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浪潮下 哪些銀行業務或“生變”

買賣虛擬貨幣


來源:金融時報 左希

剛剛過去的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疫情衝擊之下,金融機構的服務方式加速變革,“非接觸式”的線上數字化發展,已經成為業內共識。

可以看到,一方面,各家銀行數字化轉型不斷提速;另一方面,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相繼成立;特別是,隨著對金融科技公司強化監管,未來,金融科技公司與銀行之間的合作更加緊密,金融科技也將進一步向金融迴歸。

新年的鐘聲已經敲響,更大的變革已經錨定。在奔騰翻湧的數字浪潮下,銀行業將如何駛向新發展的巔峰?

監管政策落地為銀行發展指明道路

2020年,包括《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網際網路貸款新規”)等多項針對金融科技領域的監管政策落地,向市場釋放出強烈訊號,凸顯監管層保障金融穩定和防控金融風險的決心。

“事實上,除了網際網路貸款新規外,在這一年裡,供應鏈金融新規、小貸公司新規、網際網路存款新規、理財子公司新規都陸續出臺。未來,銀行在供應鏈金融、小微貸款、網際網路存款、理財產品銷售方面同樣會受到更加規範嚴格的監管。”蘇寧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孫揚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這是好事。”孫揚認為,這些監管規定的出臺都有其背景。當前全球經濟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網際網路平臺迅速發展,實際上牽引了整個金融行業的發展。“為了金融業平穩健康發展,必須有底線,必須有嚴密的風險隔離和防範措施。”孫揚說。

他認為,這些監管措施將倒逼銀行機構練內功,不去盲目依賴平臺,將自己淪為資金的提供方。“銀行要有自己做風控、自己做場景、自己打造特色貸款產品的想法與決心。”孫揚表示。

孫揚還提出,銀行業未來將加快對於場景和產業鏈滲透的步伐,不排除透過間接方式,收購或者參股重要的流量或者場景公司。

中國銀行首席科學家郭為民表示,強化監管有利於鼓勵持牌金融機構守正創新,加快數字化轉型。

“監管明確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的內涵、標準和實施路徑建議,幫助金融機構找準自身定位和發展痛點,要求金融機構儘快開展系統性的數字化轉型建設。”郭為民說。

“此外,金融機構的數字化轉型,不僅是產品業務的數字化,更是體制、機制、文化、運營的全面變革,需要有新的體制機制‘輕裝上陣’,打造高效的內部支撐體系。”郭為民補充道。

銀行需要加快自主科技系統建設

值得關注的是,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強調:“包括網際網路貸款新規在內的一系列強監管政策的出臺,主要是為了支援銀行機構開展業務,而不是限制。”董希淼認為,國家支援和鼓勵金融科技發展、推動和促進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的原則和方向沒有變,也不會變。

他表示,疫情發生後,金融業務線上化趨勢和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是不可逆轉的。金融科技是金融業轉型創新的關鍵變數,也是全球金融業競爭的焦點。“應當說,在金融科技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適時‘調整身體機能’,有助於‘強身健體’,如此才能走得更穩、走得更好、走得更遠,才能在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征程中,更有效地支援實體經濟發展,提升金融科技水平。”董希淼說。

受訪業內專家同時提出,加強監管也意味著未來銀行在選擇和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時要進行更多方位的考量,銀行和科技公司合作會越來越趨於謹慎。這對銀行業來說,是新的挑戰。

“一系列新的監管政策和要求出臺後,要求銀行自建風控體系,之前銀行多是選擇和風控公司合作獲得風控資料和技術,以後銀行需要自主打造風控體系,銀行需要自己建設場景,自己構建面向場景的風控模型和風控管理體系。”孫揚說。

孫揚表示,這會給銀行業發展帶來幾方面變化:“首先,銀行將嘗試擺脫對於金融科技公司的依賴,對於本土經濟和特色場景的建設將加快步伐。比如招行的掌上生活,濟寧銀行的惠濟生活,蘇寧銀行的微商貸—餐飲商戶貸等。”孫揚說。

同時,銀行將加深對於產業鏈網際網路的融合。“以前都是透過金融科技公司進入產業鏈,以後銀行需要自己打造覆蓋產業鏈網際網路前中後端的金融服務產品體系,躬身入局,掌握產業鏈,獲得產業鏈資料,獲得產業鏈客戶,做大銀行的產業鏈金融。”孫揚表示,此外,銀行還將加快自主科技系統的建設,尤其是加快分散式核心系統建設。

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須突出差異化

事實上,無論哪一次變革,中小銀行對外界變化的感知相較大型銀行都會更為敏感。儘管不同銀行的數字化戰略有所不同,但對於中小銀行來說,其數字化轉型的壓力和難度普遍會更大。由於中小銀行資訊科技外包占據相當比例,在監管強化後,這些機構在未來應該如何注意防範相關戰略風險和技術風險?

“中小銀行首先要明確自己數字化轉型的突擊方向,在明確突擊方向的基礎上,將全行的資源凝聚到戰略上來。”孫揚認為,戰略要轉化為具體的產品,才算有動作;產品要能滿足客戶需求,才是見到效果。

因此,孫揚表示,中小銀行要加大對於產業的研究和滲透,加強和產業鏈生態的深入合作,為金融打上產業鏈基因,形成差異化的特色。

“在技術風險方面,外包機構的使用不可避免,但是銀行機構要確保擁有產品。”孫揚強調,中小銀行要積極申請產品的智慧財產權如專利和軟體著作權,要擁有和掌握產品的核心演算法技術。“中小銀行可以透過打造金融科技的精兵強將,讓自己掌握最重要的技術和演算法。”孫揚還建議,中小銀行要積極發展rpa、容器雲、網路虛擬化、智慧運維等技術,降低科技系統對外包人力的需求。

郭為民表示,數字時代,銀行需要綜合考慮產品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的平衡。創新的可持續發展是銀行業未來發展應該考慮的道路,這一點無論是對於中小銀行還是大型銀行來說,都是適用的。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