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oin事件給行業帶來的連鎖反應

買賣虛擬貨幣

曾經憑藉“交易即挖礦”風光一時的FCoin終究還是落幕了。

2月17日晚,FCoin 創始人張健釋出《FCoin真相》一文,給投資者還原了關於FCoin的種種變故。

“正在面臨資金儲備無法兌付使用者提現的問題,預計無法兌付規模介於 7000-13000 BTC(價值約 6860 萬-1.27 億美元)之間。”張健的一句話便足以將FCoin拉入谷底。

曾經的“宇宙第一大交易所”淪為如今的情形是人們萬萬沒有想到的。資不抵債,無數投資人損失慘重,後續給加密行業帶來的影響,更值得每個行業人士深思。

直接投資者損失

對於FCoin事件所造成的直接影響,在於各類與FCoin相關的利益共同體。而這裡麵包括資產寄存在FCoin平臺的普通使用者,其資產少則幾萬,多則上百、上千萬。也包括一些做市商和量化團隊,甚至包括FCoin的直接投資方。

從目前所透露的資訊來看,FCoin第三屆社羣委員會已與FCoin創始人張健取得聯絡。

針對FCoin目前的困境,社委會建議FCoin團隊考慮採用債轉股、調整平臺手續費,或採取FM FJP獨立執行等方法來解決“危機”。此外,社委會表示,“希望張健能夠與FCoin社羣使用者自治委員會取得聯絡建立共識,共商重啟 FCoin之路並透過全體社羣公投提案,將社羣的命運交還給社羣。”

雖然社羣提出初步解決方案,但是在大量使用者直接的資產損失面前,這些解決構想又顯得那麼無力,從部分投資者的反饋來看,他們已將訴諸法律維權作為自己的必要手段之一,將來某個時刻張健或惹來直接官司。

但是FCoin早在2019年就啟動了社羣化運作模式,不存在公司主體,以社羣和團隊形式運營的模式會使案件判決更加複雜,更何況張健在公告中表明自己要承擔投資人債務,可能避免了刑事責任的追責。

此時此刻,投資者無疑成為了最被動的存在,進退兩難。

加密交易所再次成為眾矢之的

FCoin事件無疑讓國內降溫的加密監管態度重新燃了起來。

“10.25講話”後,國內加密行業突然熱的一塌糊塗,大量打著區塊鏈名義的專案死灰復燃,大有“借東風,再次燃起”的勢頭,而這也使得加密行業再次成為輿論中心,各地地方緊急聯動,開啟了繼九四事件後再一次的大規模打擊行動,狠狠地將這股苗頭扼殺在了搖籃中。

年初,北京金融局局長霍學文明確指出,“虛擬幣除了炒作、割韭菜,沒有實質價值。一個交易平臺沒有實際價值卻只能造成投資人被割韭菜、引發社會不穩定,那就沒有必要存在。”

再回顧FCoin事件,簡直就是一個赤裸裸的案例,無論是當年“交易即挖礦”的模式,還是如今明知內部出了問題,還跟風銷燬平臺幣拉盤自家平臺幣價格套現,都印證了無底線“割韭菜”的實質。

在FCoin事件的刺激下,2020年國內對於加密貨幣交易所的態度恐怕會更加嚴格。此前加密交易所BISS因涉嫌違法進行證券服務被調查就引起不小的風波,最終於2月15日關閉了所有的交易業務。

雖然FCoin與BISS的性質不同,但是也不得不讓人將其看作是,再次成為讓加密交易所成為眾矢之的的導火索。

對行業的影響

此次FCoin事件,一方面或許引起官方的格外重視,另一方面也會使行業人士重新思考加密交易所行業。

對於此事,數字資產研究院學術與技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龍白滔發表觀點表示:“所有的加密資產交易所都一樣,本質是銀行,交易手續費只是表面功夫而已。FCoin只不過被某些事件觸發了“擠兌”暴露了交易所/銀行的清償性問題而已。沒有一家交易所跑得了,看運氣了。”

作為加密行業的銀行,如何解決無監管環境下中心化組織固有的弊端,成為了所有加密交易所需要考慮的問題。

在FCoin事件的刺激下,中小型交易所的處境將可能更加艱辛,可能會加速平臺大小客戶的逃離,進一步或迎來大規模的行業洗牌階段。

這也足夠引起大型交易所的警醒,審視如何利用各種機制贏得使用者的信任,比如採用合格的託管服務。

在美國,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規定,根據《多德-弗蘭克法案》(Dodd-Frank Act),擁有價值15萬美元或以上客戶資產的機構投資者必須將其持有的資產置於“合格託管人”的控制之下。

韓國金融研究所的崔主任此前表示:“即使是傳統金融部門,都需要託管市場的建立。加密貨幣比傳統資產風險更大,資產託管市場將成為一個快速增長的市場。”

當前,海外託管機構已初成格局。頭部的託管機構有 Coinbase、BitGo 和 Kingdom Trust,託管規模均在 10億美元以上。

行業交易所事件的接連刺激,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加密託管市場的發展。

但是託管合規終究需要政策上的支援,從國內對加密貨幣透露的態度來看,情況並不樂觀,這也就需要加密交易所用更多的手段來證明自己。

不管怎樣,“一手遮天”的加密交易所正漸漸成為過去式。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