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能否讓公益慈善迴歸真善美?

買賣虛擬貨幣


2015年,“南京重病患兒獲600萬捐款,遭網友聯名報案詐捐”的事件就曾引發過熱議。2016年一篇《羅一笑,你給我站住!》的文章刷爆朋友圈,而後又有人指出這是營銷炒作。此類事件層出不窮,“帶血營銷”一次又一次地挑戰大家的道德界限。

然而眾籌事件的貓膩卻不盡出在發起者身上,今年5月,“河南眼癌女童”事件被不少媒體人質疑詐捐,網上罵聲一片,得知真相後眾人又紛紛道歉。而後又爆出了志願者曾帶患者到北京治療卻沒有兌現入院承諾,甚至對家屬說出了“哭得越厲害捐得越多”的話來,也不知是真的慈善還是另有所圖。各方懷著不同心思的人加入,讓事情變得曲折起來。處處散發著陰謀的氣息,所有人都在互相猜疑和爭執,“治病”已經不是最受關注的點。

慈善公益本是一件善事,卻總有人藉機炒作,無論是平臺還是家屬還是媒體或志願者,為利或為名,患者和眾籌專案彷彿成為一個炒作的素材。最終哪怕真相水落石出,各方人士打打口水仗後又歸於沉寂,事件終究會風平浪靜,但總有人會受傷,那個人總是也只有患者。

慈善機構和受捐者以及志願者都存在信任的問題,然而捐款者不見得就完全清白。明星詐捐事件已不是一兩起,借“慈善”之名沽名釣譽的人屢見不鮮。給出承諾卻沒有行動,三言兩語、擠眉弄眼便可以獲得千萬人喜愛,可是相當輕鬆。常人尚且需要對著鏡子演練幾遍,對明星而言不過是家常便飯而已。

善良是一項美德,也是人們心中的軟肋,慈善可以讓人們的善心得以安放,但是當人們發現這可以獲利和獲名的時候,慈善有時候也變成了一個名利場。

正是在各方人士的“努力”下,慈善公益事業的公信力也在不斷地減弱。慈善公益事業款項的來處、存處、去向、去處似乎都存在著不可信的因素。

公信力的不足源於難測的人心,也因為資訊的不透明。如今雖然很多慈善機構都有在各自的官網上披露公益資訊和財務報表,但是缺少第三方監督,看起來總像是在自說自話。

人心是多變的,與其花費精力和時間來揣測彼此的真心,不如讓機器來評判。然而機器也有被人操控的可能,那麼就採用一個沒有統一意識、多方見證的機制,只要所有見證的結果都一致,那麼結果姑且是可信的,這就是區塊鏈。

區塊鏈如何應用於公益慈善?

區塊鏈是整合了分散式資料儲存、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一種新型應用模式,具有去中心化、開放性、不可篡改性、可追溯性、匿名性等特點。

藉助區塊鏈技術,讓捐贈資訊全部上鍊,從專案、稽覈、啟動捐贈到款項到位,全鏈記錄。在區塊鏈的去中心化、透明、不可篡改等特點下,虛假資訊將會得到抑制,存在貓膩的可以迅速追溯並予以懲罰。款項的來源、去向、用途也將一清二楚,如此一來,當可以減少無謂的猜忌和糾紛,同時也可以提高效率。

另外,可以運用於智慧合約系統,讓合約對整個公益慈善專案的流程進行自動操作和反饋,減少人工干預,以全自動模式確保專案平穩實施,如此也可以減少人力和提高效率。

在瞭解到這些特點後,與區塊鏈結合就成為了公益領域的一門課題,從2016年到現在已經相繼有十個左右的應用落地,主要用於捐贈、溯源、資訊共享等方面。

其一,捐贈。透過購買區塊鏈平臺發行的加密貨幣或者使用其他加密貨幣進行捐贈,這大概算是公益最早引入區塊鏈的記錄。透過區塊鏈捐贈不但可以去除對善款被挪用的隱患、去除對慈善機構的猜忌,還擴大了捐贈渠道,對慈善公益的發展是一大幫助。

2013年4月,海盜灣中文網、EZTV美劇片源網開始接受比特幣捐款;同月,中國四川省遭遇雅安地震,公募基金壹基金宣佈接受比特幣作為地震捐款。期間,壹基金獲得了超過233Btc、相當於20萬元人民幣的捐贈;去年由義大利拍賣平臺CharityStars建立的Aidchain為慈善機構提供了交易平臺,透過發行Aidcoin為慈善機構籌款,幫助了Alice for Children孤兒院、the Liberation Institute等非營利機構。

其二,溯源。由於區塊鏈所有交易都進行全網廣播,並且每一個節點都會受到並記錄於賬本上,這使得區塊鏈具有了可追溯的功能。而去向不明一直是公益慈善的痛點之一,不但引起了彼此的猜疑,還給了某些人可趁的機會。因此藉助區塊鏈為捐贈溯源就成為了公益慈善的一個重要手段。

螞蟻金服旗下的支付寶愛心捐贈平臺早在2016年12月全面引入了區塊鏈技術,並向公益機構開放,簽約機構經稽覈後可自行釋出公益專案,現在壹基金、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中華社會救助資金會等機構已經相繼在上面釋出公益專案。該平臺運用區塊鏈技術追蹤籌款,建立起第三方公示體系區塊鏈資金流公示,為公益機構進行資料統計、專案執行跟蹤提供便利。區塊鏈技術的公開性和透明性讓群眾監督成為了可能,如今,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檢視善款的流向。

另外,去年9月,京東公益也利用區塊鏈實現了對物資捐贈公益的追溯。

其三,資訊共享。區塊鏈是一個分散式儲存賬本,共享功能優越。透過區塊鏈把公益慈善專案資訊共享出來,與相關網路上有網際網路籌款許可權的組織聯合,同時與民政部門、醫院等精準扶貧資訊進行對接,即可讓整個救助過程線上化,降低線下運營的成本。

2017年4月17日,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與廣州市數鏈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簽署協議共同組建的“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數鏈科技區塊鏈實驗室”,主要就是為了探索並落地網際網路慈善公益專案的賬目、求助過程、執行過程的區塊鏈公開公示方法。

而另一方面,透過區塊鏈共享公益資訊,也可以起到提高效率何減少資源浪費的作用。以往尋人啟事需要個平臺註冊釋出資訊,浪費了很多時間。而事件結束後,某些平臺因未接到訊息而沒能及時撤掉尋人啟事資訊也造成了資源的浪費。若能共享公益資訊,則這些問題可迎刃而解。如去年10月,騰訊推出的“公益尋人鏈”,就把多個尋人平臺的資料連結,讓各大公益平臺實現了資訊共享。

可見,透過區塊鏈不但可以籌集善款,還可以對善款進行記錄並溯源,由此提高公益慈善的公信力。另外,透過區塊鏈共享公益資訊,亦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這對於公信力低下的公益慈善事業來說無疑是一個救贖的機會,然而事實上,區塊鏈+公益的應用也才10個左右,這對於我國80餘萬的個社會慈善機構來說,還是小巫見大巫,是何原因?

洗清公益事業,區塊鏈還差些火候

從當前的發展程度來說,區塊鏈+公益的應用還有幾道坎,重整公益事業確實不易。

首先,要真正提高資訊的可信度,以公有鏈的去中心化效果最佳。然而公有鏈有著效率不足的問題,對於急病就醫的人來說,時間就是生命,公有鏈的效率不見得能滿足需求。

目前多數應用還屬於私有鏈,私有鏈效率雖然高,卻也有著中心化的嫌疑,中心化則有資訊造假的可能性。未來,由權威機構和監管部門同時參與的聯盟鏈或許會是一個相對妥善的處理方法。

其次,技術仍存在漏洞。2016年6月17日,區塊鏈專案在以太坊做眾籌時,其中的智慧合約被一個不知名的駭客抓到了無限迴圈迭代的漏洞,導致專案最終損失5000萬美元。

再者,缺乏相應的法律保障。著不侷限於某一個國家,對於一門新技術,尤其是被眾多騙局席捲過後,世界各國對於區塊鏈的應用都抱著謹慎的態度。在沒有相應的法律保障下,智慧合約也將缺少法律追索權,合約雙方權益也就無法得到法律保障。

總的來說,區塊鏈技術還欠些火候,還需要找到相對公平可信的共識機制、提高區塊鏈的安全防護能力、頒佈相應法律條文對區塊鏈應用進行規範和保障,區塊鏈才能更好地為人們接受。

相對於以上幾個缺點來說,區塊鏈+公益確實有提升公信力的作用。至於大家所謂的上鍊前資訊真實性難判斷方面,筆者認為,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總比以往的中心化網際網路公益要可信得多。

未來,在逐漸完善的區塊鏈技術的加持下,或許公益慈善事業不再存在猜疑、糾紛,讓需要幫助的人得到幫助,讓善良的人不被欺騙,公益慈善真正能讓人感受到真善美,我這麼期待著。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