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區塊鏈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買賣虛擬貨幣


我國區塊鏈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核心技術問題亟需攻克,自主創新能力仍需加強。在技術和應用方面,無論公鏈還是聯盟鏈,資產上鍊問題仍舊是最大的挑戰之一,目前在資產鏈上鍊下資料同步、確權和定價方面仍需要進一步探索。另一個挑戰在於跨鏈,不同鏈之間資訊和資產的互操性問題亟待解決。這有利於“資料孤島”的打通,實現價值的自由流通。當前跨鏈的可用性、易用性、安全性以及可拓展性都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同時也缺乏高效的跨鏈標準來促進各鏈之間的互聯互通。此外,區塊鏈可拓展性較弱,尤其是tps(系統吞吐量)較低,亟需透過改進共識演算法、提升硬體環境、採用更高效的加密演算法記憶落盤資料庫等方式進行改進。目前從申請與獲批的區塊鏈專利數量來看,我國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但我國在區塊鏈發展上更偏重應用,相較於西方國家,在核心技術上仍有一定差距。

從業人員規模增加,專業人才相對緊缺。根據國際權威諮詢機構gartner預測,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中國區塊鏈人才缺口將達75萬以上。目前區塊鏈人才成長面臨三點主要瓶頸:1、大量網際網路、金融等行業從業者希望轉行進入區塊鏈領域,但缺乏專業知識儲備和培訓經歷,導致沒有系統性認知,知識呈現碎片化、片面化,與區塊鏈高標準的崗位要求不夠匹配。2、產教融合水平相對較低,高校學生實際知識結構和區塊鏈業界崗位需求存在脫節,對前沿案例和工具不瞭解。3、當前區塊鏈人才,尤其是“區塊鏈+產業”的複合型人才嚴重匱乏,持續面臨供不應求的局面。要想成為區塊鏈人才,最關鍵在於實現思維升級,切實掌握“區塊鏈思維”。這是一套融合匯聚網際網路思維、金融思維、社群思維、產業思維的複雜性思維體系。

整合應用問題亟需深耕。區塊鏈目前為止沒有大規模服務於實體經濟的落地應用的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區塊鏈技術的普及和推廣程度低,應用效果普遍沒有達到預期。同時,相關地區主管部門無法理解區塊鏈技術和創新應用模式對經濟發展的積極意義,對新技術應用仍缺乏信任,認為區塊鏈技術在短期內無法取得有效成果。二是區塊鏈系統建設涉及多方資料互聯互通,受制於各部門間資訊化建設程度參差不齊,面對新挑戰,有關部門主觀上不願意推動。三是除金融、政務、溯源等領域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反映較好之外,其他如交通、家電等行業一些已落地執行的區塊鏈應用,大多還在小範圍的試點執行中,還也未能夠引起預期的社會反響。

監管問題日益成為關注的重點。2020年以來,隨著我國頂層設計的不斷完善,監管體系更加健全,監管沙盒持續擴容。2020年8月,北京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第二批11個創新應用均已透過複審並完成登記。隨著試點城市和應用專案的陸續落地,中國版監管沙盒正在持續擴容。當前在“新基建”的背景下,區塊鏈底層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快,國內已有小蟻鏈、比原鏈、量子鏈等公有鏈,但目前公有鏈應用落地存在一定金融風險,短期內對我國的監管提出了更高要求。隨著未來區塊鏈技術與多個行業領域的融合,監管範圍也應隨之擴大,監管場景更加複雜,這為我國的監管提出了新的挑戰,預計未來將有更多的城市開展監管沙盒試點,我國監管需及時跟上金融科技的發展腳步,透過建立監管規範、提高監管水平做到對金融科技的有效管理,實現規範化、有序化。

區塊鏈與新基建其他技術的融合仍需推進。“新基建”不只是區塊鏈,還包括5g、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雲端計算等新一代資訊科技,而區塊鏈作為服務於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一項重要技術,與其他技術的融合是關鍵。探索利用區塊鏈技術與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大資料等技術的融合,有利於加快我國政務服務、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城市間資訊、資金、人才、徵信等方面的互聯互通,更重要的是有利於創新數字經濟發展模式,打造便捷高效、公平競爭、穩定透明的營商環境,貫徹落實我國現代化建設的要求。

(來源:中經網資料有限公司)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