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磊:區塊鏈領域大部分商業模式會死得很慘

買賣虛擬貨幣
關於思考商業模式的問題,對投資是有很大幫助的,一個不願意去思考商業模式的投資者,實際上可能連合格都算不上,更不要說去賺超額利潤。因此,商業模式問題,不僅僅是創業者的問題,還是投資者的問題。在講的商業模式之前,我想跟大家分享一點最近對一些重要領域商業競爭的思考,以便更好的把區塊鏈商業問題講清楚。在電商領域,實際上已經形成了比較明顯的競爭格局,但我們會看到阿里巴巴和京東等的競爭,實際上是更體現在非常明顯的低價和促銷活動中,淘寶有雙十一,京東618購物節,還有什麼雙十二、520等等,總之,就是降價促銷,團購打折。這似乎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但在我看來極不平常,這是一個潛在的共識。所有面對普通大眾的商業模式,也就是說,使用者基數在數億人之上的商業模式,物美價廉是最基本條件,甚至價廉更重要一些。沃爾瑪的口號是,天天低價,宜家家居也主打平價家居。就連我們在大街小巷都能看到的麥當勞、肯德基,幾乎也在天天做各種特價活動,優惠券隨處可見。也就是說,針對普通大眾的商業模式,低價永遠是最根本的邏輯。如果是一個小眾市場,低價反而不管用。這裡特指大眾市場,大眾領域低價就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低價的重要性,並不是我們理解的用低價去刺激消費者,或者說打價格戰。低價是一種整體的產業鏈執行成本控制問題,是一種系統性競爭力模型。前兩年,共享汽車非常受到歡迎,但自從滴滴吞併了快的和Uber,這一市場迅速陷入了壟斷狀態。當所有人都覺得這個市場已經被滴滴贏家通吃的時候,美團宣佈殺入共享打車領域,而且迅速獲得了整個市場接近三分之一的份額。最近,快的打車的創始人陳偉星也再次出山,利用區塊鏈技術邏輯,重新進入共享汽車領域。不是吹牛,我在幾個月之前,跟朋友有過激烈的爭論,我說滴滴的位置,絕對會有更多的人去挑戰,滴滴並沒有建立起來大眾消費的壁壘,根本的原因是放棄了“低價”。可惜,我沒有寫文章,也沒有錄音,沒記錄下來。但我的邏輯是非常清晰的。說一下我的親身體驗,我每天從家到辦公室,路已經非常熟了,滴滴打車每次導航都會走最堵的那條路,我每次會給司機糾正路線,如果滴滴這個打車軟體是智慧的,應該在連續數次之後,給我調整過來,可是每次都會選擇我不願意走的那條路,我每次的糾正似乎沒什麼用。也許是地圖的問題,也許是系統的問題,總之,我認為這不符合大資料和智慧化的發展方向,滴滴應該是一家大資料公司,而不是一家只顧現金流的計程車公司,也許滴滴把大資料都用在如何“殺熟”,以及搞順風車貼超短裙標籤上面了。當然,滴滴的問題還有很多,我想再說一個根本問題。我從家到辦公室,如果直接出門打計程車,是37至40塊,滴滴每次都超過40(價格最低的快車),這個是極其不正常的,共享汽車反而增加了打車成本。至於效率問題,其實共享汽車並沒有太多的提升,因為你不可能飛起來,路線選擇是極其有限的。那我的結論是什麼呢?作為大眾消費領域,滴滴沒有建立起來持續低價的商業模式,反而開始自以為是的攫取壟斷性現金流,使得大眾的打車成本竟然高出了計程車這個備受詬病的壟斷機構。鑑於此,我當時的判斷是,這個行業一定還沒有終結,競爭者一定會出現。
大家再想想,百事可樂、可口可樂,其實如果他們兩家都不做廣告,不做投放、促銷等等手段,實際上大家也會持續的選擇去消費,因為市場上已經沒有其他品牌可選,但為什麼這樣的企業還會競爭性的去做營銷呢?而且每年都會花重金去聘請最紅的明星來拍宣傳片。道里很簡單,消費是商業的邏輯,是供給創造需求,營銷本身就是在創造需求、灌輸消費習慣,稍有懈怠,可能就會有競爭者乘虛而入。打車領域重新開始進入激烈的競爭狀態,根本的原因在於,滴滴已經把自己當成一個擁有品牌、渠道壁壘的企業,當成是一個靠被動需求推動的企業,類似於中石油中石化這樣的企業,這個是很容易出問題的。別說滴滴,就連百度這樣的企業,也會因為沒有主動去創造需求和升級自我價值,而最終在競爭市場面臨很大的困難。很多人覺得谷歌發展人工智慧,是因為有了新的夢想,其實沒那麼高尚,當谷歌發現,搜尋引擎最終的競爭力是持續擁有可信的技術和大資料處理能力,那麼人工智慧就是一個最終極的品牌定義。當谷歌的機器人打敗了全球圍棋冠軍的時候,你可能不再懷疑谷歌的技術,消費者的信任度會更高,這就是品牌的壁壘,也可以說,谷歌發展人工智慧,實際上就是在做營銷,就像法拉利等要去參與F1賽車一樣,你真的以為是為了賽車嗎?它僅僅是要證明,我的發動機在賽場都這麼牛,所以造出來的跑車就是最好的。我在去年年初百度股價低迷的時候,推薦過百度的股票(目前看漲幅超過40%),因為當時陸奇加入之後,百度的戰略方向放在了人工智慧,有幾次甚至把無人駕駛汽車搞到了北京的北三環,遭交警罰款什麼的,轟動效應明顯。很多人認為這是炒作,我反而認為百度開始走谷歌的路子,太對了,就是要在這個方向上搞營銷。如果哪天百度說,百度的智慧駕駛系統發起了全國巡航,戰勝了人的駕駛水平,競爭者會望而興嘆,品牌擁護者會豎起大拇指,因為技術創造的極限,就是商業的最高價值。然而,百度辭退了陸奇,把所有的寶,押在了愛奇藝影片網站,以及新的競價模式上了。這在我看來,只不過是被資本利用之下的一次本末倒置。經過了滴滴和百度這兩件事情,我甚至覺得華爾街在故意毀掉中國的高科技企業。中國的創業者對抗投資人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這注定了最終只能成為一個賺錢的機器,而無法建立起來科技壁壘。聯想等就更不用說了,一個踏入資本市場多年的企業,一個擁有強大資源的企業,在科技領域的貢獻和投入,還不如一個沒有上市的華為的零頭。在美國,像喬布斯、馬斯克這種人,根本不會搭理投資人的,所以他們可以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最終也不會讓投資人吃虧。另一個例子是,數字貨幣裡面,一個叫Daniel Larimer,江湖傳聞的BM(Bytemaster),做了一套數字貨幣的開源軟體,簡稱EOS,融資超過39億美元,但投資人幾乎沒有任何約束他的權力,甚至連一份郵件式合同都沒有。所以他們不會成為資本的奴隸,這也是為什麼美國科技強大的其中一個原因。
我講這些是什麼意思呢,這就要回到目前區塊鏈的很多商業模式,需要從根本上研究其執行的邏輯和成功的概率。前一陣,參加朋友一個會,遇到了金岩石老師,他回憶了一下2000年納斯達克泡沫的情況,在納斯達克泡沫破裂前,他已經擁有了自己的上市公司和私人飛機,泡沫破裂之後幾乎啥都沒有了,然後選擇了回國。科技潮流帶來的財富效應,是難以想象的,正是因為有巨大的財富效應,人們的創造力開始轉移,從具體的技術變革,轉移到市場營銷。滿足炒幣需求,成了最大的需求。這就跟2000年納斯達克泡沫破裂之前,其實炒股的需求,遠遠大於對網際網路技術的需求,其結果是很恐怖的。區塊鏈的商業模式,首先要考慮,是不是一個未來要滿足大眾消費的技術,比如搜尋、資訊傳輸、門戶看新聞、社交、電商等等,如果是基於滿足這類需求,區塊鏈技術似乎顯得不符合時代,反而成了科技手段的一種倒退,因為會讓搜尋、資訊傳輸、社交、電商、遊戲等速度變慢,所消耗的電力、時間、環境等成本更高。那麼為什麼在網際網路時代,人們依然願意接受比特幣這樣轉賬非常慢,手續費非常高的區塊鏈技術呢?如果不理解這一點,對區塊鏈更多商業模式的思考,就會犯極大的錯誤,花很大力氣解決了半天,結果發現是個偽需求。貪婪和羊群效應會讓人變得比豬還要蠢,一些常識,總能找到足夠的荒唐理由去反駁,再加上資本和情緒的水漲船高,自然就看不清誰在裸泳,可能裸泳者本身也忘了自己裸了。但一定要清楚一點,潮水一定會退去,二十年前的網際網路泡沫,將來也會在區塊鏈行業重演,大部分當時看上去很好的商業模式,實際上瞬間可能就歸零解散了。

如何真正深入的理解區塊鏈臺前的假象,以及臺後各類商業模式,從中發現戰略性投資機會,釐清所從事的業務,肖磊看市私投社下一節課將全面做出分析,歡迎訂閱。另外,需要備註一下,全年課程5800,最初該課程定價只有1250,未來還會繼續漲價,請儘快訂閱,因為思考的成本越來越高。


更多區塊鏈數字貨幣資訊:http://www.qukuaiwang.com.cn/news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