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流量之殤

買賣虛擬貨幣

正文共:3111 字 8 圖

預計閱讀時間: 8 分鐘

一方面,交易所的老闆們日夜焦慮,害怕資產遭到駭客們無情洗劫,從天堂掉落地獄。另一方面,交易所作為幣圈食物鏈最頂尖的存在,讓無數創業者趨之若鶩。每一個擁有流量的專案,似乎最終都會主動或者被動切入“交易領域”。

是商業模式的無可奈何還是心中早已佈局已久的戰略方向?幣圈的流量困境又在哪裡?

從3個角度,跟隨隨我們一起洞察。區塊鏈商業洞察(ID:chaininsight)

1. 錢包商入局似乎順理成章

虎符創始人王瑞錫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自己有一個創辦交易所的願望。在不久前的6月12日,虎符科技宣佈收購暢思chaince和大公牛OAX兩家交易所,直接完成交易所的冷啟動,坐擁兩家交易所30萬實名使用者資源。

虎符切入交易所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讓使用者可以在其產品內使用數字貨幣的儲存、增值、流動三大核心功能,從而形成生態閉環,以此使使用者完全沉澱。其實在切入交易所賽道之前,虎符已經有了“閃兌”功能,但因為幣對較少,手續費較高,並不受使用者的青睞,此次切入交易所實際上是對已有功能的增強。

其實在虎符之前,知名數字貨幣錢包幣信,就嘗試過錢包+交易所之路了,雖然兩者殊途同歸,但其使用者流量的屬性還是略顯不同。

作為2014年創辦公司,2016年深耕錢包領域的老牌錢包,其早期使用者很大一部分來源於屯幣的礦工群體,已經幾度穿越牛熊市場的幣信,推出交易所的目的很大程度源於希望解決部分礦工群體買賣代幣的需求。

較為年輕的虎符錢包生於2018年的熊市,敏銳的創始人王瑞錫抓住使用者屯幣增值的需求,透過理財、借貸功能以及禮品卡的社交裂變,捕獲了大批使用者,如果說幣信錢包使用者的標籤是屯幣,那虎符使用者的屬性更側重於流通,因此切入交易所賽道似乎更加理所當然。

除了幣信錢包和虎符錢包,最近剛剛完成2100萬美元募資的借貸、定投平臺,由趙東創辦的人人位元,同樣也內建了輕量級交易功能。

雖然錢包們都切入了交易功能,但似乎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美好。

幣信錢包的交易所KKEX已經下架了大量幣對,日成交量只有數千至一萬元,已經屬於名存實亡的狀態。而虎符交易所上線至今,也遭遇諸多使用者不滿,提幣不到賬,退幣不到賬,眾籌專案破發……

誠然,成長的初期都需要經歷陣痛,產品體驗需要不斷完善,但無論從哪個角度審視,看似與交易十分契合的流量,也會因為運營不善開始流失。更何況,後續還有更重要資金安全問題還等待著檢驗。

而從交易所營銷的層面上看,傳統錢包較為保守的運營風格也似乎也無法適應快速迭代的營銷套路,自2019年初至今,光IEO的玩法就經歷了拼手速搶幣、鎖倉搶幣、鎖倉抽籤、掛單均分、折扣搶幣等,其中抹茶MXC交易所更是以其超強的運營能力成為今年最大黑馬,而其餘交易所如BIKI的線下開會成為合夥人,BISS的打造百倍幣工廠等,都在無所不用地誇大每一個活動,以此吸引使用者註冊。

錢包商要經歷的陣痛,似乎會比想象中的更長。

2.小蔥的熊市券商佈局

區塊鏈優質的原創媒體小蔥,在不久前也陷入了危局。

作為華爾街見聞旗下的區塊鏈垂直媒體,小蔥一直憑藉著優質的原創內容深受使用者喜愛。但即便如小蔥一般的一線原創媒體,每一步仍舊走得戰戰兢兢,他們不僅要面臨監管者的高壓,還要考慮流量變現的出口。在前不久華爾街見聞遭遇查封、關停時,小蔥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區塊鏈商業洞察(ID:chaininsight)發現,在那段時間裡,小蔥的APP持續多日無法連線伺服器。

而在流量變現上,小蔥似乎也和其他媒體品牌一樣,陷入了嚴重依靠廣告變現的單一模式。

切入交易領域,似乎是一個新方向。

小蔥切入交易領域並不是轉型交易所,而是接入了1token的聚合交易系統,成為了一個“券商”般的存在。

正如1Token創始人大門的觀點:幣圈非交易所流量端,本質上都是券商和投行。小蔥因其較強的原創能力創作了大量的優質文章,從而吸引了龐大的使用者群體,要擺脫收入模式單一的困局,在熊市先開通聚合交易模式,將部分使用者先行沉澱後,等待牛市來臨時,無論是收取持續的交易返傭或開啟承銷優質專案業務都是不錯的戰略方向。

但我們需要看到的是,相比錢包端使用者天然具備的交易屬性,媒體端的流量雖然更加龐大,但要想將使用者沉澱進入交易領域,其中的折損率顯然會更高。

其實不僅是小蔥,老牌行情軟體幣看也經歷了從行情軟體到UGC社羣到聚合交易平臺的多重轉變,其本質也是從行情、內容流量切入券商Broker賽道,靠近交易,以此完成生態閉環。

經過區塊鏈商業洞察(ID:chaininsight)親身體驗,不得不說,在此類聚合交易平臺中,使用者確實可以方便地進行多平臺套利,也能享有更低的手續費率,因為無論小蔥還是幣看他們最本質的定位在於為“使用者臻選最優的交易價格”。

小蔥的轉變也代表了媒體們的集體焦慮,優質的原創內容只能獲得流量,後期無論承辦線下活動、協助專案方對接交易所、做行業人物專訪亦或是發表評級成為研究智庫,都無法為自己帶來高收益甚至無法覆蓋員工的成本。

但以券商切入交易領域是否能夠順利發展,這樣的產品業務形態是否會被監管部門整改,也是小蔥們即將面臨的挑戰。

3.社羣流量的華麗轉身

根據公信鏈GXCHAIN的官方介紹,它是“一條為全球資料經濟服務的基礎鏈,旨在打造可信資料的價值網路”,這條主打點對點資料交易服務基礎鏈,卻因其“布洛克城”名聲大噪。布洛克城是一個具有極高黏度的算力挖礦型工具,在其推出後不久,行業中不少產品都對布洛克城的激勵模式進行了模仿。

由於存在無成本持續收益的機制,布洛克城在一年內捕獲了220萬以上的使用者,這批使用者日積月累地收取代幣,最終產生了將手中代幣流通的需求——無論是提走或是交易。

數百萬級別的使用者,並且使用者屬性與交易極其貼近,這樣看來公信寶切入交易賽道更加水到渠成。

事實也的確如此,自從公信寶的交易所成立之後,眾籌平臺幣,開啟IEO,上線“模式幣”“共振幣”等行為,無不彰顯著他們“抹茶式”打發。

其實從產品的本質來講,布洛克城屬於社羣型產品,由GXC作為基礎連開發出的各類DApp被接入了布洛克城中,其生態內容涵蓋著金融服務、娛樂購物、遊戲中心、生活服務等,而交易所,則屬於金融服務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不僅是公信寶的布洛克城,主打分析師實盤曬單,智慧薦幣,量化增值的社羣型產品幣coin也在積極佈局交易所,但是與傳統交易所不同的是,幣coin主打融合型合約API交易,同時將產品特色功能“跟單分析師”融入了交易體系。

4. 幣圈流量困境

交易所毋庸置疑是幣圈食物鏈最頂端的存在,流量對其趨之若鶩也實屬正常。不僅僅是為了賺取藏在代幣流通中的豐厚利潤,更是因為切入了交易賽道,才能將自己的使用者真正沉澱。

其本質原因是,無論錢包還是媒體或是社羣,都具有一定的同質化,使用者可以選擇多個產品同時棲息,但交易所卻具有天然的排他性,因為每一單位資產在一個時間只能在一個交易所交易。

並且,頭部交易所為了應對監管、保持品牌性,往往會對流通代幣進行嚴格篩選,甚至要求專案方繳納不菲的上幣費,“優選”路線使其無法消化所有使用者需求,大量資產在選擇出口的時候會退而求其次選擇二線交易所,而流量端的目的就是吸納這些資產標的,進而挖掘隱藏在承銷商外衣下的豐厚利潤。

但因為非交易所端的流量往往缺乏對優質標的選擇能力,所以其切入交易過程勢必會經歷陣痛,在陣痛的過程中,比拼的就是誰的迭代速度快,誰能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顯而易見,幣圈的流量困境在於,我們目光所及,流量的重點似乎永遠是交易領域,無論是金融產品,社羣,內容創作平臺,最終的道路都需要接入一級或二級市場。韭菜、莊家、大戶、機構這些詞伴隨著流量而四處可見。

幣圈還尚未走上真正的價值發現之路,無論是整體環境,還是創業者們的心境。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