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引爆數字經濟 銀行與科技公司找到合作新賽道

買賣虛擬貨幣


數字經濟成兩會熱詞

數字人民幣試點成為撬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

在今年3月5日全國工作報告中,數字經濟再次被提及,報告提出要“加快數字化發展,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平,營造良好數字生態,建設數字中國。”

而往前回溯,早在2020年末召開的經濟工作會議上,就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大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力度。

隨後密集召開的地方兩會,數字經濟也成為政府施政報告的“寵兒”。首都北京“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魔都上海“國際數字之都”,八閩之地福建“數字應用第一省”……

催熱數字經濟,數字人民幣試點成為理想抓手。深圳、蘇州、北京、上海都靠著試點數字人民幣“神操作”秀了一把數字經濟的魅力。最新跟進的是西部新貴——成都,這也是數字人民幣消費紅包測試首次在西部地區進行試點。

數字人民幣試點中的“科技”身影

梳理這幾次數字人民幣試點不難發現,除了現行數字人民幣發行“二元”體系中的中央銀行和指定商業銀行外,還聚集了一批科技企業的身影。京東科技、美團、滴滴、中國銀聯、華為、拉卡拉等科技巨頭都出現在了相關測試中。從公開的報道中,我們也能看到數字貨幣研究所與京東科技、美團簽署戰略合作的相關訊息。

尤其是京東科技集團,一直作為綜合科技服務商的角色,深度參與蘇州、北京和成都的數字人民幣試點。從線上、線下消費場景搭建到收單系統改造,從數字人民幣預約抽籤到後臺系統接入試點銀行,可謂存在感十足。

據瞭解,京東科技是首批配合數研所展開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的科技公司之一,此前已經先後為蘇州、北京兩地的三輪數字人民幣消費紅包測試提供了技術和服務支援,面向政府的解決方案和麵向使用者的消費場景搭建與運營,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目前,京東科技與工、農、中、建、交、郵儲六家運營機構均已開展合作,並順利接入數字人民幣電商平臺消費試點場景。

數字人民幣的“星辰大海”

作為新生事物,數字人民幣的應用前景如何?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巨集觀經濟與產業研究院院長沈建光認為,數字貨幣的應用前景廣泛,既包括央行-商業銀行層面的應用前景,也包括商業銀行-公眾層面的應用前景。

尤其是在商業銀行-公眾的大場景下,沈建光表示:數字人民幣可用於c端、b端和g端,如小額零售支付、數字票據、企業支付、政府補貼發放和消費券發放等。以c端場景為例,央行數字貨幣可用於收錢和信用卡還款等資金服務、理財和借款等金融活動,及繳費和購物等生活服務。以b端場景為例,數字貨幣的應用場景涉及支付、信貸服務、供應鏈金融和保險等多個領域。

銀行數字化的“斗轉星移”

過去十年,銀行數字化發展略顯被動,網際網路巨頭利用資本、技術和場景優勢,在使用者端持續發力,銀行數字化發展亦步亦趨,很難掌握主動權。如果數字人民幣全面推開,或許將改變這一趨勢。

中國工商銀行投資銀行部研究中心、金融科技行業首席分析師郭巨集傑曾撰文表示:客觀來看,數字人民幣為商業銀行重掌支付入口創造了機遇和條件。

中金公司一份針對數字人民幣的報告也指出,央行數字貨幣的推出本身並不會改變金融行業的競爭格局,但在面對如何銜接央行數字貨幣新系統、如何應對數字貨幣帶來的不確定性時,銀行與科技公司將再次處於同一起跑線。

數字人民幣試點,銀行數字化能力提升和數字生態建設的絕佳場景

對於銀行而言,數字人民幣的試點突破了傳統銀行的運營模式,對銀行核心系統、it架構、數字產品設計研發、前端使用者體驗和應用場景豐富度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是對銀行金融科技能力以及數字化轉型的一次全方位考驗,銀行可藉此機會進行相關的技術實驗和壓力測試。

數字人民幣試點應用場景廣泛,銀行不可能面面俱到,尤其是線上消費場景方面,銀行過去以賬戶經營模式為主,雖然最近幾年,面對網際網路公司的跨界競爭,也在逐步向使用者經營靠攏。但網際網路公司依靠先發優勢,在移動支付、網路購物、線上社交娛樂、網路出行等領域都建立了比較明顯的優勢。

顯然,商業銀行在數字人民幣試點面對公眾服務層面,很難全方位滿足試點場景需求,藉助更多消費場景的科技公司的助力,可以更好地提升試點的使用者體驗,同時也是一次很好的數字生態協同發展的試驗場。

從頂層設計看,人民銀行和數字貨幣研究所作為數字貨幣的“總設計師”也一直秉承開放和技術中立的理念,為構建銀行數字生態創造有利的政策環境。

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曾表示,數字人民幣兌換服務由指定運營機構提供,但流通服務可以由第三方支付機構和其他商業銀行承擔。這些銀行和機構共同提供數字人民幣的流通服務,並負責零售環節的管理,包括支付產品的設計和創新、場景拓展、市場推廣、系統開發、業務處理和運維等服務。

以上都充分表明,雖然數字人民幣試點對商業銀行而言,只是戰術上的“一小步”,但卻是銀行提升數字化能力,構建數字化生態戰略的“一大步”。對科技公司而言,在新的生態體系中的作用和定位也將更加明晰。

同樣的課題,不同的痛點

數字人民幣試點雖然給銀行數字化轉型提供了一個絕佳試驗場,但面臨數字化轉型這個課題,不同規模的商業銀行卻面臨著不同的痛點。

大型商業銀行在資金、技術和人才儲備方面都具備相當的競爭實力,隨著數字人民幣試點擴容和全面推開,重掌支付入口的大行完全可以從自己的戰略考量出發,重新梳理數字化轉型路徑,擴充套件更多數字化業務場景,但需要面臨巨大投入的不確定性以及應用場景的匱乏。

而中小銀行面臨的數字化轉型痛點則是全方位的,從戰略到組織,從人才到意識,從資金到技術。中國電子銀行網專欄作家、原大連銀行網路金融部總經理王豐輝認為:中小銀行面對戰略模糊、態度搖擺、組織壁壘、資金不足、通道受限、非標壓縮、不良上揚、利率市場化衝擊、人才短缺等難題,這些共同形成制約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的痛點,令中小銀行想要邁步但道路曲折。

面對這些痛點,該如何破局?與科技公司合作,或是破局之道

金融科技50人論壇釋出的《中小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研究報告(2020)》指出,面臨資金人才匱乏、組織體系滯後、資料治理能力薄弱和抗風險能力低下問題的中小銀行,與第三方科技公司合作攻關或許是數字化轉型的破局之道。

《報告》指出,與科技公司合作,成為2020年中小銀行獲取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的新趨勢。藉助第三方平臺開發的金融科技產品,中小銀行能夠節省資金和時間成本,實現金融業務全流程數字化服務。

以去年疫情為例,很多中小銀行透過與科技公司的合作,利用金融雲產品,迅速構建起“無接觸”的服務體系,體現出金融雲服務基於快速響應能力的貢獻與價值。

以京東科技的金融云為例,其為銀行解決不少問題。據瞭解,京東科技t1金融雲針對銀行等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痛點,在底層科技架構層面解決傳統架構無法支援網際網路業務的難題,幫助中小銀行沉澱核心技術能力,實現自主可控的技術迭代;在業務發展層面,還能助力金融機構的產品和服務真正融入到產業和生活場景中去,解決傳統金融機構不能有效、精準滴灌實體經濟的問題。

本次具有特殊意義。數字經濟被寄予厚望,被視為支撐未來五年發展和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的重要著力點,也是未來全球科技競爭的核心賽道,推動中國在這條賽道行穩致遠需要包括銀行以及諸如京東科技在內科技公司的共同努力。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