水電、火電獲取相對廉價的礦場。

挖礦存在概率問題,目前單個礦機挖礦挖到幣的概率非常低,怎麼辦?聯合挖礦應運而生,將N臺算力集合,形成礦池,其本質是礦工讓渡礦池算力做統一挖礦。礦池挖到幣後,把加密貨幣又轉給了礦工,所以礦工與礦池之間,透過加密貨幣和算力交換完成一次簡單的迴圈。

挖礦的產業鏈大體在三者之間進行。隨著行業發展,雲算力平臺加入,幫助礦工回籠資金,滿足雲算力投資者的需求。

4

圖窮“幣”現,逆週期掘金

做任何一筆生意,都有收入和成本。那麼比特幣挖礦的收入和成本分別是什麼?

宋嘉吉介紹道,從收益概念看,比特幣挖礦收益=全網算力*礦工算力佔比*幣價-礦機功耗*電費。由於比特幣全網的挖礦難度(影響單位挖礦收益)和幣價對所有礦工來說都是一樣的,礦工的挖礦收益只與其礦機的算力有關,算力越大,挖礦收益越多。而影響挖礦成本的主要是礦機的功耗與電費。礦機的能耗比(W/T)是關鍵指標。同樣算力的礦機,挖礦收益相同,但能耗比小的礦機,電費支出更少,即挖礦收益理論上更高。

成本端分成固定投資和運營投入兩部分。投資者購買礦機相當於在某個時點建立對比特幣的看多期權,為什麼稱之為看多期權?因為購買礦機時看好幣價的,不看好便不會購買。投資人按一定的價格購買就相當於一次性投入,即固定資產投資。投資期間的電費、運維、折舊攤銷則構成運營成本。

挖礦用電主要為水電和火電,豐水期帶來相對便宜的水電,而水電大部分分佈在雲貴川,基於電價越低、收益越高的原則,催生出礦工遷移的候鳥現象。

中國三大比特幣礦機廠商領先全球,廠商盈利從何而來?礦機如何定價?

受制於幣價,礦機金融屬性長於電子產品屬性。從現金回報的角度來說,礦機以回本週期來定價,屬於資本品,不是消費品。礦機廠商的盈利也與幣價緊密相連。

挖礦是否賺錢,除了幣價與電價之外,地方政策扮演重要角色。挖礦本身擁有清晰的商業模式,屬於現金流業務,但依然存在不可控因素,風險與收益並存。

最後,宋嘉吉老師也談及,希望投資者能夠理性看待整個挖礦投資過程。未來大家也需要對包括央行數字貨幣(DC/EP)在內的支付手段做密切關注。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