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量證明機制”都不懂?那就別研究區塊鏈了!

買賣虛擬貨幣

提到區塊鏈技術,好像大家都會異口同聲的說到“去中心化”;再問有什麼實際的應用,好像也只能說出“比特幣”;那麼比特幣到底是什麼?那麼區塊鏈到底是如何“繞過”中心的?

比特幣是區塊鏈的一個明星級應用,但它實際上是和支付寶、微信支付類似,是網際網路支付的一種形式,支付的媒介也不是真金白銀,而是一串數字密碼。但與微信和支付寶不同的是,比特幣是一種虛擬“貨幣”,它背後完全沒有、機構或法律背書,不需要透過中心機構來證明,完全是參與者的集體管理,省略了中心化的步驟,變成了點對點的交流。

那問題來了,信任從何而來?一個在阿根廷的比特幣持有者給一個身在貴州的買家匯去三個比特幣,這個貴州人不認識這個阿根廷人,為什麼相信他發了三個幣,而不是一個幣?為什麼相信他的賬戶裡增加的三個幣正好是阿根廷人賬戶裡減少的三個幣。既然沒有一家銀行管理和處理交易,我們又怎能相信比特幣不是網際網路虛擬世界裡憑空產生、可被人隨意改動的一堆數字?

我們都知道比特幣是一個分散式大賬本,所以我們需要挖礦來辨別賬本的真假。但又如何證明挖礦挖出來的訊息是否正確呢?這就涉及到我們常提到的共識演算法——工作量證明。

工作量證明有什麼作用呢?為了防止惡意篡改,比特幣系統把每筆賬都加了一個鎖,每筆賬的所由上一個賬本的鑰匙和這個賬本的鑰匙組成,這個賬本的鑰匙又是下一個賬本的組成部分。這樣的鎖和鑰匙,環環相扣,把多個賬本連線成一個鏈條。賬本也被稱為區塊,如上述方式連線成區塊鏈。而這個鎖也就是密碼學,想要猜中鑰匙是什麼?你需要用計算機嘗試許多遍還不一定猜對!並且全球的挖礦人都在猜,而猜的快的人,就能記賬,並將更新的賬本廣播給其他人。別人雖沒猜對,但他們很容易驗證廣播來的賬本的對錯。之後所有記賬人用這個新賬本替換他們手上的老賬本,然後接著往下記賬。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解開賬本的交易密碼是一項很大的工程,需要計算機不停地運算,不停的工作,工作量相當大,因此人們管這種機制叫做——工作量證明機制。

而那些成千上萬的記賬人,就是俗稱的“礦工”。所謂“挖礦”,無非是每個記賬人用多的計算機來猜數字謎語,用裝置和電量消耗來證明自己的賬本正確,也許你會問,既然過程這麼困難,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去記賬?因為有錢拿啊!猜對了會有獎勵啊!

所以現在你懂了嗎?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