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波:libra只是推開了新世界的一扇門

買賣虛擬貨幣

與“先行者”同行

陳波|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副教授,數字信用研究中心主任,Green Fintech Lab創始人

在中國人眼裡,支付寶和微信已經是巨無霸,他們想做什麼幾乎沒有不成功的。但Facebook的使用者是這兩家加起來的2-3倍,去年底達到了27億人。

這樣一個超級巨無霸,將要在2020年面向全球兩倍於中國的人口發行一種加密數字貨幣,計劃代號為“Libra”。

1.Libra出來後,我最關注來自三個方面的資訊:

第一個資訊來自美聯儲。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第一時間跳出來發表言論,明確表達了兩個資訊:第一,Facebook加密貨幣對美元沒有任何威脅,美聯儲不反對;第二,支付系統的事情我沒有管轄權,但我們一直在支援支付系統的科技創新。這話一出來,打了很多人的臉。那些自認為美聯儲會堅決反對的人可以熄火了。不但不反對,鮑威爾還順帶傳遞了一個隱含資訊,他說:加密貨幣還處於嬰兒期,我相信Facebook已經與各國的監管機構進行了密切溝通...…

從這個資訊我們可以進一步判斷:正如美團王興預測的那樣,Libra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與世界上最大的貨幣管理機構“美聯儲”形成了共謀。其實如果你是扎克伯格,你肯定也會這麼做。

第二個資訊來自美國的銀行業。

Libra直接衝擊的有兩個部分,一是貨幣發行,二是支付系統。主管貨幣發行的美聯儲已經不是主要障礙,那麼以銀行為代表的支付系統則是第二個障礙,也是Facebook面臨的主要挑戰。

銀行業的反對聲音必然最強烈,這是在預判之內的,參議院很快會舉辦一場聽證會。我在美國旁聽過多場聽證會,其實好比我們的專案可行性論證會,大家發表下不同意見,很多意見並不專業,但需要一個正式的迴應和推進過程。美國企業應付聽證會也有套路,小扎最落魄的時候都能扛過去,這點事情算什麼。

我判斷銀行業最終會妥協,因為本次加入Libra的還有大量主流支付機構,這些支付機構是銀行業的流量入口,他們的接入實際上已經代表銀行業被脅迫了。此處也反映了小扎的聰明之處,不去動龐大的軀體,但是扼住你的喉嚨,讓你四肢動彈不得。

迄今為止,除了少數政客之外,尚未看到任何一家銀行明確站出來反對,大家都不傻,都是打工仔,給自己留個後路。銀行業的反抗會有的,但最終同樣會達成合謀,瓦解銀行業利益同盟要比想象容易的多,但並不著急。

第三個資訊來自中國的網際網路巨頭騰訊和阿里。

這兩家的表態很有意思,先是馬化騰在朋友圈吐槽技術不是問題,全看監管,然後阿里宣告絕不發幣。呵,別忘了一年前Facebook是禁止一切數字貨幣廣告的。

這兩家的表態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對監管層隔空喊話,表忠心,推責任。不是我幹不了,技術沒問題,你不讓我幹我就不幹,你讓我幹我就能幹。連網際網路巨頭都處於這種尷尬的狀態下,實在是令人憂慮。美國人正在加速孵化一個全球數字信用巨頭,我們的一些官員認知水平還停留在十年前,以消防滅火為己任,對平衡金融創新和風險管控尚無章法。

結合目前各類公開和非公開資訊源,我們可以比較有信心的給出如下判斷:

第一,美聯儲已經與Facebook達成初步諒解與合謀,這些隱性約定將成為Libra方案的一部分。

第二,對於銀行業這個難啃的骨頭,Facebook採取曲線策略,第一步抓住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流量入口,第二步透過支付機構逐步瓦解銀行業利益同盟,與銀行業的合謀遲早會達成。

第三,Libra的方案會為華爾街留下證券化的通道,投行將會更快的加入同盟,在利益面前投行是沒有底線的。

第四,對於國際市場推廣,避開中國等強監管國家,先捏軟柿子(王興語)。

請注意,我這裡的合謀是一箇中性詞,它是一個利益同盟,並非陰謀論。但我也不拒絕陰謀論,這個世界本來就是陰謀與陽謀共同合謀的。

2.Facebook為何要做這件事情?

任何經濟現象背後都有一個簡單邏輯,Facebook背後的簡單邏輯是什麼?

回答這種問題,至少要前推十年。

美國過去的十年,是製造業出清的十年,也是資訊產業狂歡的十年。美國依靠蘋果、Facebook、亞馬遜等一批科技企業收割全球財富,但是隨著智慧手機銷量下降,網際網路使用者增長緩慢,這些企業面臨著增長的困境。對於資本來說,不增長意味著死亡。

沉澱了27億使用者,除了廣告之外,如何變現?實際上,Facebook在變現的道路上已經走了很多彎路,而且遇到了極大的障礙,那就是使用者資料隱私。

在現有的網際網路業務模型下,如果要變現就必然要觸碰到使用者資料隱私問題,這幾乎無解。歐美的資料保護法案已經將這條路堵上了。想想前些年的劍橋資料洩露事件,小扎不可能再冒這個風險。

不僅Facebook,所有的網際網路公司,無論大中小,都面臨同樣的問題:流量不夠了,流量太貴了。

這個問題中國的網際網路巨頭怎麼解決呢?舉個例子,假如你是個教育行業、美容或汽車服務行業的中小企業,幹了十多年,優質使用者積累了幾萬個,但是增長很難啊。這時候,某個網際網路巨頭找上門來了,對你說:“兄弟,我跟你說個掏心窩子的話。你這公司也上不了市,發不了財,不如我們給你做個資料介面吧,你跟我們共享資料,我們給你做使用者畫像,精準推送廣告,再給你弄個白條,還能賺一把。”還有這麼好的事情,於是你乖乖就範。

這個過程發生了什麼?使用者資料被幾乎無成本的沉澱到了巨頭那裡。這可是你辛辛苦苦積累的優質使用者,沉澱幾次就到了別人那裡。還真以為能靠白條和廣告發財啊,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

這個模式我們稱為“虛擬收購”。收購的是什麼?不是股權,也不是商品服務,這些東西在網際網路公司眼裡一文不值,被收購的是“資料資產”。網際網路公司都在拼命幹這件事情,因為中國的資料隱私保護還差的太遠,幾乎是白菜價。那麼使用者的資料被用來做什麼?用來建立數字信用體系。所謂的使用者畫像就是你的數字信用,根據這個信用對你進行廣告推送,白條審批,貸款發放等等。

中國的情況先講這麼多,但Facebook對使用者資料是不敢碰了,那怎麼辦?既然資料最後都是用來建立數字信用體系,那不如直接拉個大旗幹這事啊。不搞白條、消費貸,直接上支付。

馬化騰說了,技術沒問題,監管怎麼辦?捏軟柿子啊。被封了怎麼辦?迄今為止,對於區塊鏈全世界的監管部門還沒研究出來對應的封鎖技術,關鍵是最有封鎖動力的美國人,都沒打算封鎖,其實也封鎖不了。Facebook上不了,還有99個節點隨意登入,你要全封鎖,只能斷網。禁止本國使用者使用?都是匿名的,怎麼禁止呢?這意味著區塊鏈網路,雖然是基於網際網路構建的,但從本質上卻是一個相對獨立於網際網路的生態體系,是一個更上層的建築。

因此,可以認為Libra是扎克伯格對網際網路企業增長與資料隱私困境的終極求解,一種大規模技術和商業模式升級。這種示範效應是很強的。

3.libra到底對世界有何影響?

libra的設計目標非常明確:第一,無國界;第二,沒有手續費。迄今為止,人類所有的交易理論和金融創新都無法實現上述兩個目標,但是Facebook準備這麼幹。

不但如此,它還準備拉上這幾家支付公司:VISA、MasterCard(萬事達卡)、PayPal以及第三方聚合支付工具Stripe(最新估值為230億美元)。還有三家電商公司:手機打車公司Uber、旅遊預訂網站Booking.com以及阿根廷電商網站MercadoLibre。

這些企業都將作為信用節點加入libra的計劃中。什麼是信用節點?

這就好比銀行的轉賬體系。現在銀行採用的是一種叫SWIFT的協議,允許銀行之間進行通訊,高效率完成各種交易,其中每個銀行就是一個信用節點。Facebook建立的是一種分散式的區塊鏈網路,上述公司就類似於銀行的角色。這種節點每年會向Facebook支付1000萬美元的運營費用。

1000萬美元對這些巨無霸實在是划算,因為他們將成為全球最強大的數字信用體系的核心節點。

Facebook這個數字貨幣計劃也不是陽春白雪,很早就傳言它的目標是“強勢取代那些脆弱國家的主權貨幣”,好聽一點的說法是,幫助脆弱國家建立更好的支付體系。這不光是個主權問題,還是一個霸權問題。

libra發行的數字穩定幣將掛鉤一攬子法定貨幣。有人會說,這多好啊,不是脫離了美元麼?這種想法很天真。看一看首批發起的公司裡面,基本上都是美國企業,意味著使用者都是美國人,這也意味著一攬子法定貨幣裡面必定是以美元為主。人民幣可能也會有分量,但是中國使用者少的可憐,怎麼能相提並論?

目前數字貨幣主流是比特幣和以太坊,他們自成一個生態,跟美元沒有必然關聯。但是Facebook的數字穩定幣意味著直接將美元信用強勢引入了區塊鏈世界中,成為全球數字信用的定價基礎。也就是說,數字信用將成為美元信用的一個延伸。這跟石油用美元定價一個道理。

Facebook已經在與美國的監管部門討論相關的監管問題。雖然一些細節尚未披露,但這暗示著這一全球最大的數字貨幣計劃將首先符合美國監管部門的要求,而這些要求會作為遊戲規則,納入到在日內瓦設立的基金會治理規則中,寫入區塊鏈的程式碼中。美國的監管部門將實現對數字貨幣的間接管轄。

上述兩件事情將奠定美元的數字霸權。美國的霸權不僅僅是軍事,而是美元和網際網路。只要用美元簽定的合同,都可以被美國管轄,只要儲存在美國伺服器上的資料都可以被監控,即使你是打著開源、開放的旗幟也沒用。這個數字霸權不是5G所指向的通訊霸權,而是以數字信用為基礎的新一代金融霸權。

這就是外交部經常罵的長臂管轄。但是罵又如何,美國人掌握著核心的規則和技術,沒有人會主動放棄這種權力,虧你還是得吃。數字信用霸權恐怕再次落入到美國人手中。

libra雖然也衝擊美國的傳統金融體系,但從比特幣以來,華爾街已經分化出一批數字貨幣的既得利益者,沒有他們的支援,Facebook不敢做。Facebook從去年禁止釋出數字貨幣廣告之後,一直放鬆相關的限制,直到自己傳出要發幣,估計2017年就已經開始佈局。

華爾街在數字貨幣的野心不是一天兩天了,類似的加密穩定幣已經有了多次嘗試,此次大規模推出也不是沒有預兆。

霸權這東西,我原來很不喜歡。我的大學時代成長於中美關係最好的時期,也是網際網路經濟蓬勃發展的時期,跟我這樣的年輕人談霸權?那是過時的東西。但是中美貿易戰和制裁華為,讓我這樣的人幡然驚醒。這世界上依然是叢林法則,陽謀陰謀交替使用,霸權從來就沒有收手。

4.libra只是推開了一扇門

阿里、騰訊用網際網路模式降維打擊傳統行業,Facebook則用區塊鏈技術降維打擊阿里、騰訊。

我相信騰訊、阿里現在非常緊張,中國的監管部門也很緊張。因為無國界意味著根本無法跨境監管,而沒有手續費意味著支付寶、微信錢包將受到沉重打擊,緊接而來的是對電子商務支付模式的顛覆。

那麼問題來了,阿里、騰訊是加入到Facebook的體系中呢,還是自立門戶也搞一個?

如果加入到Facebook體系中,那豈不是把寶貴的中國流量投降贈予別人,還丟掉了數字貨幣主權。如果自立門戶,中國的體量還是不夠大,只能做老二。網際網路上沒有老二,區塊鏈上更難有。

騰訊阿里百度京東美團...這些中國巨頭能否聯手依然是個謎。央行是否敢放開一點創新的口子,也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單打獨鬥沒有任何勝算。

那麼我們是不是能把Facebook隔離開呢?如果你知道中國企業去年支付給Facebook的費用高達50億美元,就明白這是不可抵擋的潮流。

從網際網路化到數字化升級的道路,數字信用與5G一樣是最重要的基礎設施,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對中國人是最難辦的。

騰訊阿里還在革傳統產業的命,Facebook已經在背後悄悄坐收漁利了。螳螂撲蟬,黃雀在後。

而當下,中國的區塊鏈產業因為騙子氾濫正處於大規模整治之中,一片哀鴻。央行也在探索穩定幣發行,但是自己怎麼可能顛覆自己,最多寫寫研究報告罷了。

目前最為成熟的數字信用是芝麻信用,不過芝麻信用仍然是基於傳統的中心化技術,缺乏開放性,很難改造為分散式信用體系。

故事到這裡結束了麼?沒有,剛剛開始。libra只是推開了一扇門,後面還有一個廣闊的新世界。

這個新世界就是智慧化時代。不知道各位注意到沒有,國內很多人跟風談數字經濟,但是隻有阿里提出來智慧經濟。這是馬雲的過人之處,普通人只看到了5G和人工智慧,而馬雲看到了數字信用的廣闊未來,他比大多數人早了一個時代。

在我看來,數字信用是連結數字化和智慧化的一個關鍵通道,數字貨幣則是數字信用的最高形態。雖然障礙很多,但我認為這些困難終將克服,人們終會迎來一個全新的數字信用驅動的智慧化時代。

本文源自陳波先生的分享,由“DAO 區塊鏈智庫”採編,主編 wldn18825259101。

區塊鏈史詩第一卷《重啟世界》,是100位先行者身臨其境的史詩,更是後來者入場區塊鏈的“活教材”。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