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下調準備金率:到底影響幾何?

買賣虛擬貨幣

兩率下調昨天,央行宣佈定向降準,並下調金融機構在央行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

首先看一下降準。

降準物件為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和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

降準幅度為1%。具體的實施時間為:4月15日下調0.5%,5月15日再下調0.5%。兩次降準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4000億元。

其次看一下降超額準備金利率:

4月7日起降金融機構在央行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從0.72%下調至0.35%。

概念解釋

估計很多人經常會看到存款準備金率這個概念,卻未必知道它是什麼意思。這裡給大家說明一下。

我們知道,銀行的主要業務就是一邊吸收存款,一邊進行放貸,從中賺取利息差。看起來,銀行吸收存款是從銀行外流入流入銀行,而放出貸款是從銀行流出。事實上,銀行只是將錢劃到了這家企業A的戶頭上,這些錢實際上仍躺在銀行裡沒出來。這些錢即便被企業A花出去,也是從這家企業A的戶頭,換成了接收企業B的戶頭。從總體來看,這些錢始終都在銀行內部打轉。而企業B收到的錢仍存在銀行,作為銀行吸收的存款,而銀行可以繼續將這筆錢借給企業C,以此迴圈,理論上100塊錢可以創造出無數多的錢。這就是銀行的貨幣創造功能。銀行貨幣創造的過程,同時也是信用擴張的過程。

在上述過程中,如果在某一環節出現意外無法實現兌付,就會層層傳遞進而帶來整個資金鍊條的崩潰。這就會變得非常可怕。也因此銀行實際上並不會把吸收的存款全部用於放貸,總是需要預留一部分存款準備金,以應對突發的現金需求。存款準備金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各銀行以現金的形式存在自己的金庫中,另一部分則以存款的形式存於央行,存在央行的這部分存款就是存款準備金。

所謂存款準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結算需要而從存款中提取的儲存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和自我儲存的現金。在現代金融制度下,金融機構的準備金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以現金的形式儲存在自己的業務庫,另一部分則以存款形式儲存於央行,後者即為存款準備金。

存款準備金又分為法定存款準備金和超額準備金兩部分。央行規定的金融機構必須按一定比率交存央行的準備金就是法定存款準備金,其比率就是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金融機構在央行存款超過法定存款準備金存款的部分就是超額準備金。超額準備金加上金融機構自己的庫存現金,構成了備付金。備付金與存款總額的比率就是備付率。

實行存款準備金的目的是為了確保商業銀行在遇到突然大量取款時有充足的清償能力。如果大家看過關於山西錢莊的電視劇可能會有印象,一個錢莊老闆想把另外一家錢莊打垮,一個手段就是先存一大筆錢進入這家錢莊,而待這家錢莊將這些錢貸出去後,再將這筆錢取出。由於錢莊沒有足夠的現金兌付,一下子就會被擠兌破產。

有了存款準備金率之後,銀行的信用擴張規模就受到限制。舉例來說,之前銀行收到100元存款,理論上可以再貸給B,B再存入銀行,銀行再貸給C100元,C再存入銀行。這樣周而往復,100元可以創造無窮大的貨幣量。但有了存款準備金後,銀行的信用擴張規模就受到限制了。比如存款準備金率為10%,那麼銀行受到100元存款,最多隻能再貸給B90元,而B再存入銀行,銀行繼續貸出81元。這樣資金逐步收斂,最終控制廣義貨幣供應量。

從上面的計算中你會看到,存款準備金率越高,那麼廣義貨幣供應量就會越小。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就會向社會釋放貨幣供應量。這就是我們最上面看到的釋放4000億資金的原理。這裡並不是說4000億從央行回到了銀行,而是共計增加了大約4000億元的貨幣供應。

我們上面提到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之外,還有一個超額存款準備金。當央行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之後,商業銀行如果不想放貸,則可以增加在央行的超額準備金,進而抵消存款準備金率下調的作用。所以我們這次看到了,央行這次把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也同時進行了下調,等同於逼著銀行把錢取走,以增加市場的貨幣供應。

政策空間還有多少?

目前中國的存款準備金分位三檔,大型銀行最高。具體可以看下圖:

大型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在2004年4月時只有7.5%,之後一路上調,到了2011年6月20日最高哦上調至21.5%,隨後逐步下調,到2020年1月最後一次下調之後為12.5%。可以說仍在較高水平。

中小型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進率在2004年4月時也只有7.5%,之後在2011年6月最高達到了19.5%,之後逐步下調,2020年1月最後一次下調後為10.5%。

這次下調的是小型金融機構的。經過這次下調之後,小型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降低到6%。

很多人都說這個準備金率已經比較低了。是否如此呢?看看各國的對比就知道,中國當前總體的存款準備金率還是比較高的,仍有較大的政策空間。

再看超額準備金利率。上面提到了,央行在下調法定準備金率後,銀行如果不想擴大信貸,有可能會透過增加超額存款準備金來抵消政策影響。而這次央行把超額準備金利率也一併下調了,這等同於央行在驅趕這些資金進入市場。央行的超額準備金額自2008年之後一直沒有變動過,12年後首次調整這樣一個重要的利率,其實訊號也是非常明顯的,甚至比定向降準的政策力度更大。

下面是老美在面對疫情之後的超額準備金利率情況,可以看出美聯儲迅速將超額準備金利率下調到只有0.1%,進而為市場提供資金支援。

而包括歐元區、日本等國家在內,很多國家央行超額準備金利率都為負數。

從上面可以看到,無論是存款準備金率還是超額存款利率,我們的政策空間仍然很大。也就是是說,央行手上還有很多牌沒打出來。

本次兩率下調,會帶來哪些影響?

最近幾年,央行一直在引導信貸利率下行,而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始終沒有調整。這其實又鼓勵了銀行將更多資金存入央行。下面是中國金融機構的超額準備金率,可以看出,自2019年一季度之後,超額存款準備金率在持續提升之中,已經從1.3%提升到2.4%,提升了1.1%,這個幅度實際上已經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下調的政策效應抵消掉了。

也因此,這次下調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將是一個比單純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更為重磅的政策。

當優質貸款客戶資源比較多時,銀行急需的就是把能放貸的錢都放出去,而不會選擇把錢存入央行作為超額準備金。此時央行如果下調了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相當於給銀行釋放了一筆資金,這筆資金可以以更高的利率放貸出去,也因此對銀行必然是利好。

而當優質貸款客戶資源比較少時,銀行為了發展一方面需要負債端爭奪存款,但另外一方面則找不到匹配的優質貸款需求。此時為了不讓這筆錢閒著,銀行會選擇把錢拆借給同行,或者把錢存入央行作為超額準備金。

上面這張圖,是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的加權平均利率。我們可以看出最近三年拆借利率越來越低了。這說明什麼?這說明從總體來說,銀行找不到更加優質的貸款客戶,錢貸不出去。但同行間的拆借必然是有拆有借,這些資金最終還是會以貸款的方式放出去。也就是說,存款準備金率下調,會增加信貸投放。

銀行還可以把錢存到央行作為超額存款準備金。2008年時央行曾經把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從0.99%下調為0.72%,之後再也沒調過。當央行釋放了法定存款準備金之後,這些資金回到銀行,銀行此時如果找不到對應的貸款客戶,反而減少了利息收入。畢竟法定存款準備金利率為1.62%,甚至還要高於當前的同業拆借利率。那麼你把錢拆借給同行,難道會比讓央行給你存著更好嗎?現在央行不讓你存這麼多了,這些錢作為超額存款準備金的利率也下調到0.35%了,這就等於逼著銀行把錢拿走去放貸。

那麼現在銀行只有兩條路可走:要麼拆借給同行,要麼增加信貸投放。這也同時意味著,同行拆借利率還要繼續下行了。

對銀行是利好還是利空?

銀行手上的錢多了,總要找到出處。當前市場的信貸利率仍在下行之中,而銀行負債端的成本卻很難實質性下降。這使得銀行的息差會縮窄。息差縮窄只是一個方面,加大放貸力度就使得優質貸款客戶顯得更加稀缺,從而進一步降低優質客戶的融資成本。最近保利地產、華僑城A的債券利率都降到2.x%的水平了。相信這一過程仍會持續。

上面已經講到,優質客戶就那麼多,大家都要搶,這使得這些客戶的貸款利率會越來越低。而你繼續增加投放,就必須增加風險容忍度,去投放一些不良率較高的行業和客戶了。而如果你的風險定價能力比較弱,那麼這些錢就只有留在賬上睡大覺了,最後連存款利率都跑不贏,那豈不是片成虧損了?也因此,我認為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連帶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的下調,將加大銀行的分化。那些風險管理能力突出的銀行,將獲得更大的信貸投放,進而增加利潤。而那些風險管理能力較低的銀行,錢多了也放不出去,以前還能往央行存一點,現在央行也沒法存,那隻能以更低的利率拆借給同行。這會降低息差,降低其盈利能力。

相比較而言,零售客戶比重比較大的銀行,其負債利率相對較低(但也有上行趨勢),而資產收益率卻相對較高,這會使得息差較大。並且零售客戶通常壞賬率也很低。哪個銀行在零售領域發展較快,那麼哪個銀行就會在後續的寬鬆信貸環境中獲得更快的成長。

從這點來說,個人覺得這對招商銀行無疑是一個長期利好。只要其零售業務繼續發展,那麼其盈利能力會在同行中顯得越發突出。

不過銀行總歸是一個區分度不高的行業。當前大家都知道零售的好處,也因此在零售端的競爭將會被以前更加激烈。這點大家需要注意。

哪些行業會受益呢?

從上面的分析上我個人傾向於認為,降準備金率和降存款準備金利率,是逼著銀行放貸,這對銀行的信貸風險定價能力會是一個倒逼,這會加速銀行的分化。也因此,優質銀行更加突出,普通銀行慢慢掉隊。

除了銀行呢?總體的貸款利率肯定是要不斷下行的,這使得優質企業融資更加便宜,對於各行業裡的龍頭企業都是有利的。我們再來看一下各具體行業的不良率。

先看工商銀行。工商銀行貸款中不良率最高的為批發零售業批發和零售業(9.75%)、製造業(4.80%)、住宿和餐飲業(2.93%),不良貸款率較低的行業有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0.15%)、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0.16%)、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0.56%)、科教文衛(0.67%)、租賃和商務服務業(0.69%)。

再看建設銀行。建設銀行不良貸款率排前三位的行業為批發和零售業(7.69%)、製造業(6.36%)、採礦業(5.52%)。不良貸款率較低的行業有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0.21%)、租賃及商業服務業(0.36%)、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0.51%)。

農業銀行不良貸款率排前三位的行業為批發和零售業(12.05%)、製造業(5.7%)、採礦業(4.62%)。不良貸款率較低的行業有金融業(0.16%)、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0.29%)、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科技服務業(0.33%)、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0.39%)。

招商銀行不良貸款率排前三位的行業為採礦業(10.68%)、製造業(6.53%)、批發和零售業(4.13%)。不良貸款率較低的行業有金融業(0.02%)、租賃和商業服務業(0.14%)、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0.57%)、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0.66%)。

在貸款利率下行,息差縮小的情況下,銀行出於收益的考慮會加大對不良率較低行業的配置。從上面幾個銀行的情況來看,水利、環境及公用事業這種公用事業類、租賃及商業服務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等等幾個不良率比較低。

而在一些不良率較高的行業裡,比如製造業、採礦業、批發零售業中,出於行業配置的考慮,銀行應該會更加集中在盈利能力更強的龍頭股領域中。

不過不管怎麼說,總的信貸量增加了,也因此所有的行業都會受益。而行業受益的同時,銀行是否能受益就很難講。

結語

每次一到有降準,總有一些人能聯絡到房價上。其實我覺得房住不炒這一政策肯定不會動搖,指望房價上漲多半是要失望了。從最近房地產公司的融資利率就可以看到,優質龍頭地產股和普通地產股融資利率差距越來越大,行業洗牌是在所難免的。不僅在地產行業如此,在其他行業也是一樣。這是一個大變革時代,巨頭崛起的時代。在巨頭崛起的時代裡,各種人才和資金也在加速向幾個大城市圈集中。而這些人才和資金的集中會帶來非常顯著的規模經濟,進而不斷拉大與非城市圈的發展差距。

不能不說,時代真的變化,我們必須睜眼看世界,順應時代的變化。

今天寫的有點長了,接近5000字。昨天本來說要談銀行股,今天一說起來就長了,沒真正談到銀行。我今天看了一下境內外銀行股的股價表現,從我自己說,感覺市場的確對國內銀行股有點反應過度了。銀行可能確實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當前的估值下,最壞又能怎樣呢?

我的微信公眾號:豬先生666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