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代幣”到“通證”,解讀區塊鏈的“命門”——“通證經濟”

買賣虛擬貨幣

引言:9月8日,在由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新興經濟產業研究所主辦的區塊鏈技術與通證經濟產業發展論壇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主任劉曉蕾以《區塊鏈+助力產業升級與政務管理》為主題發表了精彩演講,報告中認為:區塊鏈最大的創新點,就是通證經濟。那如何來理解“通證經濟”?作者透過對“通證經濟”概念的梳理與總結,與讀者一起理解通證經濟的原理,有助於我們進行區塊鏈方面的創業和商業模式的探索。

一、Token簡史:從“代幣”到“通證”

“通證經濟”中的“通證”其實就是“token”,例如BTC/ETH/EOS/XRP/BCH等都是token,“token”最先引入國內時由“幣圈”人翻譯,將其譯為“代幣”。但是,如此翻譯很有可能侷限大家對“token”內涵的理解,因為在很多場景中,Token 不一定是貨幣的屬性,或者不全是貨幣的屬性,更多是一種權益或者股份的屬性。之後,由元道老師和孟巖老師重新對 Token 進行了翻譯,第一個字他們都翻譯為“通”,token可以透過二級市場或者錢包等方式進行流通,故意為“流通”;第二個字,元道老師翻譯的是“卡”,將token譯為“通卡”,部分為音譯;而孟巖老師將第二字翻譯為“證”,意為“信任”,最後孟巖老師說服了元道老師,“通證”意為“可流通的加密數字憑證”,到現在業內也普遍接受了“通證”這一說法。因此,業內也把以孟巖為代表的稱作“通證學派”。

根據通證學派的定義,通證是指可流通的數字權益憑證。作為一種數字化憑證,通證需要具備三個特點:可流通、可證明和有價值。可流通是指通證能在全社會範圍內使用、轉讓以及兌換;可證明是指通證是真實的,能被快速識別的,同時具備防篡改、隱私保護等能力;有價值是指通證只是價值的載體和數字化形態,它需要實實在在的資產權益做支撐。

二、通證經濟 (Token Economy)

從區塊鏈1.0的數字現金髮展到區塊鏈2.0的數字資產,人們關注的焦點在發生轉移;在目前被人們稱為區塊鏈3.0時代,行業人士更是把目光聚焦在如何把區塊鏈的虛擬網路與現實世界進行對接,讓區塊鏈的價值呈現不止於其天生帶有的“貨幣”屬性。

業內專家把通證經濟(Token Economy)定義為:一種對“通證”(Token)進行管理的經濟。在這個經濟體中,一些重要的價值、權益都被通證化,藉助於區塊鏈或者可信的中心化系統使這個體系得以執行,把數目字管理髮揮到極致。因此,通證經濟可以理解為:是由區塊鏈技術衍生出來的一種經濟模式,也是區塊鏈生態能夠極速擴張的根源所在。

通證經濟是一種新興的經濟模式,而支援通證經濟發展的無疑是基於區塊鏈的底層技術。我們知道,最早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通證經濟體系是以比特幣為基礎的支付貨幣類通證,隨著以太坊推出第一個圖靈完備的智慧合約,使得通證體系拓展到除支付、交易以外的其他應用及服務成為可能。通證經濟具有顯著的優勢,一方面它擴大了產品或服務的供給渠道;另一方面,通證經濟透過重新定義生產關係加速了其價值的實現。根據目前市場上有關“token”的專案,可以把通證經濟體系分為三類:一、支付貨幣類;二、通用平臺類,主要以推動區塊鏈底層技術應用為目的標準化和通用化的公共開發平臺,如分散式開發平臺(DAPP)和智慧合約等;三、行業應用類,其主要目的在於服務特定的行業。

隨著區塊鏈技術逐漸滲透於實體行業,例如:物聯網、醫療、教育、公益、社交等,產生了一系列基於實體行業的應用類通證;有側重於物聯網應用的,例如埃歐塔-MIOTA等,主打社交平臺概念,例如GBYTE-位元組雪球等,應用於交易所的平臺幣,例如BitUN交易所代幣-BUC等。

三、通證經濟體系構建

從通證經濟體系建設來看,支付貨幣類和通用平臺類通證通常是不存在社羣治理機制的,但目前,越來越多的通證經濟體系意識到“社羣”的重要性。社羣治理機制對於推動通證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於應用類通證來說,社羣建設對於專案的落地與發展極為關鍵。一般認為,通證經濟體系的構建具有三個要素:鏈、通證、社群;這三大要素支撐起運用通證的行業應用生態圈。

可以說,通證經濟體實質是一個產業生態圈或社羣;通證,表示一個生態或社羣的廣義資產,並藉助通證來進行分配、交易;它協調各方共同推進生態體系的構建。鏈,是區塊鏈技術落實的基礎設施;支援通證的建立、分配與管理。社群的建立是基於使用者社羣與投資社羣的價值共識而形成的。

總結:從2008年比特幣-BTC的出現,到2018年正式提出“通證經濟”的概念,Token經歷近10年的發展,到如今幾乎人人都在談區塊鏈。正如北大教授所言:區塊鏈最大的創新點,就是通證經濟(Token Economy)。對於一個欲落地於實體行業的區塊鏈專案,鏈、token、社群是建立通證經濟體系的三大要素,以形成一個基於信任的、可持續發展的行業生態。

版權宣告: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謝謝支援!

文章作者Linda Bao,管理學學士、社會學碩士,車聯網、區塊鏈專案團隊核心成員,金色財經、巴位元專欄作者,K站站長,致力於區塊鏈技術應用的落地。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