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人才“虛假繁榮”背後

買賣虛擬貨幣

難以迴避的現實是,當下市場區塊鏈人才短缺。雖然求職者大有人在,但真正懂技術、懂理念、有經驗的人並沒有多少,複合型高階人才更是鳳毛麟角。

你可以想象,未來的某一天,醫院檢查結果能夠完全共享,患者不需要重複檢查;你捐出的每一筆公益款項都有跡可循,不必擔心進入私人腰包……

這些場景,都有望透過去中心化、公開透明的區塊鏈技術來實現。

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一夜之間,區塊鏈再次成為熱議話題。

事實上,區塊鏈並不是新鮮事物,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早已隨著比特幣的瘋狂而引起關注。2019年,“幣圈”亂象被整頓後,區塊鏈市場逐步迴歸理性,但區塊鏈在金融、製造、醫療等行業的應用前景依舊毋庸置疑。

不過,難以迴避的現實是,當下市場區塊鏈人才短缺。雖然求職者大有人在,但真正懂技術、懂理念、有經驗的人並沒有多少,複合型高階人才更是鳳毛麟角。

高薪也難招到合適的人

“許多人就是看上了區塊鏈行業高薪。” 北京一家科技公司負責人說,一些求職者簡歷寫的很不錯,但在實際考察後,發現能力根本達不到要求。

該負責人回憶,今年10月,他們在網上釋出了招聘區塊鏈產品經理的資訊,要求熟悉區塊鏈技術原理、應用場景,與研發團隊對接推動產品上線。為此,他們開出了兩萬到四萬五的月薪。後來,收到了30多分簡歷,但並沒有找到他們認為合適的人。“很多人並不懂區塊鏈到底是什麼。”

對此,一名獵頭表示,從核心技術開發到運營,企業對區塊鏈人才的需求涉及方方面面,但能夠和崗位相匹配的人很少,並不好招。

“招人難”背後,是整個行業對人才的渴望。這一點從各大招聘網站的火熱程度可以窺到端倪。

記者在某招聘平臺上以“區塊鏈”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出現了數百條招聘資訊。招聘企業既有創業型公司,也有網際網路巨頭。招聘需求中,技術類崗位最為常見,其次是運營類和產品類。如京東正在招聘的職位中,有區塊鏈開發工程師、區塊鏈技術專家和區塊鏈創新產品經理等,最低月薪基本2萬起步,最高可達6萬元。

根據智聯招聘釋出的《2019年區塊鏈人才供需與發展報告》,區塊鏈領域平均招聘月薪已達16317元,是全國平均薪酬的近兩倍。

即便如此,真正的區塊鏈人才仍然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很多地方先後加入“搶人大戰”之中。

2017年5月,貴陽國家高新區釋出“區塊鏈十條”政策,對業績突出的區塊鏈技術人才,經破格認定為高層次人才後可享受相應生活津貼和人才公寓待遇;2018年5月,杭州區塊鏈產業園為吸引高層次人才安家落戶,購房補貼最高可達300萬元。同年8月,上海楊浦區提出,對區塊鏈技術核心高層次人才給予最高不超過10萬元的租房補貼,補貼最長期限可達3年……

人雖多但與需求不匹配

面對市場的大量需求,很多求職者進入區塊鏈行業,但真正符合要求的人才並沒有太多,市場供應呈現“虛假繁榮”狀態。

2018年,比特幣單價突破兩萬美元,區塊鏈技術隨著數字貨幣發展迅速火爆,吸引大量求職者入場。BOSS直聘資料顯示,2018年前兩個月,區塊鏈相關人才的招聘需求較2017年同期增長了8.7倍,人才供應量同比增加235%。

與此同時,“炒幣”、發行毫無價值的“空氣幣”、打著區塊鏈旗號傳銷詐騙等現象隨之出現。一名區塊鏈從業者表示,看到幣價大漲,許多人紛紛湧入,但多數從事與區塊鏈技術並不相干的外圍工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人並不是區塊鏈技術公司需要的人才。

2019年,“幣圈”亂象被整頓後,招聘需求隨之迴歸理性。根據《2019年區塊鏈人才供需與發展報告》,2019年三季度,招聘區塊鏈相關人才企業數及招聘人數同比分別下降53.68%和51.71%,求職人數依然達到招聘需求的7.12倍,供給規模遠大於需求。根據智聯招聘2018年調查資料,區塊鏈存量人才僅佔需求量的7%。

“現在市場上基本都是經驗豐富的程式設計師在從事區塊鏈核心技術開發工作。”清華x-lab區塊鏈實驗室主任夏立介紹,區塊鏈技術人才的專業背景以計算機相關學科為主。其實,從技術角度來說,區塊鏈人才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底層供鏈人才(技術平臺核心技術開發),二是應用開發人才。“如果說有專門的培訓渠道,可能很難,因為現階段主要靠自學”。

夏立說,區塊鏈技術屬於應用型技術,在金融業、製造業、政府管理等方面擁有廣闊應用前景,因此,還需要擁有垂直行業經驗和區塊鏈相關知識的諮詢類人才、控制具體專案的落地和產出的業務經理以及偏理論研究的人才。

同時,夏立指出,區塊鏈技術是一門多學科跨領域的技術,具體應用落地需要既懂技術又懂產業的複合型人才,但目前這樣的人比較稀缺。

中央財經大學資訊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朱建明也持有同樣觀點。他認為,如果想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不同行業,相關人員既需要深入理解底層技術,又要懂應用場景的具體業務邏輯。但是,現在的矛盾在於,懂技術的人不一定懂產業,懂產業的人不一定懂技術。高階區塊鏈人才更是鳳毛麟角。

高校課程多在普及知識

“區塊鏈涉及計算機技術、P2P網路、密碼學、共識機制等多種技術的整合創新。” 朱建明介紹,隨著區塊鏈上升到國家層面,面對區塊鏈人才的供求不平衡狀態,培訓教育也將被重視起來。

據瞭解,全球最早的區塊鏈課程可以追溯到2013年,由美國尼科西亞大學開設。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等釋出的《美國區塊鏈教育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8月,50所全球知名高校中,42%的大學目前至少提供一門與加密技術或區塊鏈相關課程,22%的學校提供了一門以上。

具體到國內,包括清華大學、中央財經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和西南財經大學在內,目前國內已經有10多所高校陸續開設了區塊鏈相關課程。

中央財經大學是國內第一所開設區塊鏈相關課程的高校。2016年7月,中央財經大學與北京世紀互聯寬頻資料中心有限公司啟動區塊鏈專案,成立了國內高校第一個基於區塊鏈的聯合實驗室,並開設區塊鏈課程,編寫了教材《區塊鏈技術與應用》。

“我們認為區塊鏈是個好技術,可能對金融領域產生巨大影響,很適合財經學校的學生。”朱建明介紹,起初,這門課只是作為資訊學院本科生選修課,到了2017年,開始在部分專業設定成必修課,現在已經成為全校公共選修課,很受學生歡迎。

2016年9月,清華大學開設《超越學科的認知基礎》課程,區塊鏈作為分散式整體性世界觀最前沿的創新應用被系統講解。夏立說,目前清華大學已有部分課程涉及區塊鏈內容,但尚未成為一個專業。

另外,一些高校也在透過校企合作的方式進行培訓。教育培訓機構火幣大學副校長楊軍介紹,他們與廈門大學的合作主要是透過培訓班形式展開,結合案例讓學生了解什麼是區塊鏈、區塊鏈發展趨勢以及應用場景。

“目前僅有個別涉及區塊鏈技術的專業研究比較深入,比如密碼學和資訊保安”。朱建明說,就國內高校區塊鏈人才培養來看,目前還處在知識普及階段。

未來發展是人才的競爭

“世界各國的區塊鏈技術研究和產業應用也都處於早期發展階段,沒有哪個國家佔據絕對的優勢。”朱建明表示,中國區塊鏈技術研究與世界其他國家趨於同步,未來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才供應和儲備。

高校區塊鏈人才如何培養?朱建明認為,應該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加強計算機和資訊保安等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增設區塊鏈研究方向課程,培養複合型人才 ;二是在金融、管理等其他專業普及區塊鏈知識,才能各方配合一起完成應用落地。

據瞭解,中國已經具備較好的區塊鏈產業發展基礎,騰訊、螞蟻金服、華為等企業在電子票據、版權保護、商品溯源等領域已經展開相關實踐。

今年11月,中國信通院釋出的《區塊鏈白皮書(2019年)》顯示,行業應用方面,當前全球區塊鏈企業38%集中在加密貨幣領域,23%的企業專注於區塊鏈技術研發, 網際網路、金融業是應用最多的兩個領域。美國、中國、英國區塊鏈企業數量分列前三位。

朱建明說,區塊鏈的應用雖有落地,但仍處於起步階段,除了比特幣外,尚未出現“殺手級”應用,未來仍需不斷探索。

他同時指出,未來區塊鏈技術發展將會成為其他技術的支撐。比如,人工智慧發展要以海量大資料為基礎,區塊鏈可以確保資料可信性。區塊鏈與大資料、人工智慧的深度結合,可以為更多新的應用創造有利條件。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