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辛德勒”名單

買賣虛擬貨幣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講述了一個原本貪財、好色的“投機商人”辛德勒,在目睹了慘絕人寰的猶太人大屠殺後,透過賄賂納粹官員,僱傭1100多名猶太人在他的工廠工作,使他們免於戰爭屠殺的故事。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時勢造英雄。

這要是和平年代,辛德勒可能僅是個唯利是圖的奸詐商人,僱傭最便宜的勞工,攫取更大的利潤,個人私生活還不檢點,想必也會被人嗤之以鼻。

然而戰爭年代,在猶太民族危難之際,辛德勒的人性善良被啟用,傾盡一切家財去挽救那些無辜的生命,最終還因未能救出更多的人而淚流滿面。

辛德勒的義舉會永遠被猶太人銘記在心,有人敲下金牙打製了金戒指送給辛德勒,上面寫著“拯救一個人,就是拯救一個世界”。

無獨有偶,電影《我不是藥神》中,同樣視錢財如命的“代購”販子程勇,在白血病患者對生命的渴望中,人性的光輝散發,成了千金散盡的救世英雄。

他們原本都是唯利是圖的市井商人,但最終都綻放了人性的光芒,贏得了世界排山倒海的尊重。

德國人辛德勒走上了法西斯的審判席,代購販子程勇也沒能逃脫法律的制裁,但他們都超脫了“法律”的邊界,成為被世人尊重的“好”人。

在區塊鏈技術爆發的前夜,一批早期下海吃螃蟹的人也藉助 1CO 模式快速賺取了大量的財富,逆襲實現了財富自由。

他們中的一部分人被冠以“割韭菜”之名,儘管難以受到“法律”的制裁,但卻被永恆摁上了道德制裁的“斷頭臺”,成為永無翻身之日的“奸”人。

01 幣圈“邊控”名單

最近,網上流傳一份“幣圈邊控名單”,包括幣安一姐何一,波場孫宇晨,節點資本杜均,鏈上科技鍾庚發,虎符王瑞錫等等,幾乎囊括了業界所有知名的大咖。

名單的上的人幾乎涉及數字資產生態的各個環節,包括:交易所、錢包、投資人、公鏈、技術外包服務商、媒體等。

彷彿到了幣圈秋後算賬的時刻,許多幣圈人開始人心惶惶。

如果以是否發幣為名審判,很多專案都把發幣主體遷移到了海外,無從指控;如果以是否“割韭菜”為名審判,“割韭菜”本身就是一種金融市場行為,更無法取證;如果以是否“暴富”為名,這顯然有點零和博弈的韻味,沒人能證明韭菜們的血虧就是被他們收割了。

這倒是丟擲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這份名單上幣圈人士的“成功”,是源自區塊鏈技術時代的紅利,還是揮著大鐮刀啃食人血的饅頭?

這個問題本應由“法律”界定,但數字資產市場監管比較難切入:

1、數字資產的法律界限模糊,積分或者是商品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只是肯定不是“貨幣”,但在辛巴威這樣紙幣嚴重通脹的小國家其流通價值已遠超本國法定貨幣;

2、數字資產為匿名化的數字程式碼,很難追溯查證,即使是追到相關地址只要對方不承認或交出私鑰就很難對號入座;

3、數字資產普遍在全球範圍內流通,不屬於任一一個主權國家管控,在一個國家受到強監管,換一個國家同樣能枝繁葉茂。

所以,很長時間內,數字資產市場都是任其野蠻生長的,時至今日竟已發展壯大為超2000多億美元市值的超級大市場,其市場秩序和規則並沒有統一的標準,只有一個“程式碼即法律”的共識支撐著人們前仆後繼的湧入。

目前對於數字資產市場的評價有正有邪,並沒有一個客觀公允的認定,更多隻是個人主觀道德層的評價。

這個指控名單也並沒有任何客觀邏輯的,頗有種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將幣圈老人一棍子都打死的意思。

怕就怕,在那些心存“偏見”的人眼裡,“我不是針對誰,我只想說在座的都是垃圾”。

02 幣圈“亂象”往事

近一段時間,監管的風暴愈演愈烈,等待中的正規軍終於進山剿匪了,看到滿山遍野的猴子屁股,很是困惑,究竟誰是匪呢?

作為深諳幣圈套路的局外人,姑且以“價值投資”的標準給正規軍們幾條“剿匪”建議:

1、交易所串通專案方收割使用者的行為。在幣圈有一類中小交易所,沒什麼名氣,但卻有一套野蠻的生意模式。總是上一些奇葩的幣種,還和專案方串通拉盤,當吸引到大批韭菜追漲進場後,就開始暴力砸盤,赤裸裸地完成收割。

比如:抹茶交易所,靠刷交易量排名到靠前位置,然後上線一些空氣幣,以高倍率增長爆款專案,誘導投資者參與,待合適時機收割。

目前除了火幣、幣安、OKEx 等主流交易所尚有一定的輿論約束(不敢明目張膽亂來),大多數中小型數字資產交易所的上幣規範,稽覈標準、資產透明度、安全防護措施等得不到保障,潛在風險很大。

2、專案方發行各類模式幣、共振幣、傳銷幣、空氣幣等類龐氏騙局專案。這類專案看似有一套獨特的模式創新體系,但其實都脫離了基本的價值支撐。其炒作的邏輯不外乎,先搞社群喊單,讓一些有賭徒心態的炒幣者先上車並給足他們甜頭,然後再吸引更多的人上車接盤,等到幣價漲到10倍甚至百倍的時候,出其不意砸盤完成收割。

比如:傳銷幣 PGS 等,上線後像瘋狗般猛漲近60倍,被投資者戲稱專案方只拉盤不做事。後來一兩次暴跌就打回原型,多少人因此被套牢。

模式幣之所以存在滋生土壤,在於當前幣圈大部分人都懷揣百倍幣夢想。而比特幣等主流幣種盤子已經很大,漲幅相對有限,而那些各類幣價波動極大的模式幣自然就成了香餑餑。

3、專案方借區塊鏈概念,以存幣生息為名搞理財錢包圈錢跑路。這類專案主要利用數字資產的高收益賺錢效應,誘惑大爺大媽等大量買入,存入他們早已控制的中心化錢包裡,顯示虛假浮動的收益,誘騙他們不斷復投,等資金兌付出現問題後,卷錢跑路。

比如:PlusToken 理財錢包等,不斷傳揚一套低成本投入,高收益回報的理財理念,同時設計了金字塔式的拉人頭收益模型,收割認知底子相對薄弱的社會弱勢群體。

這類專案只不過把 P2P 理財詐騙那套換上區塊鏈馬甲,換套不換藥,你盯得是別人的利息,幕後操盤手盯得卻是你的本金。

簡單總結,幣圈之亂:“亂“在區塊鏈技術尚在萌芽初期,Token 經濟模型還欠成熟;“亂”在市場盤子太小,二級市場很容易被狗莊操縱;“亂”在圈子人數本就少,大多數還都是炒幣的人,太容易被短期利益誘導;“亂”在大多數專案缺乏錨定的落地價值,並非以做事為導向。

好在,1024政策風向明確之後,一切亂象都在好轉的路上。監管會掃平以上那些明顯違規的專案,也會形成一套基於價值的“規則”和“秩序”:

那些沒有競爭優勢,靠上幣費模式幣大肆圈錢的小交易所會遭到淘汰;那些沒有商業價值支撐,蓄意炒作的資金盤、空氣幣沒有了作惡的土壤;那些沒有原創能力,靠灰色產業的媒體也會遭到淘汰等等。

市場是最壞的“殺手”,也是最好的“搖籃”。

03 幣圈無“正義”

說完了幣圈那麼多不堪往事,此刻彷彿有一萬個聲音嘶吼著“比特幣歸零、區塊鏈消亡、圍剿“邊控”名單上的所有人”。

那些在幣圈賺到錢的人,儘管僥得上帝的恩賜,卻很難得到普羅大眾的寬恕,也挺難的。比如人民慈善家、夢想家孫宇晨(no zuo no die)。

對於那些曾經受過傷被騙的很慘的人,有這樣的怨念情有可原,然而悲觀的是,孫宇晨還是會時不時跳出來噁心你,你的“討厭”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因為,因討厭一些人而鄙視一個行業的底層邏輯就是錯的,還是多花點精力認知學習下區塊鏈技術吧。

事實上,任何行業在不成熟的早期都會亂象叢生,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都不例外,何況一個尚處於技術萌芽早期的新興區塊鏈行業。

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蠻荒發展的初期,垃圾郵件、病毒木馬氾濫,不少人被坑蒙拐騙,掉進了一個個“認知”陷阱,即使發展到現在,網際網路上諸多商業模式也不敢說自己賺錢即正義,比如,百度競價、大資料殺熟、隱私販賣、假冒偽劣等亂象。

在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近20年內,一直都是混亂中找“秩序”,流血中見“正義”,不變的只有網際網路科技快速發展的程序。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自古以來,商人都是重利薄情的形象,他們奸詐吝嗇,錙銖必較,和孔孟聖賢的寬厚仁愛思想大相背離,也因此古代商人的社會地位都很低。

在現代社會語境的商業環境下,商人是最能敏感捕捉市場變化,他們往往能搶先在大家都“看不見”的行業賺得一桶金,比如,早期微商,早期炒幣等。同時商人也是最能不被認知固化的一批人,他們也能在大家都“看得見卻看不起”的領域賺錢悄無聲息,比如:手機貼膜、幼兒早教、成人用品批發等等。現代商人都只以賺錢多少論英雄,所謂“悶聲發大財”就是這個道理。

“正義”從來都不是評判一個事情合法性的標準,法律才是,“正義”無非是多數人制造出來的“觀念”產品。

彷彿那些利用市場資訊不對稱賺到錢的人,利用認知差賺到錢的人都無任何“道德感”可言。事實上,在不違法的前提下,賺到錢的人從來都不會崇尚“道德”至上,所謂道德感,大多是後者後覺錯過賺錢機會的人自欺欺人的藉口罷了。比如,別人抓住了風口,咱沒那個命,別人賺到了錢,那個錢是髒的,能賺到也不賺。

《財富的起源》書中闡明瞭一種觀點,財富是“進化”出來的,而不是“創造”出來的。過去三五十年內,市場經濟系統經歷了多次進化:第一種是物理技術的進化,比如蒸汽機、計算機;第二種是社會技術的進化,比如貨幣、股份制公司;第三種是商業模式的進化,比如商業戰略、管理方法等。

區塊鏈技術所涉及的可信生產關係和 Token 經濟激勵模型大概率會是下一輪社會技術進化的必然選擇。那些曾經在幣圈獲得“成功”的人,絕非歷史的偶然,認準價值,把握方向,你我或許都會。

眼下監管風暴的來臨,對一切亂象的肅清治理,不僅讓圈外人大呼過癮,圈內真正做事的人何嘗不是“拍手稱快”。

相信,當一切去偽存真之後,整個行業會一如當初見你時的純真模樣。

04 幣圈“救贖”指南

或許不用我說,你也能感覺到,現在的數字市場越來越容不下“炒幣”了。只是投機炒幣的話,即使監管殺不死你,市場也會無情的將你驅逐。

事實上,今年以來,數字資產市場已經產生了諸多良性進化,一味炒幣的路會越走越窄:

1、監管大棒的敲打,預示著野蠻生長的環境被約束,各類魑魅魍魎會遭到打壓,良幣驅逐劣幣的市場大環境已初步養成;

2、機構資金的入場,預示著數字資產二級市場的穩定性會提高,利用二級市場操縱幣價的金融破壞性行為會遭到抑制。

3、Libra、DECP 等主流數字貨幣的探索,或許會引領區塊鏈時代進入寒武紀大爆發的新篇章,區塊鏈技術會融合公益、民生、供應鏈金融、商品溯源、醫療、教育等,在垂直應用行業內落地開花。

至於,過去不堪回首的亂象絕不是一個人,一個專案能夠掀起的,在這條割韭菜的亂象食物鏈上,每一個炒幣的人都是“幫兇”。

隨著區塊鏈行業的不斷成熟,在可預見的未來,區塊鏈市場會從窄眾逐漸走向主流。毫不誇張的說,區塊鏈市場的天變了,規則也變了。

簡單說幾點,我能看到的幾個趨勢變化:

1)數字資產交易所會趨向合規化、牌照化,資產流進流出會被納入“監管”;

2)公鏈會和聯盟鏈展開長期的拉鋸戰,前者是國家間爭奪世界秩序話語權的硬核科技比拼,後者是區塊鏈技術落地生根的基礎,也是新一輪區塊鏈創業潮的開端;

3)數字錢包會不斷降低新使用者進入門檻,數字資產理財、穩定幣、DeFi 等金融場景會把越來越多的新使用者帶入圈內,為行業發展注入新的血液。

總之,區塊鏈不再是個傲慢且孤獨的極客,他會逐步向網際網路、物聯網融合、滲透,走入每個人的生活當中。

最後說一點:

幣圈沒有“辛德勒”,能逃離“大屠殺”,自我“救贖”的路徑只有一條:價值認知。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