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區塊鏈60講:什麼是萊特幣?

買賣虛擬貨幣

哈嘍大家好,我是小K君,今天我們要講的內容是:“什麼是萊特幣”。

市場上除了比特幣之外,還有一部分數字貨幣也廣受大眾的認可,而這部分數字貨幣,我們就稱之為“主流幣”,萊特幣就是主流幣中的代表。

萊特幣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它誕生於2011年10月7日,創始人叫做李啟威。最開始,李啟威是從一篇描述暗網“絲綢之路”的文章中第一次接觸到了比特幣,瞭解之後,他深深被比特幣“去中心化貨幣”的概念所以吸引,於是,他和大多數極客一樣,一邊工作,一般參與比特幣的網路維護。

但在挖礦的過程中,李啟威發現比特幣的網路過於擁堵,處理效率太低,便萌生了改進比特幣的想法,希望打造一個體量更輕、交易速度更快的數字貨幣。於是在2011年10月8日,萊特幣創世區塊誕生,5天之後萊特幣網路正式啟動,萊特幣也是第一次展現在世人的眼中。

早期,李啟威對萊特幣的定位就是比特幣的競爭幣,希望它可以分流一部分比特幣的支付交易,最終實現大額支付用比特幣,小額支付用萊特幣的願景。所以,萊特幣最初在設定的時候,雖然借鑑了大部分的比特幣網路思路,但在處理速度和發行量上,與比特幣有明顯差異。

在出塊速度上,萊特幣網路每2.5分鐘處理一個區塊,而比特幣網路則是10分鐘處理一個區塊,這意味著萊特幣網路的處理速度更快;在發行量上,比特幣總量2100萬枚,而萊特幣則是比特幣數量的4倍,8400萬個。

不過,當年比特幣的競爭者遠不止“萊特”一個專案,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比特幣是第一個出現的,加上它的認可度太高,甚至達到了“信仰”的程度,所以山寨幣們始終無法競爭過比特幣,最終陸陸續續地走向了失敗,也就是在這段時間裡,萊特幣曾一度走向絕境。

直到2016年,比特幣社羣產生了分歧,大家就“要不要採用新技術,來解決網路擁堵的問題”而爭論不休。畢竟理論和實際是有差別的,新技術還沒有實踐過,誰知道能不能行?

而這個時候,萊特幣官方決定做一次小白鼠,於2016年7月3日萊特幣協會發布了“萊特幣官方2016年開發路線圖”,宣稱將“隔離見證”、“閃電網路”、“智慧合約”等新技術新增到最新的版本中,率先進行實驗,幫助比特幣驗證新技術的可行性。

就此萊特幣便與比特幣緊緊的綁在了一起,“位元金、萊特銀”的稱號也被大家廣為流傳。久而久之,萊特幣便成為了比特幣的一種輔助幣,幫助比特幣去驗證新技術以及分擔小額的支付、轉賬。

到今天為止,萊特幣已經走過了8年的歷程,當初與比特幣一同競爭的山寨幣,幾乎只剩下它還活著。最近萊特幣還計劃在系統中新增新的匿名技術,或許未來還會出現其他的專案與之競爭,但相信萊特一定能夠很好地應對下去,因為它已經在新技術的天空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方向。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