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 Your Own Bank,DeFi才是銀行的殺手

買賣虛擬貨幣
幾年前,線上錢包服務商blockchain.info釋出了一則幣圈眾人皆知的影片廣告《比特幣——做自己的銀行》,期待能夠讓更多人知道比特幣,其中宣傳的比特幣作為我們自己的銀行,其實本質上是比特幣對個人私有財產的保護,而不像普通法幣一樣隨意增發,這樣比特幣獲得了自己的優勢,從而受到關注。


但是這幾年來,比特幣雖然帶領著區塊鏈產業和各種數字貨幣專案發展,然而,對於比特幣現在來說,充當自己的銀行可能有些困難,銀行仍然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併為經濟活動提供各種工具,比如存款、抵押借貸等等,促進經濟發展。

銀行的金融工具,本身上是難以被替代的,因為大部分銀行都是有雄厚的資產和信用去做金融活動,而對於比特幣而言,目前還僅僅停留在資產保值和增值,一旦像新冠肺炎這樣的黑天鵝來臨之時,可能大多數人還是會面臨著資金壓力,甚至有一些人還被迫賣幣生活,比特幣想要替代銀行,顯然已經比較難了。


不過現在好了,自從defi發展起來之後,實際上數字貨幣才能真正稱得上替代銀行,我們也才能真正的 be your own bank,defi現在做的事,就是銀行之前做的事。

我們都知道,銀行的業務比較複雜和繁多,比如最基本的就是存款和房貸,另外對於投資銀行來說,可能還要參與到實物的抵押貸款之中,比如房地產,又由於房地產價格的波動會產生風險,因此部分投資銀行還需要對抵押的房地產進行對沖,購買保險,同時保險公司也就這樣參與到與銀行的交易之中。這只是銀行眾多業務之中的一個,然而這一個卻在一些情況下出現了問題。

具體問題是什麼呢?其實大部分人都知道,這就是2008年金融海嘯的事情,美國的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就是因為次級抵押貸款最後出問題,找不到接盤俠,從而轟然倒地的,次級貸款其實就是沒有還款能力的人貸款然後買房,這樣的人始終還是有風險的,一旦經濟出問題,那麼整個系統可能都會崩塌,所以金融海嘯來了,超發貨幣來了,英國財政大臣來了,中本聰最終也來了。




我們現在回過頭來看看defi,前幾年大多數defi只是簡單的質押借貸和質押生成穩定幣,比如我們大家都知道的makerdao和dai穩定幣,其實就是defi的產物,當然這幾年一直髮展的不溫不火主要原因還是程式碼完善程度還有defi賽道的賺錢效應比較弱。

而compound的“流動性挖礦”雖然不是他們的首創,但是卻用在了對的地方和對的時間,一方面,比特幣減半之後,市場缺乏賺錢效應,因此隨便一個小利好都能引起一波炒作,大眾渴望賺錢效應。另一方面,股市有走牛的苗頭,更多人想要離開幣圈,轉而投資股市,但是卻捨不得賣掉手裡的數字貨幣,這樣的問題直到compound這樣的導火索開始引燃,才正式爆發。

compound其實不單單是一場薅羊毛的活動,其中的質押數字貨幣,獲得穩定幣才真正受到大家的關注,於是一些之前很多人曾未聽說過的defi專案都開始浮出水面,比如aave、uniswap等等,另外還有最近比較知名的defi保險nexus mutual、aave也準備推出用於熟人之間的借貸等等,其實這都可以說是defi不斷的做自我更新和完善。

也就是說,如果你現在持有現金,完全也可以參與到defi去中心化金融上,從而避免和傳統銀行打交道,甚至中間不必去購買比特幣、以太幣等加密貨幣,因為現在的穩定幣很多,使用者的選擇權利也更多,服務內容也更加透明,人們隨時隨地就可以享受到defi所帶來的便利。

當然現在defi所受限的只是鏈上資產,而並未涉及到實體領域,比如房地產抵押等等,這裡主要還是政府部門對於實體資產的token化,如果被批准可以做,那麼相應的defi應用也是遲早會出來的,到那個時候,可能銀行如果不進行改革或者融入到defi領域的話,就真的可能被社會所拋棄。

如果token化之後,defi會不會引起類似雷曼這樣的“雷”,筆者個人認為不太可能,因為defi是去中心化的,再加上治理過程,其實也就是將受害者範圍集中到它的使用者這個範圍內,比如我們假設compound現在出問題了,引起了市場的大波動,那麼最終問題怎麼處理,還是得comp代幣持有人去鏈上投票,而關於其他數字貨幣的持有者,我的比特幣還是我的比特幣,你的以太坊還是你的以太坊,只要自己私鑰保管好,誰也不可能說去增發彌補少數人的損失,因為前車之鑑也已經有了,比如幾年前的 the dao事件,其實就是最好的例子。

除了潛在的程式碼漏洞,defi的風險相對銀行來說,還是小了很多,而且相對於銀行,還有更多的優勢。我們常聽到一句話“世界大河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現在defi已經開始亮劍,就看銀行如何拆招了,融入還是對立,這也是擺在銀行面前的選擇。

原文:彩雲位元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