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 會是數字資產化的開端嗎?

買賣虛擬貨幣

來源/騰訊研究院

作者

徐思彥  騰訊研究院高階研究員

秦青  騰訊雲區塊鏈產品總監

張采薇  騰訊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在體育圈,用於收藏的紙質球星卡片賣出天價並不稀罕。曾開發過著名鏈遊“加密貓”(CryptoKitties)的公司Dapper Labs將這套玩法搬上Flow公鏈,打造出NBA Top Shot平臺。在這裡,每一張包含了球員高光時刻的球星卡被以NFT的形式出售,使用者可以選擇收藏或放在二級市場賣出。開放公測6個月後,該平臺成交額已接近5億美元,其交易量和“出圈”程度都已超越其前輩CryptoKitties。

勢不可擋的NFT也成功打入藝術品收藏市場。3月11日,藝術家Beeple的作品《每一天:頭5000天(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在佳士得拍賣行以6900萬美元的價格成交,Beeple也一躍成為在世藝術家中的“第三貴”。NFT藝術被傳統巨頭青睞和認可,被藏家視作“出圈”的重大里程碑。

NFT屢屢引發狂歡,是泡沫還是區塊鏈新趨勢?如何理解重金購買數字藏品的行為,其背後的邏輯究竟如何理解?

(圖:Beeple,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

網際網路上隨處可得的一幅畫、一首歌、一張卡牌,何以“上鍊”後就能賣出驚人的高價?

首先,每一個NFT都是稀缺而不可替代的,且購買者的所有權和創作者的版權也因區塊鏈而得到了真實的保證——這符合傳統的供求規律。

其次,新冠疫情減弱了人們在物理世界中的聯絡。人們在虛擬空間中的留存和互動時間更多,對虛擬商品和服務的價值也更加開放和認可,這可能是推動NFT在近兩年熱度攀升的一個外在因素。[1] 隨著隔離的時間越來越長,藝術這塊人類精神和情感的自留地,也不可避免地邁向數字化。

去年以來加密貨幣市場的火爆,催生出大量區塊鏈信仰者,各類數字資產的關注度也隨之上升。NFT因其與物理世界聯絡緊密的特性,易於普通人接觸和理解。再加上眾多藝術家、明星的加入和佳士得等傳統機構的官方認可,使得NFT走入了更多人的視野。

NFT全稱為Non-Fungible Token,意為非同質化代幣。不同於以比特幣等同質化代幣(Fungible Token)可以拆分且不具有唯一性,區塊鏈上的每一個NFT都有自己的獨特標識,是獨一無二、不可拆分的。NFT的誕生解決了傳統網際網路時代“複製黏貼”無法保護智慧財產權的問題。

如今的NFT交易平臺已經對使用者十分友好。在一些開放平臺如OpenSea,人人都可透過簡單操作上傳圖片、影片作品並製作成NFT,支付一定的“油費”(Gas fee,用以維護公鏈)後即可掛單銷售,並可選擇以固定價格、拍賣或打包的方式賣出。對於買家,則只需準備好加密貨幣(通常是以太坊)和錢包(如MetaMask)便可去一級和二級交易市場上購買NFT。一經付款,買者對這件NFT作品的所有權就被永久、去中心化地記錄在區塊鏈上。

NFT的雛形可追溯到2012年誕生的“彩色幣”(Colored Coins)。彩色幣建立在比特幣的資料塊上,可代表小面額的比特幣,並可以用來交易多種資產,如股票、債券和其他實物資產。

2016年開始,Rare Pepes專案透過區塊鏈協議CounterParty,把人們喜聞樂見的青蛙表情包製成某種代幣。人們可以在特定規則下收集、交換自己表情包,並兌換成比特幣。

NFT真正受到大眾關注始於2017年的CryptoKitties。在這款基於以太坊公鏈的虛擬寵物養成遊戲上,使用者開通以太幣錢包後可以購買、培育和出售虛擬寵物貓。一隻虛擬貓賣到10萬美元以上的新聞屢見不鮮。

NFT的快速走紅,成為藝術收藏品、遊戲等行業價值承載的新形態。NFT平臺和產品也迎來了大爆發,並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整個NFT的生態可分為底層公鏈、交易平臺和具體專案及其生產者。總市值有望在2021年攀升至7.1億美元。

NFT的基礎設施為各種公鏈,如以太坊(ETH)、Flow和WAX等。ETH仍是目前最主流的公鏈,擁有較成熟和強大的生態。Flow公鏈則是CryptoKitties母公司DapperLab在ETH擁堵之際推出的新公鏈,同時搭載了當下最熱門的NBA Top Shot。NFT的主要流通平臺則有通用發行和交易平臺Opensea、Rarible,藝術品交易平臺Nifty Gateway、makersplace、Async Art等。

目前關注度高的NFT專案主要分為藝術品、遊戲、元宇宙、體育、保險和域名等賽道,代表專案如下表:

因兼具藝術和技術的雙重特性,NFT產業的上游無疑是各類內容生產者,首先是搶得先機的鏈遊開發公司Dapper Labs和MixMarvel等。而隨著NFT對藝術行業的重塑,人們也看到了傳統藝術品收藏和交易公司,以及電影、娛樂、媒體公司進入NFT的產業鏈的潛力。

NFT為何會在短時間內獲得如此高的市場熱度,需從理解NFT的特性入手。

NFT的首要特點是稀缺性。每件作品一經NFT化,便擁有了獨一無二的身份,其所有權只能被一位藏家“獨享”。第二則是NFT的確權性。對於創作者,NFT對版權的絕對保護杜絕了盜版的可能;對於收藏者,其所有權也被記錄在區塊鏈上,得到保護且真實可驗,保障了其作為收藏品的屬性。

另外,正如其他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資產和數字貨幣,NFT也是加密和不可篡改的。其後設資料中的版本號、Mint編號、創作者、創作和上鍊時間、收藏者等資訊,都會永久封存。因此,NFT的擁有者與實體藝術品的收藏者並無二致,而前者永遠不用擔心自己買到贗品,或藏品遭到損壞和失竊。

基於上述特性,NFT在某些領域可能擁有獨特優勢和廣闊前景。最直接的便是為藝術創作帶來紅利——NFT確定數字作品的所有權後,或可取代中心化的版權證明機構、內容分發部門。這樣,藝術家可以不經由經紀公司、拍賣行等第三方機構而直接出售作品獲利,並可以從每一筆後續的二手交易中抽成——即使作品已經不屬於他,且杜絕盜版的後患。

我們不妨暢想NFT的更多用途。首先,因為存在獨特性和防篡改性,NFT可以記錄個人資訊,從而代替實體票證來證明身份。例如可以將門票製成NFT,每張虛擬門票記錄著個人的獨特身份資訊和座位號等。

Yinsure.finance為我們提供了新思路。像較早的去中心化保險一樣,yinsure保障其投保人在某個智慧合約上因程式碼漏洞和駭客入侵導致的財產損失。不同的是,yinsure將每一個保單以ERC721協議製成NFT,每一張保單都可轉賣,由此形成了一個二級市場——這可以理解為一種CDS(信用違約互換)的雛形。參考CDS在金融市場的規模,可以想象加密市場的CDS產品也有廣闊前景。因此,NFT的應用可能促使加密市場誕生更多、更高階的金融衍生品。

更重要的是,NFT將加速數字資產化的趨勢。相較於傳統資產,區塊鏈數字資產具有諸多新優勢,包括透明與可信性、加密安全性、可程式設計性、降低交易的成本和時間、簡化權利管理、允許部分所有權等,被視為數字經濟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

數字資產化,則是透過鏈上通證化,使原生於網際網路的數字物品得到確權和保護。以往,諸如遊戲裝備、虛擬禮品等數字物品儲存於遊戲服務商的伺服器中,玩家並不實際擁有它們,還面臨著損毀、被盜、黑市交易等問題。而藉助區塊鏈,開發者可以創造稀有的虛擬物品,並確保其稀缺性,使用者也可以安全、可信地儲存和交易自己的物品。[3]

從目前來講,NFT本身面臨了幾個層面的挑戰:

從現狀來看,NFT雖然已經成為區塊鏈從geek圈破圈到粉絲圈、文藝圈、消費圈的向徵,但真正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標誌性事件beeples的6900萬美金透出的訊號並不健康。目前NFT收藏品的價格正經歷著巨大波動,且大量投機者的湧入也使藏品的價格偏離真實價值,甚至有存在對敲交易大幅抬升價格的可能。對於當前的NFT藏品如何鑑賞、如何定價,還缺乏一個統一的價值評估標準,這需要市場花很長時間去進行價格發現。

可以肯定的是,現階段的NFT熱潮仍存在很大的“泡沫”。畢竟NFT從誕生之初,就引來大量為“暴富”而來的投機者,而非真心欣賞作品、有收藏目的的藏家。今天再看那些為一張張簡單的表情包付出幾千美金的人,我們很難分辨他們是真的在乎表情包的所有權,還是急於參與這場投機遊戲。

就藝術品市場而言,數百年來“中間商”的存在不僅是為了“賺差價”,更為藝術品的挑選、鑑賞、定價提供了一套有公信力的標準。當藝術鑑賞的傳統被盲目而頻繁的交易打破,藝術本身或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更多的問題可能在於政策法規層面。對於包括NFT在內的各種數字資產在我國現行法律中屬於何種財產權利,目前尚無定論。NFT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仍存漏洞。NFT無法確保數字作品的獨創性——既無法擔保作品是否完全原創,也不能控制誰是第一個將作品製成NFT的人。例如瑞典插畫師Simon Stålenhag自己未發行NFT作品,也沒有給任何人授權,卻發現他的一件作品變成了NFT被別人出售。[4]同時,現有技術亦不能完全阻止原作者將NFT作品拿到另一個公鏈上進行二次銷售,因此我們認為,轉讓NFT還不意味著轉讓NFT所指向的數字物件的智慧財產權。NFT具備管理可能性、轉移可能性和客觀價值,且持有人對NFT擁有排他性支配權,因此區塊鏈數字資產符合物權特徵,應納入物權保護體系。[5] 應儘快審視既有財產權理論,保障數字資產的物權地位。

如果NFT的範疇比FT要更大,其實值得有一些更長遠和健康的角度去思考一些深度的問題:

第一,基於NFT技術鑄造出的作品,在nft的場景下,是否真的能挖掘出完全不同的玩法。俗稱:killer app的場景還在期待中。

  1. 可以期待的場景如跨遊戲的超級ip的出現:比如國外的《星球大戰》中的機器人可能在多部電影和遊戲中都出現,未來的影片或遊戲發行中,要件元素的nft能跨越主體的傳播,聯動更多的人群。

  2. 近一步拉動消費市場和數字市場的聯動:比如線上下花400塊購買的李寧球鞋,是否可以在未來花400塊買同樣的球鞋+100塊數字世界的NFT李寧球鞋,能穿在QQ秀或者遊戲人物身上。

第二,NFT的諸多應用場景仍需經歷時間的考驗。不難想到,日後會有更多NFT應用場景出現。如果拋開炒作看玩法,對nft多一些溫和關注,不難發現在未來的零售、消費、文創市場都帶來了基礎設施級別的升級。

騰訊21年春節時的小程式“敦煌祈福”,將莫高窟中的沉寂千年的畫,結合AI與數字化技術,最後基於“至信鏈”,鑄造成一張獨一無二屬於自己的祈福卡。在疫情的大背景下,除了應景之外,透過數字化方式傳遞溫暖的祝願,承載這種精神性的手段從實物化為數字的時候,傳達的內容可以更多,但也更應該獨特且唯一。

這種不涉及炒作,也是合規的方式是我們更希望看到的NFT呈現方式。

NFT的真正發展,需要健康合規與產業的正視,也需要積極擁抱監管的態度與監管層更寬大胸懷的共建。

稍微暢想與假設一下:如果在合規有資質的區塊鏈上,以及符合監管要求的合規的支付手段,搭建不以炒作為目的真正服務於場景需求的數字商品的交易,同時基於智慧合約完成納稅申報。

這種有序的推動,才會真正構建出NFT的健康市場,這也能讓大家以更寬慰的心態去面對這個全新的新生事物,隨著數字世界的蓬勃發展,更多的標的物將以數字原生形式出現。儘管目前泡沫仍在,但拉長時間來看,NFT有望隨著數字時代的發展變得更吸引力。不妨讓子彈飛一會兒,以更成熟的心態去看待。

無論如何,透過這次熱潮,我們看到了區塊鏈的潛力超越了比特幣等單一的數字貨幣,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區塊鏈技術已經驗證了其在數字資產發行、登記、儲存和交易領域的能力。未來,在資產形式、數字資產化、資產通證化方面帶來的變革令人期待。或許用不了多久,人們就會對數字化所有權習以為常,對持有數字資產不再感到難以理解,並自然而然地認可其價值——就像今天我們接受比特幣一樣。

註釋:

[1]區塊鏈,NFT簡史:加密的藝術世界,

https://mp.weixin.qq.com/s/IEnWmm0qKEWhd9C5TCxe5A

[2]L'Atelier BNP Paribas and Nonfungible.com, Non-Fungible Tokens Yearly Report 2020, 

http://nonfungible.com/blog/nft-yearly-report-2020

[3]騰訊研究院,騰訊司曉:區塊鏈如何在數字世界中重塑所有權,

https://mp.weixin.qq.com/s/r0MhVhp6aiVu-5OMRtOZCA

[4]https://twitter.com/simonstalenhag/status/1369661661146193925

[5]同[3]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