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成就了比特幣千億市值?

買賣虛擬貨幣

注:本文經好友毛堯吉先生授權轉載。
作者簡介:毛堯吉,金融碩士、量化交易員、通證經濟分析師。

前言

BTC/" target="_blank"">比特幣作為目前為止市值最大的數字貨幣,造就了一個又一個創富神話。既然研究通證經濟,這是必須研究的專案,也是發展各個專案的基礎。所以,今天來仔細研究下,它的經濟模式是怎樣執行的。

1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比特幣的參與者有哪些? 採用POW共識演算法,有了挖礦這個概念。經過不斷的演變,很多個體礦工開始聚攏變成礦池。因此,比特幣參與者有了這樣幾個角色:

  1. 礦工
  2. 使用者
  3. 礦池
  4. 投資(投機)者

我相信剛開始中本聰設計的只有礦工和使用者這兩個角色,後面兩個是之後演變出來的,我們分析時也需要考慮在內。

相對4個角色,他們的token功能是怎樣的?

  1. 礦工:記賬憑證、支付使用
  2. 使用者:支付使用
  3. 礦池:記賬憑證,支付使用,資產
  4. 投資者:資產

2

之前一篇文章,我說到,如果要進行公平合理且有效的貨幣分配模式,我們就需要進行合理的零次、一次、二次、三次分配(分配方式是怎麼樣的,請看【開篇】這篇文章),看下比特幣的分配情況:


從這張圖分析可以看出,它的激勵模式在於對礦工的激勵,四次分配方式都是相對合理且公平的,但其中存在的51%攻擊這一問題,看似是博弈過程中很難發生的結果,但依然猶如達摩克利斯之劍一樣讓所有參與者依然心有餘悸。

3

接著,我們來看看比特幣經過分配過後,幣是怎麼相互流通的:


畫出流通圖後,發現礦池這邊會有奇點陷阱的困境,就是這個角色的token是隻進不出的。為什麼說只出不進會對整個系統造成隱形的問題呢?
如果一個貨幣,在小生態內作為計價貨幣,即雙方在合同中用來計算買賣價格和清償債務的貨幣單位,那表示雙方都認可這個貨幣是支付手段和儲值工具。但實際流透過程中,一方對於這個貨幣是隻出不進的,不接受這個幣或者是以低於市場價格很多接受這個幣。那麼會怎麼樣?大家不願意使用。

4

想象一下,如果我們政府流出的是人民幣,稅收收的是美金,你還願意用人民幣嗎?
所以,這個算是比特幣可能存在的一個小問題。但不影響比特幣目前在網路價值中形成價值迴路。
還有一個問題在於,因為是一個去中心化模式,比特幣缺乏二次分配的流通,也因此為了算力的提升,逐漸形成了利益聯盟,市場的零次分配完全又大型礦池所把控。

5

比特幣的原點價值
我們通常說,一個好專案的經濟模式需要有原點價值,就是僅有一個使用者時token也能為這個使用者提供價值。
比特幣的原點價值在哪:
中本聰用比特幣網路,從一個賬戶轉到另外一個賬戶,他向這筆轉賬提供轉賬手續費,自己進行打包挖礦,比特幣網路用挖礦獎勵對他進行反饋,為他提供了價值。

6

最後,我們考慮一下經濟增長的邏輯:

中本聰一開始將比特幣定義為:通用電子貨幣,希望能去中心化的進行點對點的流通,可是如果比特幣按照貨幣被大家使用,一個波動性太大,第二個就是總量封頂,導致了強制通縮。在一個通縮的市場中,大家寧願持有貨幣,而不願使用貨幣來購買商品。因此,隨著幣值得上升加上通縮的機制下,比特幣從一開始中本聰設計中的流通幣,逐漸變成一個權益幣。越來越多的人相信它作為第一個數字貨幣的權益價值,在每逢大跌的時候,總有資金進入購買,也讓它的幣值在下降時不會造成惡性迴圈。

7 總結:

比特幣的經濟模型設計是相對合理且能保持持續增長的,但我們僅僅模仿它在設計一個一樣模式的數字貨幣時,市場已經給予了結果,只有萊特幣相對能運營穩定價值持續增長。它在通縮的場景下,逐漸追求一種無限升值。但並不能激勵每一個使用者來使用它,挖礦越來越集中化的原因,普通使用者的激勵挖礦模式也相對不存在了。

最後,購買比特幣的使用者,越來越追求一種無限升值的目標,希望有朝一日能到黃金的市值水平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