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的三大思想

買賣虛擬貨幣

比特幣身上引世人矚目的東西有兩個:一是2017年瘋狂漲到2萬美金;二是區塊鏈技術之上的思想光環。

在中本聰的比特幣白皮書中,我們很難看到對區塊鏈定義及技術的描述,但比特幣分散式系統從貨幣發行及結算系統兩個方面展現出挑戰性的思想。

顯然,在某些群體中,比特幣和區塊鏈已經上升到了技術宗教層面,擁躉們稱之為“信仰”。

今天所談及的區塊鏈三大思想:去中心化、私有化、本源化,不希望過度誇大區塊鏈,亦不應該脫離區塊鏈技術本身而展開。

思維表現的是思考的邏輯,而思想是經過思維而形成的抽象性認知。昨日發表了《區塊鏈三大思維:分散式思維、程式碼化思維、共識性思維》,本文談及的區塊鏈思想在此三大思維基礎上建立的抽象性認知。

區塊鏈是一場技術驅動、思想革新的社會運動。這場社會運動所包含的去中心化、私有化、本源化思想,是啟蒙運動2.0版本。

17-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閃爍著理性、自由、人權、平等思想及制度建設,隨著現代政治制度及社會法制的完善,今天的世界基本上實現了先驅們所描繪的理想治世。

當代人吃著先驅們的老本享受著技術革命帶來的百年物質紅利,然而今天全球性問題接踵而至,卻再也沒有出現偉大的思想家為我們指點迷津。所幸的是,實幹家用技術為我們敲開了一扇門,照進來的啟蒙思想2.0。

01.區塊鏈思想之一:去中心化

人類天性依附於安全又追逐自由。在刀耕火種的年代,人們恐懼於自然之力與社會壓迫,更願意放棄部分自由而歸屬於族群、村落、黨羽、國家。當“翅膀硬”了之後,人們又開始為了追逐自由而挑戰曾經歸屬的中心化組織。

在某個社會、時間節點爆發,而區塊鏈就是在技術驅動下,按照去中心化思想,追求技術所能觸及的自由。

過去幾百年,民主制度已經實現了人類大多數自由,今天的社會結構嚴格上不能算是中心化。美聯儲、德國央行權力都直接或間接來源於國會、選民。

所以,我們透過區塊鏈技術實現去中心化,並非與現有的社會結構進行對抗,也是一種平衡和最佳化。

去中心化不是消除中心,是對正態分佈、冪律分佈結構最佳化而成的分散式。自由不是民粹主義、無政府主義,而是具有不危害他人自由的選擇權。

市場天然呼喚自由,自由是交易的氧氣。但是並非所有市場,自由競爭的結果都如人所願。

在金融、網際網路、石油、航天、航運、地產等,這些天然稟賦依賴性極強且差異很大市場裡,自由競爭多數走向壟斷或寡頭壟斷。

再來看看比特幣,比特幣網路非常聰明的引進了兩大天然的宇宙公平法則:隨機選擇和自由競爭,一個是上帝見證公平,一個是市場公平競爭。到目前為止,比特幣PoW工作量證明是最公平的共識演算法,每個節點都有平等的機會參與雜湊函式計算,按算力排名獲取記賬權,進而獲得比特幣獎勵(俗稱“挖礦”)。

比特幣網路的去中心化,實際上是透過最佳化的PBFT(拜占庭容錯),讓所有節點都參與交易(轉賬)驗證、結算與記賬,以實現分散式記賬。

但是,這種分散式記賬最終形成的結果未必是最為去中心化。為了激勵所有節點參與競爭記賬權,比特幣網路設定了以算力為競爭力的比特幣獎勵機制。

問題在於,中國在電子產品製造成本及產能、電力供應成本及規模上具有天然稟賦優勢,以至於中國礦場在算力公平競賽中最終形成壟斷地位。由於比特幣網路存在被51%算力攻擊的脆弱性,這一偉大的分散式支付系統反而懸著一把中心化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Locke想表達的是,區塊鏈去中心化思想以及背後的自由追求,並非民粹主義般的盲目信仰,而是一種平衡思想,一種對當今民主思想的技術再平衡。如果單從比特幣網路的分散式記賬而論區塊鏈,這無疑是一項非常蹩腳而不具備工業級應用的技術。

因此,以太坊不是從記賬而是從協議(智慧合約)的角度,對區塊鏈技術實現了擴充套件,提高了去中心化的可能性。EOS更是引進了現代政治制度裡的委託人機制(DPoS),以弱中心化擴充套件了區塊鏈技術,解決區塊鏈效率問題。

比區塊鏈技術更為成熟且應用廣泛的人工智慧和大資料技術,對中心化資料庫及中心化決策機制的依賴是顯而易見的。區塊鏈作為生產關係,如果與人工智慧生產力和大資料生產資料結合,取決於區塊鏈技術有多少大擴充套件性,更為本質的是去中心化思想具備多大的相容性。

一切離開技術落地的去中心化,都是烏托邦。人類民主制度已經實現了大部分去中心化,區塊鏈技術之上的去中心化是啟蒙先驅思想的技術性延伸。

02.區塊鏈思想之二:私有化

“我的茅屋子,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這是英國啟蒙思想家約翰·洛克朗朗上口的名言。

他指出人們按契約成立國家的目的是保護私有財產,因此國家不應干涉公民的私有財產,甚至認為私有財產是人權的基礎,沒有私有財產無人權可談。

按照洛克的理論,財產私有化是人權包括追求自由的基礎。現實社會亦是如此,工薪階層、創業家努力工作以實現財務自由。如果沒有私產、自由的財務,時間自由、思想自由、行為自由則大受約束。

私有化思想是一個古老的思想,中國在春秋後期“禮崩樂壞”之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被“廢井田,開阡陌”所取代,土地私有化推動分封制向宗法制過度。

歐洲大陸長期延續了中世紀的分封制,以至於在啟蒙運動時期,對財產私有化的需求極為強烈。

不過,財產私有化有時是一個歷史偽命題。曾經大概有這麼一個對話,一位北美青年大概是“移三代”對一位印第安人說:這是我的莊園。對方問:你的莊園哪兒來的?

“移三代”回答:那是我祖父留給我的。對方又問:你祖父的莊園哪兒來的?“移三代”誠實地說:我祖父當年從印第安人手上搶來的。印第安人生氣地說:那我現在要奪回屬於我的私產。

所以,財產私有化放在歷史範疇裡思考容易混亂,但是具備現實意義。新制度經濟學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產權理論,在市場交易成本極高的環境中,產權私有化及確權,對勞動積極性及生產力具有相當的促進作用。

英國圈地運動、北美西部運動、中國國企改革及土地承包,對生產的促進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今天,大部分實體經濟及資產都已經實現了私有化且確權,很少人提及私有化,更多人喜歡說共享經濟,產權共享、使用權共享。

但是,在數字經濟(虛擬經濟、網際網路經濟、資訊經濟)中,數字資產產權發展還處於歐洲中世紀分封制治下的水平。普天之下的資料,莫非王之大資料,產生資料之使用者,莫非王臣。Facebook、亞馬遜、谷歌、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網際網路巨頭幾乎控制所有資料資產和數字資產。

今天,越來越多個人資訊、交易資訊甚至實體資產數字化、資料化、虛擬化,卻沒有實現私有化,而被中心化的大資料庫所掌控並被加以濫用。資訊洩露造成的安全問題,資料庫崩潰造成資料資產流失,資料被濫用於大資料“殺熟”等作惡行為。

區塊鏈技術採用分散式資料儲存,與網際網路中心化資料完全不同的方式,並透過加密技術,將資料資產、數字資產安全地存放在私人資料之中。

分散式資料儲存從技術上實現了數字資產私有化,促進數字資產確權。數字資產私有化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前提條件,也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驅動力。隨著越來越多實體資產和網際網路產品,平行對映到區塊鏈上,越來越多資產上鍊後完成私有化,私有化資產確權後再授權、交易,極大地促進資料經濟的發展。

網際網路如此發達的今天,除區塊鏈外全世界居然還沒有一個私有化的資金儲存及轉賬系統。人們渴望一種像比特幣網路一樣安全、私有的數字資產資料庫,同時可以授權給予正在嗷嗷待哺的人工智慧、大資料技術、製藥研究、健康管理、貨幣政策等提供資料“彈藥”。

“我的茅屋子,風不能進、雨不能進,國王更不能進”,區塊鏈技術掀起最為直接而實用的思潮,應該是數字資產私有化。

這一思潮對現有法治、社會治理結構的挑戰是顯而易見,如何再定義私產?如何評估私產價值?如何防止洗錢?如何劃定政府對數字資產的管理邊界?

03.區塊鏈思想之三:本源化

作為一種分散式技術,區塊鏈改變了現有的一些思維模式,分散式、程式碼化、共識性的思維輸出降維、平行世界、獨立、信任自覺、本源價值、“萬物皆數”、陰陽太極、自然法則(自然宗教)、量子哲學……

如此豐富的思想,我想用本源化要比“道法自然”或許更為準確一些。

哲學、社會、經濟、物理等領域都有本源論,區塊鏈本源化思想包含分散式計算對物理世界進行垂直降維,從而構建“平行世界觀”(相對於金字塔世界觀);程式碼化從數字經濟的數字化、資料化抽象而來,

向“萬物皆數”的數學哲學及自然法則(自然宗教)迴歸;共識性去除泡沫、虛假追求本源價值,從契約精神上升到信任自覺的超然狀態。

如何理解本源化?

先來看看信任自覺。《三體》作者劉慈欣先生將區塊鏈比喻成美國“五月花號”,提出:“區塊鏈的五月花號,能否逃離網際網路的黑暗森林?”美國“五月花號”透過文學化描述成為美國精神及建國基石的本源性載體,裡面包含清教徒信仰、“五月花號公約”、契約與法治精神、美式英雄主義等等。

但是,區塊鏈實際上並不像“五月花號”表達的是法治與契約精神,而是從協議(法制)約束上升到信任自覺。

在區塊鏈的網路中,信任不需要契約約束和契約精神,而是自然形成的。比特幣區塊鏈網路的信任是不需要約束與證明的,信任源自分散式,分散式的信任源自每個節點參與,每個節點參與源自大家認可的共識機制,共識機制實際上是一種價值觀,對本源價值的判斷和追求。

本源價值和共識機制在先,如果不信任比特幣網路,也就不會參與進來,不信任比特幣也就懷疑自己。在以太坊的網路中,信任來源於協議,但是這種協議不是電子協議而是程式碼化協議,即智慧合約。

智慧合約將協議程式碼化在鏈上執行,行為在鏈上是自覺為之,而非受協議約束為之。區塊鏈世界將價值迴歸本源,從本源價值發起共識,在共識機制中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迴歸到信任自覺的狀態。

再來看看數學哲學及自然法則,這是非常有意思的探討。在啟蒙運動時期,部分思想家提倡無神論,迴歸宇宙本源,遵循自然規律(道法自然),倡導自然法則(自然宗教)。

今天自然科學甚至部分社會科學不斷地向數學殿堂買進,大量自然科學探究最終歸回高深的數學層面。因此,比自然法則更為本質的是數學哲學,再次印證了2000多年前畢達哥拉斯學派所提倡的“萬物皆數”的偉大哲學。

需要指出的是,以太坊使用了近乎圖靈完備的語言,從協議角度但最終還是迴歸到數學來實現去中心化。

“萬物皆數”還是“靈魂永恆”,不是區塊鏈技術需要探究的。區塊鏈技術中的程式碼化確實推動人的思想與思維,迴歸到自然科學的本源,從“數”的角度更為理性地觀察世界。

最後看看平行世界。平行世界論源於平行宇宙,一些區塊鏈世界觀認為,區塊鏈世界與平行宇宙一樣,是獨立於實體世界、網際網路世界不同的平行世界。

Locke認為,區塊鏈的平行世界來源於對原有商業世界的垂直降維,並非獨立之外。分散式網路相對於正態分佈、金字塔結構,維度更低,視野更廣。從一個平面看世界,看到的自然世界是個複雜的網狀平面,而人類社會則是一個人本環境。

人與人之間的平行關係,體現了人本思想,迴歸到對人性、人格及生命的尊重,這或許是人類社會任何時代都不屑追求的。垂直降維帶來的人本回歸,或許是區塊鏈世界觀中作為溫暖的一面。

自覺(價值)、數(理性)、平行(人本)三個不同角度探尋世界的本源,這是區塊鏈本源化思想的意義。

區塊鏈三大思想:去中心化、私有化、本源化,體現了區塊鏈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啟蒙思想2.0,包含自然理性又有人性溫度。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