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先生:舊世界是資產的數字化 新世界是數字的資產化

買賣虛擬貨幣

文丨互鏈脈搏編輯部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我們目前所處的是哪一區塊鏈時代?區塊鏈未來世界的發展模式是怎樣的?區塊鏈浪潮又將起於何處?這些區塊鏈根本問題一直是專家和學者關注的焦點。

上週,互鏈脈搏參與了一場DAO CLUB舉行的線下閉門會議,並在會議過程中尋到了答案。區塊鏈新生力量、互鏈脈搏特邀作者牛頓先生出席會議,並分享了他在區塊鏈領域的認識與實踐。互鏈脈搏現將這一分享進行整理彙總。

牛頓先生:師從“改革四君子”之一的黃江南先生,深入多個專案的通證設計,參與區塊鏈經濟學的構建,曾撰寫多篇優質文章:《黃金是最大的空氣幣》、《貨幣已死,Token永生》、《逃脫奴役之路:自協——自由人的自由協作》等。

牛頓先生此前撰寫的《第一張通往數字新大陸的航海圖》一文,曾提到,人們都喊“區塊鏈是開啟新世界的蟲洞”,“區塊鏈世界是平行世界”,可是什麼屬於舊世界,什麼屬於新世界,新世界到底長什麼樣子,有哪些關鍵特徵,也從沒人勾勒過。

線下會議分享的過程中,牛頓先生詳細的解讀了這一“通往數字世界新大陸的航海圖”,也就是對於通證經濟的思考模型。並從底層角度對舊世界與新世界進行了拆分:

針對這一模型,首先需要明白,大多數做應用的專案通證其實針對的是資產,而不是貨幣。我們必須清楚地認知到,未來基本沒有幾個專案的通證可以成為貨幣。正如此前美團 CEO 王興曾在他的飯否部落格表示,“這個世界不應該如現在這樣有兩百多個獨立國家,因為根本不可能找出兩百個能勝任貨幣發行的團隊。”區塊鏈領域魚龍混雜,各種各樣的團隊都要發行貨幣,但這實際上是不可行的。普通的專案涉足這一領域,最終往往會因為經濟模型設計不合理,淪為割韭菜的專案。

(圖片來源:牛頓先生)

再從資產的邏輯進行拆分,首先是要觀察資產的構成是什麼,可以分為由原子構成和由位元構成。其中區別原子和位元最好的方式是看這個資產滿足需求時,使用的是原子本身,還是原子所承載的資訊。使用原子本身則是原子資產,使用原子所承載的資訊,多是複合資產,而將這資訊摘出來放到位元世界,則是位元資產。

進行這一拆分,是因為區塊鏈所真正解決的是一個確定性的問題。在位元世界,許多事物是不確定的,文字、數字等複製也就複製了,不具有價值。但在原子世界,杯子等物品的複製是有成本的。基於這兩個底層構成的不同,便可以觀察到許多規律的不同。

我們研究通證,可以用一句話來描述通證,就是“通證證萬物”。資產模型的底下是原子和位元,而上面最重要的是產權,“證萬物”的概念指的就是通證可以代表所有的產權關係。延伸一步講,我與某人就某物進行交易,而交易的時候進行交易的實際上不是該物件,而是該物件的產權。

這種產權關係是意識世界的產物,而原子很難還原意識世界的東西,終究要受到物理性質的諸多限制,位元世界則很好的規避了這一點,且區塊鏈所具有的確定性,通證所具有的流動性,使產權關係未來一定要用通證的形式來表達。

我們目前面對的很大的問題就是,原子的事物與產權的一一對應問題,例如房子是不是這個房子、你媽是不是你媽。

能夠證明某物是某物,是第一個問題,現在揚言做這個方向的公鏈都還沒實現這個功能。據我瞭解,目前華人數學家丘成桐做到了。他分析事物數學層面的分子形狀,來確定“它是它”的問題,並製作了一個可以進行檢測的儀器,不過目前量產的成本比較高。

可是,透過儀器的檢測,可以確定唐伯虎的畫是大家所認為的唐伯虎的畫,但事實上是不是真的唐伯虎當年的畫的那幅,仍無法確認。

即便解決上述問題,還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確定歸屬權後,能否支配的問題。自己的車被偷開走後,依然需要警察來維權,這是原子世界的現狀,即目前支配問題依賴的是中心化的機構來實現。

(圖片來源:牛頓先生)

基於上述理解前提,我們來看數字資產,數字資產是指資產的數字化和數字的資產化。我所總結的舊世界與新世界對應的便是以上兩方面,舊世界是資產的數字化,新世界是數字的資產化。

舊世界(資產的數字化)對應的更多的是原子資產和複合資產(原子資產與位元資產相結合的資產),直接做了token 的對映,像穩定幣、STO;舊世界的專案要做的就是基於分配機制的金融創新。

新世界(數字的資產化)是基於治理機制變革帶來的,協作機制以及分配機制的變革。這將帶來流通方式等全方面的顛覆,影響將是極大的。

正如音樂的過渡方式,從人聲傳唱、唱片時代、mp3,到電子音樂,經歷了較長的階段,每一次流通方式改變就會有新的計價方式出現。到了區塊鏈時代,當流通方式、治理方式改變後,計價方式也會有一次新的顛覆,而估值模型和流通模型的變革,也正是我們稱之為新世界的原因。

但要說明一下,舊世界並不是可恥的,新世界也並非更耀眼。目前,我們發展到新世界還需要較長的時間,舊世界仍是我們當下資產的主流。所以,當創業者選擇時,最重要的是充分理解自己適合做什麼,自己在哪個世界有更多的資源和能力。

分享過後,與會嘉賓與牛頓先生就區塊鏈的相關問題展開了討論。

關於區塊鏈下一波浪潮到底從哪裡起的問題,牛頓先生表示:

我們研究過底層的邏輯後,發現區塊鏈的下一波浪潮不在於產業。原子世界離不開中心化的機構,需要中心化的機構來推動,這就關係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問題。自上而下指的是像美國和中國這樣的國家來推進,但大風起於青萍之末,自上而下發生的可能性較小,按目前的發展邏輯來看,應該是由自下而上的的地區政府來推動。

在舊世界裡地區政府的政策是針對於當地的,產生的效果也是隻針對於當地的。而針對區塊鏈的政策則不同,受區塊鏈特性的影響,它一誕生便是全球化的。每一個政策丟擲來後都像漩渦一樣,會將全世界的資源吸過來。但一個地區必然做不到全部的吸引,便會出現許許多多的漩渦,這些漩渦就像《流浪地球》裡的那一根根光柱一樣,支撐起我們的新世界。在那之後,才是產業區塊鏈的浪潮,屆時新世界才能形成。

關於Facebook、摩根大通相繼發幣的事件,牛頓先生表示:

首先,我很看好Facebook、摩根大通等大機構從事區塊鏈,它們帶來的推動力比原生區塊鏈圈的企業、團隊所形成的影響力更強。Facebook,摩根大通或許無法革自己的命,但它們可以起到重要的橋樑作用,成為舊世界與新世界的橋樑。

關於比特幣的未來,牛頓先生表示:

中期看好,認為比特幣會成為數字資產時代到來時價值的錨。但長線不看好,認為比特幣會成為一種紀念幣,一種收藏品,無法成為最終的本位幣,這是受位元的經濟模型所限制。

關於本位幣的猜想問題,牛頓先生指出:

本位幣很重要的特性是作為價值尺度,則需要保持價值的普遍穩定性,所以可以採取多個層級的token設計。最底下的一層就是跟資產直接關聯的token,第二層是根據第一層的token綜合而來,第三層是根據第二層而來,以此類推,最終會形成一個最穩定的本位幣。以餐飲行業為例,最底層是一個個餐飲門店的資產token,一個商業街綜合該街的所有門店token再形成二級token,一個城市再綜合該市內所有商業街token形成三級token等等。

關於本位幣猜想,牛頓先生曾經在互鏈脈搏發表過一篇文章,《 比特幣只是紀念幣 誰能成為全球的本位幣?》中有詳細的描述。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