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上市首日破發,Fcoin熊市裡崛起,通證接班股份制?

買賣虛擬貨幣

「小米和美團IPO三個月內的股價走向,將深刻影響中國創投行業的投資價值取向。如果股價好,則大家繼續做爆炸成長夢想;不好,則風險投資的一個泡沫時代結束。」

在小米上市前,資深投資人王功權就給大家提了醒。

7月9日,小米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上市即遭破發,收盤價16.8港元,較發行價17港元下跌1.18%。

雖然小米的發行區間價已經定在17港元的下限,最終還是難逃「破發」的窘境。

雷軍表示,小米在過去八年中經歷過了各種跌宕起伏,IPO能從低一點開始,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但事實上,小米估值一路縮水,從最早傳聞中的2000億美元,下滑各大投行估計的1000億、700億、600億…… 一路跌至如今的550億美元左右。

小米赴港上市的背後是一波網際網路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的浪潮。

去年,眾安、閱文、雷蛇,易鑫和平安好醫生先後在在港交所掛牌。今年,優信二手車在美股流血上市,之後的拼多多前景也不容樂觀,而在香港,小米之後還有10餘家網際網路領域的新經濟公司要前赴後繼的赴港上市。

這些前幾年還在「風口上」的網際網路公司們,都已經感到了歷史融資估值的壓力。在機構投資者的退出下,匆匆進入二級市場「保命」。

作為中國近十年最成功的網際網路公司之一,小米在估值大幅下調之後,仍然沒有避免破發的命運。

這可能成為告別一個時代的標誌性事件。

顯然,投資者對於在一級市場被追捧的「網際網路」公司已經不再買賬了。那麼,支援「網際網路造富神話」的網際網路創投模式,是不是已經看到了終局?

1

網際網路創投的“接盤遊戲”

小米上市前進行了六輪融資,方式為發行優先股,優先股的代價是放棄投票權。

在優先股轉為普通股之前,小米每個財年末根據股票估值計算出的負債:2014年末899億、2015年末1059億、2016年末1158億、2017年末1614.5億。按照國際會計準則對優先股的處理方式,小米2017年虧損額達438.9億元,淨資產為負1272億。

小米在處於虧損的狀態下,拿到一輪又一輪的融資。

覆盤小米整個資本運作方式,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它在業績並沒有突破的情況下,估值卻始終在往上走。

固然,雷軍的個人魅力和小米的「模式創新」,對於支撐估值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真正的殺手鐧是小米傳言已久的IPO。只要上市,股民自然會來為投資人接盤,投資人自然可以割股民韭菜。這幾乎是所有早期投資人的共識。

這並不只是個例。樂視以影片內容起家,與BAT「並肩燒錢」買版權內容,據不完全統計,包括樂視網在內的樂視體系近幾年融資額(直接融資+間接融資)高達728.59億元。

這是典型的網際網路+創投模式。產業鏈中,天使投資人、VC/PE、各第三方機構,各司其位。而今天小米的破發,如果真如王功權所言,是一個標誌性事件的話,那麼,這種網際網路創投模式,是不是開始自由落體了?

其實,網際網路模式的創投本質,在於它只是股份制的一種形式。

什麼是股份制呢?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股份制出現於大航海時代,當時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英國人都要坐船出去冒險,可是單個人沒有那麼多錢,只好大家一塊湊一湊,成立股份公司,每次出海探險回來,按照股份來分配利潤。

股份制有了流通以後,流動性的股份制就形成了網際網路資本運作的接盤遊戲。在網際網路模式下,每一輪融資相當於割韭菜。每輪融資都有一個高估值要求,繼而產生巨大的財務壓力,最終形成近似對賭的局面,不斷找更高估值的投資者繼續投資,一輪接一輪。最終,IPO是整個遊戲的最後一環。所有的股民都要透過IPO為此前的虧損買單。

現代社會發生了很大變化,這種大航海時代的股份制方式難免受到衝擊。那麼未來這種股份制是不是也會發生變革呢?

2

通證經濟來接班?

火幣區塊鏈應用研究院院長袁煜明在接受31區專訪時,闡述了這樣一個觀點:「有生之年,區塊鏈‘商業模式’將讓股份制消失」。

這種區塊鏈的「商業模式」,正在逐漸浮出水面。它就是「通證經濟」。

通證經濟是什麼?通證翻譯自英語Token,是社群內價值的流轉模式,例如產生於以太坊協議ERC-721的加密貓,在社群內透過區塊鏈地址進行流轉,具有唯一性,不可篡改性。加密貓本身就是一種通證。通證經濟則是基於通證設計出來的一系列社群獎勵、懲罰機制。

僅僅一個月,「不追求利潤」的交易所FCoin,憑藉其對通證經濟的部分踐行,迅速崛起。

從6月份開始挖礦交易,再到7月份投票上幣,與Fcoin一起經歷這波瀾壯闊一個月的張建,在一次採訪時表示「我的智囊團,就是所有的社羣使用者」。

對網際網路思維而言,使用者就是按照人頭計價的單位,是網際網路公司流量變現方式。

使用者到底應該是智囊團,還應該是流量變現的方式,問題背後是更深層次的問題。是什麼呢?

“社羣組織不同於傳統的商業組織,傳統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關係是對立的。但社羣中,所有使用者的利益,其實是一致的。”

開啟該謎題的「金鑰匙」,藏在這句話中。

如果說從「流量變現的方式」到「智囊團」只是稱呼上的變化,那麼從「股份制」到「通證」則是商業模式上的革新。也許會成為股份制經濟的接班者,變成下一場生產關係變革的主角。

3

通證經濟模型

通證經濟是什麼時候誕生的?

比特幣被髮明之後,通證經濟也隨之誕生。在比特幣社羣,比特幣是唯一通證,它激勵礦工在沒有中心化公司的監督之下自願挖礦,在獲取收益的同時維護賬本安全可靠地執行下去。礦工團體就是比特幣社羣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那麼通證經濟有沒有一個可衡量的模型呢?國內通證學派給出過四次分配一螺旋的理論來解釋通證模型。

這四次分配分別是:

0次分配:挖礦、挖礦出來以後分配給誰;

1次分配:經濟系統應用場景買賣,使用,如何分配;

2次分配:經濟系統中的治理者,基金會對分配進行調節,對外生態建設狀況;

3次分配:持有者之間出於點贊、打賞、慈善、捐贈進行流通。

這四次分配,最終迴歸到一螺旋,即生態內價值流轉螺旋上升方式。

Fcoin代幣價值流轉模型

從該模型可以看出,比特幣應該被歸類為最初級的通證經濟模型,即便這樣,比特幣也能完成內在價值的流轉與升級,並維持生態平衡。

可見通證經濟的威力。

4

通證經濟的「威力」

回顧 Fcoin 商業模式,其通證痕跡十分明顯。市場投資者交易過程就是FT的挖礦過程,交易者同時也是投資者,分紅者。基金會又是經濟系統的調控者。

從交易挖礦到投資者獲利,到持有FT分紅,再到基金會對經濟系統的調控,FT實際上已經完成四次分配的前三次,至於打賞、慈善等等,屬於社群自發行為。與比特幣簡單的通證經濟模型相比,FT顯然屬於高階通證。

Fcoin的最終目的是「分享利潤,幣值最大化」,在幣值最大化的過程中與社群一起「發財」。

客戶從所謂的「流量變現方式」到「智囊團」的過程,實際上是「分享利潤,幣值最大化」的刺激作用。

幣安代幣價值流轉模型

同樣是數字貨幣交易所,模式不同,結果也大不相同。

以曾經的全球數字貨幣交易所頭把交椅幣安為例,從Fcoin上線交易挖礦模式之後,交易量一路下滑到正常水平的43%。

幣安平臺通證(BNB)的發行透過初期一次性ICO募資完成,而後的專案方質押BNB的模式雖然在當時有一定優勢,這從一開始就不符合通證經濟模型。

BNB幣從個人使用者流轉到市場投資者的過程,更多是投機行為,投資者從根本上缺乏持有BNB的內在動力。

幣安的股份制模式,也從根本上決定了它必須保證股東「利潤最大化」的宿命。

「利潤最大化」與「分享利潤最大化」,兩個字差別,卻是經濟模型底層設計上巨大差異。

前者在面對後者的釜底抽薪時,其生命力又能維持多久呢?

同時,在資本市場,一面是股市大盤的跌跌不休,另一面卻是Fcoin創業版某通證四天上漲兩百倍。

如果不瞭解這兩者的本質區別,任何人都會對這種現象置若罔聞。多數人也許只會留下一句「當前經濟不景氣」或者「騙子」走人。

但這種現象本質上卻是通證經濟與傳統商業模式區別造成的。

Fcoin、幣安,作為數字貨幣領域的交易所,當制度模式不同時尚且如此。那對於傳統領域的交易所呢?

以納斯達克為例,該股票交易所由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公司管理,迄今為止,5400家公司證券在這家交易所掛牌。流通通證體量6.7萬億美金(2017年8月資料),與數字貨幣市場區區2千億美金相比,不可謂不大。

股份制的管理模式,在未來市場角逐中會有怎樣的未來呢?

未來不可知,但是數字貨幣領域的爆發式增長已經成為慣例。從幣安的6個月崛起,成為全球第一的交易所,再到Fcoin模式一個月崛起,其中的不確定性不可謂不大,這意味著事物越是會以跳躍方式發展。

某位資深區塊鏈領域投資者這樣表示:「不再需要納斯達克上市,直接在交易所上市,讓Token進行流通」。

當這種方式果真變成現實,納斯達克又該被置於怎樣的位置呢?

----------------------------------

小米雖然破發,但仍然創造了9個億萬富翁和5500個千萬富翁。

這5509個人,有的是小米的創造者和早期員工、有的是早期投資人、有的是後來引入的高階人才。

但是,作為一家因「粉絲經濟」而崛起,同時也以擁有千萬「米粉」為核心競爭力的公司,真正的「米粉」,雖然守在手機前看敲鐘直播,但是並沒有得到和高管、投資人們共同分享資本市場回報的機會。

除了他們手中的手機,和幾句打雞血的口號,小米這個公司,和他們似乎並不存在任何關係。

這樣的「粉絲經濟」,多少有點牽強。

如果擁有千萬「米粉」的小米,未來擁抱「通證經濟」,又將怎麼樣呢?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